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构建科教融合发展的科普研学新生态 |《知识就是力量》助力中国科普研学旅游大会

0
分享至


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青旅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科普研学旅游大会在深圳科学技术馆举办。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徐延豪以视频发表致辞,深圳市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林祥,广东省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朱才毅,深圳光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彭颖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致辞环节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普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普产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建强主持。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徐延豪


深圳市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林祥


广东省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 朱才毅


深圳光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彭颖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普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普产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周建强

《知识就是力量》社长、主编郭晶应邀出席中国科普研学旅游大会,主持大会主论坛,并在“人工智能+科普研学课程开发”论坛发表题为《 <知识就是力量> 智能时代的科普研学实践》主题报告。


《知识就是力量》社长、主编 郭晶主持大会主论坛

科普研学游是科普产业的新趋势、文旅产业的新业态、科学教育的新范式,它承载着“让科学走入大众,让文化赋能文旅,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多重使命。

主论坛上,三位嘉宾分别从科技场馆、教育、产业的交叉维度,分享对科普研学旅游发展的思考。深圳科学技术馆馆长郑永春的《深圳科技馆的科普研学探索与发展》主旨报告,以深圳科技馆的实践经验呈现了科技馆资源与研学活动融合的多元性;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钢华的《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现状、挑战与展望》主旨报告,梳理了行业发展现状与核心趋势,展现了对科普与文旅融合的深度思考;澳门科学馆馆长邵汉彬的《科研领航,科创驱动:科技研学实践的深度剖析》主旨报告,围绕“科研领航、科创驱动”展现澳门在科技研学领域的实践探索与创新经验。


深圳科学技术馆馆长 郑永春(左),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钢华(中),澳门科学馆馆长 邵汉彬(右)

《知识就是力量》社长、主编郭晶在主持中提到,科普研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科学精神的培育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她强调,打造高质量的科普研学产品,需整合优质科技资源、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并注重参与式、体验式学习设计,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在“人工智能+科普研学课程开发”分论坛上,郭晶社长的《<知识就是力量>智能时代的科普研学实践》主题报告中提到,“科学少年中国行”科旅研学品牌已成为连接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桥梁,随着科学素养实践课研学课程体系落地,“知识就是力量科普增值服务AI智能体平台”上线,《知识就是力量》面临着新的命题,迎来“AI+科普研学”的全新发展阶段。AI 赋能科普研学,将引发科学教育的变革实现“精准育人,激活“探究本能”,重构科学教育生态,推动“跨界融合”。AI服务于科学教育本质,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让科普资源流动起来,让科学教育无处不在。

不论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普增值服务AI智能体平台上线并接入多所学校和社区,还是服务青少年运用智能体自主策划研学内容,或是联动政府、学会协会、科研院所、大中小学、视听平台共同推动“知识就是力量科普视听行动”落地,开展“科学在身边 知识看得见”科普视听作品征集展播活动,所有这些突破,都源于对科学科技教育使命的坚守与创新。


《知识就是力量》社长、主编郭晶 发表主题报告

分论坛上,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深圳芯片重点实验室主任何进做了《少年中国芯工程:科普研学新范式》主题报告,分享了“少年中国芯”工程科普研学六大业务内容,助力青少年接触芯片领域知识与研学探索实践。上海科创启明星协会秘书长顾庆生作了《抢抓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多方协同营造良好科技教育生态》主题分享,就探索构建贯通小初高的体系化的学校科技教育实施内容、路径和方法,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闵行区“小小启明星”研究性学习平台等方面展开分享。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深圳芯片重点实验室主任何进(左),上海科创启明星协会秘书长顾庆生(右)

“研学基地/营地规范化运营”分论坛也是精彩纷呈。深圳湾实验室科普中心执行主任、 深圳曼彻斯特城堡学校中方校长袁汇做了《建设深圳实验湾的“操作手册”》的主题报告,在课程设计方面,通过“哇塞–为啥–凭啥”这一游戏化三步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向更高层次主动探索。


深圳湾实验室科普中心执行主任、 深圳曼彻斯特城堡学校中方校长袁汇

此次中国科普研学旅游大会的举办,为各地科普研学的协同发展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平台,推动了科普资源的共享与创新模式的共建。专家学者的深度对话,实践案例的多维展示,为科技馆、科研院所与教育机构的协同育人提供了新思路。科普研学的本质,不仅是知识的播种,更是思维的点燃与精神的塑造。当人工智能融入教育脉络,我们更应坚守科学育人初心,让技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让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双向赋能,助力青少年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成长,为未来科技人才培养厚植沃土、筑牢根基。

责任编辑 | 何郑燕

运营编辑 | 赵青云

质量审核 | 郭晶

知识就是力量

现订购2025年

定价360元

把一整年的知识搬回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incentive-icons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知识就是力量》 创刊于1956年,是中国科学家为青少年创作的跨学科、深阅读科普核心期刊。
8583文章数 3981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