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中国肿瘤事业部换帅
3月17日下午,辉瑞中国宣布了一项重大人事变化和组织架构调整。
据辉瑞内部公告,辉瑞中国现任肿瘤事业部总经理王玉(Cissy Wang)将离开公司,寻求外部职业发展机会。
王玉是从一线医药代表走向高层管理的一位职业经理人,1995 年,王玉从北京城市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加入葛兰素史克,担任一名医药代表,其后一路晋升至产品经理,后离开 GSK 加入辉瑞制药,历任高级产品经理、市场经理、业务副总监职务。
去年王玉离开西安杨森, 于 1 月 9 日正式加入辉瑞,担任辉瑞中国肿瘤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肿瘤业务的战略规划和整体运营。
据今日辉瑞公告,辉瑞将血液及罕见病团队从医院急症及血液与罕见病事业部转至肿瘤事业部,由李进晖担任肿瘤及罕见病事业部总经理一职。
另外,还任命现任辉瑞中国急诊及血液与罕见病事业部基石业务负责人许德才担任医院急症事业部代理总经理,直接汇报于辉瑞中国区总裁彭振科(Jean-Christophe Pointeau),并成为辉瑞中国领导团队成员。
除此之外,辉瑞中国还有其他组织架构的调整,将零售业务团队及全国招标团队与原商务团队合并成立为商务与零售部,曹智(Sean Cao)被任命为负责人,也是直接汇报于辉瑞中国区总裁彭振科,并成为辉瑞中国领导团队成员。
▍拜耳一年减少6908 人
2025年3月,拜耳发布财报。
数据显示,2024年营收466.0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3629.63亿元),同比下滑2.2%;其中中国区收入36亿欧元,与2023年(36.24 亿欧元)同比下滑0.7%。
2024年,拜耳的制药业务收入181.31 亿欧元,同比增长 0.3%,制药业务的研发投入33.66亿欧元,同比增长 1.2%。
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仍是拜耳2024最畅销的药物,销售额达34.8亿欧元(约271亿人民币),但受专利到期影响,利伐沙班的销售额快速下滑 14.7%。
排名第二的眼科药物阿柏西普销售额达到了33.06 亿欧元(约257.47亿人民币)。
在其他药物中,达罗他胺和非奈利酮增长速度最快,2024总销售额分别为15.23 亿欧元(同比增长75.3%)和4.63 亿欧元(同比增长71.5%)。
这已经是拜耳连续2年业绩数据下滑,此前的2023年公司营收476.37亿欧元,同比下滑6.1%。
除了略显疲弱的业绩数据,这份财报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大幅的人事调整:财报中指出目前公司共有92815名员工,与2023年相比减少6908 人。
2024年年初,拜耳宣布进行架构调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新运营模式,减少等级制度、部门间相对独立、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2024年,拜耳加速推进组织架构精简,裁员重点直指管理层。第一季度削减1500个岗位,其中三分之二为管理岗,制药商业化团队架构调整同步启动。
3月20日,拜耳声明将取消公司制药部门领导团队中的6个席位,该领导团队一共有14位高管。
也就是说,该团队接近一半的高管被裁。
第四季度初制药商业化部门裁员基本完成,全球员工总数降至98189人,同比减少3.5%。美国部门裁员预计2025年底完成,德国本土裁员延至2026年底,目标2026年前节省20亿欧元成本。
拜耳集团首席执行官比尔·安德森表示,我们拥有三大核心业务,这些业务均具有极具潜力的长期发展前景。然而,要抓住未来的机遇,我们首先需要渡过一段充满挑战的时期,目前还有许多工作亟待我们去完成。
▍强生神经血管业务全球总裁离职
据业内消息,强生近日宣布神经血管业务(CERENOVUS)全球总裁马克·迪金森(Mark Dickinson)离职。
与此同时,Mark Dickinson在LinkedIn上的动态也提到自己将离开工作26年的强生公司和强生医疗科技。资料显示,马克·迪金森自1999年加入强生以来,最初从英国Ethicon事业部开启职业生涯。在强生的发展进程中,他深度参与并助力创建了卓越的电生理业务。
在他的领导下,CERENOVUS从2017年成立之初,迅速成长为神经血管护理领域的新兴领导者,专注于提供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解决方案。CERENOVUS的业务涵盖了脑动脉瘤、神经血管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尽管强生官方尚未明确说明马克・迪金森离职的原因,但从行业动态以及强生自身的战略布局等方面,仍能发现一些端倪。
此前,强生任命Michael Bodner为电生理及神经血管业务集团新任主席,这一举措或许暗示着强生高管层对电生理及神经血管业务的现状不太满意,期望借助新的领导架构,带领业务摆脱困境,重回增长轨道。
其次,2025年2月,《金融时报》报道称,强生计划出售旗下中风治疗业务CERENOVUS,估值在10亿(约合人民币73亿)至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亿)之间。当时强生对外回应称,“我们不对市场谣言或者猜测进行评论”,来表明公司对此事的态度。
业内人士分析称,若出售或者是调整计划存在,那么马克・迪金森的离职很可能与这一战略调整密切相关。因为在业务调整关键时期,企业通常会对管理层进行重新布局和调整。
CERENOVUS业务自身的发展态势或是被出售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消息透露,该业务未来缺乏增长潜力。尽管其在神经血管领域拥有如CereGlide导管、TRUFILL™液态栓塞系统等创新产品,但随着医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份额扩张难度加大,后续增长面临瓶颈。继续持有该业务,可能无法为强生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反而会占用大量资源,从长远战略角度出发,出售成为了合理选择。
强生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营收达888.19亿美元 ,实现4.31%的增长。在完成消费者健康业务剥离后,强生如今聚焦创新制药和医疗科技两大核心板块。
其医疗科技板块实现收入318.57亿美元,同比增长4.8%。据此计算,医疗科技板块营收占强生全年总营收的比重约为35.87%。强生医疗科技板块内各细分业务众多,涉及外科、骨科、眼科等多个领域,Cerenovus作为其中一部分,营收占强生整体营收比重或相对有限,可能在较低的个位数区间。
Mark Dickinson的离职,可能会给强生神经血管业务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强生尚未公布这一职位的接替者。
整理自:医药代表、医药投资部落、一度医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