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1970年出生的农村妇女,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平凡岁月里书写着孝老爱亲的动人篇章。
在肥城市安临站镇赵家村,提起辛芹的名字,乡亲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这闺女比亲闺女还亲!”这位1970年出生的农村妇女,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平凡岁月里书写着孝老爱亲的动人篇章。她用柔弱双肩扛起家庭重担,用无私付出诠释传统美德,成为十里八乡口口相传的道德楷模。
回溯时光,自辛芹踏入婆家的那一刻起,生活的重担便沉沉地压在了她的肩头。婆婆患有心脏病,身体常年羸弱,爱人又常年在外工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工资一分不少地寄回家里用以支撑着整个家庭的开支和老人的医药费。日常的家务与对婆婆的悉心照料,便成了辛芹生活的重要部分。2018年,婆婆病情加重,不得不进行心脏手术。术后的婆婆身体极度虚弱,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看护。辛芹毫不犹豫,不辞辛劳,日夜陪伴在婆婆身边,为她端茶送水、擦拭身体、精心准备营养丰富的饭菜。每一个夜晚,辛芹总是耐心地陪在床边,自己却常常累得直不起腰,睡眠严重不足。但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始终以微笑和关爱面对婆婆,让婆婆在病痛中感受到温暖与安心。“我住院这么久,头回见这么孝顺的儿媳妇,半夜每隔两小时就起来给婆婆翻身,比亲生闺女还贴心。”隔壁床的李大爷回忆道。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个家庭。2019年,婆婆还是带着眷恋与不舍离开了人世,辛芹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但生活不允许她有过多时间悲伤,因为家中爱人的两位叔叔还需要她的照顾。两位叔叔年事已高,一生未娶,且身体状况不佳,一位患有精神二级残疾,一位肢体残疾,生活自理困难。但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辛芹,反而让她更加细心。她把两位叔叔的生活习惯、过敏食物、服药时间等详细记录在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两本。同时,为了帮助肢体残疾的三叔恢复,辛芹自学康复按摩手法。“她太实诚了!”村干部王爱民感慨道,“换成别人,早就把老人送养老院了。她一个侄媳妇,把两个没有血缘的老人当成宝,这份心比金子还贵重。”
在村里,辛芹的孝行有口皆碑。邻居们看到她如此辛苦,纷纷伸出援手,有时帮忙干些农活,有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而辛芹也心怀感恩,积极回馈邻里。村里其他老人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前去帮忙,陪老人聊天,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在她的带动下,赵家村形成了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邻里关系愈发和谐。
多年来,辛芹的付出与坚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她先后荣获“泰安好人”“肥城好人”等诸多荣誉称号。但对于辛芹来说,这些荣誉远不及家人的安康重要。她常说:“孝敬老人是做人的本分,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用行动去关爱家人,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辛芹用自己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平凡的生活中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之歌,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在生活中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温暖与爱传递在每一个角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