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你和同学们在学校里勤奋学习、茁壮成长,我十分欣慰。你们学校因民革援建而改名为中山小学,这是一份特殊的缘分。让祖国的花朵在宽敞、整洁的校园中勤勉向学、努力读书,是民革应尽的责任。”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给四川省崇州市中山小学学生回信写道。
崇州市中山小学系汶川地震后民革中央出资对口援建。不久前,该校学生胡紫萱写信给郑建邦,向他报告学校发展近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感谢民革中央和郑建邦主席长期以来对崇州市中山小学的关心帮助。郑建邦阅后欣然回信,勉励学生们努力学习、成长成才。
1月21日,民革四川省成都市委会副主委赵霜将郑建邦的回信转交到了胡紫萱和学校师生的手中。正值寒假,当天约定转交信件的时间本是上午10点,胡紫萱却早早来到学校,盼望着能早点读到郑建邦爷爷的回信。终于把信拿在手中,原本像“小喜鹊”一般雀跃的小姑娘安静下来,仔细地拆开信封,一字一句认真读起来。
“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把祖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包括你们在内的一代代中国人的接力奋斗。”郑建邦在回信中说,“希望你们葆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理想,珍惜美好时光,刻苦学习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看到郑建邦爷爷充满希冀的话语,胡紫萱开心而感动:“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郑爷爷的回信。郑爷爷在信中勉励我们学习进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我一定不会辜负他的期待。”
胡紫萱给民革中央郑建邦爷爷写信并收到回信的消息早就传遍了中山小学。这一天,不少老师和同学回到学校,想见一见一直以来默默关心帮助中山小学的民革“家人们”,想读一读从北京寄来的“家书”。
郑建邦在信中还和孩子们许下这样的约定:“有机会我一定去看望蕴藏无限可能的你们,看看你们充满蓬勃生机的校园,看看书香四溢的图书馆,也期待能偶遇国宝大熊猫。”这份缘起于汶川地震的民革情缘正续写着新的故事。
“这是民革与崇州市中山小学的缘分,是对我们乡村教育的牵挂与关心,我们内心十分感动。”崇州市中山小学副书记涂林欣喜地表示,中山小学将不忘初心使命,始终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
据悉,崇州市中山小学原名崇州市安阜乡中心小学校。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民革中央出资100万元对口援建该校。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为学校题写校名和图书馆馆名。2010年1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崇州市中山小学。近年来,崇州市中山小学与民革的感情更加深厚。在民革成都市委会和中共崇州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民革崇州市支部还在中山小学建设了民革党员之家,继续加深双方联系。
2024年,在民革党员的关心支持下,崇州市中山小学图书馆装修一新,正式投入使用。图书馆外墙上有着几个金色大字——“阅读,打亮生命底色”。同样,打亮孩子们生命底色的还有包括民革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的关心与爱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