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百宝箱”被后人给予考证,原来这个百宝箱就是古代女子闺中所用的“化妆包”,也就是官皮箱。
官皮箱形体不大,但结构复杂,常用来放贵重首饰,故而被人们称作百宝箱。
不少人对官皮箱存有误解,认为这是衙署的专属用具,与官府文书有关。
事实上,官皮箱传世实物甚多,加上箱上花纹题材每每用上吉祥寓意图案,说明应是民间流行且常备之物,可用来放置士大夫的文件、书写用具,或存放女士化妆品及珠宝。
关于官皮箱的起源,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指出南方宋墓发现的镜箱是官皮箱的前身,同样顶上有盖,盖下有平屉,可安装活轴镜架,能支起可放下。
另外据《鲁班经匠家镜》所言,镜箱的构造与官皮箱相近,故现今主流猜测是从公元10世纪宋朝(960年—1279年)的镜箱演变而来。现存的一些官皮箱,甚至有放置折叠式镜台的作用,只要将其顶部抬起,就可摆放一个折叠式镜台,让女子可以一边挑选首饰,一边「对镜贴花黄。」
传世的官皮箱形制尺寸差别不大,是比较标准化的箱具,基本形式为素官皮箱,平顶,盖下有平屉。有的仅门上施雕饰,有的通身有浮雕。两扇对开门上缘留子口,一旦将顶盖关好,再扣上子口,两门就不能打开。
另一方面,亦有一些官皮箱是没有顶盖的,采用两开门设计。传世的一些官皮箱甚至设有夹层、暗室,具有一定保存贵重物品的功用。
官皮箱的造型和装饰随着其主人的经济地位和审美趣味的不同而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如大漆满饰立粉彩绘的华丽雍容,饰以镶嵌或满雕花纹的玲珑可爱,也有不加雕琢的。
曾几何时,那些古代生活中的箱匣早已被我们遗忘。重新回顾这种中国传统最常见的、最生活化的家具用品,也让我们发现了古代人深藏不露的收纳智慧。
*文章来 源中式居住生活,图片红桥红 ! 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红桥红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