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宗提拔了他的岳父后,武则天极其不满。她准备废除中宗。后经史学家判断,废除中宗和武则天在690年建立周朝这两者的合法性没有被象伟大的宋代理学家朱熹---他的《通鉴纲目》。他们认为中宗直到710年死去一直是合法的君主。但我不这么认为,在当时,权力无疑是操于武则天一人之手。
武则天本人似乎也不注意去平息人们的怀疑。从一开始,她就鄙弃了以前关于牝(pin)鸡司晨的庸识浅见,在放逐中宗及其怀孕的韦后去湖北的房州后,公开在朝廷主持政务和履行礼仪的职能,甚至不屑“垂帘”。她封她的长侄兼她父亲的继承人武承嗣为皇嗣,并且不顾裴炎等大臣的警告(说她开始像汉代篡位的吕后),决定在洛阳为她得到追封的祖先立武氏七庙。并进行天下大赦。
这个事情引起了李敬业的叛乱,在叙述这场起义以前,简单地考察一下大赦令的内容是有益的,因为它是许多大赦令的典型。在整个唐时代,这类文献就像在吉庆盛典中论功行赏和赦免重罪那样,也被用来颁布重要的行政措施。在武则天统治时期,颁布大赦令的次数频繁得异乎寻常,例如在684年到705年期间年号变动了16次,每次都颁布大赦令。它们构成了一种对后来史学家有用的史料。
但我们可以发现,大赦令对武则天的行政措施的颁布是很有用的,例如,684年的大赦令首先改变了政体的外表象征,此后旗帜将是紫饰金色,某些官员将穿不同的官袍和佩戴不同的标志。
大赦令的第二部分是盛赞黎民的厚德,厚赏年迈之人,并且提出救济贫困和宽恕某几类罪犯。在承认赋税过重--特别是两京周围地区的赋税的同时,武则天宣布减税。为了表示她的简朴,他遣退了许多宫仆。类似这些内容的大赦,在武则天执政时期非常多,他们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她“笼络人心”的手段。但马克思注意学派倾向于把它们视作民众反对贵族和大地主分子的阶级斗争手段。
大赦令的最后部分显然是要解决施政中的问题。武则天说,近几年领土的扩大已经引起了各道原来过得去的行政质量下降,京师以外贪污成风。御史台将设立一个新部门,来严密监督各道和经常进行视察。另一个弊病是规避赋税和徭役,武则天在大赦令中,要求政府对行政单位进行一场严格的复查。
大赦令中所列的行政问题虽然不是详尽无遗的,但它作为武则天一个行政的工具,在当时儒学观念是不允许不支持女性执政的环境下,这一奇招,为武则天带来了更大的权力。就跟现在某国推特治国一样,只属于一个媒介。
很多史学家认为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唐皇朝很强大,其实我们认真了解唐皇朝发展史会发现,在武则天时期,唐的制度已经开始退化。例如:国内的长期安定既造成了人口增长,又造成了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扩张主义的对外政策已使边境行政和防务需要新的形式。武则天在统治时期就已经受到了自己是妇女这一生理事实的牵制,迫使她只能把自我保护和自我炫耀置于其他一切之上。可谓是女人误国。
本文参考文献《中国通史》、《中国野史》、《中国.剑桥史》、《中国历朝经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