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情绪来袭时,我们都在做什么?
清晨的闹钟响起,你突然感到一阵烦躁;
会议上同事的质疑,让你胃部隐隐发紧;
深夜刷手机时,莫名的焦虑如潮水般涌来...
面对这些情绪波动,我们习惯性地启动"灭火模式":
- 冲进健身房疯狂撸铁(运动疗法)
- 下单购物车里的奢侈品(善待自己)
- 默念"这一切都会过去"(改变认知)
- 报名志愿者活动转移注意(帮助他人)
这些方法就像给发烧的人敷冰袋——暂时降温,却治标不治本。《本心疗法》揭开了更深层的真相:情绪本身不是问题,我们处理情绪的方式才是关键。
一、情绪处理的五大误区
传统方法看似有效,实则暗藏隐患:
1、运动依赖者:把身体疲惫当作情绪解药,可能引发运动强迫
2、购物成瘾者:用多巴胺轰炸掩盖真实需求,陷入消费主义陷阱
3、认知修正狂:强行给情绪贴"错误标签",导致自我否定
4、助人逃避者:通过帮助他人获得价值感,却忽视自身需求
5、信仰寄托者:将情绪交给神秘力量,失去自我掌控力
这些方法都在做同一件事:转移/压抑/修饰情绪,而非真正解决情绪。
二、本心疗法的革命性发现
经过20年临床验证,我们发现:所有未处理的情绪都会形成"心理缓存"
→ 就像电脑后台程序持续耗能;
→ 累积到阈值就会爆发心理危机 ;
1、本心疗法的核心公式:
觉察情绪信号 → 解码真实需求 → 自主选择回应 (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条件反射式应对")
2、三步解锁情绪自由
第一步:给情绪"卸妆"(觉察)
-- 当焦虑/愤怒来袭时,尝试说:"我注意到此刻有情绪在流动"
-- 想象自己是气象观测员,记录情绪的温度、颜色、形状
第二步:破译情绪密码(解码)
-- 愤怒可能是"边界被侵犯"的警报
-- 焦虑可能是"失控感"的具象化
- -抑郁可能是"心理能量过低"的信号
-- 案例:一位CEO发现,他的"职场暴躁"实际是"害怕失去掌控"的变形
第三步:自主回应(选择)
-- 建立"情绪--需求--行动"连接链
-- 比如:
情绪:会议中的烦躁 →
需求:需要被尊重 →
行动:温和表达观点边界
-- 关键区别:从"被动反应"升级为"主动响应"
为什么这个方法更根本?
三
1、去工具化:不依赖任何外在手段(运动/购物/冥想等)
2、破循环:切断"情绪触发→错误应对→更糟结果"的死循环
3、建主权:把情绪处理权从"下意识"夺回"意识层"
4、防未病:在情绪萌芽期化解,避免累积成心理疾病
你可以马上开始的练习
"情绪翻译"小游戏:
1、当情绪出现,先写下表面的情绪词(如:生气)
2、问自己三次"这背后是什么"
例:生气 → 不被尊重 → 需要建立边界 → 采取沟通行动
3、重构事件:"这次情绪教会我______"
四
总结:
情绪自由不是没有情绪 而是让每个情绪都成为自我认知的阶梯
本心疗法正在重塑当代人的情绪认知:从"对抗情绪"到"对话情绪",从"应激反应"到"智慧选择"。当你能听懂情绪传递的密语,那些曾困扰你的焦虑、抑郁、愤怒,都将化作指引你成长的北斗七星。
电话丨020-83701736,020-83644639
地址丨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路113号白云大厦1519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