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为只有健身房的挥汗如雨才算有效运动?一项发表于Circulation的最新研究带来颠覆性发现:日常爬楼梯、快步走、做家务等非刻意运动同样能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且高强度活动的时间性价比远超想象。这项覆盖2.4万英国中年人的7年追踪研究,为运动困难户开辟了护心新路径。
2.4 万人的日常活动「数字画像」
研究共纳入24,139例参与者,平均61.7岁,均为非规律运动者(每周运动≤1次),排除了心血管疾病患者。受试者需佩戴加速度计7天,区分高强度(VIPA)、中等强度(MIPA)、低强度(LIPA)活动,随访期间记录心梗、卒中、死亡等事件。用AI算法解析活动强度、时长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计算不同强度活动的「护心等效性」。
关键发现:强度决定护心「性价比」
1. 总活动量:动起来就有收益
每天活动消耗热量达35-38 kJ/kg(约30分钟快走)时,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51%,全因死亡风险降低69%。
即使未达此阈值,任何强度活动都与风险降低相关,低强度活动(如站立)需每天>130分钟才显效,而高强度活动效率是其20-50倍。
2. 高强度活动:10分钟= 30分钟的时间魔法
每日4.6分钟VIPA(如爬楼梯)即可使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8%,效果相当于23.8分钟中等强度活动(如快走)。
强度等效公式:1分钟VIPA≈2.8-3.4分钟MIPA≈35-48分钟LIPA。例如,10分钟快速爬楼梯的护心效果,需快走30分钟或慢走6小时才能达到。
3. 人群差异与意外收获
男性、非黑人人群获益更显著,40岁人群高强度活动效果比60岁者强18%。
家务中的高强度动作(如擦地板、搬重物)护心效率突出,10分钟擦地板相当于8分钟慢跑。
研究启示:日常活动护心关键
动起来即有益,高强度更高效:任何日常活动(如站立、家务)均降低心血管风险,10分钟高强度活动(如爬楼梯)效果等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个人建议:插入碎片化高强度活动(如3分钟爬楼梯×3次/日),结合中等强度运动(如30分钟快走)。
医护行动:评估时关注日常活动习惯,定制碎片化方案。
技术方向:智能设备监测,个性化推荐活动。
注意:研究人群较单一,且无法替代结构化运动,高风险人群需遵医嘱。
护心的终极答案,藏在日常的「动」里
这项研究打破了「运动必须系统化」的固有认知,揭示了日常生活中「非刻意运动」的强大护心潜力。无论是快步赶地铁、认真做一次家务,还是陪孩子奔跑玩耍,这些看似普通的活动都在为心血管健康储蓄。或许,最好的健康策略从来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让身体在自然状态下动起来——毕竟,最可持续的护心习惯,永远生长于生活的土壤中。
参考文献:
Stamatakis E, et al. Circulation. 2025;151:1063-1075.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4.072253.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电话:0512-68295918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