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那熠熠生辉、底蕴深厚的艺术世界里,有一位堪称传奇的人物 —— 裴艳玲。她的一生,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大戏,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令人惊叹与动容的桥段,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对戏曲那份如痴如狂、至死不渝的热爱。
戏曲萌芽:童年种下的艺术种子
裴艳玲出生于一个与戏曲紧密相连的家庭,父亲是京剧武生,那舞台上威风凛凛、一招一式尽显功底的模样,深深烙印在小裴艳玲的心中。当别的孩子还在街头巷尾嬉笑玩耍,沉迷于幼稚的游戏时,裴艳玲就像被戏曲之神特别眷顾的孩子,早早展现出对这门艺术的痴迷。
她常常像个小尾巴一样,紧紧跟在父亲身后,眼睛睁得大大的,不错过父亲练功的任何一个细节。父亲压腿时,她也学着有模有样地比划;父亲吊嗓子,那高亢激昂的声音回荡在院子里,她就在一旁,小嘴微微张着,努力模仿,稚嫩的嗓音虽显青涩,却透着股子认真劲儿。
5 岁那年,命运给了裴艳玲一个登上舞台的意外契机。父亲组织的一场演出,临开场却状况百出,一位小演员因突发急事无法登台,这可急坏了众人。裴父心急如焚,眼神慌乱地在后台搜寻着救星,不经意间,瞥见了角落里瘦小却透着机灵劲儿的女儿。那一刻,裴父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心一横,想着就死马当活马医吧,便把裴艳玲推上了舞台。
小小的裴艳玲,站在那略显空旷、灯光刺目的舞台上,竟没有丝毫怯场。她深吸一口气,脑海中迅速浮现平日里观察父亲演出的画面,手脚麻利地摆开架势。当她开口唱出第一句,清脆嘹亮的嗓音穿透空气,台下原本嘈杂的观众瞬间安静下来,随后,如雷鸣般的叫好声、掌声轰然响起。裴父在台下,眼眶湿润,满心都是对女儿的骄傲,那竖起的大拇指,久久未曾放下。经此一役,裴艳玲的戏曲之路,正式拉开了帷幕。
青春韶华:爱情事业的交织碰撞
时光飞逝,裴艳玲在戏曲领域的成长如同春笋拔节,迅猛而扎实。凭借着过人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她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1971 年,爱情悄然降临,她与琵琶手丁宝金相识相恋,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时的他们,男才女貌,一个用灵动的手指在琵琶弦上弹奏出美妙音符,一个在戏曲舞台上挥洒汗水、绽放光芒,在外人看来,堪称天作之合。
婚后不久,裴艳玲迎来了事业的新高峰,担任河北梆子剧院团长一职。肩上的担子重了,她却干劲十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主演的《宝莲灯》《闹天宫》等剧目,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舞台上的她,扮相俊美,身段矫健,唱腔更是韵味十足,时而高亢激昂,如穿云裂石,冲破天际;时而婉转低回,似潺潺溪流,润泽心田。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沉浸在她所塑造的一个个鲜活角色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婚姻生活中的琐碎与摩擦逐渐显现。两人各自忙碌于事业,聚少离多,曾经的惺惺相惜,慢慢被生活的柴米油盐磨灭。交流越来越少,隔阂越来越深,裴艳玲内心痛苦挣扎,无数个夜晚,她望着窗外的月光,思索着这段感情的去向。最终,在忍无可忍之下,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 结束这段维持了 20 年的婚姻。离婚后的裴艳玲,虽满心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解脱后的坚定,她决心将全部身心,再度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戏曲事业中。
惊世之恋:跨越世俗的师徒深情
其实,早在裴艳玲 9 岁那年,她就拜郭景春为师,开启了戏曲技艺的深入学习之旅。在长期的相处中,师徒二人因戏结缘,彼此欣赏,感情日益深厚。不过,那时双方都已有家室,这份特殊的情愫只能深深藏在心底,如同被封印的宝藏,无人敢轻易触碰。
直到裴艳玲离婚,恢复单身状态,那颗被压抑多年的心开始蠢蠢欲动。而郭景春,同样心系着这位才华出众的弟子。两人小心翼翼地试探,目光交汇间,那压抑多年的爱意再也藏不住。他们勇敢地冲破世俗的枷锁,不顾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毅然决定携手相伴余生。毕竟,他们之间有着 20 多岁的年龄差距,这在当时引发了轩然大波。邻里乡亲议论纷纷,有人摇头叹息,觉得他们行事荒唐;有人指指点点,言语中满是质疑。
但裴艳玲和郭景春却仿若置身事外,沉浸在彼此的爱情世界里。他们深知这份感情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相处的每一刻。婚后的日子,平淡却温馨,两人时常在家里探讨戏曲,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彼此的理解与支持。裴艳玲在戏曲创作上遇到难题,郭景春总是耐心地启发她,帮她分析角色性格、剧情走向;裴艳玲登台演出前,郭景春会帮她整理行头,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期待。
坚守信仰:戏曲至上的执着追求
裴艳玲在戏曲领域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三次荣获 “梅花奖”,两次斩获国际大奖,这些荣誉加身,让她成为戏曲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然而,她的 “疯狂” 之举,却远不止于此。
影视圈的橄榄枝纷纷向她伸来,诸多知名导演看中了她独特的气质与绝佳的嗓音。陈凯歌,这位在影视界声名赫赫的大导演,怀揣着对裴艳玲的欣赏与期待,亲自上门邀请她参演影视作品。甚至为了打动她,许诺将她的名字排在张国荣这样的巨星前面。要知道,在当时,能与张国荣同框,名字还排在前列,是多少演员梦寐以求的机会。
但裴艳玲却不为所动,她轻轻摇了摇头,眼神坚定,仿佛眼前的名利诱惑不过是过眼云烟。这并非她故作清高,而是源于她内心深处对戏曲的无上尊崇。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梅兰芳先生就是戏曲界的神明,她一直以梅兰芳为标杆,努力追赶。梅兰芳先生一生专注戏曲舞台,未曾涉足影视拍摄,裴艳玲便觉得自己也应坚守这份纯粹。在她看来,戏曲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艺术殿堂,任何可能 “玷污” 它的行为,她都坚决抵制。
19 年,裴艳玲身体突发状况,被紧急送往医院做手术。术后的她,身体虚弱,脸色苍白如纸,家人朋友都劝她好好休养。可她心里却始终惦记着一场即将在上海举办的演出。仅仅休息了 25 天,她不顾众人劝阻,执意出院。在后台,她强撑着疲惫的身体,坐在梳妆台前,眼神却透着兴奋与执着。化妆师小心翼翼地为她上妆,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器,观察台上的演出进展,听到熟悉的曲调,还忍不住轻声哼唱几句,那股子精气神,丝毫不输年轻人。
还有一次,听闻有一场以梅兰芳为顾问编排的新戏《梅兰芳》问世,据说请了众多名角,耗费巨资百万。裴艳玲满怀期待地前去观看,然而,看到舞台上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戏曲,她气得满脸通红,“蹭” 地一下站起身来,不顾在场的诸多领导和同行,大声骂了一句,随后转身拂袖而去。在她心中,这是对戏曲艺术的亵渎,她绝不允许。
暮年风采:传承戏曲的不灭之光
如今,裴艳玲已然步入古稀之年,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只要她一开口,那洪亮清脆的嗓音,依旧能瞬间将人拉回到她的戏曲黄金时代。她穿梭于各个戏曲传承活动,亲自登台示范,手把手教导年轻一代戏曲演员。
舞台下,她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眼神中满是慈爱与期许。“这个手势,要像捧着一朵娇嫩的鲜花,轻柔又不失力度,才能展现出角色的温婉。” 说着,她缓缓抬起手,纤细却有力的手指微微弯曲,做出一个优美的兰花指,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认真模仿。遇到学生领悟较慢的地方,她不厌其烦地反复演示,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她也常常回忆起自己的一生,那些在舞台上的高光时刻,与爱人共度的温馨时光,还有为戏曲坚守的每一个瞬间。尽管一路走来,荆棘丛生,饱受争议,但她从未后悔。因为戏曲,早已融入她的血液,成为她生命的全部。她就像一位孤独却坚毅的战士,守护着戏曲这门古老艺术,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前行,期望将戏曲的火种,传递给更多的人,让这门艺术永远绽放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