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要求
年份
命题统计
命题情境和角度
传统文化和民居
2024
新课标,1-3题,12分
以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传统民居分布即建筑特征为情境
通过转角吊脚楼考查传统文化与民居
江苏,23(4)题,6分
以莱斯岛地下卤水形成与传统木屋演变为海草房为情境
通过民居由木屋演变为海草房的原因考查传统文化与民居
2023
江苏,25(2)题,8分
以希腊萨索斯岛古镇与新镇分布及传统建筑景观为情境
通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考查传统民居
海南,3-4题,6分
以岭南某古村落的散村聚落结构为情境
通过村落空间结构考查传统民居
2022
江苏,1-3题,6分
以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创设情境
通过岛上居民房屋特点考查传统民居
【命题趋势】从近三年高考真题分布可知,对传统文化与民居的考查往往与地域文化对建筑景观的影响相结合。
题型一 传统文化和民居
2025年春节,作为首个世界非遗年,对于中国人意义非凡,而在福建南靖,土楼里的团圆宴,更是弥漫着别样的文化韵味与闽南年俗。福建土楼(南靖)在2008年就被列入中国第36处世界遗产。福建土楼是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其特点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思考:土楼民居体现了哪些地理思维?
答案:土楼的选址也要考虑到农业生产,所以福建土楼也具有趋光、趋水的特点。沉积岸可以避免河水的冲刷,相对稳固。有的村落也会选在河谷地带,河谷地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土楼聚落也多半会选择在山的阳坡或者是阳光充足的地方。
防洪防震,抵御外敌。
土楼在选材上也是多用自然材料,比如细沙、石灰、竹片、木条等,就地取材。
墙体非常厚,土楼内部不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夏天阻挡热空气,冬天阻挡冷空气,有冬暖夏凉的功能,非常实用。
福建的土楼群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就是封建伦理观念。
典型例题:
(2024·新课标卷)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沿等高线分布B.沿溪流分布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D.沿公路分布
2.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 )
A.适应潮湿环境B.便于就地取材C.充分利用空间D.追求视觉美观
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 )
①均衡性 ②经济性 ③公益性 ④文化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B 2.C 3.D
【解析】1.
2.
3.
4.(202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莱斯岛位于卡特加特海峡,面积仅118km2。中世纪以来,该岛开采地下卤水煮盐。随着制盐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利用漂浮来的大量海草替代易朽易燃的木材,传统木屋慢慢演变为独具特色的海草房。
材料二 图1为“莱斯岛周围海域表层盐度分布及海草房景观图”,图2为“莱斯岛地下卤水形成与储存地质剖面示意图”。
结合莱斯岛制盐方式和海草特点,说明岛内民居由木屋演变为海草房的原因。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结合莱斯岛制盐方式和海草特点,说明岛内民居由木屋演变为海草房的原因。本题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都有考查要求,要求学生建立海草房的形成与制盐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从材料中可知莱斯岛的制盐方式主要是卤水煮盐,中世纪的莱斯岛煮盐的燃料主要是木材,随着制盐业的发展,岛上树木逐渐被消耗殆尽,而漂浮来的海草由于含盐分多而耐腐蚀、不易燃,同时兼具保暖性好的优势,逐渐被人们用作建筑材料。
【答案】卤水煮盐,木材消耗大;海草数量大,成本低;保暖性好;耐腐蚀,不易燃。
5.(2023·江苏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希腊萨索斯岛位于爱琴海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萨索斯岛历史悠久,早期居民多从事农矿业;20世纪60年代后旅游业发展,居民逐渐移居新镇,形成古镇—新镇的“双子镇”模式。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新镇多为现代建筑。
材料二左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与新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景观图”。
分析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可知,古镇传统建筑多坐北朝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古镇传统建筑多依山而建,可以很好的利用山地地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筑物排列紧密,可以节省建筑空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镇传统建筑屋顶坡面较大,当地降水较多,利于排水;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当地为山区,便于就地取材。
【答案】建筑坐北朝南,利于采光;依山而建,利用山地地形;建筑排列紧密,节省土地;坡面屋顶,利于排水;石木建筑,就地取材。
知识回顾:1.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制约,亦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一定程度影响了各地传统文化的形成,而在自然环境制约的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与中国古代人的思想文化息息相关。
2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
考向预测:
考向01 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传统民居
厝是闽南地区一种传统特色建筑,分红砖厝、石头厝和蚵壳厝。蚵壳厝用蚵(牡蛎)壳建造,在房子一侧山墙上凿窗,墙面坚固、美观,素有“千年砖,万年蚝”的美誉。下图为蚵壳、红砖厝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红砖厝相比,蚵壳厝的优点是( )
A.不易腐蚀B.造型美观C.就地取材D.抵御强风
2.闽南地区文化遗产“厝”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 )
A.建筑材料稀缺B.生活方式传承C.基础设施建设D.人居环境改善
【答案】1.A 2.B
【解析】1.读图联系材料“千年砖,万年蚝”可知,由于福建沿海多雨水,且海风带着盐分、极易腐蚀红砖,因此,蚵壳厝般采取内墙用砖石砌成、外墙则以层叠的牡蛎壳黏合的建造方式,这样的房子可以防水、防潮、不易腐蚀,A正确;传统民居一般都以实用性为主,不是为了造型美观,都能够就地取材,不是蚵壳厝的优点,BC错误;福建多大风,古 “厝”能够保留至今,说明其建筑坚固,能够抵御强风,不是蚵壳厝的优点,D错误。故选A。
2.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越发频繁,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难以传承,是闽南地区文化遗产“厝”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B正确;民居一般就地取材而建,当地建筑材料丰富,A错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均较容易实现,不是闽南地区文化遗产“厝”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CD错误。故选B。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