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只在问题层面谈经济?不仅仅是因为问答无用
“纠正所有制歧视,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这个响亮的为民企呐喊的声音,来自
女学者林采宜。
这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林采宜的一个建议,其实,持有同样观点的学者中最有影响的是刘世锦,他更激进,要求:
“在竞争性领域中取消国企民企的区分”。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国企与民企存在对立关系吗?亦或要彻底私有化?这种视角虽然是宏观经济学的,却太容易引起意识形态的批判;对经济学来说,这不过是知识性的问题,本来也不存在不同产权在同一市场可以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问题,因此,它不是经济学的问题,完完全全是中国问题。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过去四十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18年新经济时代开启后,定义为“以人民为中心”,这就超越了经济学与经济现象。中国未来在所有制的问题上,一定是对私有经济的扩张做出约束;小本生意没问题,那不过是些老百姓自己养活自己的生存方式,政策求之而不得,会继续支持;如果一不溜神走了个狗屎运发展壮大了,迎接你的将是现代版的公私合营,通过混改,实现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的“赎买私有经济”的方式;混改并不是平行的,原则上国家资本控股70%。
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有可能
在竞争性领域中取消国企民企的区分吗?
小概率。
其实国内绝大多数学者都在强调市场化,强调以市场经济为资源调配的主导;而林采宜与刘世绵的建议针对的也不是所有制,不是说要干掉国企,走完全私有化的道路。这样一谈问题就成了阴谋论,根本上是一个知识点的问题。
要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就必须在同一领域中实行统一原则,不能搞双轨制。
一边是自己人,一边是掌门人,掌门人可以拳脚齐上,自己人只能用屁股踢球;而掌门人并不按市场需求投资,而是按GDP计划目标投资,偏离了市场需求的主线,这位掌门人以自己人两倍以上的总资产,占据了80%的资源配置,却仅支持了26.2%的税收和7%的就业。这就导致了资源错配。
M2高达300万亿,钱却成了一潭死水。
不能充分地流入财政收入、流入民企支持就业、最终流到居民口袋。的确,中国的基本问题就在这了,这就构成了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需求不足。
再往深层追究,强化二元结构,打破了国企走向市场的平衡,返回到计划推动,民营必然衰退,没有了公平竞争,最终一定是寻租经济。强大的民企放弃实际控制人,刘强东也表态十二年后京东完整地交给国家,腾讯国资在入驻,书记进入私人控股公司,所有这一切,聪明资本当然看得明明白白。
与之相伴随的,是
中国经济出现了下行的压力,这不是单纯的经济选择,也伴随着富人资本社会迁徙的浪潮;如同候鸟的迁徙。马云的妻子张瑛花了二亿多在新加坡买下一处排楼,虽然算不上什么投资,这也的确不是马云的气象,却足以诠释这一代曾经叱咤风云大佬的归宿,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结束了。
既然有二元经济结构性的问题,是不是要取消国企?
不是这个问题,相信这也不是刘世绵的意思,国企还是国家产权,这一点不会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一样有国家产权,
一般占比为国企20%,新加坡国企占比达到45%,也同样执行统一的市场规则,没有崩溃。重点是统一规则,这是法治经济的必然。
政策目前已经在做分类,区分开商业性国企和公益性国企,这个分类意味着政策在回归市场,公益性的要扶持,该补贴的补贴,商业性的要竞争,没有竞争哪来的强大与创新精神,只能是庞大,如同中国股市扩容第一是一个道理,很庞大,人人亏钱,不是在共享富裕,是在共享赔钱,这事可不敢太人民性。整体经济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政策的这个动作是否是一个强信号,应该是有限调整,是结构中的国企结构自身的调整。
中国的国企需要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历练。
要有野外生存的狼性,才能真正成为赚钱的企业,而不是拿补贴的企业,那样,中国经济会累趴下;可以说,取消二元结构是中国经济回归高增长的必要条件,只有取消了所谓“非市场化”,国企才能打通国际贸易全球化的通道,现在国企对外贸的贡献,
根据海关总署2024年6月7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7.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9.58万亿元,增长11.5%,占中国外贸总值的54.7%,比2023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2.79万亿元,增长1.9%,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9%。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09万亿元,下降0.1%,占中国外贸总值的29.1%。
从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看上去很强大的国企是在国内市场的强大,是中国经济的掌门人,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并不强大,总资产是民企业的两倍,对外贸的贡献不到民企的三分之一;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离不开政策性补贴,从而也破坏了国际市场公平竞争、充分竞争的原则。
我们当然可以做出我们的解释,但决定国际关系的,从国际政治、军事到经济与市场,都不会以我们的解释为中心坐标;结果,必然遭遇到联合的反制,各种针对中国的加征关税,对等补贴,实现对中国出口的有效阻击,压缩中国出品的扩张趋势。而所有这一切,都与二元结构下的非市场惯性有关。所以,畅通出口,恰好要从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做起。
在这种意义上,林采宜与刘世绵的建议是积极的。
政策会采纳林采宜与刘世绵的建议吗?
是小概率事件,因为,缺乏经济学知识的不仅仅是大众,这类建议太容易引起意识形态的紧张与批判。
真相中的真相:民营的56789不是贡献,是原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