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双重驱动下,企业转型已然成为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所有企业,无论是传统巨头还是商业新秀,都在这场变革中寻找着新的增长引擎和竞争优势。
然而,转型之路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对企业的战略、组织、制度、技术,乃至文化等等全方位的挑战。
企业转型应该从哪里入手?在企业转型中,企业家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一、企业转型是有先后顺序的
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这些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我认为企业转型有四个层面是最重要的:企业家转型、战略转型、管理体系转型与企业文化转型。
而这其中管理体系转型又可细分为营销转型、研发转型、生产转型、运营转型、组织转型等。
▲图1 企业转型的四个重要层面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转型不处于同一层面,因此它们之间不是线性关系,同时它们有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所以不是彼此孤立的。高层次的转型没有完成,低层次的转型也无法开展,而低层次的转型不到位,会直接影响高层次转型的效果,所以它们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系统。
在我看来,企业家转型是第一步,属于远见和动力系统。
企业家转型完成后,就要在战略转型上做文章,把企业未来5~10年的发展目标与路径想清楚、写清楚、说清楚,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明白和接受。
战略转型完成后,需要进行管理体系转型,即各个职能部门转型,以便与企业的战略衔接上,根据企业战略调整各个职能部门的定位和工作重点。
最后是企业文化转型,当各个职能部门的转型完成后,需要把很多共识沉淀与固化下来,成为大家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一部分,逐步升华为每个人自觉自愿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这是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在为公司转型进行顶层设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
二、企业家转型是企业转型的原动力
企业转型,最大挑战来自于企业家的自我重塑。
它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来自企业家对未来市场不确定性的敏锐感知,来自企业家对国家和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宏观走向的前瞻性预判,来自企业家对竞争环境的演变和技术发展趋势的理性分析,来自企业家对个人事业和组织追求的境界眼光。
企业家的转型是需要条件的。
首先,一个好的企业家要基于“利他”的理念去经营企业,对外琢磨客户,对内琢磨员工,把经营人心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而给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带来独到的价值;
其次,一个好的企业家必须告诉员工未来会变成什么样,跟着他走会到达哪里,到了那里大家能得到什么,让员工心甘情愿地追随;
最后,一个好的企业家一定是居安思危的实干家,他有能力推动企业的转型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始终走在潮头,引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企业家转型就是把自己从创业家改变为思想家、预言家、漫画家、宣讲家。
所谓思想家,就是把很多问题想清楚、想透彻,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论体系,能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特征,梳理出企业发展的逻辑,可以自圆其说,让人信服;
所谓预言家,就是从后往前看,做出前瞻性预判,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趋势和未来,能在普通人还没有感知到的时候引领大家往前走,成为企业引路人;
所谓漫画家,就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零散的问题系统化,并用通俗易懂的视觉语言和容易接受的漫画形式表达出来,使之一目了然,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所谓宣讲家,就是通过各种宣讲和沟通,让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理解未来是什么样子,知道具体原因或依据,明白实现的战略或途径,这样大家才会心甘情愿地追随你,努力执行并完成。
三、树立员工利益至上的企业理念
在过去40多年中,中国企业在学习西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时候,往往看重硬件而忽视软件,注重硬实力建设而忽视软实力建设。
一会儿把客户利益最大化提高到超越一切的“上帝”层面,结果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即、永远也实现不了的口号;一会儿又把股东利益最大化当作管理层的主要任务,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经营管理的指导原则。
其实不管是客户利益最大化,还是股东利益最大化,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先要有员工利益最大化这个基础,否则就是违背人性的。如果一个企业能给员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每一个员工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奋斗,自然而然就会换来客户利益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到底什么是管理?管理的真谛是什么?
我的理解其实很简单: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组织利益挂钩,这就是管理的真谛。
企业进行顶层设计时,所有的制度完善、流程优化都应当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尽量减少惩罚条款,增加激励条款,让员工心情舒畅地工作,企业家和经理人只需经常给那些优胜者更多的掌声和鼓励就够了。
四、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这是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普遍认同的管理理念。
如果你问跨国公司的老板,员工利益、客户利益和股东利益哪个最重要,他一定会说三个都重要。
如果你坚持让他选出哪一个最重要,那一定是员工利益。
因为这三个利益并不矛盾,却有先后顺序。
如果员工不满意,就不可能让客户满意;如果客户不满意,就不可能让股东满意,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逻辑关系,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海底捞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员工利益放在首位。他们的做法与我推崇的“惠普之道”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可喜的是,海底捞把员工利益至上做到了极致,超越了竞争者;可惜的是,惠普在创始人去世之后的这些年,与“惠普之道”渐行渐远。
我认为,员工利益至上是整个企业顶层设计的核心,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因为它是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设计的基础。没有满意的员工,没有充满激情的员工,再好的战略、再好的商业模式,也无法完美地实施和落地。
【最新课程】2024年12月11日-13日,基于中国式阿米巴分算奖经营模式的,增收降本案例分享与演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