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经济强省,为啥就带不动一个江西,江西到底是躺平了?还是被吸干了?
网上到处都在吐槽江西,拿着最低的工资,交着最高的电费,给着最高的彩礼,考着最卷的分数线,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好好扒一扒背后的真相。
江西人最大的痛,邻居全在搞钱,而我只能搞矿,江西人挖矿几千年,结果却是越挖越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如何把金矿卖成白菜价,江西是有发言权的,这里虽然有铜矿、稀土、陶瓷这些祖传产业,可是只能赚个挖矿的辛苦钱,不管是手握“锂电王牌”的宜春,还是稀土之王赣州,都只会卖廉价的原材料,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原料在沿海省份加工后身价翻十倍。
周边六省都有自贸区,江西却成了环自贸区贫困带,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到了江西门口直接拐弯。
江西近500万人外流到长三角、珠三角打工,南昌大学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双一流高校,60%的毕业生流向省外,形成“盖楼留乡”与“精英出走”的荒诞对比。
资源被虹吸,人才被抽干,有人调侃,江西的交通不是用来发展的,是用来给外省送快递的,是用来给外省输送养料的。而造成这一切的核心原因,跟江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这里三面被武夷山脉、罗霄山脉、南岭山脉包围,形成“六山二水二分田”的地形,虽然是封闭地形,在农耕时代可是鱼米之乡的天然屏障,并且在隋唐时期,凭借赣江和潘阳湖水系,成为连接中原和岭南的“黄金水道”,但是在现代铁路经济兴起后,却成了经济流动的阻碍。
山地占比超过60%,导致交通建设成本高,效率低,南昌至广州的货运成本,比湖南出发贵20%,直接劝退了投资商。
长江虽然也流经江西,但是仅仅是从北部边缘流过,没办法像重庆、武汉一样发展港口经济,九江港虽然也升级成为了智能码头,但是辐射范围实在有限。
昌赣高铁通车后,虽然带动了7个百亿产业集群,但是也加速了人才向长三角、珠三角流失,形成“高铁越通,人越少”的悖论。
不过江西也在寻找自己的逆袭密码,比如把赣州的稀土,加工成磁铁价格翻倍,比如再宜春锂矿的旁边,建起宁德时代的工厂,比如九江港玩起了水铁联运,货物5小时就能直达长三角。
在政策方面,江西也开始抢人了,比如赣江新区给创业者积分换房,跟福建一起搞“飞地园区”税收对半分,对顶尖人才提供最高500万元项目资助,青年科技人才可以获得3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还能享受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就连彩礼乱象,都被官方“限高令”瞄准。
未来,江西如果能把“中国铜都”升级成“新能源心脏”,环江西经济带,或许会成为环江西羡慕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