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大批华人父母走在返贫边缘...

0
分享至

前几天,一位朋友跟我说,他家的小学生娃下学期要从所在的私立学校转回公立学校了。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转学决定,因为我知道朋友住的是学区房,对口一所9分的公立中小学,质量不错、步行可达,转学回去正常。闲聊后才知道她背后的难处。

朋友的丈夫原本在物流行业做后端技术支持,前阵子被裁员了,失业后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她自己创业的小公司,也因为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冲击,已经摇摇欲坠。

更糟的是,两人原本的一部分积蓄投进了股市,结果嘛……最近的美股行情,大家都懂,俩人的积蓄被深度套牢。

多重打击下,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孩子四万美元一年的私校学费变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他们只好做出决定,让孩子回归公立学校系统。

朋友的经历不是个案。这几年,有孩子的中年中产夫妻,恐怕成了这世上最难熬的一群人。

正文开始之前预告一下:

美国形势多变,中产父母该如何规划孩子的未来?

5月17日北京留学菁英汇

顶尖留学大佬,一站式补齐教育信息差

名额有限,点下方图片一键报名

返贫,不用“三件套”,这一件足矣

在国内,人们常调侃中产“返贫三件套”:房贷上千万、配偶全职带娃、两个孩子读国际学校。

看起来虽然压力山大,但至少那是一种“体面”的返贫——好歹是住着大房子、背着名牌包去接娃。

可在美国,中产返贫根本用不着这么高配。不用豪宅、私校、二胎,只要一样东西就够了:医院账单。

图源pexels

在教育方面,美国的确很少有人会因为送孩子去一年十万美元的私校而返贫。有条件就读私校,没条件就安心上公立。

说到底,美国的中小学和大学体系里,从来不缺优质的公立资源——很多州立大学性价比极高,中学也有不少表现突出的公校。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不再执着于大学文凭,转而选择学一门手艺、做蓝领工人,一样能有稳定收入,生活照样过得踏实体面。

至于房子,只要不执念于“顶级学区”,美国还有大量生活成本低、环境宽松的地区可选。在这些地方,用热门学区一半的价格,就能买到一套更大、更新的独栋house,完全不稀奇。

真正能让大家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信用破产、走投无路的,是突如其来的医疗账单。

这里的医保不是兜底的保障,而是一场场“买了不一定用得上,用了也不一定保得住命”的豪赌。

在美国,看病不是救人命、而是贵到要人命。

Reddit上,有网友吐槽自己因癌症治疗陷入债务泥潭:光是第一次化疗,账单就高达 7 万多美元,即便有Medicare保险,也还得自掏腰包 8 千多美金。破产可能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癌症治疗费用高,那普通病的检查项目呢?也是贵到离谱。

社交平台上,有华人做了一次普通胃镜,环境和享受的服务是真的好。账单到手——总费用4万美金、保险公司报销后还需要自付2600美金。

当然,选的保险公司不给力,就是会支付那么多。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在高校工作,他做胃镜就不用交一分钱。但问题是,她每月自己交的保金高达400美金、一年4800美金,学校还要帮他支付给保险公司三万美金的保险。

所以,自付账单便宜的前提,要么你自己花了不少钱买了个好的保险,或者就是所在单位帮你支付了每年高达三、四万美刀的保金,你才能享受到一折的账单。

算下来,在医疗这块,即使没病没灾,自己每年也没少花钱。

除非你足够老(65岁以上),或者穷到快破产,才有资格享受政府的医疗保险——那时候看病才算“便宜”。可问题是,这些对弱势群体的“免单”,最后其实都摊到了中产头上。

大多数美国人既不够老也不够穷,做一份普通工作、买一份普通保险,一旦生病,就得自己硬扛动辄上万甚至几十万的医疗账单。

所以,美国的普通中产根本不用豪宅、私校“致负”,多上几次医院,就在返贫的路上了。

但在美国的华人群体又有些例外,因为大家可能真的会因为孩子的教育投资而返贫。

美国的大众媒体将亚裔美国人描绘成在教育上投入巨资的“模范少数族裔”,论为孩子的教育“一掷千金”,华人排第二、其他族裔没人敢排第一。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统计,亚裔美国家庭在K-12教育上的支出远超其他族裔,尤其是在辅导和娱乐课程等方面。

论时间投入与父母参与,华人父母更是一骑绝尘。

单从陪孩子去图书馆和博物馆参观这一项来看:2019年,63%的亚洲学生与父母一起参观了图书馆,而全国平均水平为43%;38%的人参观了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超过了28%的全国平均水平。

至于“砸锅卖铁”供孩子读好大学这一块,更是华人父母的“祖传觉悟”。在高等教育支出方面,位列第一。

所以,在美国,返贫根本不需要“三件套”,医疗这一块就能扼住你的喉咙。

如果你碰巧还是收入不高不低的中产华人,那么医疗和教育这两个巨坑,简直能把你吃干抹净、渣都不剩。

中产的努力速度,赶不上越返贫的脚步

中产父母为了保住当前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是相当努力的一批人。但无奈自己努力的速度赶不上返贫的脚步。

失业、物价、政策这三股合力让中产们再努力当牛马拉磨、再辛苦攒钱,也难以与瞬息万变的外部变量抗衡。

首先,美国中产阶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市场动荡。

过去,中年人尚且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在职场上游刃有余;可近两年,美国互联网巨头、金融机构、制药企业乃至零售连锁,都在大规模“扫尾”裁员。

那些年薪几十万的资深员工,往往因为“成本高”“不再年轻”而首先被请出局。

朋友夫妇定居美国多年,丈夫年薪近40万美元,在华盛顿DC有自住房、两辆车,俩娃在私立小学读书。按理说他们是中产偏上,却依然囊中拮据。

年收入近40万,税后到手约26万,每年要支付10万房贷、10万学费和兴趣班费用、4万日常开销,只剩2万多可支配。全家一年也就周边短途游一两次,衣服只买打折款,账本上每笔支出都清清楚楚,却几乎存不下钱。

图源pixabay

结果去年,她丈夫一纸裁员通知到手,家里瞬间失去了主要经济支柱。再就业市场上,年龄歧视让他难以找到同级别的岗位,只能被迫接受更低的薪水——曾经的中产铁饭碗,就这样粉碎成了碎片。

如此一来,即便是看似入账高达几十万的家庭,也难以承受失去主收入来源的骤变,“返贫”只在一线之间。

其次,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成本的持续上涨,正一点点蚕食中产的安全边界。

美国的房贷利率从几年前的3%一路飙升到如今的6%以上,房价涨幅更是远远超过工资增长(工资仅增 2%–3%)。

旧金山、纽约等大城市,一套普通两居室租金往往超过3000美元,动辄就占去家庭收入的大半。

至于日常生活开销,从2019年至今仅仅过去了五年,美国民众手中的百元美钞购买力就减少三分之一。

根据尼尔森的计算,5年前100美元,老百姓可以买到肉、蛋、果、蔬、清洁用品等近30种食物和生活用品;但按照今日价格来算,100美元的预算你只能买到其中20样物品。

这期间只用了短短5年啊。

对此,我家深有体会。

我家每两周去一次Costco购物。2020年前,一家四口两周的食物和日用品开销,200美元出头就管够。这两年,吃的和用的没变,每次花费都400美元以上,价格再也打不下来了。

五六年前,我们加的是1.88美元/加仑的油,现在一样的加油地点、一样的油,要3.3美元左右。

前两天,还有一位华人家长发朋友圈,吐槽美国的一元店(Dollar Tree)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

过去店里大部分商品只要一美元,极少商品是三、五美元。现在你去逛,不仅商品价格的上限提高到7美元了,一美元能买到的物品也越来越少了。

最后,政府颁布的一系列行政令,也成为压垮中产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幅提高进口关税,让超市货架上的食物、衣物、日用品统统涨价。专家测算过,关税调整后一个普通家庭每年要开销会多出3500美金。

此外,联邦赤字飙升,必然以削减各类联邦援助、缩紧医保覆盖为代价。手里存不住钱、养老金减少,不仅中产现在的日子难过、照此下去,晚景也堪忧。

在Reddit上,有网友提问:为什么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中产,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养活全家、供房供车、供子女的教育、还能存下养老钱?现在的中产阶级,双职工家庭都达不到这种财富自由?

与过去相比,今天美国的中产是一种“伪中产”,大家表面上过着宽裕生活,实际上却在用信用卡、房贷、投资账面、和子女教育投资多重压下努力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内部变量或外部环境稍有变化,看似体面的中产生活方式瞬间崩塌。

华人家长的执念:可以苦自己、不能穷教育

因为日子难熬,所以如何节流就成为中产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华人圈,三不五时就有人询问当前的环境下,开源无望,如何节流防止滑坡?

少用进口产品,少外食、三餐和家务自己动手、不旅游、应需购买,这些法子与世界上其他中产无异。

大家出谋划策,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进行节流,但少有人说要在孩子教育上省钱的。在财务上战战兢兢的华人中产必须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儿上。什么叫刀刃儿?对华人家长来说,就是孩子的教育。

可以苦自己、不能穷教育,是刻在华人DNA里的执念。

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执念走到天涯海角、无论环境几何,也难以抛弃。我认识的一对华人夫妻朋友,生活在美国加州科技公司云集的地区,两人都从事互联网行业。

女方在一家中型软件公司担任产品经理,年薪15万美元;男方在一家初创企业做工程师,年薪20万美元。他们的总收入在当地不算顶尖,但也足以让他们跻身中产阶层。

夫妻俩育有两个孩子:大孩子12岁,原本就读于当地一所不错的公立中学;小孩子6岁,刚到上小学的年龄。

他们攒下了60万美元,本打算用这笔钱支付房子的首付。当地的房价虽然高得离谱,但拥有一套好学区的房子一直是他们的目标。

然而,2025年政策发生变动后,事情出现了转折。

美国政府大幅削减了公立教育经费,他们所在的高质量学区也受到波及,公立学校的班级规模变大,师资力量缩减,老大的中学甚至取消了一些AP课程和课外活动。

于是,夫妻俩决定放弃买房计划,将这50万美元转而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图源pixabay

他们的具体安排是:大孩子从公立中学转入一所私立中学,每年学费约4.5万美元;小孩子直接进入私立小学,每年学费3万美元。两个孩子的学费加起来,再加上兴趣班、夏令营等额外开支,一年共需要10万美元。首付这笔钱至少能坚持到老大读完初中和高中、老二读到初中。

现在夫妻俩就祈祷保住工作,这几年能再把老大读大学的费用和老二的教育经费攒出来。

现在,一家四口继续租住在一套三居室公寓里,每月4500美元的租金。虽然放弃了自住房,但朋友觉得这个决定值得。

用买房的钱投资孩子的教育,能不能换来一个光明的前途暂且不说,至少做家长的问心无愧。

至于房子,她和丈夫早就看开了:在国外,大多数老人的晚年归宿是养老院或老年公寓,房子迟早要卖掉来支付晚年生活的费用。与其执着于房产,不如把资源倾斜给孩子的未来。

要知道,买房也是咱们中国人一生必办的人生大事,当买房的执念和教育的执念不可兼得时,华人家长对名校、学历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还是占了上峰。

在财富增长举步维艰、支出却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今的中产只剩一个朴素的心愿:不盼发横财,只求别返贫!

Readfirst

正在国际教育路上的家庭何去何从?如何规划才能跳出“名校陷阱”,真正从本质上帮到孩子?

5月17日在北京,我们请业内大咖和新上岸名校的学霸聊聊:多国联申怎么规划最省力?有哪些闭坑指南?京沪留学大佬是怎么看待最新趋势,北京国际学校的娃要注意哪些信息?等等,有需要的家长及时扫码预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刚上飞机,看到自己位置上坐着个大妈,我默默掏出购票截图

刚上飞机,看到自己位置上坐着个大妈,我默默掏出购票截图

小秋情感说
2025-11-19 13:52:40
女神刘亦菲字迹

女神刘亦菲字迹

微微热评
2025-11-18 15:34:34
沈伯洋逃出台湾,国民党拒绝救人,郑丽文已通告全岛,蒋万安笑了

沈伯洋逃出台湾,国民党拒绝救人,郑丽文已通告全岛,蒋万安笑了

漫步独行侠
2025-11-18 11:09:38
16分+场均10分!湖人前锋稳健输出 600万签他超值

16分+场均10分!湖人前锋稳健输出 600万签他超值

胖子喷球
2025-11-19 14:35:13
美国专家评估福建号电磁弹射器性能,严重误判可以上教科书了

美国专家评估福建号电磁弹射器性能,严重误判可以上教科书了

包明说
2025-11-19 09:08:09
辽篮新赛季12人大名单浮出水面!11人基本确定 三人争一位置

辽篮新赛季12人大名单浮出水面!11人基本确定 三人争一位置

胖子喷球
2025-11-19 11:54:27
江苏升温时间定了!

江苏升温时间定了!

江南晚报
2025-11-19 11:26:28
56岁工地大爷坦言:跳了三个月交谊舞,才明白那些女人的真正意图

56岁工地大爷坦言:跳了三个月交谊舞,才明白那些女人的真正意图

施工员小天哥
2025-11-19 14:24:28
安切洛蒂第一刺客,他是巴西准太子?

安切洛蒂第一刺客,他是巴西准太子?

西哇体育
2025-11-19 15:28:22
“冷美人”退赛后开启首场直播,病房内洗头引十多万网友围观

“冷美人”退赛后开启首场直播,病房内洗头引十多万网友围观

极目新闻
2025-11-18 23:39:18
白百何携两子亮相!17岁长子神似前夫陈羽凡,二儿子刚满5岁!

白百何携两子亮相!17岁长子神似前夫陈羽凡,二儿子刚满5岁!

小椰的奶奶
2025-11-17 09:05:22
侯友宜,或许会是被郑丽文收拾最惨的一位

侯友宜,或许会是被郑丽文收拾最惨的一位

元宝课堂
2025-11-19 13:34:14
巨大耻辱!白瞎5亿欧豪阵,瑞典6轮0胜垫底,1.4亿水货巨星4场0球

巨大耻辱!白瞎5亿欧豪阵,瑞典6轮0胜垫底,1.4亿水货巨星4场0球

风过乡
2025-11-19 07:47:44
陈伟霆妈妈飞北京看孙子!何穗穿情侣装迎婆婆,首晒产后美照惊艳

陈伟霆妈妈飞北京看孙子!何穗穿情侣装迎婆婆,首晒产后美照惊艳

艳姐的搞笑视频
2025-11-17 20:28:31
双向奔赴!普京承诺中国公民赴俄免签快生效了!

双向奔赴!普京承诺中国公民赴俄免签快生效了!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9 11:56:03
前防长涉腐拒回国?乌相关机构连忙否认

前防长涉腐拒回国?乌相关机构连忙否认

参考消息
2025-11-18 14:05:06
宣告退役14年后,张怡宁再破天花板,让整个乒乓球界“沉默”了

宣告退役14年后,张怡宁再破天花板,让整个乒乓球界“沉默”了

孤傲何妨初
2025-11-08 08:59:15
挖出戴手铐的女遗骨,鉴定后确定,她就是中央苦苦寻找的人!

挖出戴手铐的女遗骨,鉴定后确定,她就是中央苦苦寻找的人!

老呶侃史
2025-11-16 18:45:42
冬季,少吃红薯南瓜常吃它,一暖身驱寒,二健脾益胃,三散结消肿

冬季,少吃红薯南瓜常吃它,一暖身驱寒,二健脾益胃,三散结消肿

江江食研社
2025-11-19 12:30:09
江苏科技大学郭伟事件,证明那些干活的研究生都没说谎

江苏科技大学郭伟事件,证明那些干活的研究生都没说谎

林中木白
2025-11-19 13:31:28
2025-11-19 16:12:49
阅读第一 incentive-icons
阅读第一
0-18岁家长交流分享的平台
5864文章数 286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吐槽乱插队被80多岁老人打伤 对方喊话"谁敢拦我"

头条要闻

男子吐槽乱插队被80多岁老人打伤 对方喊话"谁敢拦我"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又反转!曝喻恩泰出轨美女律师

财经要闻

黄金税改两周,水贝低价神话终结?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房产
艺术
健康
亲子
游戏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亲子要闻

韩国奶爸带双胞胎萌娃体验80年代的韩国生活

KK官方对战平台StarsWar12线下赛圆满结束,传奇不老,战魂不灭!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