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是民国上海滩三大亨之一,他比黄金荣、张啸林更有实力,而且由于杜月笙“很会做人”,讲究“人面、场面和情面”,在黑道白道都很活跃,甚至还做过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所以至今仍被人推崇,各类传记语录也经久不衰。但是,杜月笙出身并不好,在发迹之前,他只是上海滩十里洋场的小混混。
杜月笙第一次闯荡上海滩,是因为在老家受了舅父的气:杜月笙想卖掉祖宅,说是换了钱做大事,结果被舅父毒打了一顿,因此负气出走,外祖母舍不得他,于是给想着法子讨了一份推荐函给杜月笙,让他去上海滩一熟人那里做水果行的学徒,主要做水果批发、运货送货、打扫打杂之类的力气活。因为干活很卖力,杜月笙受到了水果行老板和老板娘的青睐。
但杜月笙心里很孤独,也不甘心做个打杂的人,于是,他在一些社会运动中,成了摇旗呐喊、跑在最前面的人,结交了许多活动家、革命家,满足了被人追捧的心理。但是,水果店的老板只想安稳赚钱过日子,大骂杜月笙“成群结队,好管闲事,不务正业”,并以此赶了他。杜月笙只好灰溜溜地回乡下了。
在去上海滩之前,十二三岁的杜月笙是乡下老家的“孩子王”,他好高骛远、爱面子,也很有正义感,常常被人簇拥着。为了让跟着他混的小孩子们敬仰佩服,他在十三岁时被人带进了小赌坊,兵成了常客,刚开始还能赢钱,虽然只是一两毛小钱,但却被同年人羡慕不已,但赌着赌着,杜月笙上瘾了,把家里的破衣服、破家具等等,只要能典当的都典了,实在没东西典当了便想起了卖祖宅,这才有了上面所说的被舅父毒打的一幕。
第二次去上海滩,杜月笙已经十七八岁了,干的还是水果行的老本行,只不过这次跟了朋友王国生。这个王国生曾和杜月笙一起当学徒,两人关系不错,又是师兄,所以并不把杜月笙当下人使唤,而是当合伙人一样对待,杜月笙起初也很感激,知恩图报,做事很卖力。但到了后来,好赌成瘾的杜月笙又手痒了,刚开始还只是临时有空了去赌场转两圈,后来索性三四天都不去水果行上班,就泡在赌场。另外,朋友袁珊宝也经常倾囊相助,供着杜月笙去赌,袁珊宝后来回忆说,当前钱都给了杜月笙,天天在家默念“月笙赢钱啊,不然就只剩汗衫褂子了”。
王国生的水果行本来就小,杜月笙是相当于现在跑市场的销售员,而且是老牌销售员,对水果行轻车就熟,不是一般新手能代替的。杜月笙不来上班,朋友水果行的生意也跟着滑坡了,于是从“好言相劝”到“凡事总要有个限度”之类的重话,都说了出来。杜月笙本来就是不服硬的人,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水果店的营收,都当作赌资,送到赌桌上去了,能赢回来就好,赢不回也不在乎。公款挪用得多了,自然就纸包不住火了,杜月笙自己也没颜面回去朋友水果行了,顺势改行做了赌场的掮客,帮赌场拉生意抽成,结果他还是不安分,挪用别人的赌资,自己赌,结果又做不成了。
杜月笙身子本来就弱,这样黑白颠倒的赌场生活,很快就搞垮了杜月笙,不久之后杜月笙大病一场,几乎到了交代后事的地步了,好在水果行师兄王国生不计前嫌,朋友袁珊宝也很仗义,又是出钱请医生抓药,又是服侍,这才把杜月笙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一病之后,杜月笙也像是开悟了,被袁珊宝说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征兆,后来袁珊宝也成了杜月笙一生中最过命的朋友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