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40年里,上海人搬过几次家?(一)

0
分享至

本文作者 / 姜天涯

房子和人的关系,是时代的大问题,也是个体的人生轨迹。 我们将以几期推送,讲述上海市民的搬家故事。

1980年10月《解放日报》发文《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文中指出上海在经济上至少有十个“全国第一”,但在五项“倒数第一”中有三项和居住有关:城市人口密度,城市建筑密度,人均居住面积。

《解放日报》

1980年10月3日的文章

1993年8月,上海电视台摄制组开始追踪上海城建史上空前规模的10万市民大动迁。在历时不到一年的时间,成都路沿线十万居民完成了动迁,为成都路高架让路。

在最终的纪录片《大动迁》中,陈佩芬夫妇在这一年经历了婚后的第5次搬家。

纪录片《大动迁》

1996年,本市7家新闻单位和上海荣联房产公司主办了一次“全面提高居住质量”的大型征集活动,共收到有效征询表26602份。其中,有70.41%的市民对居住现状不满意。

将采取何种措施改善住房条件?46.05%的市民欲等单位分房或差价换房。只有4.29%的市民有考虑年内买房。

但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1.42%的市民考虑在三年内购房。

《文汇报》

1998年4月20日

以上三组历史片段,是上海人在80、90年代的居住之变。

人的一生要搬几次家?这个问题和个体的决策有关,更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关。

从动迁、单位分房到个体购房,从买房到置换房,搬家的决定有时候是被动的,有时候是主动的。

对于上海人来说,一次次的搬家,也换来了居住面积的扩大。

1985年,上海人均居住面积5.4平方米,1995年8平方米,2000年11.8平方方米,2010年16.7平方米,2023年37.51平方米。

在一次次搬家中,人生也有了变化。

张戴琳的故事


1981年,张戴琳出生在老南市方浜中路578弄1号。这里是张家的祖宅。更早之前,这里是夏家,名医夏应堂曾在此开设中医馆。

1940年代,张家从夏家手中用金条买下了这座五进式传统民居。

文革期间,张家住到方浜中路沿街的辅楼。辅楼的楼上是西式内饰,顶部有浮雕,四周是钢琴键盘雕。“阿拉阿娘(奶奶)说辅楼原本是给夏家的儿子媳妇住的,所以是很新派的内饰。这幢房子整体是中式的,但局部还是有西式的元素。”

1986年张戴琳在二楼的西厢房

受访者提供

当时,张家连同其他几户人家,都住在一进的辅楼里。最多的时候,张家24口人住在客堂间、西厢房、过街楼的三套房中。二进院往后的地方,从1970年至1992年间,为南市区图书馆。张戴琳家住的西厢房的北窗平台直接连着图书馆的藏书室。

南市区图书馆

1973年8月14日

《解放日报》的图片新闻

“阿拉阿爷阿娘分到的是西厢房,再加上我爸兄弟姐妹4个人,再加上我妈嫁进来,有了我。这么多人,(住在西厢房的)两间房间。”

在张戴琳7岁之前,她都是和父母睡一张床。7岁后,她和奶奶两人住在阁楼上。

住在方浜中路祖宅的时候,要拎马桶。洗澡是悄悄在西厢房的小门外搭了一个平台,“类似于浴室一样,就等于偷偷地有一个隐私的地方(洗澡)”。

1989年的《上海市商用地图册》中

方浜中路578弄

在上海人的集体记忆里,都有“居住难”的一部分。

1990年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是6.6平方米。但在这个平均数之下,还有很多人住在更逼仄的环境里。1992年初,本市尚有2万多户人均居住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

张戴琳家在当时就属于特困户。

张戴琳妈妈所在的仪表局,曾给她们一家三口分配了一套露香园路9平方米的房子。但是张戴琳一家三口并没有搬离老宅,露香园的房子给刚成婚的叔叔住。

等到1992年,露香园的房子收回,叔叔搬回老宅,张戴琳和父母三人住进了单位增配的闵行梅陇的朱行三村。

“这就是我们第一次搬家。”

朱行三村的那套房45.3平方米,一通户。“进门先是厨房间,厨房间旁边是卫生间。然后进去,有个过道,是我的房间,我的房间是个暗房,没有窗户的。再进去,是我父母的房间,最后是阳台。”

“我当然感到高兴,因为我有隐私了。父母经过你的房间,要敲敲你的门的。”

张戴琳的房间有8个平方米,放下床、橱、写字台之后,房间差不多满了。“所以那时候上海人很流行做吊橱嘛。我所有东西摆在吊橱上,还有床下面。虽然地方小,但我可以规划我自己放东西的地方了。”

搬家

截图自《大动迁》

空间变大的代价是通勤时间的直线上升。原先从方浜中路去大境中学念书,走路8分钟。搬家后,她要坐上6点第一班的218路高峰车,到大兴街再走去学校或者乘坐11路。

张戴琳初中班级的四十多人中,有5、6个小朋友因为动迁或者增配,要远距离通勤。“老师家访,只要听到梅陇、凌兆、德州、杨思,基本上都是不能上早自习、不能做广播体操的。老师对我们就一个要求,能保证8点上第一节课。”

而她在梅陇地区也结识了一批“车友”——同样从梅陇到南市念书的同学。“阿拉搬去梅陇的时候,已经有交关动迁房了。一趟218路公交车上大家就知道,侬是三村上来的,侬是上中西路上来的,伊拉分别去敬业、大境上学。我有一个学期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就是在车上这些大哥哥大姐姐教的,老师还以为我在外面上了补习班。”

90年代的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而在这十年间,上海经历了百万居民大动迁。

在朱行三村住了7年后,张戴琳家也面临了动迁。

99年人家市中心还没拆,阿拉轮着了造外环线动迁。拆了两个门洞,到现在为止,朱行三村那边只有这栋楼被拆了。”

如今朱行三村南面

就是外环高速

当时动迁分配的房子有4个选择:普乐、罗阳、朱行四村、古美。但是张戴琳家选择拿钱,自己买房。

“我问我妈,你为什么当时敢做这么大一个决定?我妈说,第一,99年那一年女儿要上大学了(离工作不远了),这个钱总能还得出来。第二,再怎么样,总算有自己的房子了。她就觉得之前增配也好,搬家也好,其实都是为了家族的利益,这一次她可以真正为自己争取一次。

拿着动迁的8.8万元,张戴琳家买下了普陀长征板块的一套商品房,两房两厅,离外婆家近。这套房子建筑面积98平方米,由于当时阳台面积不算在建筑面积内,实际面积108平方米。

新房是期房,30万,装修15万,差额部分,张戴琳的母亲大胆贷了款。

在1999年就率先贷款买下彼时还算新鲜的商品房,这在当时可谓大胆而前卫的决定。

彼时,住房实物分配的时代结束,历史走向了住房分配货币化及住宅商品化的新阶段。为了推动房地产,上海从1998年6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尝试“买房退税”政策,即在上海买房并在上海缴税的个人,可享受购房后起算的个人所得税抵扣,该政策至2003年5月31日终止。

张戴琳家买房的时候,父亲也退得了一部分税款。而张戴琳记得表姐家两夫妻在外企工作,收入高,“30万的房子,姐夫退了4万块”。

《文汇报》2002年6月2日

提及了“高收入、高退税”

楼市的火热也在张戴琳新家周围体现。“99年刚搬过去,我家对面还是一片竹林,晚上可以听到海浪声,因为竹林的声音,就像海浪一样。半年以后就没有了,半年以后就开始造房子了。”

那一次搬家之后,张戴琳再也没有搬过家。

“我在这里住了二十几年,住到现在,因为我们实在想不出来,我们(再)搬的理由了,除了没有电梯以外。”

面对人生的两次搬家,张戴琳如此总结:

“一开始,你只是想要一间独立的房,无论它有多小,无论它有多远。”

“第二次搬,你真真正正有了一套独立的房子,有完整的客厅、完整的书房、完整的卧室、起居室,双向阳台,这个才是一套完整的公寓应该具备的所有功能。”

25年前的大胆决定,也让张戴琳未来的人生产生了蝴蝶效应。

“你知道为什么我后来没有再买房?因为我够住呀。我们没有那么迫切地渴望要再去搞一套房子。”

“(房价)从1999年开始,尤其是从2004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之前,真的像发疯一样(在涨)。如果不靠房子,你不可能翻身。”

2002年3月30日《解放日报》

《看房热》

邵剑平摄

张戴琳的亲眷没有抓着楼市的机遇。“在应该可以买的时候,没有买,硬要屏牢,要等动迁,没考虑过时间成本。我妈想得很清楚,时间成本很重要。我们没有什么好后悔的,我们已经享受这个房子享受了二十几年了,很多人可能刚刚轮到。二十几年,人生能有多少个二十几年?

但也有人选择不屏。张戴琳的同学A没有等到动迁,就先买下了房子。

“她已经等不及了,她没办法接受她的人生,廿几岁辰光还要蹲在没有独立卫生条件的房子里。”

2008年,张戴琳攒了30万,准备出国留学。同一时间,A同学拿着30万贷款买了一套64万的房子。

2011年,张戴琳留学回国。

2014年,A同学家在薛家浜路的房子动迁了,分得三套房子,A同学选择出国。

2016、2017年的时候,A同学将64万的房子卖掉,卖出360万。“就在短短这段时间里,涨了嘎许多。”A同学后来定居在了米兰,和丈夫共同买下米兰一套196万人民币的房子。

回头看08年两人做出的不同决定,张戴琳有些感慨:“(同样30万)她买房子,我留学了。然后我们的人生轨迹,就开始发生很大变化了。”

“我花30万的钱,只是去完整了我的人生。但是她选择了买房。”

“如果当时动迁,我们家没有选择自己买房,我就不可能先出国,这个钱肯定是要拿来买房子的。”

“通过房产,A同学的财富积累比我快得多了。我只能是靠自己打工赚来的钱,她其实就是一次投资。”

但是反过来说,也是因为没有买房,张戴琳的职业路径可以大胆。

“如果当时买了房子的话,我只能选择老老实实去上班。因为我后面做的很多工作、项目,其实类似于自己半创业的状态的。你用什么东西去拼呢?你每个月如果有房贷在,如果行情不好,身上有债务的话,日子很难过的。”

“人生,你是说不清楚的。”

尾声



2012年,黄浦区露香园路地块征收,张家老宅也要动迁了。

黄浦区第四房屋征收事务所露香园地块项目部

就在方浜中路578弄

受访者提供

2012年拍摄

从征收到辅楼拆除,中间经历了2、3年,张戴琳每个月都会回老宅帮阿娘(奶奶)拍一张照片。


老宅被部分保留了下来
张家拍下了祖宅平移的过程
受访者提供

阿娘从16岁到上海,20岁嫁到张家,一直到动迁,在方浜中路578弄住了大半辈子。

“阿娘、二阿娘、三阿娘,她们三妯娌就是吵了一辈子、斗了一辈子。一直到快要动迁,2011年的时候,3个人一起相约从中华路走到河南南路,拿一条方浜中路(西段)从头走到底走一趟,那时候她们都80多岁了。”

“阿拉阿娘格辰光就晓得了,她们三个人应该再也不可能再见到了。这就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

老宅搬迁后,阿娘搬去了青浦,妯娌们分别搬去了三林、航头,都紧着自己孩子所在方位搬。

“这是她们在一生当中,唯一一次三妯娌一起走。”

(注:应被访者要求,文中张戴琳为化名)

方浜中路578弄1号大门口

受访者提供

2009年拍摄

张戴琳家的故事先讲到这里。

时代起起伏伏,人生兜兜转转。

相信在上海生活的你,也有属于自己的搬家故事,欢迎给我们留言或后台私信,有意愿接受我们采访的请留下联系方式。

希望这个系列可以持续更新。

参考资料:

1、《上海图书馆事业志》,上海市地方志;

2、《上海年鉴1996》,上海市地方志;

3、《今年要办好三大实事:交通、住宅和菜篮子工程》,解放日报,1992年4月22日;

4、同仁,《商品住房将成为大众消费品》,文汇报,1998年4月20日;

5、柳泉,《住宅发展七大趋势》,新闻晨报,2000年5月21日;

6、《上海“买房退税”政策将按期结束》,报刊文章,2002年5月29日;

7、《申城临时性财政政策历时五年“买房退税”平静终结》,新民晚报,2003年6月3日;

8、沈峻坡,《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关于上海发展方向的探讨》,解放日报,1980年10月3日;

9、徐家麒,《上海住房解困世界瞩目》,解放日报,1996年5月23日;

10、李一能,《告别蜗居 幸福安居 老有宜阳 怡享寿康》,新民晚报,2024年9月29日。

更多上海故事,点击下方

写稿子:姜天涯/

编稿子:小泥巴/

画图片:顾汀汀/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球仅生产了2枚!爆炸威力比原子弹大3000多倍,美国至今忌惮

全球仅生产了2枚!爆炸威力比原子弹大3000多倍,美国至今忌惮

顾史
2025-11-06 20:48:28
腹斜肌拉伤!将缺阵6周,又一个伦纳德诞生,难怪火箭不给1.25亿

腹斜肌拉伤!将缺阵6周,又一个伦纳德诞生,难怪火箭不给1.25亿

巴叔GO聊体育
2025-11-19 16:44:42
特朗普不见高市,美军也撤了,解放军面朝日本,连续8天实弹演习

特朗普不见高市,美军也撤了,解放军面朝日本,连续8天实弹演习

时时有聊
2025-11-19 16:51:16
大批国人继续赴日旅游,记者采访令人破防

大批国人继续赴日旅游,记者采访令人破防

热点菌本君
2025-11-18 14:20:27
泰王访华实属无奈?开口就是三大需求,中国不会轻易松口

泰王访华实属无奈?开口就是三大需求,中国不会轻易松口

古事寻踪记
2025-11-17 07:28:16
美媒:五角大楼内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军军机重大事故激增,2025年趋势仍在持续

美媒:五角大楼内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军军机重大事故激增,2025年趋势仍在持续

环球网资讯
2025-11-20 10:54:58
中日关系高度紧张:大量中国游客赴日!网友:富士山下都是中国人

中日关系高度紧张:大量中国游客赴日!网友:富士山下都是中国人

大国纪录
2025-11-19 15:52:44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银河史记
2025-11-03 19:31:33
狱中7个情人陪睡送钱,连女狱警都不放过,“监狱情圣”有多猖狂

狱中7个情人陪睡送钱,连女狱警都不放过,“监狱情圣”有多猖狂

张溥杰
2024-01-18 19:55:38
神舟二十二号低调出征!太空快递员解锁新技能,中国航天再突破

神舟二十二号低调出征!太空快递员解锁新技能,中国航天再突破

粤语音乐喷泉
2025-11-20 05:49:48
皇马悔惨了!2900万镑放走的巴西天才,在切尔西已被预定金球候选

皇马悔惨了!2900万镑放走的巴西天才,在切尔西已被预定金球候选

夜白侃球
2025-11-20 10:46:31
1955年他只是团级干部,授衔时,周总理却说:授予少将军衔

1955年他只是团级干部,授衔时,周总理却说:授予少将军衔

鹤羽说个事
2025-11-19 14:04:37
53岁藤原纪香近照曝光,长相不如方媛,但身材更饱满圆润一些

53岁藤原纪香近照曝光,长相不如方媛,但身材更饱满圆润一些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9 03:53:42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麦杰逊
2025-11-19 15:31:05
台湾网友晒政府补贴一万,评论区网友拿贷款短信进行回应

台湾网友晒政府补贴一万,评论区网友拿贷款短信进行回应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8 22:19:48
拒绝22分逆转!火箭11战10胜破纪录 4个细节证明杜兰特这次选对了

拒绝22分逆转!火箭11战10胜破纪录 4个细节证明杜兰特这次选对了

锅子篮球
2025-11-20 11:23:01
4-0!丁俊晖首战告捷,冲击百万美元大奖失败,会师33冠王冲8强!

4-0!丁俊晖首战告捷,冲击百万美元大奖失败,会师33冠王冲8强!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20 01:47:58
前主帅谈小麦代表苏格兰出战:所有苏格兰人都该感谢穆里尼奥

前主帅谈小麦代表苏格兰出战:所有苏格兰人都该感谢穆里尼奥

懂球帝
2025-11-20 07:44:23
平均水深仅1.9米?把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挖成第一大湖可行吗

平均水深仅1.9米?把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挖成第一大湖可行吗

老呶侃史
2025-11-19 11:19:38
快扔掉!戴一天,辐射量相当于拍117次胸片

快扔掉!戴一天,辐射量相当于拍117次胸片

上海约饭局
2025-10-31 15:32:01
2025-11-20 11:47:00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incentive-icons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魔都轶事,一一道来
425文章数 32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头条要闻

日媒爆料:高市或于中国重要日子当天参拜靖国神社

头条要闻

日媒爆料:高市或于中国重要日子当天参拜靖国神社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易梦玲恋情曝光,相差16岁

财经要闻

英伟达财报,超预期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一汽丰田发布IT'S TiME 3.0 三款焕新产品同步亮相

态度原创

时尚
家居
房产
游戏
军事航空

入冬时节,高雅人士都在品鉴什么好东西?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内部人士爆料《生化危机9》主线时长略短于《生化4》

军事要闻

量大管饱 中国军网在海外发布备战视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