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究竟有多么深奥?我们必须进入物质生活的哪个深度,才能理解时间是什么呢?”
—— 唐·德里罗,《地下世界》
在我的公众号里,有一个“先看看”的菜单。
点进去是一篇索引文章,,我整理了过往的一些内容放在里面。这些内容大致能反映我的兴趣爱好,书、旅行、爵士乐小酒馆、David Bowie……
当时想的是,这也许是个跟新朋友打招呼的好方式,会更具体些,比单单说个“hi”要真诚一点。
后来,我自己也会偶尔点进去看看。
看那些文章,像是回望自己走过的路。
这些路彼此交叉,互有联系,从来都不孤独。
说起来,我该找时间更新一下这个索引了,
加上这些年喜欢上的植物、自然、建筑……
我之所以想到那篇索引文章,是因为这瓶酒——
波摩。
它是我接触苏格兰威士忌的起点,一位老朋友。 无论我在威士忌探索的道路上走到哪儿,它都是一个里程碑的存在。 但同时, 它也像 是一条路,一条有无数小径分叉的路。
它最近品牌升级了。
不过,在介绍其本身之前,请允许我花点时间,说说我是怎么认识这位老朋友的。
I 是起点,也是小径分叉的路
从波摩这条路分岔出去的小径,有一条通往语言——
如果你看多了关于威士忌的文章,肯定会看到村上春树有本薄薄的书被时常提及——《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那本书是他早年受杂志社之托,在苏格兰和爱尔兰的一趟威士忌巡游的记录。
我也是因为村上这本书对威士忌有了兴趣。他在书里花了较大篇幅介绍的,正是艾雷岛的波摩酒厂。
于是在当时懵懂的我看来,要尝试艾雷岛的威士忌,首选就是波摩。所谓的烟熏泥煤风味,会是什么样呢?我一定要试试。
把威士忌形容成语言,是村上春树美好的比喻。等我真的第一次喝到波摩时,酒瓶上的“Bowmore”字样,又让我对它的喜爱添了一分。
“Bowmore”,是盖尔语里“黑色礁石”的意思。
一个听起来有些朴实,但又透着点神秘的名字。
而有的历史学家又认为,Bowmore这个词,源于北欧语,意思是“沉没的岩石”。
不同语言之间的转译,有时候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Bowmore”这个词,也蕴藏了一些不可转译的东西。
是不是有些迷糊?
不过我想文字和语言就是这样,它们会拼成画面,再把人引向迷失。
我不是语言的专家,但有时候也着迷于这种语言之间的不可转译,或者不尽其意。于是我弄了个文档, 不求甚解地记录着一些有意思的词汇。
“Bowmore”就在其中。
还有——
日语的あおぞら(青空),对应晴朗的蓝天;
葡萄牙语的 saudade,是指对所爱的人或事一种强烈忧郁的渴望,但无法获得或已经失去;
古挪威语的 los,解散军队的意思,它是"lost"的词源;
而文档里最新的一条,是 “a-lalla-lalla-rumba-kamanda-lind-or-burúmë” ——
这是个树人语(Entish),出自《魔戒》里的古老树人树胡子。
还记得他在《双塔》里缓慢说话的样子吗? 树胡子说, 用树人语说任何话都要花很长时间,所以树人通常不说话,除非那些话值得说。
“a-lalla-lalla-rumba-kamanda-lind-or-burúmë”,是树胡子名字的一部分, 树胡子不知道这个词在外部世界的语言里是什么意思,它指的是他所在的地方,他站在那里,在晴朗的早晨想着太阳,想着森林外的草原、马匹和云朵,想着世界的展开。
树胡子的名字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长,他的名字像是一个故事。
不过我该打住了, 否则光是这条语言的小径,都会带你们走得迷了路——尽管那种状况其实也不错。
II "There is always More"
“There is always more 波摩,无限之外”,这是波摩品牌升级的标语。
我喜欢这个标语,尤其是英文,包含了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但又不至于卖弄。挺符合“Bowmore”盖尔语含义的气质,“黑色礁石”,朴实,又有点酷,不会让人忽视它的存在。
与新标语同步推出的,是波摩全新的视觉风格。
这个色调保持着波摩的深沉。 其底色是波摩黑,致敬了波摩的源头——”黑色礁石“。但这个视觉又是多彩的,在波摩黑之上重叠着金色、紫红色、褐色、紫色,并且点缀了白色,于是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
它的形态是流动的 ,不同的色彩层叠交织,流光溢彩,让人想起萧伯纳的名言——威士忌是液体的阳光。
而我最喜欢的,是这个视觉里的线条。 这些线像是由时光凝练而成,优雅、浪漫,是心之表现。 它们将波摩威士忌丰富的口感和风味赋以形状,摇曳生姿。
线条自然游走,如同被风吹拂的海面,如倾如诉;但你仔细看,会发现有的线越来越模糊,融入了周遭一切,变得更为深邃;但有的,却越发清晰,像是要以一股无畏的姿态冲出画面,穷尽自由。
这个视觉完美地呈现了波摩的愿景。希望 给大家带来丰富而复杂的多维感官体验,而它又恰似我对波摩的感受——一条小径分叉的路。有的是我已经踏足的,威士忌本身、语言、植物、地理环境、音乐…… 还有一些,通往的是未知之境。
III 匠心和韵味
既然说到未知之境,那么,波摩酒厂的具体位置,是在艾雷岛的哪儿呢?
在看了安德鲁·杰弗德那本《泥煤、烟熏和烈酒》(Peat Smoke and Spirit)后,他对于艾雷岛的那个“女巫”形象的生动描写,就在我脑中再也挥之不去了。
瞧,这是艾雷岛的地图。
杰弗德说,从整体轮廓看,艾雷岛就像一个女巫。这个女巫有一个凶猛而修长的下巴,她的鼻子小小的,脖子细长,还戴了顶尖尖的小帽子。她是个驼背,身体粗壮,腿像是被捆进了一个麻袋。
她没有猫,也没有扫帚。她像是永远蹲在那里,脸朝大西洋,面对那恼人的大海向她抛来的任何东西……
这样的描写,有种黑暗的气息,还透着一点酷,但他说到波摩的方位时,就有点可爱了。
他说,女巫的双手聚拢成了小拳头——
波摩酒厂,就在小拳头那。 那里地处艾雷岛的中心。
这两张照片,是波摩酒厂的日与夜。美极了。
波摩酒厂是在1779年成立的,它是艾雷岛上最古老的酒厂之一。
200多年以来,作为一个高端威士忌品牌,波摩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也衍生出了三大品牌核心价值。
其一,精湛匠诣 ,有关波摩坚持的传统酿造工艺。
比如地板发麦。
至今还保持地板发麦传统的酒厂已经不多了,波摩是其中之一。
波摩有自己的麦芽仓,会在那里对大麦进行发芽处理。
首先,会将未加工的大麦在附近河里的淡水中浸泡27小时,然后将浸泡过的谷物铺在麦芽苍的地板上,在接下来的五到七天里,麦芽工每隔四小时翻动一次潮湿的大麦,不分昼夜。直到大麦长出小芽。
这之后,再送去窑炉烘干。
比如泥煤熏烤。
波摩酒厂的窑炉最高温度可达60°C。在窑炉底层,先用干燥的泥煤点火,之后再用仍带水分的泥煤制造烟雾,热气和烟雾通过网状地板向上飘散,熏烤着顶层网状地板上的麦芽。这个过程会持续60个小时。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麦芽被赋予了烟熏泥煤风味,这也是波摩威士忌的一大特征。
这些就是泥煤。它们是煤最原始的状态,是没有完全碳化的植物。
此外,还有长时发酵,以及使用优质的橡木桶进行熟成,等等。
这些都是波摩 传统而美好的酿造工艺,它们在保证波摩威士忌品质和风格的同时,也让这家酒厂显得更有温度。
波摩的另外两个核心价值,一个是超凡韵味,另一是卓越时艺。
在我看来,前者关乎当下。它说的不只是波摩威士忌本身的滋味,其口感的丰富平衡,风味的复杂层次,馥郁的果香和艾雷岛特有的烟熏泥煤气息的碰撞,等等。 这种韵味是层层包裹之味,越往里潜,越是极致,也更为深邃。 而它也是通感之味,不会让你局限于味觉的感受。它指向的是具体的风土,乃至生活在那里的人。波摩将其汇聚起来,奏出了美妙的旋律。
而后者卓越时艺,则有关所有艺术都会涉及的终极命题——时间。
威士忌的酿造也是时间的艺术,这一点体现在波摩身上尤其有说服力。
除了有200多年的建厂历史, 波摩还有一个传奇的一号酒窖,No.1 Vaults。
这也是苏格兰最古老的酒窖之一。
波摩酒厂紧邻大海。一号酒窖因其低于海平面,因此常年拥有恒定的低温潮湿环境。大部分波摩的威士忌都是在此熟成。在这个酒窖里,时间仿佛静止了,只有无数个酒桶在此沉睡,被海浪的气息渗透,它们和时间交互作用,滋养着酒液,最终酝酿出波摩独一无二的风味。
IV 波摩威士忌的风味
在了解了波摩酒厂的匠心工艺之后,我该说说手边这瓶波摩12年雪莉桶版单一麦芽威士忌具体是什么风味了。
这次波摩的品牌升级,也同时推出了12年雪莉桶版的视觉。 从这个画面里,也能看出关于12年雪莉桶版风味的蛛丝马迹。
波摩黑的底色中,氤氲着更多的紫红色,这是意指波摩12年雪莉桶版是在欧罗索雪莉桶中进行陈年收尾。欧罗索雪莉桶会赋予威士忌更醇厚的口感,以及淡淡的辛香。 桌上右侧的 桃子,代表的 是甜美的果香气息。
仔细辨认下酒瓶左侧,那是个可可豆荚,它象征的也是雪莉桶12年版的口感,入口甘甜,伴以微咸的风味。
不过,除了这种看图说话,品鉴风味会因人而异,所以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品鉴感受。
人对气味和味道的记忆真是有意思,它们有时候会比其他感官更容易被调动出来。我记得当初刚接触波摩威士忌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平衡,它比我想象中的入口要更柔和,但绝非没有个性,艾雷岛特有的烟熏泥煤气息,有一点点潮,又有一点温暖,这种感受像是印记一般,被烙在了脑海里。
波摩12年雪莉桶版跟经典线的波摩12年的相比,我感觉总的来说增添了果香和太妃糖,风味更为复杂。
它的颜色稍深一些,是漂亮的黄褐色。
闻一下。甜美的果香扑鼻而来,有着橙果、西梅的芬芳,混杂了一点百里香和干薄荷的香料气息,还有微微的烟熏泥煤味。
小啜一口。熟悉的感觉更多了。入口柔顺、甘甜,微咸的太妃糖、杏仁和杏仁酱烤吐司的风味在口中氤氲,隐隐有一丝苦橙味,伴随着辛香,咀嚼两下,淡淡的泥煤味和雪莉酒的气息随之而来。
12年雪莉桶版的回味很不错。余韵甘甜,有微微的咸,让人想到艾雷岛的的海风,药草的香气里透着花蜜的芬芳。 回味时,口腔上方有些干,柔和的烟熏气息若隐若隐,平衡了感官。会让人想用舌头舔舔,而嘴巴也不由自主地咂摸了起来。
于是又忍不住端起了杯子,细细品味这丰富的层次。
而波摩所能呈现的威士忌风味,以及在韵味感官上的探索远不止如此。
作为一个高端威士忌品牌,波摩有些高年份的限量款也让人心弛神往。比如限量版的波摩时光永恒系列29年,就是我的梦中逸品。
有关时间的创作,总会让我有所期待。
我很喜欢它的设计,一个沙漏的造型。不花哨,摆在那里就是时间的凝重。
这个限量版的原酒,分别是在1991年和1992年填充的欧洲橡木桶和美国橡木波本桶中酝酿成熟。酒液历经数十年的蕴育,精雕细琢,淋漓尽致地体现波摩特有的丰富层次和深邃内涵。
而我在查看信息时,还有个原因让我对它更为喜欢。波摩在发布这个限量版酒款时,找了音乐家哈妮娅·拉尼(Hania Rani)合作,后者像波摩那样,在艾雷岛汲取灵感,创作了一首《The Boat》来诠释那里的风土。
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就是在听着这首曲子。
《The Boa t 》 的mv里有一幕 很动人,是一个空中鸟瞰的场景。
哈妮娅·拉尼在一片麦田里弹钢琴,镜头越拉越高,恍惚之间,那个画面好像成了一棵古树的表皮,或者一块艾雷岛岩石的切面。
这一切,都是时间的显现。
IV 老朋友,新朋友。
好了,关于波摩,我所了解的介绍得差不多了。
但每隔一段时间,这位老朋友总有新鲜让我发现。不光是它的风味有了什么有意思的更新或创造,还有它在打开威士忌爱好者的感官维度上所作的贡献。
波摩威士忌当然可以在热闹聚会的时候喝,但我的习惯,是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或者小花园里悠然自得地品味,那种感觉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最早接触苏格兰威士忌也是波摩,在那之后,也把它当作了一位老朋友。
有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当初怎么邂逅的波摩。
另外,一个小互动。
今天这篇文章里,对波摩的介绍,有哪一点是让你印象深刻的? 留言说说,我回头选一位朋友出来,送一瓶同款的波摩12年雪莉桶版威士忌。
品酒快乐。
夏天快乐。
时刻倡导理性饮酒
具体请见:www.drinkaware.co.uk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