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王治国:漫谈我与京剧的缘分(2011年筹办纪念余叔岩诞辰120年)

0
分享至

愿逐月华流照君——漫谈我与京剧的缘分

王治国,闫彬彬

  摘要:长期从事科技、经济领导工作的王治国,在花甲之年,因观看电影《梅兰芳》而对著名余派坤生孟小冬的艺术人生产生兴趣,开始了他对京剧的了解和深入研究。这些年来,他围绕着孟小冬、余叔岩和余派艺术,全身心投入到京剧传承和艺术资料的整理工作中去,热心京剧的社会公益活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王治国,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

我和京剧的缘分

  我和京剧的缘分,还要从我爱人马惠娣讲起。马惠娣是长春人,她姥姥是当地专门做戏服的手工艺人,吉林省京剧团、长春评剧团、河北梆子剧团、杂技团都找她姥姥做戏服。所以在她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姥姥跑各个戏园子,很爱看戏。因为她的关系,我们的女儿在读小学时,还跟着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厚”字辈名角赵德勋老先生学过两年戏。

  那时我比较年轻,工作也很忙,又担任行政机关的领导工作,不是自己业务范围之事,很少涉猎,我也未能真正走进国粹京剧。

  2010年我退休之后有一天,我爱人邀请我一起看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自己买票去电影院看电影,结束之后,我产生了疑惑。虽说我不懂京剧,但梅兰芳是一位京剧大师,对他的人品、艺术成就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电影中写到了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离奇的人生经历,让我大为惊叹。我的第一反应是“简直胡编乱造”!我想,即便是艺术作品也应该尊重基本事实。由于我长期搞科技、经济工作,养成了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这让我下决心要搞清楚事实真相。我购买了大量关于梅兰芳、孟小冬的研究书籍,由此进入了瑰丽的京剧世界。

  在研究梅兰芳的人生经历时,风华绝代、极富传奇色彩的孟小冬自然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我开始研究孟小冬其人、其事、其艺,到了痴迷的地步。最早听到的孟小冬唱片是上世纪80年代初录制的“四大坤生”版本的孟小冬专辑。当年,孟小冬红遍大江南北,被誉为“冬皇”,她在舞台上所展现的气势磅礴、扮相华丽、唱腔端庄的特点,让观众为之倾倒。许姬传曾谈到:“我第一次听孟小冬,觉得她嗓音宽亮,无女声尖窄之病,而且出字收音、行腔运气都有准绳。扮相潇洒,身段凝重,难怪胡适之说她‘身段、扮相、做工毫无女子气,真是好极了’。”1当年反对旧戏的胡适,在看了孟小冬的演出之后,也大为赞赏,可见孟小冬的艺术魅力。特别是1947年她在上海演出由余叔岩亲授的《搜孤旧孤》,轰动了梨园界。那时人们普遍认为,看孟小冬的戏,就是欣赏余派艺术的“活标本”。从此,我的京剧学习和社会活动围绕着孟小冬、余叔岩及余派艺术为核心展开。

王治国与余派艺术家张文涓等谈孟小冬艺术

  我四处搜集和查阅有关余、孟的艺术资料,还有与他们艺术成就相关、影响较大的一些名家的资料,如张伯驹、梅兰芳、杜月笙等。然而,从书店到图书馆、甚至到资料馆,关于余、孟的资料却甚少。即便如此,从仅有的资料中仍可以看得到、听得出余派艺术之精湛,感受到余派艺术在京剧界影响之深远。

  我爱人说我像“着了魔似的”,不是听、就是看,再就是写、讲。有一次我和总政话剧团(现解放军文工团)的编导刘纪宏、萧军的儿子萧鸣一起聊天。刘纪宏说总听你讲孟小冬,她的故事非常令人惊叹,要不咱一起拍个电影或是电视剧吧。刘纪宏同志曾导过电视剧《荀慧生》及《大汉天子》《乔家大院》等影视作品。他有心或无心的一句话,让我从此对拍摄关于孟小冬的电视剧有了执念。这是我为京剧做点实事,还原一个真实的孟小冬,传承传播余派艺术,热心开展京剧社会活动的一个缘起。

  萧鸣生在延安,受父母的影响也喜欢京剧,父亲受到不公正待遇时,父亲萧军、母亲王德芬曾唱京剧维持生计,特别是《打渔杀家》一出戏,常演不衰。因此,萧鸣也受其感染,会哼几段,还会拉拉胡琴,帮助父母吊嗓。他听我讲孟小冬的故事,都要落泪了。他说真是令人感动,令人钦佩,令人惋惜!他说为何不写一部文艺作品,以此教育更多人。他提议,从那天起,我们三位“老军”开始张罗,先敲打起来。我将有关书籍交给纪宏,他主要编写剧本,萧鸣协助我联络名人名家、熟知京剧的一些文人墨客、政府主管官员、专家学者们,如荀慧生之孙荀皓、宋官林、张建国、王珮瑜、李殿仁、仲呈祥、万伯翱、胡占凡等,听取他们的看法与建议。同时,先后得到孟、杜、梅等家族后人对剧本的认同,并签了委托书。

王治国在刘曾复家中畅谈孟小冬艺术

  由于种种原因,孟小冬成名后在大陆演出的时间很短,留下的资料有限,在香港的十年实际上应该是她的一个艺术的黄金时代,但其嫁给杜月笙之后就不演了,这是一件很令人痛惜的事情。为此,我走访了几位名家,他们多数看过她的演出,跟她共过事,或者受过她的教导,与孟小冬有比较深入的接触,如欧阳中石、张文涓、刘曾复、吴小如、黄金懋、谭元寿、杜美霞、刘雪涛等8位名家。刘雪涛是北京京剧院小生演员,当年曾给孟小冬照相,谭元寿1947年在上海观看孟小冬的演出,演出一票难求,他个小钻进去,就藏在大幕后头看的。他有一句话最精辟:“孟小冬简直太美了,演绝了,能够把一个小小的故事演成这样轰动的一部大剧。”这些人都对孟小冬的艺术如醉如痴,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都认为孟小冬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帅才,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余叔岩为“前四大须生”之首,被公认为京剧老生行中继谭鑫培之后的第二座里程碑。孟小冬的艺术成就,对弘扬余派艺术又进了一步,她用艺术的美吸引了无数的观众,为人为艺,使大家对她非常尊重,甚至连梅葆玖晚年也很客观地评价孟小冬的艺术确实是好。

  通过走访艺术家、学者,我对余叔岩、孟小冬的陌生感渐渐消弭,对京剧艺术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推动两岸京剧交流

  早在1992年,由中国科协主办、台湾台海爱心会承办的“中国敦煌古代科学技术展览”,先后在高雄和台北展出,引起轰动。此次展览成为海峡两岸封闭40多年后的“破冰之举”。我是“敦煌古展”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之一,经历了展览筹办的全过程。

  “敦煌古展”促使我们有机会同台湾各界朋友接触和交流,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在大家认同“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相互合作。作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学良会唱京剧,他喜欢听梅兰芳、梅葆玖的唱片,那时当他看到梅葆玖的录像时非常激动,认为梅葆玖实在酷似梅兰芳,希望能请他来台湾演出。那个年代的知名人士若不会唱京剧,文化修养是缺失的。蒋纬国先生也尤为热心,他对音乐、舞蹈、京剧、诗词、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他叮嘱丁中江先生要请大陆的京剧团到台湾演出。我后来托丁中江先生带给蒋纬国先生所提到的一些音乐作品及梅葆玖、李维康两位名家的京剧录影带。

  在他们的促进下,台湾有关方面终于邀请了梅葆玖、李维康、耿其昌三位京剧名家先后赴台演出,丁中江先生还将演出盛况的影视资料寄给了我。因为他们去的人少,由当地的海光国剧队配合演出,海光国剧队当家旦角魏海敏以此为契机,正式拜梅葆玖为师,专攻梅派艺术,其后多次演出于两岸的舞台。

  京剧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此次“敦煌古展”,便是两岸京剧交流的肇始。这算是我最早无心插柳,却为京剧做的些许贡献吧。

广泛开展京剧社会活动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南沿26号,是张伯驹、潘素夫妇晚年居住之所,他们的女儿张传彩继承了这所私宅。故居在修缮之后,成为大众参观的场所,用以介绍张伯驹和潘素的艺术成就,展览他们的收藏和书法作品,以及授予他们的捐赠给国家文物的证书等。但是有一个实际的困难,他们的女儿张传彩无法继续居住。我知道此事后,就协调各方,解决了张伯驹女儿的住房。后来成立张伯驹、潘素艺术基金会也是由我协调才办下来的。张伯驹诞辰115周年之际,他的外孙楼开肇找到我,请我来组织办纪念活动。我二话没说,马上就来筹备此事。我与张伯驹及其家族一无亲,二无故,三从未与张伯驹先生谋面,为什么承担起张伯驹的事情呢?

  张伯驹是著名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他视保护国家重要历史文物为己任,宁可变卖家产和借贷,也要把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购回,如目前国内最早的书法真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最早的绘画作品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李白的《上阳台帖》等,解放后捐给了国家。他是一个很高尚的人,是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

  再者是和我钟爱的余派艺术相关。余叔岩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自身努力和优秀的基因之外,另一重要因素是他有许多出色的支持者以为辅弼,包括银行界的张伯驹。张伯驹31岁开始向余叔岩问艺,前后学习了《战樊城》《定军山》《洪洋洞》等46出戏,曾与田桂凤、梅兰芳同台演出。1930年他与余叔岩、梅兰芳、齐如山等组成“国剧学会”。1937年40岁生日时,他以赈灾的名义演出堂会戏,盛况空前,堪称伶票界绝响。我认为当代京剧人也应树立这种专业与业余、名家与票友、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相互合作、学习和借鉴他人之长的风尚。

纪念张伯驹诞辰1 1 5 周年京剧名家票友演唱会合影

  还有一个出发点是自己接触了京剧后,也想呼吁更多人走近京剧、热爱京剧、支持京剧,为京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与繁荣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特别是企业,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扶持,在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和效益后,也应该回过头来反馈给社会。

  第一次办这样大型的文化活动,仅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是很难办成的。我委托一位天津的朋友来张罗,他对京剧界各个票房都很熟悉,并由我来筹措资金。其实当时筹集经费的确很困难,最难的是演出大约半个多月前,有位负责统筹演出的同志因为经费太少太难,放弃了。我、萧鸣、刘纪宏三个“老军”“在城墙下把守着城门”,什么都是我们亲自动手来做。但幸运的是得到了各方的支持,演员的报酬很少却积极参与,梅兰芳大剧院也给我们优惠使用,亿阳集团董事长邓伟听说后,当即决定所需经费全部由他们公司支付,一张票不要,一分钱不要还,一个广告也不做;新澳集团董事长王玉锁也不要任何回报,无条件捐助京剧事业。

  纪念张伯驹115周年活动共策划了三项内容:张伯驹学术艺术成就研讨会;纪念张伯驹先生票友演唱会;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京剧名家票友相聚梅兰芳大剧院演唱会。所请均为研究京剧和余派的学者、与余叔岩有交往的人,以及余派的演员和票友。2013年4月19日,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京剧名家票友相聚梅兰芳大剧院演唱会终于在梅兰芳大剧院唱响,分为“余音绕梁、群芳吐艳、春华秋实”三个篇章,来自上海、天津、山东等地的著名京剧余派老生王珮瑜、田磊、凌珂、孙惠珠、李博,爱新觉罗·启骧、马崇杰、张正贵、程梅华等京剧名票登台献艺,以精彩的演唱表达对张伯驹先生的敬意和怀念。那晚有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分别为周铁农、顾秀莲、郑万通。解放军来的最多,将军就有二十几位,各部的部长大概十几位,梅兰芳大剧院座无虚席。客观来说,我们的演出规格不能说非常高,但现场气氛很热烈。我为此次演唱会写了一首《梨园情》:“梨园竞望云遮月2,丛碧兼收四脉潮3。义重犹怀隆福寺4,情真更著太平桥5。”在后海的张伯驹纪念馆,我们举办的小型票友演唱会也热闹非凡。其实这是临时发起的活动,由孟令西主持。大家兴致很高,从中午一直唱到傍晚。

参加张伯驹、潘素故居纪念馆启动仪式,与其女张传彩及家人合影

  张伯驹诞辰120周年之际,故宫举办了纪念活动。张伯驹把他收藏的价值连城的字画都捐给了国家,故宫受益最大,其次是吉林历史博物馆。这次活动邀请了我,我首先肯定了这次活动的意义,但也提出,张伯驹捐赠文物的单位,不止是故宫博物馆,应该由文化部牵头来办纪念活动。张伯驹用生动的事实,来教育我们的国民,尤其是企业家、银行家、政府的官员们,要有大力发扬戏曲文化的意识,还要有学习、支持京剧的意识。后来会议的意见反映到部里,文化部牵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高规格的张伯驹纪念活动。

  策划了张伯驹纪念活动之后,我真是越来越忙了。2011年我策划举办的纪念余叔岩诞辰120周年活动有三项内容:《余叔岩与余派艺术》发布研讨会、余叔岩演唱艺术学术研讨会、在梅兰芳大剧院举办的演唱会。《余叔岩与余派艺术》发布研讨会、余叔岩演唱艺术学术研讨会是2011年3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畅和园举办的,与会嘉宾近一百五十人。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梅葆玖、孙毓敏、张学津、李维康、耿其昌、陈志清等,京剧研究家刘曾复、欧阳中石等及余叔岩后人参加研讨会。演唱会由刘纪宏和孟令西主持。这是我策划过的最热闹、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王珮瑜当时找我,他的戏迷来了近百人,因为票已售完,我就请剧院给他们发的工作证,站着观看了这台演出。

  说起《余叔岩与余派艺术》这本书,是真的很不容易啊。但如今沉甸甸的书拿在手中,甚觉欣慰。有一次我和刘真商议,请他出面组织热爱余派艺术的朋友,尽最大努力去收集有关的遗作、照片和音乐资料,抓紧时间采访对余叔岩有所了解的艺术家和研究家、评论家,如刘曾复、张文涓、黄金懋等老前辈,余派演员陈志清、耿其昌、王珮瑜等。他们沿着这一思路,还走访了余先生亲属的后人(如程砚秋之子程永江、余慧清与李永年之外甥吴大徵)、余先生弟子的后人(如孟小冬之侄孟俊泉)、余先生友人的后人(如张伯驹之女张传彩)、余先生合作者的后人(如李佩卿之子李志良、王瑞芝之子王世澄与王世良)、多年向张伯驹学习的余派戏迷——现居加拿大的杨绍箕、台湾资深剧评家文震斋等,并从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料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机构中搜集有关珍稀史料并收入本书(或《余叔岩影事录》等作品)中。在中国萧军研究会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这部可以说是余叔岩研究集大成的著作。这本书比较真实地再现了余叔岩为人、为艺、为师的情况,挖掘了珍稀的艺术史料,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新成果。如影印了几乎失传的余叔岩与张伯驹合著的《近代音韵》、余叔岩手抄谭(鑫培)词剧本《天雷报》《法门寺》等。这些珍稀史料无疑对研究中国京剧史和余派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余叔岩与余派艺术》发布研讨会合影

王治国在《余叔岩与余派艺术》发布研讨会上讲话

余叔岩演唱艺术学术研讨会会议现场

《余叔岩与余派艺术》发布研讨会与会嘉宾

  后来出版《余叔岩影事录》也很曲折。因为余叔岩的一手资料都分散在余氏后人的手中,大家也不愿意拿出来归在一起,就这么一直僵持着。后来,由我出资并联系出版社,这个项目才开始启动。该书共分18章,收入照片400余幅,其中余家后人所珍藏的照片有相当一部分是初次与读者见面。这本书刘真付出的精力最多,即便在重病期间,他仍坚持完成编写工作。由于刘真2014年12月病逝,该书出版工作一度停滞,直到2019年10月才将整理好的稿件交给出版社。这对余家后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安慰,也为京剧界、学界以及京剧艺术爱好者研究余派艺术提供了宝贵翔实的历史资料。

  孟小冬诞辰110周年之际,其实那时已经距她生辰只有七天了,我与被誉为“台湾孟小冬”的余派坤生冯德曼通电话,她说起台湾举办孟小冬纪念活动的情况,问我大陆这边是否有纪念活动。我就说正在筹备,实际上还真是八字没一撇呢。可既然夸下了海口,挂了电话之后我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了。正好那时《余叔岩影事录》快要出版了,这本书中也有很多孟小冬的影像资料。我就想举办纪念演唱会以及这本书的发布会,也挺丰富的,但遗憾的是书没有赶出来。

  2017年12月7日,由中国萧军研究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华夏产业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纪念孟小冬诞辰110周年新闻发布会暨演唱会”在梅兰芳大剧院四层小剧场隆重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陕西省京剧院的副院长张强、坤生胡晓楠,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单莹,北京京剧院的方旭、由奇,山西省京剧院的单娜等演员和一些票友,当时小剧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在大家的要求下,我和方旭、单娜分别演唱了《武家坡》《将相和》中两个唱段。书法家启骧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他甚为感动,不但给当时未出版的《余叔岩影事录》书写题名,并表示愿意将他的书法作品义卖,以弥补我们举办活动和出版图书的经费不足。

  “四小名旦”之一张君秋在解放前夕已有名望,孟小冬很培养他,在天津与他配过戏。他们最后一次演出大约是1946年左右,1947年孟小冬就去香港了。张君秋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由他女儿张学玲牵头,我参与筹集资金,出版《张君秋画册》。张学玲一直活跃在京剧舞台,她的女儿卢思唱青衣,她的丈夫华山是张君秋的入室弟子。方荣翔的纪念活动和画册的出版,我也是尽我所有,尽我所能。

  我支持孟小冬、张伯驹、余叔岩这三个人的活动,得到了京剧界的认同,因此,我和京剧界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们遇到了困难愿意来找我,我也愿意尽我的微薄之力。比如说帮助一些名家在各地办专场演出;将地方上优秀的人才引荐到大型国有院团,让他们有更大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再比如说有一些青年演员要成立工作室,我也帮过忙。

弘扬国粹的责任

  我与京剧的缘分就是这样的,从最初认识、研究京剧,到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再到我走上了票友之路,一发不可收拾。京剧是东方的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功底性很强的学科。开始学唱之后,我对京剧的唱腔、艺术上的规律、特点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算是真正入了门。但门很深,路很遥远。

  有一年,张建国先生在上海办演唱会,当时他在国家京剧院三团当团长,请了李殿仁当三团的顾问,李殿仁请我一起去的。李殿仁当时是国防大学副政委,很喜欢京剧、支持京剧。我们一起聊天的时候张建国建议我也应该学唱,可我根本就不会唱歌,但我这个人本身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都说京剧难学,我就想试试到底难不难,就这样我就真的开始学戏了。张建国建议我先学《打渔杀家》《捉放曹》,我不会看谱子,但我有长期听戏的经验,听了琴的尾音就能唱了,不会唱过门。学唱的时候每次我都会录音,听录音再比较原唱,来修改我的唱法。

  就在我家的客厅,陈志忠、李中华、王继辉都曾义务为我打鼓、拉琴,我学习的条件非常好。我没有音乐基础,陈志忠实在是没法教我,就给我画图、画圈。这个地方三拍起画三个圈,半拍起画半个圈,那个图现在我还保留着。最初他经常说我没有调,我就反复听、反复练。我的社会活动也很多,坐飞机、火车晚点时,就听京剧唱片。晚上我睡之前会默戏一遍,默着默着就睡着了,还起到了催眠作用。我出差带三样东西,一支笔临摹书法;一本书,增加我对京戏和艺术家的理解,并将其名言名句做成卡片随身携带品味;还带着一个录音机,跟着学唱。对京剧,我是得听则听,得写则写,得看则看,充分利用时间学习京剧。现在我能跟着乐队唱二三十段,像《武家坡》“坡前”一折、《将相和》“廉颇负荆请罪”一折,就是这么反复听、反复练、反复唱的。

  我家附近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我们京剧爱好者开辟了一个票房,每周四我们都有固定活动。京剧票房是京剧的一个历史传统,在如今的新时代,从大众文学艺术、审美生活的角度来说,票房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票友当中有从事传媒行业、金融行业的,还有政府工作人员,在社区新年演出的时候,我们也会表演。我们积极参加各地的票友节,我是刚刚从西安易俗社举办的票友节回来的。就这样,我认识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周围的人也耳濡目染,对京剧亲近和热爱起来。我外孙女看电视,戴髯的老生一出场,就会骄傲地说:“这是我姥爷!”

王治国被国家京剧院聘请为荣誉顾问

  京剧是国粹,它本身的文化内涵、艺术表现非常深奥。如果从我们国民教育提升素质的角度来说,特别是我们在高质量生活的今天,应该在美学的层面来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现在京剧的受众还是以老年人居多。如何吸引年轻人,我觉得从知识讲座方面,特别是美学的方面,更容易对他们产生影响。退休的干部应该有回馈社会的责任,调动一些社会资源,对文化的宣传、普及和引领方面应当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很多干部退休之后不适应,甚至抑郁,有兴趣爱好会有充实的晚年生活。而且京剧的演唱和学习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既健身又健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京剧艺术的魅力在于一旦接近它就再也难以割舍,我会继续保持对京剧的热爱、支持、参与。当前京剧发展与繁荣遇到一些困难,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配合。特别是金融界、企业界、社会名家名流等共同行动起来,使京剧更加辉煌。我与余叔岩、张伯驹、孟小冬素不相见、相识,更谈不上共谋共事,何谓相联!只是他们的艺术感动、感染了我,令我有同舟共济之感而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6待到那时,我们的京剧舞台将会显现出“芳菲次第长相续,艺脉垂范满台辉”。

  (本文图片由王治国提供)

  注释

  1.靳飞:《冯耿光笔记》,文津出版社,2022年,第164页。

  2 .京剧界常用“云遮月”的比法赞美余叔岩的声色特点。

  3 .张伯驹号丛碧,居所名为“丛碧山房”。艺术大师刘海粟曾赞誉张伯驹“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

  4 .福全楼馆在隆福寺街内,本句指余叔岩、张伯驹等梨园界、票界人士在此为赈灾募捐举行义演活动。张伯驹演孔明、余叔岩演王平,传位佳话至今。张伯驹表弟李克非曾写联:“忆当年福全楼馆,粉墨登场演卧龙”。

  5 .余叔岩传张伯驹46出戏,因“过桥”一场过于危险,出于爱护而未传,由此可见余叔岩对张伯驹的一份真情厚意。张伯驹原诗:“归来已是晓钟鼓,似负香衾事早期。文武昆乱皆不挡,未传犹有太平桥。”

  6 .荀子著,方勇译:《荀子》,中华书局,2011年,第21页。

  (期刊)中国京剧2024(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石家庄万象城一年轻女子坠楼,目击者:劝了3个小时,心里不是滋味

石家庄万象城一年轻女子坠楼,目击者:劝了3个小时,心里不是滋味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13 06:00:05
各有目的!全红婵家别墅正式封顶,令人不适的事发生,还不止一件

各有目的!全红婵家别墅正式封顶,令人不适的事发生,还不止一件

春序娱乐
2025-11-13 18:26:15
十场比赛过后,拥有杜兰特的火箭,进攻迎来完美蜕变!

十场比赛过后,拥有杜兰特的火箭,进攻迎来完美蜕变!

田先生篮球
2025-11-13 16:28:58
大陆终于对台积电下狠手,禁售关键材料,台积电插翅难逃了?

大陆终于对台积电下狠手,禁售关键材料,台积电插翅难逃了?

策略述
2025-11-13 19:05:08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书雁飞史oh
2025-11-08 21:11:50
高市不认错?国台办两个决不发出最后警告,日本领土该重新定义了

高市不认错?国台办两个决不发出最后警告,日本领土该重新定义了

探史
2025-11-12 21:32:38
蒋介石问冈村宁次:屠我30万同胞你后悔吗?冈村宁次回8字,全场哗然

蒋介石问冈村宁次:屠我30万同胞你后悔吗?冈村宁次回8字,全场哗然

萧竹轻语
2025-11-12 19:27:40
洪剑涛干女儿去世三年他都不知情,知道崩溃大哭 网友:戏子无情

洪剑涛干女儿去世三年他都不知情,知道崩溃大哭 网友:戏子无情

一只番茄鱼
2025-11-13 16:19:32
外资正在批量“撤离”?

外资正在批量“撤离”?

樱桃大房子
2025-11-12 22:11:47
联合国一声惊雷日本慌了:琉球主权争议撕开百年伤疤中国态度强硬

联合国一声惊雷日本慌了:琉球主权争议撕开百年伤疤中国态度强硬

今日美食分享
2025-11-14 00:38:20
全运三人男篮不可思议一幕:朱松玮领衔全队被夺权 现场解说惊呆了

全运三人男篮不可思议一幕:朱松玮领衔全队被夺权 现场解说惊呆了

狼叔评论
2025-11-13 20:46:05
《隐锋》要不是李亨新身份揭晓!贾云武做梦也想不到危险就在身边

《隐锋》要不是李亨新身份揭晓!贾云武做梦也想不到危险就在身边

妙知
2025-11-13 16:29:38
全新中型SUV上市竞争汉兰达,不足10万起可选七座布局,搭载1.5T

全新中型SUV上市竞争汉兰达,不足10万起可选七座布局,搭载1.5T

小史谈车
2025-11-12 22:57:41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核酸大王张核子最终下场如何?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核酸大王张核子最终下场如何?

蜉蝣说
2025-10-05 23:57:52
随着王曼昱4-1王艺迪,全运女单4强出炉!大概率以下2人晋级决赛

随着王曼昱4-1王艺迪,全运女单4强出炉!大概率以下2人晋级决赛

小火箭爱体育
2025-11-13 20:21:52
马路两侧停车收费合法吗?国家明确:这4种行为违法,当场可拒付

马路两侧停车收费合法吗?国家明确:这4种行为违法,当场可拒付

单手搓核弹
2025-11-12 18:12:40
高市早苗对华摊牌,在台海埋下定时炸弹!中方划出红线

高市早苗对华摊牌,在台海埋下定时炸弹!中方划出红线

朗威游戏说
2025-11-14 00:58:54
重磅 土耳其足球被抄家:102名球员被禁赛 3豪门仅穆帅老东家幸免

重磅 土耳其足球被抄家:102名球员被禁赛 3豪门仅穆帅老东家幸免

风过乡
2025-11-13 22:20:09
日本驻澳大使:愿意继续与中方对话,以避免误解

日本驻澳大使:愿意继续与中方对话,以避免误解

观察者网
2025-11-13 17:37:04
上海滨江一车辆撞破防护栏冲入长江,官方:搜救已结束,有人员身亡

上海滨江一车辆撞破防护栏冲入长江,官方:搜救已结束,有人员身亡

极目新闻
2025-11-13 23:31:35
2025-11-14 03:35:00
家谱研究 incentive-icons
家谱研究
家谱研究、族谱研究、宗谱研究
1014文章数 1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春风拂面!古典美与工笔画的绝妙碰撞。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体育要闻

跟豪门传了十年绯闻,他却偏要“择一队终老”

娱乐要闻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科技要闻

月产能突破百万片,中芯国际Q3净利增43.1%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房产
家居
亲子
数码
艺术

房产要闻

8200元/㎡!海口宝龙城,彻底杀疯了!

家居要闻

莫奈时间 重构先锋概念

亲子要闻

男子分享三个细节判断孩子快乐

数码要闻

英特尔 XeSS SDK 升级至 2.1.1 版本,Meteor Lake 也能用帧生成

艺术要闻

春风拂面!古典美与工笔画的绝妙碰撞。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