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治中风法·补充新版(3)
庸医治这个病,喜欢用:羌活、独活、秦艽、防风,等驱风的药,都是庸医的任意胡为,切不可服用!
♦治中风口鼻歪斜:
惟有经脏病轻,只是鼻口偏斜,可以用解表的药,用: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浮萍。喝了略发微汗,偏斜即止。
4)大便干结(严重时如羊屎),加肉苁蓉汤为主+阿胶(辅助)。
海印之光注:这个症状的根源是土湿水寒,造成三种情况,都可以引起大便干结如羊屎。
① 风动血耗,肠燥。
♦治中风病人大便干结:
病人大便结块干燥,本原于风动血耗,而风动的原由,则是因土湿而木郁,治疗方法,宜清风润燥,以润滑大肠。用:阿胶(6克)、肉苁蓉(30克)。结块严重的,重用肉苁蓉(1-2两),滋润其枯槁。
病人血枯筋燥,未尝不宜使用阿胶、首乌之类,但是阿胶、首乌这两样要适可而止,少用,而且好了就马上停掉,过量的用则滋湿而败脾阳,不可不慎!
●黄药师强调:庸医治这个病喜欢用:龟板、地黄、天冬之类(泻药/寒凉药),来滋湿伐阳,慎重!不可用!中气一败,则大事去了。
庸医大量的用大黄,可恨之极!
注意:这里的肉苁蓉汤太简单,下面还有个更详细的配方。
治便秘的开露塞要慎用,不得已用一下,不能代替正确的治疗。
酸奶/牛奶也是寒凉的,吃了虽然也会拉肚子通便,相当于寒凉泻药,泄中阳,不可这样通便,跟用大黄等泻药一样,泻中阳,助纣为虐,会使病人身体会更加虚弱!
中风这一类的病,都是体内火力不足,寒湿气太重。平时都可以改喝豆奶,豆奶的热气很足,温暖脏腑。中风病人不要喝牛奶,尤其是凉酸奶(会拉肚干相当于泻药,大泻元阳)!牛奶是寒性的,小孩子火力足还受得了,老年人受不了,(开水冲的奶粉好一点),但是不如喝豆奶好。开水冲的豆奶粉火力很足,比鲜榨出来的豆浆好,维维豆奶不错。
但是上面第一种大便干结的情况,并不是唯一的情况,还有两种情况,需要仔细观察。《四圣心源》在其他地方又讲到了。
——这个是我读完《四圣心源》全书,做了重点摘要。结合我母的病情联系起来的,要不然我也不知道。
黄药师在前面讲过,但是在中风一节,他又一带而过了。如果上面的方法不灵,读者或许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仔细分析第一种方法不灵的原因:一个可能是某个中药材不地道,劣质药材造成失效。比如1:人工种植的某些药材,可能不达标。比如2:现在的附子,因为乱炮制加了毒素,反倒不如生附子有效。
关于附子(附片)、桂枝、半夏、麻黄 ,等中药选购和使用的注意事项,也很重要啊,如果药材选用的不地道,可能会没有效果甚至反倒有害。后面详细说。
一个可能是另有病因,例如大便干结如同羊屎,同时胃口也不好,很可能是下面第二个原因:
②戊土胃经不降(不从化阳明燥金庚金大肠经),反胃呕逆/胃口不好,造成吃得太少,排便周期太长、造成大便干结,如羊屎。
《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 便坚根源:
凡粪若羊矢者,皆阴盛而肠结,非关火旺也。
盖肾司二便,而传送之职,则在庚金,疏泄之权,则在乙木。阴盛土湿,乙木郁陷,传送之窍既塞,疏泄之令不行。大肠以燥金之府,闭涩不开,是以糟粕零下而不粘联,道路梗阻而不滑利,积日延久,约而为丸。其色黑而不黄者,水气旺而土气衰也。
此证仲景谓之脾约,脾约者,阳衰湿盛,脾气郁结,不能腐化水谷,使渣滓顺下于大肠也。误用清润之剂,脾阳愈败,则祸变生矣。
肉苁蓉汤:(注意,这里才是详细的肉苁蓉汤配方)肉苁蓉三钱11克,麻仁三钱11克,茯苓三钱11克,半夏三钱11克,甘草二钱8克 桂枝三钱11克。煎一杯,温服。治阳衰土湿,粪如羊矢者。
凡内伤杂病,粪若羊矢,结涩难下,甚或半月一行,虽系肝与大肠之燥,而根缘土湿。以脾不消磨,谷精堙郁而化痰涎,肝肠失滋,郁陷而生风燥故也。法宜肉苁蓉滋肝润肠,以滑大便。
一切硝、黄、归、地、阿胶、龟板、天冬之类,寒胃滑肠,切不可用!
③辛金肺经不降(不从化太阴湿土脾经),造成津液不降,大便干结。
注:后两种情况,是可以连锁出现的,也许两种原因都有。胃气肺气经常是一个上逆,另一个也上逆。治法和治反胃/呕逆的原理大体相同。必然重用半夏之类,降肺气胃气,茯苓补中泄湿。
《四圣心源》卷五杂病解上 反胃根源:其便结者,糟粕之传送无多也。隧窍闭涩,而渣滓有限,不能遽行,蓄积既久,而后破溢而下。下而又闭,闭而又下,零星断续,不相联属。及其迟日延时,传诸魄门,则粪粒坚硬,形如弹丸。
缘大肠以燥金之府,而肺津化痰,不能下润,故燥涩而艰难也。
仲景《金匮》于反胃呕吐,垂大半夏之法,补中降逆而润肠燥,反胃之圣方也。若与茯苓四逆合用,其效更神矣。
姜苓半夏汤:人参三钱11克,半夏三钱11克,干姜三钱11克,茯苓三钱11克。白蜜半杯。河水扬之二百四十遍,煎大半杯,入白蜜,温服。
反胃与噎膈同理,但上脘不闭耳,全以温中燥湿,降逆开结为主。
土燥阳回,饮食消化,自然不吐;谷精下润,渣滓盛满,传送无阻,大便自易。湿气渗泄,必由便溺。
若肝气不能疏泄,加桂枝、阿胶,疏木清风。
利水滑肠之法,依噎膈诸方,无有异也。
海印之光补充:
黄元御《四圣心源》治中风的方法,黄药师治中风的药方,麻瑞亭老中医有个重要补充,可以看出,麻瑞亭老中医,有吸取了上面黄药师在其他章节讲的:降胃气、降肺气的原理。
麻瑞亭老中医在黄元御的方子基础上,又加了几味药,强化效果:
●左半身偏废的血虚型中,加入:鸡血藤五钱、丹参五钱、路路通四钱,以通血络;杏仁三钱,以降肺气。
●在右半身的气血虚型中,加入: 夏枯草、茺蔚子、决明子各五钱,以疏肝气;杏仁三钱,以降肺气。
5)神迷不认识人/舌萎言迟/舌发硬不语:加:葶苈散排痰湿。
张仲景《金匮》说:邪气进入到腑,就不认识人,邪气进入到脏,舌就难说话。
风邪外袭,郁积脏、腑的气,不是风邪从内进入到藏腑。
治中风后神迷/不认识人/痴呆:病人痰涎胶塞,迷惑不清的,用葶苈散下之,痰去则神清。
葶苈散:葶苈11克 ,白芥子11克, 甘遂4克。研细,每次服2克。陈痰就会从大便排出来了。
治疗中风后遗症舌不能言/语言功能障碍,也是这个方子同时在治疗。
这个方子同时可以去除脏腑里面的湿气,化成的积痰,从大便里排出去。所以这两样病症都可以一起治。
当然我们前面文章我说过,《继续谈中药穴位外敷法》已经提到了关于中药穴位敷贴治病给关节除湿气、打通经络的一些思路。用一些中药外敷一些穴位也可以辅助治疗语言功能障碍。
但是根据四圣心源这里讲解的,对于中风这个病和他的后遗症来讲,仅仅是用穴位外敷来通经络,是不够的。按照四圣心源开的药方,去除脏腑里积累的湿气,才是根本!
6)手脚挛缩/手脚蜷缩不能伸展:加用“热熨法”。
中药热熨关节、穴位。热熨法用的药,都是治本的主药,即:黄芪姜苓汤、桂枝乌苓汤的主药。
治挛缩/肢节蜷缩,熨法(热外敷中药)最妙:以中药研末,布包,热熨病处关节。药气透彻,则寒湿消散,筋脉和柔,卷缩自然松开。
●右半身偏枯的,用:黄芪、茯苓、生姜、附子。
●左半身偏枯的,用:首乌、茯苓、桂枝、附子。
药用布巾包住,外以火炉加温,可以用电烤箱快速烤热、或者用电吹风吹热、或者用手炉暖热。一包药外敷三四次后,气味稍减,另换新药。时间长了经络温畅,发出一身臭汗(气味非常怪,又象胶粘象饴糖),便肢体活软,屈伸如意了。
以上详细方法,请见本号以前这几篇文章,里面总结的很清楚:《四圣心源》治中风偏瘫及后遗症,中风偏瘫不可用驱风防风的药!
补充:
注意中药材质量问题:关于附子(附片)、桂枝、半夏、麻黄 ,等中药选购和使用的注意事项,也很重要啊,如果药材选用的不地道,可能会没有效果甚至反倒有害。今一并补充整理在此。
如果药方用了不灵/见效慢,仔细分析原因。
是否对症?
如果症状是对的,最可能是某个中药材不地道,劣质药材造成失效。
比如人工种植的某些药材,可能不达标。
再有比如:现在的附子(附片),因为乱炮制,药效大大降低,增加了毒素,反倒不如直接用生附子(生附片)有效。
张仲景《伤寒论》、黄元御《四圣心源》上,如果没有特别指出炮,直接说附子二钱(7克),指的都是生附片,(如果没说炮,你用了炮的,恐怕得加大5倍用量、一两37克,效果还不一定有效,说不定有副作用)。
原因,你看:附子炮制加毒是中医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请医者知晓。
中药回阳之帅治(土湿)主药就是用附子(附片)。而这一味中药现在被药材商捣鬼了(偷工减料并且添加了有害物),所以购买原材料都要下很大功夫。
而且有时候药店的药,有些品种,经常会有问题。
比如附片,药店一般都是炮附片。供应商为了降低成本,炮制的时候加大量的胆巴,也就是氯化镁,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而且药性大大降低了,甚至有的加五倍都不管用……这都是奸商在变相的,让你多少倍的多用提高药材销售量,而且加过量的胆巴类似于注水药材,劣币驱逐良币,正规的好药材都被挤垮啦……
最后有行家研究出来,直接用江油生附片(在网上只能当初级农产品卖的),自己多煎一会儿,六七克效果都很好!这个是我亲身试验过的,附子是解决现代医学难题的良药
网购正规的江油生附片是约70元一斤,咬米粒大小,舌就能麻两个小时。
药店卖的炮附片,比如我见他说是30元一斤(需要五斤生的才能做出来一斤炮的。光原料成本就得30,算上人工批发70以下一定不是江油片,且是大量灌胆巴的假货)。
药店抓药发现,现在一些药店都是从网上买500克的中药饮片,直接加价几倍零售。这还不说,本来就已经有几倍的批零差价了(比网上一般贵2-3倍),但他还会在抓药的时候还会再偷偷的涨价三倍以上,比如你抓7克他悄悄收半市两25克的钱。还有一次急用,去实体店抓了一点,竟然发现,本来标的一两50克的零售价,这次他居然又改口说是10克的价,等于在早已虚高的零售价基础上又凭空涨了5倍。假货卖得比真货都贵,只好逼着我上网找一手货源。
常用的有些质量让人不放心的中药材 ,还是自己查清楚,试验好,比较好,亲自到网购平台上,自己淘到真东西,才能从此放心用。
有一些中药网购搜索。比如附子是中药之帅,麻黄是中药四大金刚之一,在网购平台上有商家当做初级农产品售,如果搜不到,你可以查找、搜索其别名,也许就能找到了。
①附子(附片)使用体会:搜“附片、魔芋”能找到,生附片为佳,《四圣心源》经常用7克就够劲。(首煎约一小时,无麻味即可,不必先煎)。
正规江油生附片,只要咬米粒大小,挨到舌头,一两分钟后,舌都能麻半天,而且口唇发麻。(如果不麻,一般都是假货/劣质的)。
但是呢,好象有极个别人对此没感觉。比如我咬了三四次,都吃下去了,都没有感觉。过了20分钟以后才觉得嘴唇微微麻一点。另外有一个修行人也反馈他也是这样。但是一般人都不是这样。不知道怎么回事,修的排毒功能很好了吗?
②桂枝使用体会:
●新桂枝:新桂枝以及桂枝尖(细的,0.5厘米以下直径),这两样都劲大,尤其是新的桂枝尖,劲最大!
新货常有桂油味儿(类似油漆味),喝了易上头(头痛、头晕、睡不着),既使去皮的新桂枝(细的劲大),也有此毛病。
要至少减少三分之一的量,甚至用一半的量。自己体会。或者晾晒一两个月后再用。
●陈桂枝:劲小,不上头。去皮的陈桂枝更平缓。
桂枝片宜老,且直径不宜大,0.4-1cm为宜。
有些直径大于1厘米甚至2厘米的陈桂枝,劲很小。
③麻黄:你搜别名“苦椿”,搜“麻黄根”也能找到。(但麻黄根止汗,麻黄草发汗。有的文字写的是根,但是实际上卖的是草,看图片能看出来,你得事先查清楚是什么样的,自己一眼能认出来……
④半夏:你搜索 旱半夏(就是生的)。水半夏是另外一种植物,常是假冒!
生半夏也是有毒,但是效果最好,煎二三十分钟以后就没毒了。(生附片,也是效果最好,但是有毒,要煎一小时左右就没有毒了)。
生半夏?制半夏?半夏到底怎么用?
和用附片一样,又有一个名医现身说法,告诉我们,用生半夏效果最好!
二、我对黄药师治中风法改进补充:
1、对黄药师热熨法之改进:
黄元御治中风这个热熨法,本号主我已经研究做出改进:
用自发热包,外贴在中药包上,就不用人一直去轮换、去烤热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