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唐小林在学军中学传达室分报纸
金新
2024年第4期《文学自由谈》(双月刊)的封面与目录近日由杂志社在天津通过互联网公布,一看封面,唐小林的《乔叶的文学“特供酒”》赫然列于头条,韩石山的《讨得钱老信一封》屈居老五位置。老夫由此想到了一个问题:假如唐小林在学军中学传达室分报纸!
为啥《文学自由谈》的封面上没有高校文凭而只有高中学历的唐小林的文章往往是头条?因为唐小林不按学理套路出牌,常常乱拳打死拳教师!你看山西大学毕业的老韩同志石山先生的文章每每在小林同学之后。其实,韩石山的反叛精神绝不亚于美国的特朗普,骂起山门来不在唐小林之下,但科班出身的老韩中毒太深,总免不了“高头讲章”的劣根性。
其实,骂山门要看地方看门类,你看老韩同志石山先生从山西骂到了北京,在首善之区悠哉悠哉安度晚年看“满目青山夕照明”。老韩头曾当过中学教师,要是行当不改又不幸落在杭州教书,那就惨啦!老夫批评教育的文章少说也有个几百篇,批着批着就近而看,发现身边句子写不通的人竟然成了语文特级教师,竟然成了校领导分管起教育来了。一想起了绝非“世无英雄”而“竖子成名”,就为有中学教师经历的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韩石山捏一把冷汗。至于那没有文凭的唐小林,在学军中学估计连看传达室的资格都没有,一旦“好事多磨“进了,也是前途堪忧。
学军中学多趣事,其中有一条就与传达室的传员分报纸有关。
记忆中某年某月某日去传达室,发现学校雇佣的传达员——杭州建德新安江某退休校长怒不可遏,一见老夫便诉苦道:“金老师,我也曾经是个学校领导,还是一把手,退休后老伴来杭州帮儿子带孩子,我也就一起来了。到贵校来当传达员赚钱只是次要的一方面,主要的一方面是为了能有机会顺便看看各种报纸。谁知学军中学个别老师会顺手牵羊,《文汇报》老是被没有订报的人拿走,我实在没办法才决定没有分完报纸谁也不能先拿。今天有个老师来拿报纸被我拒绝,没多久传达室内线电话里有人话里有话地问:‘我是X副校长,我的《文汇报》可以拿了吗?’我是当了20多年正校长的人,这人我一看就知道是个副的,一副狐假虎威的样子,真气人,我不干啦!”
1959年出生的唐小林是四川宜宾人,高中学历,到深圳打工谋生后弃工从文。
深圳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于爱成以为:”唐小林的出现,是深圳评坛之幸,深圳文学之幸。唐小林的批评,从目前呈现的《天花是如何乱坠的》《孤独的“呐喊”》两书所收作品来看,有立场,有坚持,不中庸,不妥协,有是非。在一派后庭花大合唱中,他是异类,是良心,公然却是决绝地喊出:我反对!唐小林的写作风格,比较自由,不掉书袋,纵横无忌,汪洋恣肆。他不是社会批评学派,不是学院派,是一种兼容了鲁迅风与吴亮、朱大可、王彬彬等非主流批评家‘酷评’风格的风格。这是唐小林的优点。当然,唐小林作为一位大器晚成的批评家,他的缺点也是存在的,比如有时候会用力过猛、批评风格化的出现也偏早等等,都冀望小林能有所警惕。”
唐小林是幸运的,生活在“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大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地方。假如唐小林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杭州谋生,为顺便不花钱看看新闻报刊抑或文学杂志而一不小心误入学军中学这所高考年入清北近百名学生的名牌高中的传达室当个传达员,又“屋漏偏逢连夜雨”碰到个连句子也写不通的语文名师来取报纸,那就遭殃了。
据说唐小林笔健口拙,面对“句不通”咄咄逼人而“佛头著糞”之际,恐怕会急得大吼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匆匆于2024年7月29日凌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