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可以10秒读完一本书,当短视频吞噬了所有碎片时间,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
2025世界读书日,我们相约媒体人白岩松,一起走进他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看完这场深度访谈,或许你会默默放下手机,翻开一本书。
·读书的人,不会被算法驯化成NPC
解飞: 今天,人们用DeepSeek就能迅速读完一本书,把核心内容全部总结。所以在AI时代,人们还有必要再去阅读吗?
白岩松:其实反过来,DeepSeek为什么会成为DeepSeek?首先来自于它们强大的阅读能力。DeepSeek的学习也是一种机器的阅读,它从人类海量的信息当中去快速地补充自己。
解飞:那不更沮丧吗?就是学不过它。
白岩松:我们永远学不过机器,但是现在可怕的从来不是机器像人,而是人越来越像机器,这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阅读的重要就在于通过你个性化的阅读,最后激活一个更个性化的自己,你给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你才可能是一个在机器面前活生生的人。
解飞:您没有微信,没有微博,到今天也没有开,您会去看一些短视频吗?
白岩松:我虽然没有短视频的 APP,但是你也躲不开,我不主动去寻找。另外我现在非常怕的是投你所好,我不想在投你所好的这种喂养之中,原地踏步。你搜了一个猫,一周都给你推送猫,我还想看点儿别的呢。
解飞:短视频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在逐渐地不集中,我坦率地讲,读书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这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吗?
白岩松:我觉得你天天有你的麻醉药,你就不要去抱怨命运对你不好。我现在担心的只是该读书的人不读书了。有人拿了一张照片说,你看火车站候车的人们没有人在读书,全在看手机。我说兄弟你别误解,20年前的时候也没人读书,都在打瞌睡,还不如看手机。手机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人还在阅读文字、阅读影像,听很多的歌曲,它扩大了我们整个的金字塔塔基或者人群的阅读面,首先不是坏事,但问题是更该阅读的人们反而不太阅读了,这是我担心的。大学生现在的阅读量是什么?大学老师现在的阅读量是什么?这才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所以你看到我们的老师都在一种现实的压力下,自身难保,非升即走,必须专注到这样的一个所谓的发论文、发科研的项目,然后讲好一堂课越来越成为不是主要的,阅读也成为一个边缘化的这种东西,那才真的可怕。我觉得现在要提供更多的产品,包括我为什么要说做“思想午餐”类似这样的活动,包括你如何把课讲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提升他的抬头率。另外当然年轻人自我也要有所警觉,我觉得就别爹味儿地去说教了,但是你改变周围的环境很重要。
·读书和吃饭一样天经地义
解飞:您是1985级,正好到今年是入学40年,您那个时候周围的阅读氛围是怎么样的?
白岩松:那个时候不阅读你什么都干不了,连追女朋友都追不上。因为当时整个全社会是一种学术热、文化热、诗歌热、阅读热,因为大家刚从一个饥饿的时代过来,不仅仅是一个肠胃的饥饿,更重要的是思想的饥饿。我印象非常深,在上大二的时候应该有一年冬天,周日,躺在床上外头下大雪,很冷,突然一个同学冲进来兴奋地说:“我在小庄书店买到了房龙的《宽容》。”我好像都没有回答,都没有任何交流,从床上跳下来,穿上衣服就冲进了暴风雪,然后就去坐公共汽车到了小庄书店,买到这本《宽容》回来。雪什么时候停的不清楚,但是这就是那个时候的一种对好书的欲望、冲动。
解飞:您现在的阅读量一年能有多少本?
白岩松:我每个月要让研究生读3本书,有固定的,但是还有相当多的是不断地更迭的。因为新书里头有比较好的,你就要去给他提供,你当然要有大量的阅读。我有一个日历,这个日历上记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是每个月你必须读够8到12本书,不能低于8本书。另外一个是跑步和踢球的次数不能少于15、16天。所以几年下来这个都是清晰记录的。
解飞:可是听起来这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因为您需要有大量空余的时间,像您这么高强度的工作,怎么能够抽出来时间?
白岩松:其实现在有很多人一方面焦虑,另一方面说没有时间,但是比如说扔在短视频上、扔在碎片上的时间非常多。就像我说的,你越是忙忙碌碌,越要拿出时间去补养自己。我好像很少听有人说我忙得不行了,我就没有时间吃饭。我觉得人读书就跟人吃饭一样天经地义。一生八九十岁就走了,就走这一趟,应该看更多的风景。阅读是另一种风景,你看到了孔子,你看到了老子,你看到了叔本华,你听到了柴可夫斯基、马勒,都是对你的一种丰富。更重要的事情是,越是拥有忙中闲和动中静,这个静和闲才反过来滋养你的忙和动,你才不断有营养去向前走,否则走不了多久你就枯竭了。
·书架是一个人的“人生目录”
解飞:我特别认同您在讲到40岁时候的一些心情和境遇,因为我在面对40岁的时候,同样也是没有“不惑”,反而面对更多的困惑,也是后来读到哲学,疏导到自己、宽慰到自己。所以读书很多时候是不是更多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求?
白岩松:我经常用九个字去衡量在读书中我们最可能获得的东西是什么。如果大家希望通过读书而拥有“拿得起”的能力,我觉得不一定。因为拿得起需要很多机缘、运气、时运,但是读书更重要的是帮你“放得下”,尤其重要的最终的是让你“想得开”。金宇澄,写《繁花》的,在一篇杂文里头写:500年的历史放到教科书里,有时候连半页都不到。历史上多少显赫的名字,今天你还记着吗?所以我们凡夫俗子更是如此。我们总希望在书中“得”,我觉得好的阅读也让你“舍”,知道这是我不要的。就像我看到《曾国藩》里,他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作为一个汉臣坐在皇帝的旁边吃了一顿饭。我当时得到的最大的内心感受就是:这不是我要的东西。所以那一个暗示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我只有25岁,你知道将来在你的生命历程中什么是你不喜欢的,他提醒了你,到现在我依然是一个连股级干部都不是的群众,我觉得跟那一瞬间的阅读是有紧密相连的。
·年轻人是“弱势群体”
解飞:很多年轻人可能会说是不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比如说白老师25岁主持《东方之子》,“开场即高光”,辉煌期很长,获得的也很多,所以才会去讲拿得起,然后更要放得下。可是对很多人来说,在相当长的阶段里边,其实都还没拿得起,都还没有获得。
白岩松:是,我一直说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后期,尤其60后加上70年代的前几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人,因为他们赶上了一个起飞的时代、年轻人受宠的时代。现在年轻人是弱势群体,不像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但是有希望、有明天。什么都缺,但是不缺爱。当时全社会都在唱“要靠你,要靠我,要靠80年代新一辈”,你看年轻人被宠到了这样的一种地位,所以你的成就感很好。
今天有很多的家长在训现在的年轻人,说你不愁吃不愁喝的,为什么还不开心?他没有成就感,他觉得内心里没有明天,希望是支撑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郁闷,不是吃和喝的问题,而是他在相当多的家庭当中,不再是改变家庭命运的那一代人,他的收入可能没有父母高。更重要的是现在四处都在“卷”,论资排辈,你90后着急,前面80后还排着,他们处在一种渴望爱、但是爱无力(的状态),现实中的很多压力等等,现在谈恋爱的兴趣都不大。所以更多的现在年轻人在养猫,说明他依然是渴望爱的,但是他换了一种当父母的方式。
解飞:您之前在非“双一流”的高校演讲的时候,我在场下看,看到前排的学生仰望着您,眼中都在闪烁着泪花,对他们来说一生都很重要。
白岩松:其实在我的记忆中也有很多次,是别人看不到我的热泪盈眶或者说难过,或者说是一种伤心,于是才会做这件事情。我有一次去湖南的一个医学院,坐火车,从北京要坐9个小时坐过去,当晚上我一进学校,因为要有一个讲座,我感觉好像全校的人都在道路两边,为什么?因为可能10年学校的校史当中也记录不下来几次这样的讲座。正好隔一周我去北大,跟两位音乐家去对谈,都是大名家。我就看着广告栏里头北大的活动,这一周,可能够那个学校10年用的,太不均衡了。然后当我走了太多的非“双一流”高校的时候,你能感觉到我们现在的很多普通高校里的学生,最大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自卑。在他提问的时候就显现:白老师问您一个问题,两年前我高考失利。我说你怎么高考失利?他说,对,我高考失利,所以才在这所学校。你看他把上这所学校当成是人生的一个失利,这种自卑的东西和不自信的东西已经深深的在他的内心。但是我们的非“双一流”高校的数量和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数量占比都是双90%,他们可能是一个基层的公务员,或者到北上广深去漂,但是他们都是基石,难道就带着从年轻的时候就有的这种不自信的状态一直走下去?我们该做什么?替年轻人说话是容易的,但是推出相关的政策和推动这个政策的出台才是难的。
解飞:您一直在替年轻人说话。上一次因为年轻人躺平的言论,受到了很多网络上的非议,其实我看了全片,没什么太大问题。
白岩松:这个时代没有几个人看全片,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有的时候骂的声音当中不仅仅针对我。现在谁不挨骂,你看我们网上的环境是什么?我觉得太正常了,因为你常在河边走才会湿鞋。在骂声中你能不能听到一种情绪,能不能听到一种心理,能不能听到一种现象?我觉得作为传媒人也学会要在看似不理性的或者说误读的骂声当中去听到一种声音。不要去怕被骂,我觉得更可怕的是沉默,现在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了。作为一个所谓的公众人物,你用嘴活着,也活在别人嘴里。就想起丁聪给我写过的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所以这两年我一直也在呼吁,我们不能在虚拟的空间里头一直活下去,它很重要,但是更美好的世界一定在生活中,在人与人之间,在面对面里,在此时此刻。
解飞:节目的最后如果一句话的话,您会跟年轻人说些什么?
白岩松:我不敢对现在的年轻人提建议,因为对年轻人提建议是最糟糕的一件事情。我只能说假如我是此时的年轻人,我可能还信奉一个信条:我觉得周围的环境永远在变,有我们满意的,也有很多不满意的,但是,一个永远不变的东西,是我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我觉得这是我唯一能掌握的东西。
评论区留言互动
4月27日24:00前
点赞量最高的5个优质评论
将有机会获得白岩松亲签《白说》典藏版!
审核:摆向光 陈萍
记者:张晓燕 解飞 李婧源 宋悦 唐晓晴 李宁 张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