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减少1万亿,这件事影响巨大!

0
分享至


从2021年三道红线落地,到2024年430大会明确消化存量房优化增量房的方向,中国楼市经历了巨大的波动!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成交量由2021年的巅峰18万亿,下跌至2023年的11万亿,跌幅超过40%!

相比成交量的巨幅下跌,全国成交价均价的从2021年的10139元/㎡涨到了10437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知道,文章看到这这里,大家会感觉房价上涨的数据不真实,因为大家体感的情况都是 降价、促销、房子不好销售!

其实,抛开数据统计的参数问题,仅从真实的场景出发,3年时间房价上涨了几百元也是很正常!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假设这市场中有10套房子,这完成买卖的4套新房子,要么是置换、要么是豪宅、要么是核心地段的房产,所以房价涨几百元不稀奇!

而大家体感的寒冷、滞销、房子降价,是市场上剩余的那6套房子折射的现象,这些房子要么在郊区、要么户型设计有问题,总之,就是滞销卖不出去!

所以,卖得出去的房子,价格还在涨,而卖不出的房子,价格下跌也没有人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在2024年迎来了库存新高:7.45万㎡,远超2015年!


可恰恰如此,因为当前楼市库存创新高,才促使430大会“明确去库存”,才促使517新政落地: 历史最低低首付、利率不设下限、3000亿再贷款收购商品房做保障房!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市场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观点,但不管这些观点如何,归纳之后,无非就两个阵营:

第一个阵营看多,看多的理由如下:

1、政策态度转变,从托而不举到全力救市;

2、土拍和新建供应已经大幅减少,且达到了历史新低,已经低于真实的成交中枢10万亿!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楼市由冷转热是必然!

第二个阵营看空,看空的理由如下:

1、3000亿再贷款的方式可行,但数额太少,不足以解决当前的库存问题;

2、救市的背景不同,效果也不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居民杠杆率,在2008年是18%,2015年36%,2024年63%,虽然首付进一步降低,但大家还是没钱;

3、经济大环境复杂;

虽然3000亿仅能解决10%到20%库存面积,但不足以重构楼市当前的供需关系!

在这样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背景下,有伙伴追着问我,到底怎么看?

其实,我感觉这件事,真的不复杂!

因为无论是土地供应,还是“收储商品房”的金额,这两件事情不是静态的孤立事件,而是动态的,不断有要素修正的事件!

换句话说,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看,影响楼市供需关系的土地供应和收储商品房是否保持现状,还是这两个条件还会变化,又如何变化!

为此,我做了一张示意图,大家可以看看!


也就是说,3000亿再贷款不够,那么未来是否会增加第二个3000亿,而土拍和供应量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降低!

今天的文章就围 绕土地供应收储商品房两个维度,说是我的看法!

中产阶层如何配置家庭资产,可以看文章《》

01

1万亿,是怎么回事?

5月20日,财政部公布了1到4月的财政收支情况!

其中,土地收入大幅降低,2024年前四个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536亿元!

同比2023年下降了10.4%,同比2021年1-4月份买地收入21383亿元相比较,全国土地收入减少1万亿!(数据来源:经济观察报)

换句话说,从总量维度看,土地收入巨幅减少!

为了让大家明白,这“巨幅”减少的情况,我又进一步查找了资料。

查找数据之后,我发现统计局2021年之前有土地销售额的数据,但从2021年之后这个数据就没有披露了!

对,不披露了!

所以,我按照统计局2021年到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40%,进行了推算! (下文数据来源统计局)

——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7602亿元

——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95亿元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

按照地价占总开发投资的40%推算,那么2021年的土拍总额就是 5.88万亿、2022年5.28万亿、2023年4.4万亿!

当然,这个数据会有一点差距,但“大数”肯定不会错!

从上面的推算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全国的土地收入不断递减!

咱们看完总量递减的情况,再看看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2022年到2023年土地供应总量变化!


可以看到,除了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同比减少3%,二线和三线城市降幅都超过了20%!

文章至此,大家也发现了,无论是土地总成交额还是土地供地计划,都是大幅减少的,下浮比例接近30%!

但如果将土地减少的情况具象到全国大中城市,我们会发现,减少20%仅仅是起步,大部分二线城市的土地供应计划减少幅度在40%到70%

是的,减少幅度接近70% (数据来源:各城市自然资源局)


不管这些城市是主动降低土地供应,还是因为国土资源部的硬性要求,总之从结果维度看:部分城市的土地供应量将至10年新低!

比如苏州!

2016年苏州的供应是380公顷,2024年的供地计划是185公顷, 已经创10年新低!

说完二线城市,咱们再来看看一线城市!

相比而言,除了深圳未公布数据外,北京、上海、广州供地减少比例相对二线城市而言,减少幅度不大,在10%上下幅度!


文章至此,问题来了:供地大幅减少,意味着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要明白: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楼市年成交量应该是多少?

换句话说,中国房地产正常年份,每年销售总额在多少,年成交中枢是多少?

目前业内主流的看法是10万亿的规模,我个人认为大概在8万亿!之前也写过文章《楼市,要跌到什么时候》,写过为什么是8万亿!这里就不赘述了!

所以,再回看土地供应量减少!

从总量维度看,总金额、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土地减少供应已经超过30%

当然,具体到各个城市,土地减少幅度不等,但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从数据维度看,平局减少幅度在40%到50%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23年部分城市减少供地50%,按照18个月的建设周期,那么传导到2024年和2025年,供应量将减少50%,甚至70%!

我个人认为,不管地方城市是主动减少土地供应量,还是被动减少供应量,也不管这是大家理解的“土地卖不动了”、还是“房企爆雷没有人买地了”.......

总之,为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接下来的2年到3年,是什么才重要!

因为按照目前土地供应减少的程度,基于10万亿或者8万亿的成交中枢,2025年第四季度,或者2026年上半年,有些城市就会出现无房可售的情况!

不管楼市涨跌,购房者都需要按揭贷款,该怎么理解按揭这种负债行为呢,推荐看文章

02

第二个问题:收储商品房的力度

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忍住不印钞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忍住不救房地产。

无论倒着看100年的时间周期,还是从地域维度看197个国家,或肤色不同、或语言不同,或信仰不同,但印钱和救房地产却都是一样的 !

正如2008年美国因为次贷危机,会收购房利坚、房利美救楼市,安倍上台央行下场收购房子, 这些事例都指向了一个结果:国资下场救市,是必然!

就像咱们这轮楼市行情,当初三道红线的大棒子下来得多猛啊,好像不死不休一样,可现在呢?

从2023年12月1000亿团购租赁房试点,到2024年5月17日央行公布3000亿再贷款收购商品房,事情已经演变到国资下场收房子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历史一直在重演!

所以,再回看前文的问题:3000亿再贷款太少,不够扭转当前的供需关系!

其实呢,我认为关于这3000亿再贷款,有很多地方没有说透,而且是故意不说透!

为啥这么说?

比如3000亿再贷款按照60%的配比,商业银行投放总量可以达到5000亿!

通常情况下,基础货币都带着8的货币乘数的,可现在这3000变5000,明显是央行在控制力度!

为啥控制?

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怕“刺激大家,出现2015部分城市房价在几个月内上涨40%的情况出现”;

另外一方面,收购商品房无论配售还是配租,但这笔钱,其利润或者现金流能否付覆盖1.75%的再贷款利息,这事从目前的租售比看,很玄乎;

换句话说,这租金无法覆盖“资金利息”!这点大家看下面的租金回报率的图就可以了


所以,未来通胀之余,租金必涨!关于家庭资产配置,推荐看文章《 》

最后一点,7月的大会,很多重要的事项,和经济的腾飞都应该留待7月份之后!

所以,我认为:

1、继续!

从1000亿团购租赁贷款到3000亿再贷款,这件事已经开闸,问题的关键不是3000够不够,而是后面还会落地多少。

毕竟,在央行17项货币工具中, 与地产强相关的PSL余额达到3.25万亿为最多。

所以,3000亿不够,是否还有第二个3000以,换句话说,站在未来看当下, 问题的关键不应该是3000太少,而是未来还有几个3000亿落地!

而我认为,肯定会有第二笔、第三笔“收储商品房”的钱落地1

在GDP增速降低,利率不断下限,资产配置的逻辑已经发生改变,推荐看文章《》

2、难点

不管以什么名义给出的钱,在银行系统不能是坏账,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贷款可以给,可以继续,但租金无法覆盖利息怎么办?

我认为,这是一个制约因素!

不过呢,地方债69万亿都没难倒我们,这3000亿再贷款租金无法覆盖利息就是大问题,就被“困”住了?

大家也太小看央妈了!

央妈可以让M2印钱的速度提升,提高CPI通胀的目标,带来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稀释债务!

而从央行二级市场购买国债、到水电气涨价,这件事的方向,也正式如此!

所以,再回看文章开篇的问题:到底看多阵营对,还是看空阵营对?

其实就现状而言,都对!因为都是对当前客观现象的陈述!

但从动态的趋势角度看,土地供应会持续减少,收储商品房力度会加大,所以重构楼市供需关系,也是必然!所以,看多楼市,才能踩准节奏,搞到钱!

反之,你就看空,你就等着房价如葱!

不过呢,踏空的后果,就是错过这班社会红利的列车,再想上车,会越发的困难了

买房按揭贷款,本质上是一种负债行为,普通购房者怎么按揭才能减少负债,推荐看文章有详细阐述。


03

最后,简单说几点。

1、为来

从趋势维度看,我认为至暗已过,未来可期!

未来就看“宽信用”到底用多大的管道放水,水又放到那里去!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切向好的趋势不变!


老实做人,踏实写文,不鼓吹,不煽动,让你明白房产这回事!

原创不易 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太意外了,仁爱礁坐滩军舰之所以没有快速解体,居然是它在搞鬼!

太意外了,仁爱礁坐滩军舰之所以没有快速解体,居然是它在搞鬼!

老妖的针见
2024-06-14 14:20:02
南海最新消息,中菲在仁爱礁海域发生激烈冲突,两船发生擦碰!

南海最新消息,中菲在仁爱礁海域发生激烈冲突,两船发生擦碰!

青年的背包
2024-06-18 00:44:39
孙中山的中山陵,中国最后一个大型陵墓,为何能按帝王规制修建?

孙中山的中山陵,中国最后一个大型陵墓,为何能按帝王规制修建?

梅子就是我
2024-06-16 11:09:35
风波后官方为其正名:天府新区定位为成都未来城市新中心

风波后官方为其正名:天府新区定位为成都未来城市新中心

普陀动物世界
2024-06-17 17:26:09
场边风景!英格兰太太团现场观战:凯恩、萨卡、加拉格尔对象

场边风景!英格兰太太团现场观战:凯恩、萨卡、加拉格尔对象

直播吧
2024-06-17 09:32:05
上海的房价快成大笑话了,现在买房子?已经可笑到什么程度了

上海的房价快成大笑话了,现在买房子?已经可笑到什么程度了

林子说事
2024-06-17 09:18:13
搞政治攀附,参加迷信活动!落马省委书记下属陈丽萍被公诉

搞政治攀附,参加迷信活动!落马省委书记下属陈丽萍被公诉

鲁中晨报
2024-06-17 16:28:04
姜萍中考成绩曝光,多所名校开始抢人,江苏中考却被骂惨了

姜萍中考成绩曝光,多所名校开始抢人,江苏中考却被骂惨了

凯旋学长
2024-06-14 15:13:30
一针69.7万,医保谈判到3万!可澳洲184块,为何却说中国价最低?

一针69.7万,医保谈判到3万!可澳洲184块,为何却说中国价最低?

风起云间
2024-06-14 21:44:22
小树林的秘密避孕套成“风景”,居民猜疑:谁家的“野花”在绽放

小树林的秘密避孕套成“风景”,居民猜疑:谁家的“野花”在绽放

第7情感
2024-06-17 16:35:37
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20多个国家,现在的状况都怎么样了

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20多个国家,现在的状况都怎么样了

云舟史策
2024-06-17 19:30:33
*ST洪涛董事长发公开信:为了公司本人已濒临倾家荡产

*ST洪涛董事长发公开信:为了公司本人已濒临倾家荡产

财联社
2024-06-17 15:16:08
马斯克说到做到:4000亿工资到手后,将特斯拉迁走

马斯克说到做到:4000亿工资到手后,将特斯拉迁走

互联网.乱侃秀
2024-06-14 10:28:34
想不通,俞老师救患者迟到被罚,又被停诊,院方:她不救自有人救

想不通,俞老师救患者迟到被罚,又被停诊,院方:她不救自有人救

教育琳
2024-06-17 17:11:33
1981年以来,美元和人民币,分别贬值多少倍?

1981年以来,美元和人民币,分别贬值多少倍?

安安小小姐姐
2024-06-16 09:12:52
想不到吧,比利时队上次大赛首发门将不是库尔图瓦还是02年世界杯

想不到吧,比利时队上次大赛首发门将不是库尔图瓦还是02年世界杯

直播吧
2024-06-17 23:25:31
“山东小麦创新高被骂”引全网争议:讽刺当下社会残酷的真相

“山东小麦创新高被骂”引全网争议:讽刺当下社会残酷的真相

墙头草
2024-06-17 08:29:12
喜讯!亚足联正式官宣确认成都蓉城获得亚冠准入资格,引发热议

喜讯!亚足联正式官宣确认成都蓉城获得亚冠准入资格,引发热议

评球论事
2024-06-17 18:11:42
近24年首人!斯坦丘成00年后首位欧洲杯运动战破门的罗马尼亚球员

近24年首人!斯坦丘成00年后首位欧洲杯运动战破门的罗马尼亚球员

直播吧
2024-06-17 21:51:38
报中共中央批准:李鹏新、王一新、陈玉祥被“双开”

报中共中央批准:李鹏新、王一新、陈玉祥被“双开”

新京报
2024-06-17 11:52:09
2024-06-18 02:36:49
混知房产
混知房产
让你明白房产这回事
274文章数 14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强!全国第三!海口房价正在止跌!

头条要闻

瑞典智库称中国核弹头数量增加总数达500枚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瑞典智库称中国核弹头数量增加总数达500枚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飞翔的斗牛士 如今也迎来最后一舞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人均养老金上调3% 怎么年轻人吵翻了?

科技要闻

为什么你的iPhone,肯定用不上"苹果AI"?

汽车要闻

传奇新篇章 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来了

态度原创

旅游
本地
教育
时尚
手机

旅游要闻

游客放狗进赛里木湖追天鹅,景区回应!

本地新闻

能动司法尽“执”履责 ——“交叉执行”高效能

教育要闻

时间越来越少了,还有一道压轴题目,没做完的小朋友手心都出汗了

永不过时的高级感,这个风格已经美了20年了

手机要闻

体验爆杀安卓?iOS 18上手:前所未有的自由度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