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梓潼县仁和镇两河村三社的弥江寺西侧,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桥梁——弥江桥。
这座桥不仅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红色的记忆。弥江桥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犹如当地的一颗耀眼明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建筑艺术:弥江桥之美
弥江桥是一座两礅三孔石礅木梁桥楼,东西横跨在仁和镇大新河上,占地面积27平方米。桥面用木板铺成,宽2.2米,通长12米,石质桥墩高达4米,显得既稳固又古朴。
桥两侧设有栏杆,上建有三间桥楼,明间高达6米,次间也有4米,采用穿斗木结构,彰显出独特的建筑魅力。
在东西桥头,还建有门坊,门坊上饰有装饰性柱头拱,梁枋上则刻有清道光年间的题记,虽然字迹已有些漶漫不清,但仍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
桥西侧还立有清乾隆五十四年的石碑一通,详细记载了清康熙五十四年修建弥江桥楼的历史。
这座桥也成为了梓潼县现存唯一的木结构桥楼,桥墩、桥楼保存完整,为研究清早期的木结构桥梁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红色记忆:弥江桥的历史传承
然而,弥江桥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它还承载着一段红色的记忆。以前,这座桥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红军桥”。
据红军烈士纪念牌记载,1935年3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率领下,进占剑门关,攻克川西北。
随后,红四军九军三十军之一的部队向梓潼挺进,从四月三日起陆续进入梓潼县境内。这座桥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与坚韧,也铭记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多重角色:弥江桥的文化价值
在当地居民心目中,弥江桥不仅是一座公共建筑,更是团结乡民的纽带、代表地域文化的图腾。
“梓”有文物
“潼”心守护
每一座古廊桥都承载着多重角色:它既是休憩场所,让人们在劳作之余得以放松;也是祭祀神庙,寄托着人们对祖先和自然的敬畏;它还是交易市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更是娱乐平台、地标建筑和文化长廊,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守护传承:铭记历史,继续前行
如今,弥江桥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大新河上,诉说着那段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桥梁,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红色的记忆,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来源:梓潼旅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