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梁宁:唯一的风口,就是真需求!

0
分享至

在当下商业环境中,创业者要具备系统思考力,把握 “点线面体” 关系,重视真需求三角模型(价值、共识、模式),构建内心秩序,同时理解不同代企业家特点及产品需求更迭趋势以更好创业发展。

春暖花开

内容来源:笔记侠(Notesman)

高级笔记达人:李云 ‍

正文字数 9501 字 |阅读 24 分钟

商业思维

今天,中国的人口结构和模式已经变了,有9亿人口生活在城市,或者依赖城市的系统在生活。

绝大多数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市场规律及商业规律交手,并在市场规律和商业规律中谋生。

长期以来,中国是农业社会,导致现在我们基于城市的商业系统化常识是缺失的。

农业社会,劳动者积累了大量的常识,如自然常识中的“二十四节气”,通过这些常识,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点瓜种豆,什么时候插秧割麦。

这就是系统内生存的常识,遵循这些常识才能更好地生存。

我们也在商业领域积累了一些基本认知,但缺少一个完整的思考链路。

很多曾将公司做到一定规模的人也没有,即便他过去曾经做到了,但那是稀里糊涂地成功。

一个人在做一件新事时,会把注意力、兴奋点、热情留在他自己最兴奋的那个点,他所有的时间反复在这个点上,而其他方面,他是缺课的。

你可能已经成功,或在商业摸爬滚打中积累了很多商业常识,但如果缺乏一个完整的思考链路或者思考清单,生意也很难复制。

为此,笔记侠采访了产品战略专家梁宁。

以下为采访内容整理,分享给大家。

我曾在得到《产品思维30讲》中提到一个概念:“点线面体”的战略思考。

1.点:与时代的关系,是业务的底牌

当下的业务就是一个“点”,它是无数人焦虑的原因。因为时常焦虑,于是出现了一些所谓的“身心灵”导师,让我们关注当下。

那么问题出现了:

如果只关注当下,企业为什么还要做计划?

或者换个说法:企业到底是去做第二曲线(关注未来),还是收紧现金流(只做当下的事)?

举个例子:100年前,汽车刚发明出来的时候,马车和汽车是并存的。

最初的汽车在模仿马车,如果你是当时马车行业的从业者(假设你是为马车做配套的某个环节),那个时候,你应该开始第二曲线,还是应该收紧现金流,把马车的客户服务好呢?

今天看来,似乎是做第二曲线更好。

但如果没有“点线面体”的思考,就像那些所谓的大师所讲——只做好当下,这不就是在坑人吗?

在这件事情上,作为一个创业者,我们必须思考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和时代的关系。

如果你做的事情是一个时代的配套,那么当一个新时代来临,你必须要得跳船。

比如,安卓的时代来了,塞班阵营的企业要么跳船,要么连业务整个都舍弃,华为和三星就是在跳船,快速地从塞班切换到了安卓阵营,诺基亚其实就是在塞班时代的沉船。

所以,在一个新时代要不要换赛道?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新时代和你的(业务)关系是什么?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发现有些业务是“去时代性”,比如日本的温泉旅馆,一两百年的寿司铺,还包括日本的寺庙(在日本,寺庙属于私产,由家族进行传承,甚至有一千年的寺庙),它们就没有时代性。

所谓的业务“去时代性”,就是用户的需求和他们的交付其实和时代没有关系。

泡温泉和有没有电、有没有蒸汽,完全没有关系;去一个寺庙和有没有电,有没有蒸汽,有没有互联网,有没有AI,都没有关系。

为什么阿里要把“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公司”作为愿景?是因为它是一个时代的企业,它吃足了时代的红利才增长到如此规模。它有点像一个当年为马车服务的企业,吃足“马车”这一交通工具的红利。

当时代更迭到一个新的时代,要在旧时代和新时代中保持同等的规模,也就是一个企业想要跨时代,其实需要做出巨大的选择。

如果一项业务或者事业本身没有时代性,那就可以按照那些“身心灵”的导师所说的“在当下笃定”。

有没有时代性,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辨别,也就是“点线面体”的思考。

2.线:时间累积的张力

11月中旬,我跟随俞敏洪老师踏上了“川滇横断之旅”。在这个团队中,只有我没有短视频的账号,而这一场旅行居然变成了一场所有随行人员的涨粉之旅,就连开车的司机小哥都涨了5万粉丝。

俞老师就是流量之源,所有人看到他来了之后,就争相往俞老师的镜头前面去凑,以期粉丝能从镜头中看到他正在跟俞老师一起拍摄。

我问这个司机小哥:如果你涨了5万粉丝能怎么样呢?小哥说:那我可以接商单了,一个月能有2000多块钱。

我问:那又如何呢?小哥说:我如果粉丝涨到100万,那么商单就不止2000块钱了。

我们先别质疑他的粉丝能否涨到100万,这实际是点和线的关系。线就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形成了积累效应。

比如笔记侠的一篇篇文章就是一个个点,在时间的累积下,笔记侠成为了一个品牌。

3.面:独特用户群体的养成

再比如,笔记侠成为品牌的过程,其实也是公众整体崛起的时代,大家都在公众号寻找新知识。笔记侠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定位,所谓笔记,其实就是最干货的知识。大家关注笔记侠,实际是在寻找最干货的知识。

因此,笔记侠养成了一个独特的用户群体,否则,连长视频都少有人看,还有人会习惯在笔记侠看5000字以上的干货文章吗?

因而,面是一个独特用户群体才会发生的现象。

4.体:内部努力和外部环境的适配

在今天,大家阅读的习惯、知识获取的习惯都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增量不再是公众号。在这个时候,笔记侠也要思考:什么是新的时代?

所以,从面到体其实是内部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有些事是内部的努力能干成的,有些东西是外部性的,你必须适应外部的变化。当然,利用外部性可能是另外一种能力了。

所以,是要守住现金流还是开拓第二曲线,核心其实是在你的业务所在板块是稳定的,还是必然变化的。

对于但凡做点生意的人来说,这个商业闭环模型有点像站桩,属于非常常识性的东西。不过只要日复一日地去琢磨、运用,就一定会让人理解得更加通透。价值方面,还可以细分成很多种,像是功能价值、情绪价值等。

之所以要分价值、共识和模式,是因为多年带企业打磨产品、制定战略及评估等经历得出的经验。

1.价值:功能、情绪、资产

我将价值分为功能价值、情绪价值和资产价值。

产品的价值若不成立,那最好早做调整重新开始。而有些产品价值虽成立,但市场就是不启动,销售不佳,这时候就需要持续打磨产品,要明确产品价值到底是什么,它就像个价值配方。

在定义产品时,可能会出现产品没价值的情况。

对于功能性产品而言,其经典说法是“匪兵甲”,因为功能价值主要拼效率,如同马车对比其他先进车辆一样,做功能价值产品若处于劣势,那迟早会被淘汰,该及时止损,而不是只专注当下。

情绪价值的经典说法是“貂丁”。企业容易陷入自嗨,比如使用一堆原材料,堆砌一堆没用的概念,这类产品还不少。

企业在内部定义产品时,看似每条都不错,像采的原材料是稀缺的、找的市场是空白的等等,但实际做出来的产品没价值,这种情况就没必要再打磨了,要赶紧扔掉,重新开始搞。

那什么是资产价值?

经济学里对于资产价值有非常复杂的解释,但我认为,资产价值,就在于可持续变现。

而可持续变现需要两个条件,所以资产价值需要有两个条件支撑:

第一,有一个能够持续变现的二手市场及配套服务;

第二,在二手市场的价格与价值依赖于某个共识。

所以,我也将创新分为功能创新、情绪创新和资产创新。

功能创新的核心是技术,通过技术投入来提升效率。所有的科技进步,带来的都是效率进步。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在技术与效率投入上可能面临人力不足的困境,受自身禀赋限制,即便努力也难以达到顶尖水平,就像我们再怎么努力也跑不过奥运冠军一样。

但我们也不能一直用石器时代的产品,服务于现代社会的需求。这个时候,企业要考虑创新投入的有效性问题,如果资金有限确实难以实现科研技术突破与效率提升,那么企业要找到适合自身的活法。

若企业认为维持产品不变可继续生存,即使他从事的是非趋势性、非时代性的产业,也应与时俱进,响应当下人们的服务诉求。

所以,真需求是要自己做到的地方,否则就会变成习得性无助,即使努力挣扎了也没有任何效果。

2.共识:识别用户想象及使用场景

① 外部共识

有些产品本身还行,但市场共识却未形成。这时关键在于如何识别具体用户的想象以及相关场景。

在广州我听到的一个案例,是做女士运动内衣的。通常运动内衣主打“支撑力”等宣传点,这家用的是Lululemon的代工厂,产品出来后价格比Lululemon便宜很多。

一开始他们做的推广文案主要突出支撑好等功能性特点,像排汗、透气、支撑等方面确实表现不错。

因为代工厂规模较大,要求有一定量才给做,所以他们直接就做了3万件,不是只做少量就能合作的。

投放之后,产品却卖不动,面对3万件库存慌了。接着他们找小红书的up主播推广,给了100个up主产品,也没提啥要求,就说穿得不错就帮忙发一条。

这些up主和粉丝互动很敏感,清楚发啥内容粉丝会感兴趣。结果90%的up主发现用户真正买单的点是显白,反而他们前期梳理的像支撑性好、排汗透气等卖点没派上用场。

于是他们索性更换了产品功能价值传播点,没想到销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件事其实涉及到之前说的痛点、痒点以及达成共识的问题。关键在于了解用户的想象是什么,用户想要一件怎样的产品。

从场景角度看,对于做服装、美妆的来说,毕竟在这个时代,自拍就是几个核心场景之一,如果忽略了它,就会失掉吸引新用户的一个核心场景。

这个产品本身价值是成立的,但之前却没有形成市场共识,所以卖不动,因为原来用的宣传点是那些用户并不需要的。

而换了能契合用户需求的宣传点后,一下子就达成了市场共识,产品也就好卖了。

② 内部共识

内部共识是一个共同体形成的原因,因为有共识所以才在一个共同体中,没有共识就会慢慢脱离。

企业要如何形成自身的内部体量呢?实际上是需要对内部进行管理。

有两种情形,更容易达成共识:

其一是遇到战争时,战争能凝聚共识,因为大家要一同面对共同的对手;

其二是处于增长阶段,在增长面前一切都好,大家会先想着把新增的增量拿到手再说。

3.模式:用户需要,不代表你能赚钱

① 商业模式不对,有价值也不成

之所以还要一个模式,是因为在任何成熟市场中会发现,需求往往是公共的,供给的产品也都差不多,就像谁都能找Lululemon的代工厂做产品那样。

以咖啡做模式的案例来说,做一杯美式咖啡,大家都有能力通过按一下咖啡机来完成,都能做出这样的产品,但要做成像星巴克、瑞幸这样的公司就不同了。

这时就不是需求和价值的问题了,而是关乎自身如何生存、如何赚钱的模式问题。

我们会发现不成熟的创业者总以为只要创新,做出新价值、新功能、新情绪、新资产等,赚钱就会自然而然到来。

但实际上做出对方需要的东西,并不代表就能挣到钱,还得有合适的商业模式才行。

这时候关键得审视自身的价值是否真的成立。品牌和产品就如同人的名字和本人的关系,有名的人必定是名实相符的,不是光有个名字就有名,而是靠做了一系列事情。

企业也不是光喊着要打品牌就能有品牌,得靠做出一系列过硬的产品。所以,当产品本身不行,就像前面说的做成了“匪兵甲”那种劣势产品,却非要把它包装成“盖世英雄”,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产品往往被束缚在自己的时代,而作品能够穿越时代。

产品往往束缚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就像博物馆里陈列的那些物品,都是曾经在特定时代被大家使用的产品,可随着那个时代过去,它们就只能被封存在博物馆,逐渐从社会中被淘汰掉。

如今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大概100年后可能也会像这样被送进博物馆然后被淘汰,所以产品确实是会被时代限制住的。

作品是能够穿越时代的,像达芬奇的画作、《红楼梦》、《诗经》里的诗句等,几乎不存在时代局限性。不过像方法论这类的书往往会被时代所局限。

城市里的一切都可视为产品,它们皆是由人的心念所化。因为要是没有人们的需求,就不会有城市,也不会有道路以及城市里的任何事物。

城市里,从一棵树变成花坛,花坛又变成水泥台子等变化,皆因人们需求的改变所致。而某一天它又消失了,说明大家已经不需要了。

没有需求就没有价值,价值只是需求的一个呈现。

② 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商业模式

越是在生产线、生死线艰难挣扎的公司,越该去研究模式。因为经营得好的企业,说明其模式是正确的。

实际上不存在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商业模式。

就拿疫情期间来说,比如民宿行业遭受重创,但有的企业却能盈利。行业是相同的,可有人经营不下去,有人却能存活。

所谓行业,只要相关需求存在,就会有对应的行当,而且这个行当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时代会通过基础设施为其赋予新的能力,提供整体的社会能力。

社会在不断变化,行业能一直存在,就表明需求和价值都是存在的。有需求是一回事,能不能赚钱又是另一回事,能赚钱靠的是商业模式。

所以,越是在生产线、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企业,就越要研究模式。既然需求存在,那赚不到钱就是商业模式的问题,而非需求本身的问题。

我在跟别人讨论时,先要清楚讨论的是价值、共识还是模式的问题。

是否有需求,先要考虑价值是否成立,若不成立,早做思考早解脱。要是价值成立,就像内衣的例子,可能一开始没找到关键突破点,但一旦找到,就能有所突破。

而在突破之后,能不能自己挣到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即便满足了对方需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能否被满足还是个问题。

1.学会“自在”

我观察一个人时,会观察他几个点,其中一点就是他为什么会生气?也就是哪些事你不能“逗”他,一“逗”他,他就生气。

他之所以生气,是因为那是他不能自我接纳的部分,如果这个点不存在,他就不会生气,因为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有这个东西的存在,他就不能自我接纳,他就会生气、愤怒、恐惧或者焦虑,这就是内心秩序的缺失。

所以我的新书为什么叫“真需求”?怎么能看到用户的需求?

如果你不能坦诚地对待自己的需求,你也看不到对方的需求。因为你会用一种遮遮掩掩的态度活着,不能坦然和如实地去面对自己的状况和对方的需求。

在一次分享会上,一位参会者向我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是AI时代,有一些很细分的小类目需求,找不到合作的开发者,因为这些AI的开发者看不上,该怎么办?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本质上是说我想干一件事,我想找的人又看不起我。

我对他说: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他在高中就辍学创业,在河北石家庄创立了PC POP(泡泡网)。

他当时定了一条原则:他要做的所有的事儿一定是薪资3000块以内的人就是可以完成。如果一件事儿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过高,薪资3000块以内的人难以完成,那就把这个更复杂和难度更高的任务拆解成薪资3000块以内的人能做的小任务。

为什么定这个原则?刚创业那会,他还是一个十几岁高中都没毕业的孩子,他认为只要薪资要到了3000元以上的人,就会看不起他。

所以,他并不认为非要请到一个很牛的人来做事不可,他要做的事其实是把一个有难度的事情拆到3000块以下的人都能干的事,因为这样的人随时都可以找到,他就不怕失去任何人。

我们的很多焦虑,其实是害怕自己控不了场,怕失控:我倚重的这个人走了,怎么办?这个人突然表达出对我的不满,怎么办?

李想的做法,至少表达出了一种坦然。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情况,知道什么样的人需要他,什么样的人可能会离开他?知道了这些,就知道应该用哪种方式让自己安全。

后来,汽车之家在美国上市,当年拿着3000元月薪的人都变成了1万、百万、千万的人,包括现在很多知名的汽车UP主。

什么是内心秩序的构建?就好像一颗种子,只要环境适合就会发芽,因为它是一个生命,他知道生命的来路。

任何一个企业家,任何一个普通人,在这个混乱变化的时代,你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能活着?你要知道什么是别人的需求?什么是自己的需求?

如果你连自己的状况,自己的需求都不能面对,总是在自欺欺人,那么最焦灼的人一定是自欺欺人的人。因为他怕真相暴露之后就会被抛弃,所以要拼命地掩饰,这件事就会越来越难,他也就越来越恐惧。

一本书不应该是一个方法论,它其实是一个精神产物,我也不是一个崇尚成功学的人,那么我想交付的是什么呢?

后来我想通了,我其实想交付的是“自在”,既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同时得必须得满足自己真实的需求。即使再怎么好,我天天不自在,这件事我也坚持不下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舒适区也是有可取之道的。

在这个行业呆久了,我见的企业家也多,我一看到某个人,就知道他是不是在“自在”的状态。无数的人忽然上个热搜,出了名,漏了脸,忽然之间又消失了。

为什么?因为他不自在,体量(规模)一大,连接的人就多了,所有人对他的期望、不满、怨念全都出来了,他无法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家对他的诉求、排斥、鄙视、不满、怨念等等,然后就受不了。

而你看那些一直在一个地方的人,是因为他在这个处境中是自在的。

2.理清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

一些公司靠着上个时代红利撑到现在,可当下产品不受市场认可,旧业务又明显下滑,就是价值与需求的关系出了问题,原有模式可能就“卡壳”了,价值不成立。

对一些创始人而言,断臂求生往往是很艰难但又可能不得不做的选择。但是,企业家面临的痛苦在于,要是砍了业务,那些跟着干了多年的员工该怎么办?把他们都裁掉又于心不忍。

很多人不能狠下心来把自己“内部世界”里的这些人和事理清楚。

就像在家和爱人相处的情况,有时大家会争议为啥两人都处成那样了还在一起,这其实也涉及到一个人的内部世界,是那种情感、关系等交织的复杂状况,很难简单去处理和割舍。

我们的世界又分为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

真需求属于外部世界范畴,要考虑市场有需求时,企业怎么去交付产品来满足需求。

所谓产品,其实就像是企业交给市场的一张卷子。要知道,没有企业是单纯为了服务用户而生存的,企业作为一种“生命”形态,首要的也是为了自身能生存下去。

所以企业得去识别哪个市场需要自己,明确市场需要什么,然后交出一份合格的“卷子”,以此换来能让自己活下来、继续发展的资源,而这整个过程所围绕的就是真需求,它本质上就是企业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一种关系。

所以,需求是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小天地就是自己的内部世界。

和人绝交、离婚、辞职、辞退员工这些情况,从表面看,像辞退员工可能只是涉及几千或几万块钱的事,数额上不算大事,但却让人很痛苦,因为这意味着要把一个人从自己的内部世界清除出去,而自己也曾是对方内部世界的一部分。

外部世界和我们关系相对没那么紧密,每个人其实主要是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也就是内部世界里。

所以,对有些人来讲,面临业务下滑等情况时,关键不是放弃业务本身,而是要去处理好自己内心关于人员等方面的内部世界的问题。

像董宇辉那样拥有很大流量、规模体量的情况,虽说有庞大的外部世界,比如大量的“丈母娘群体”支持,但能否发展成一个大规模的公司,关键还在于其内部世界的构建。

企业规模的发展和稳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部世界的良好构建,对于董宇辉而言,内部世界如何构建是他当下要思考的。

最近,《小巷人家》挺火的。在那个物质从稀缺到丰盛的时期,剧里的哥仨通过倒腾东西创业赚钱,感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创业者的机会挺公平的。

但现在对于普通人来说,好像很难复制电视剧里的创业模式。

1.每代企业家,都有各自的时代烙印

第五代创业者是笔记侠创始人柯洲提出的概念。

《小巷人家》里的哥仨其实是第一代创业者,特点是受本能驱动。在当时物质匮乏的情况下,核心任务就是找货,靠胆大,谁能找到货就可以进行倒腾买卖。

第二代创业者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他们能够敏锐地识别出核心资源。在中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背景下,很多资源集中在政府手中。

这就导致在他们眼中,做生意的关键环节变成了通过拉关系、走后门、请客吃饭等方式从政府那里获取资源,然后将这些资源变现。

无论是倒批文、倒物质,还是承包某些项目,本质上核心动作都是围绕着获取和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展商业活动。

第三代企业家从90年代开始兴起,以柳传志等为代表。他们的特点是处于半计划、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进行创业发展。

一方面,他们了解计划经济的一些特点,比如计划经济所形成的屏蔽作用,会让部分市场产生壁垒,也正因如此,给市场留出了一些可利用的空间,造就了一些市场缝隙可供挖掘。另一方面,他们又积极努力地去拥抱市场经济。

当下中国很多著名的大企业,正是在半计划、半市场混合模式下的第三代企业家所创立发展起来的。

然而,这一情况也成了他们后续面临争议的一个因素,因为有人认为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占了计划经济的一些“便宜”。

第四代企业家从互联网兴起时就出现,他们的特点是产品主义。

前三代企业家所处时期的特点是供给匮乏,所以那时产品主义不太重要,有商品就行,不管产品质量好坏,像电视、羽绒服等,只要有就能被接受。

以前的电视品牌如熊猫等,放到现在来看产品质量或许不怎么样,但当时只要有产品就会被消费者羡慕。

从互联网时代开始就不同了。马化腾、雷军、张小龙就是第四代企业家的代表人物,在他们之前很少有人着重提用户体验和用户关系。

他们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用户关系、产品质量等因素,这也是产品主义的重要体现,他们依靠对产品细节、用户感受等方面的精心打磨来获得市场竞争力。

2018 年,我讲产品思维时,很多人觉得耳目一新,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认真想去做产品,只想抓到货就去卖。

第四代企业家的特点是拿来主义,他们会借鉴国外的新产品、新模式、新技术,采用“拿来主义”,在中国市场进行复制,很难去做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体验创新,所以本土原创的东西就比较少。

如今中国涌现出了一批极具特色的企业,它们实现了技术原创、产品原创、体验原创。

这些企业是基于对市场、行业真正专业度的深入洞察,凭借自身真实且独到的理解去进行创新,而不再是单纯模仿抄袭他人。

像大疆在无人机领域、华为在通信及智能手机等诸多方面、TikTok在短视频社交领域、方太在家电领域等,它们的原创成果不仅在国内大获成功,还能够向全球进行输出。

这就是第五代企业家遵循的原创精神。

现在最痛苦的当属一代、二代、三代企业家。他们创业起步于供给不足的时代,那时有货就能卖,所以没接受过辨识市场需求、新技术、新效率、新体验等方面的训练。

他们大多只想着搞到东西,然后靠营销能力努力说服顾客,以此挣钱。这也是企业家群体或商人群体被污名化,让外界误以为只要是商人、企业家,就一定是靠拉关系、走后门、送礼行贿来经营的。

但其实不是,这也是我写《真需求》这本书的一个原因。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企业实践不单纯为这个社会创造了产品,也为他们自己创造了就业和财富,而且其实我们也产生了基于中国本土实践的商业理性。我们的商业思想、商业理性配得上我们的商业成果。

对第五代企业家来讲,在这个时代他们不痛苦,甚至欢呼雀跃。

他们服务了地球上的80亿人口,这批企业创造了500万人的就业。500万人口在出海业务上,而欧洲很多国家都没有500万人,他们在海外找到了机会,找到了他们可以做事的方式。

所以,他们是不痛苦的,真正痛苦的是传统企业。

2.产品更迭,背后是需求更迭

前三代企业家追求的是大规模、低毛利,因此产品廉价且比较粗糙,把产品压给渠道,让渠道想办法去销售。

国内有些大企业完全不跟用户接触,他们自认为是为渠道、大客户定制产品,对消费者来说,他们是非常傲慢的,不止是傲慢,还有贪婪。

本来就是躺着赚钱的行业,居然还想躺得更舒适一点,钱还要赚得更多一点,这不是贪婪是什么?

现在是什么环境?那种简单、粗糙、大规模的需求还有空间吗?没有,现在更深入的、更具体的、更美的、更灵动的需求其实无所不在,只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

回顾百年来商品的演化,其实功能价值的商品一直在整合,而情绪价值的商品一直在分化。

简单来说,其实是:工具越来越集成,情绪消费越来越多。(本文完)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德国总理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中方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

德国总理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中方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

扶苏聊历史
2025-11-19 16:20:41
林北亏麻了!荒野求生14人全部进决赛,喝鸡汤住别墅,每人2万元

林北亏麻了!荒野求生14人全部进决赛,喝鸡汤住别墅,每人2万元

甜柠聊史
2025-11-18 20:02:08
去向成谜!长沙医生不雅视频事件,涉事双方已不在省人民医院执业

去向成谜!长沙医生不雅视频事件,涉事双方已不在省人民医院执业

火山诗话
2025-11-19 13:31:53
无折痕,大电池!这就是苹果折叠屏的最终形态?

无折痕,大电池!这就是苹果折叠屏的最终形态?

雷科技
2025-11-19 20:23:42
欠薪风波发酵!若四川退出,CBA恐直接扩增3支球队,香港金牛在列

欠薪风波发酵!若四川退出,CBA恐直接扩增3支球队,香港金牛在列

弄月公子
2025-11-19 19:33:14
45金!41金!39金!19日凌晨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江苏单日3金

45金!41金!39金!19日凌晨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江苏单日3金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19 09:41:19
54.3万人取消赴日机票,俄罗斯泰国争抢中国客源

54.3万人取消赴日机票,俄罗斯泰国争抢中国客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9 20:20:05
压制2米11中锋!杨瀚森憋了20天归来连创新高

压制2米11中锋!杨瀚森憋了20天归来连创新高

体坛周报
2025-11-19 16:16:09
保密期限终到期,中央首长透露:毛岸英真相,可以向外界公开!

保密期限终到期,中央首长透露:毛岸英真相,可以向外界公开!

明月清风阁
2025-11-14 15:20:03
小米法务背刺雷军,一次社会性死亡

小米法务背刺雷军,一次社会性死亡

李东阳朋友圈
2025-11-19 14:09:15
突发特讯!日本通告全球:中方会谈期间罕见举动,表明“14亿中国人很愤怒”,释放信号太强烈

突发特讯!日本通告全球:中方会谈期间罕见举动,表明“14亿中国人很愤怒”,释放信号太强烈

青风点评
2025-11-19 11:29:07
广州女子留600万遗产,银行:除非本人签字才能给,儿子做法解气

广州女子留600万遗产,银行:除非本人签字才能给,儿子做法解气

不易一字
2025-03-12 17:32:44
仅6株母树长在悬崖上,1公斤价值1040万,最后20克赠送国家博物馆

仅6株母树长在悬崖上,1公斤价值1040万,最后20克赠送国家博物馆

万象硬核本尊
2025-11-17 18:08:00
全运会最夸张比赛,一个人投篮48次得52分,队友都快冻冷了

全运会最夸张比赛,一个人投篮48次得52分,队友都快冻冷了

宗介说体育
2025-11-19 12:04:25
中方舰艇编队刚进钓鱼岛,日本就动手了,不到24小时,美军也下场

中方舰艇编队刚进钓鱼岛,日本就动手了,不到24小时,美军也下场

起喜电影
2025-11-19 13:16:08
广东大部今晨气温创下半年新低!广州最低仅为10.5℃

广东大部今晨气温创下半年新低!广州最低仅为10.5℃

南方都市报
2025-11-19 12:34:08
日常出街这么穿!白色短上衣搭黑色瑜伽裤,小姐姐活力气质全拉满

日常出街这么穿!白色短上衣搭黑色瑜伽裤,小姐姐活力气质全拉满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9 18:39:09
官宣到队!超级外援正式加盟广东宏远,朱芳雨千挑万选

官宣到队!超级外援正式加盟广东宏远,朱芳雨千挑万选

篮球大陆
2025-11-19 18:05:33
“阴花,不能进阳宅”,家里若有这5种花,请赶紧“搬出去”!

“阴花,不能进阳宅”,家里若有这5种花,请赶紧“搬出去”!

三农老历
2025-11-18 09:11:43
半小时收费4170元!女大学生网购“上门开锁”遭遇天价账单

半小时收费4170元!女大学生网购“上门开锁”遭遇天价账单

潇湘晨报
2025-11-18 23:47:14
2025-11-19 20:55:00
春暖花开 incentive-icons
春暖花开
管理学者陈春花的自媒体号
1966文章数 2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艺术
家居
旅游
房产
公开课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旅游要闻

最佳观赏期即将结束!河南这些美景错过要再等一年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