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一支笔,让湘西这个浪漫、多情又神秘的地方,成为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沈从文笔下的文字柔软又细腻,正如他对爱情的追求一样。
沈从文和“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张兆和的婚姻,门不当户不对,但是执拗的他写下上千封情书,最后抱得美人归。
婚后幸福甜蜜只是短暂的泡影,他和高青子的意外相识,就此纠缠了8年,最后张兆和选择离开,沈从文这才痛彻心扉悔过。
沈从文和张兆和能否破镜重圆呢?
一、从逃学少年到文学新星:湘西“乡下人”的逆袭
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湖南凤凰县,原名沈岳焕,自幼顽劣,6岁逃学成性,父亲甚至扬言要砍断他的手指。
沈从文逃学是苦于无聊的学校生活,他一个人走到城外庙里去。那些庙里总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绞绳子、织竹簟、做香,他就看他们做事。
有人下棋,他看下棋。有人打拳,他看打拳。甚至于相骂,他也静静看着,细心观察。
1917年,沈从文15岁加入湘西地方军队,五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目睹底层人民的苦难,决心“以笔代枪”改变社会。
1922年,这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年轻人独闯北京,想考北京大学,但是他学历太低没法考入。
他只能去北大做了一名旁听生,平时蜗居在储存煤炭改造的小房间里写作。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投稿屡遭嘲讽。
不仅投稿石沉大海,甚至被编辑当众奚落为“某大作家的拙劣模仿”作品,拿出来在编辑大会上被他人嘲笑。
转机出现在1924年。徐志摩慧眼识珠,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一封未曾付邮的信》。
此后他接连发表170余篇作品,逐渐崭露头角。
1929年,仅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被胡适破格聘为吴淞中国公学讲师,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沈从文说,如果没有徐志摩他“不到北平市去做巡警,就卧在什么人家的屋檐下,瘪了,僵了,而且早已腐烂了”。
徐志摩是沈从文的贵人,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二、苦追四年千封情书:尝遍的浪漫与艰辛
在吴淞中国公学,沈从文遇见了学生张兆和——出身名门的“合肥四姐妹”之一,优雅美丽,追求者众多。
沈从文一见倾心,写下“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的炽烈情诗,成为无数人传颂的名句。
张兆和甚至将他的情书打包交给校长胡适,直言“我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却笑称:“他顽固地爱你。”。
其实,给张兆和写求爱信的不止沈从文一人,沈从文是第十三个人。
张兆和把“每一封求爱信统一编号,编号前面也不写哪个男生的名字”。她把追求她的男生都叫作青蛙,所以这些信件叫作青蛙一号、青蛙二号。
沈从文就是“青蛙十三号”,张兆和一开始对沈从文并没有好印象,觉得他就是一个乡下人。
但是沈从文并未放弃,三年零九个月里写下千余封情书,甚至辞职辗转多地教书,只为靠近张兆和。
最终,张家人被他的执着打动。
1933年初,沈从文与张兆和到上海看望张父和继母,为两人定下婚事。
张家本来是要拿出一笔钱给张兆和陪嫁的,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出嫁时,张家就拿出了2000元钱。
而沈从文则是人穷志不穷,写信给张兆和的父亲,表示结婚时不要张家的一分钱。
张兆和父亲看到信后非常高兴,夸赞这个女婿有志气。
1933年,两人在北平成婚。婚礼上,沈从文感慨:“乡下人喝杯甜酒,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1933年,沈从文和张兆和结婚的时候,经济还未好转,婚房中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陈设,几乎是家徒四壁。
只有林徽因和梁思成送的百子图的床罩,为婚房增添了一点儿喜庆的气氛。
张兆和在家中姐妹中排行老三,故沈从文称其“三三”或“三姊”。沈从文很多文学作品里都写有对“三三”的爱意,直白真挚。
三、婚姻裂痕:抵不住别有心机的接近
婚后,沈从文迎来创作巅峰,《边城》《湘行散记》相继问世,成为文坛巨擘。
然而,名利双收的他逐渐对婚姻感到失落。张兆和脱去漂亮衣服,忙于家务,属于精心打扮。
沈从文却仍期待她如“白月光”般完美,却忽视她的付出。
他们俩原本就是两类人,一个出生于湘西乡下,一个出生于合肥名门,性格、气质、爱好都迥异。
以爱好来说,沈从文爱听傩戏,这种咿咿呀呀的野调在张兆和听来根本人不了耳,她爱听的是昆曲。
沈从文喜欢收藏古董文物,张兆和对他这个爱好不以为然,说他“打肿了脸充胖子”“不是绅士冒充绅士”。
沈从文爱结交朋友,有时也干些仗义疏财的事,而整天都在为家里如何生活发愁的张兆和对此更是气恼不已,家里都快吃不上饭了。
1938年,他赴西南联大任教期间,邂逅女作家高青子。
就连是沈从文都难以抵挡别有心机的接近,高青子是诗人,也是沈从文的超级粉丝。
她读过沈从文的所有作品,并熟悉每部作品的细节,两人第一次见面就相谈甚欢。
第二次见面时,高青子有意模仿沈从文作品中“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的打扮,令沈从文怦然心动,随后他们便开始偷偷交往。
两人陷入长达8年的婚外情,沈从文因这段不伦恋情陷入矛盾和苦恼中,不知所措。
沈从文竟天真地向妻子坦白:“我爱上了另一个女人。”
张兆和愤然带着儿子回苏州娘家,沈从文不知所措,哭着找林徽因和徐志摩求救。
林徽因也是对他这段婚外情是极力劝阻的,人总不能陷入混乱的关系反复纠结。
沈从文故技重施,写情书、登门哀求,张兆和勉强回归,但裂痕已深。
高青子步步紧逼,甚至追至昆明要求沈从文离婚。
张兆和彻底心寒,带着孩子离开,夫妻分居长达10余年。所以破镜还是难以重圆,恩爱夫妻再也回不去了。
四、晚年忏悔与未得到的原谅
婚变后,沈从文陷入精神危机,两次想要结束生命,被家人救下,后来住进医院。
他写下记录婚外情的《看虹录》,因内容露骨遭文坛唾弃,甚至被人批判说专写“桃色”,他最终封笔转行研究文物,完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晚年的他多次恳求张兆和原谅,甚至临终前仍喃喃:“三三(张兆和昵称),我对不起你……”
但张兆和始终冷漠以对,直到他去世后才整理遗稿,感叹:“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人。”。
沈从文的一生充满矛盾:他是文学巨匠,用文字描绘人性的纯美;也是情感懦夫,以婚外情摧毁家庭。
他与张兆和的爱情始于浪漫,终于背叛,成为民国文人婚姻中最令人唏嘘的故事。
张兆和的骄傲与隐忍,沈从文的才华与脆弱,交织成时代的剪影。
张兆和爱沈从文吗?
可能张兆和一开始是坚决不爱的,后来慢慢被他打动了,答应嫁给他时应该还是爱他的。
如果不爱他,不会为他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选择跟他过窘迫穷苦的日子。
张兆和的性格本就冷静理性,她对沈从文的爱更多的是在尽做妻子的本分,始终少了一点激情。
她对婚姻的期待也同样务实,不过是希望两个人在一起好好过日子,不要太拮据而已。
这本来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她嫁的人是沈从文。
沈从文一身的诗人气质,对爱情、对婚姻有着更多的憧憬,他期望婚姻在相濡以沫之外,还能有灵魂上的相知相惜,他当然不满足于婚姻中只有平淡的亲情。
所以,当张兆和在为柴米油盐之类的问题指责沈从文时,沈从文仍然沉迷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
他们这个时期的信完全是鸡同鸭讲:一个抱怨钱不够用,一个指责对方不够爱自己。
对于这段婚姻,他们投入的感情不对等,期望值也不一样。
正如他墓志铭所写:“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场婚姻的悲剧,不仅关乎忠诚,更揭示了一个真理:感动不是爱情,执着未必能换回真心。
若沈从文能守住婚姻的底线,或许他与张兆和的故事,不会以“破镜难圆”的遗憾收场。
参考文献:
乌合. 一生眷恋 : 沈从文与张兆和[M].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20.
张新颖著. 沈从文精读 第2版[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0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