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为迎接第30个世界读书日,“相信阅读的力量——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发布暨国家图书馆4·23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办。
活动现场揭晓了第二十届文津图书评选结果,并推荐社科类、科普类和少儿类年度佳作。《满世界寻找敦煌》《为国铸盾:中国原子弹之路》《亮世界》等20种文津图书和46种文津提名图书从2800余种参评图书中脱颖而出。
其中,6种科普类图书获评文津图书。
它们是——
《为国铸盾:中国原子弹之路》
胡思得主审 荣正通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回顾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之路,反映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在国力极度薄弱,工业基础、科技基础几乎空白,科技人员非常短缺的艰苦条件下,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英明决策,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工人等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大协作,共同攻坚克难,铸造中国之盾的故事。无论是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还是科技人员的奋发图强,乃至普通工人的拼搏奉献,都被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拼搏的精神,以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怀,令人深受感动。
《漫画脑科学》
[英]尤他·弗里斯 [英]克里斯·弗里斯 [英]亚历克斯·弗里斯著,[英]丹尼尔·洛克绘,包爱民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一部关于合作神经科学的非虚构类漫画作品,由两位知名的神经科学教授讲述。在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中,从自由意志和意识,到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弗里斯夫妇重新划定了各自领域的界限。表现形式上,本书采用漫画形式开展非虚构阅读,巧妙融合故事性与科学性。内容上,书中系统梳理了脑科学的知识体系,不仅生动讲述了脑科学发展进程里诸如“心智理论”等重大发现,还通过趣味漫画展现了团队协作时大脑内部的复杂变化,引领读者一窥大脑的神秘运作机制。
《星汉灿烂:中国天文五千年》
李亮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从古至今,灿烂壮丽的星空一直寄托着人类的梦想,吸引着各地区各民族的目光。其中,中国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传统天文体系,保留了最为系统、完整的天象记录资料,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历史故事和60多个专题回顾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重大科学成就与贡献,同时通过历史档案、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物等载体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科学的星图、精致的仪器、精确的历法以及深邃的天文学思想,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探索未知事物的执着。
《宇宙的另一种真相》
严伯钧著,余晓帆 张晨波 祁晓亮 廉骉编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介绍前沿的物理学家都在做什么研究,以及这些研究对人类生活、世界发展各方面影响和应用的书籍。近几十年来,物理学中发展迅猛的领域当属凝聚态物理。本书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传统的、经典的凝聚态理论进行梳理,从概念上提出“对称性”对于人们理解事物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讲解拓扑材料领域的发现以及研究,描述拓扑材料的神奇性;第三部分,是基于凝聚态领域对于现实世界以及其他看似毫不相关领域的影响,属于“脑洞大开”的环节,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这些看似深奥的内容其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地心之旅:探索山洞、岩穴与地下世界》
[意]弗朗切斯科·绍罗著,文铮 李欣怡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描述洞穴探险家成长过程的真实记录。洞穴探险家弗朗切斯科·绍罗讲述他的洞穴探险经历和他的研究方向。人类探索地球内心的科学旅程,也是一场探寻内在、回归自我的心灵旅程。在这部如散文诗一样的作品中,作者用充满灵性的语言邀请我们赴一场大开眼界的地下世界之旅。文字通顺流畅极具画面感。本书将探索经历描写得跌宕起伏精彩刺激,并配以精美照片与手稿插图,能够轻易点燃读者兴趣,如同身临其境般了解到鲜为人知且普通人不易到访的地下世界的种种神奇景观,多学科的交互研究内容描述,也能更好地体现洞穴探险的科学意义。
《太空探索通史:从古代世界到星际未来的发现之旅》
[美]罗杰·劳尼厄斯著,郑永春增补,郑永春 刘晗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中使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史密森学会珍藏的约600张照片和插图,以及图表、地图、卫星图像和统计数据等,史料丰富,是一部完整钩沉地球人类太空历程的鸿篇巨著。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和引人入胜的叙述,讲述了数千年来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对为人们所熟知的事件和人物进行了重新评价,生动地呈现了史无前例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古人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重大天文发现;近几十年来,技术和机械方面的突破,使人类探索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星球。本书将指引我们仰望星空,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放眼全球,助力中国航天征程。
此外,还有12种科普图书获得文津提名。
它们是——
据了解,本届评选共收到科普类参评图书458种,最终产生了文津图书6种,文津提名图书12种,图书题材涵盖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脑科学等诸多领域。与往年相比,今年入围终评的原创科普著作比例明显提升。
来源:科普时报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何百岳
二审:方佳佳
三审:王陆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