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梁建章北大开讲:年轻人需要真正有生命力的创新

0
分享至

引 语

北大国发院传播中心主任 王贤青:中国自古以来就喜欢创新,倡导创新,古代出过一本书就是《大学》,《大学》里有一句话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流传至今。回到我们中国经济的当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现在要由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中央明确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不仅排在第一位,而且是其他四大理念的根本支撑。二十大报告里也明确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其实都在讲创新的重要性,创业的非凡意义。到底什么是创新?为什么我们今天比以往要更强调创新?更依赖创新?个人、企业、国家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

虽然对于创新我们都很熟悉,但是把“创新主义”组合在一起,我们就有点陌生了,这本身也许就是一种创新。真正有生命力的创新,一定不是为创新而创新,梁老师提出来的创新主义,究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上升到主义的高度?我们如果要切实转向创新主义的话,哪些有关的理念和体制需要调整?都非常值得思考。


以下是梁建章在北大国发院承泽论坛上,创新的深层意义与方略暨《创新主义》新书悦读会上的分享全文,部分内容有删减。

《创新主义》作者 人口经济学家

梁建章


我写了很多人口方面的书,疫情期间写的《创新主义》。首先生命的意义是一个永恒的哲学的问题,几千年的哲学一直在解答这个问题。随着社会赋予我们更多的财富,人们就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而且现在新的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出来以后,据说能够替代所有的工作,人到底应该去干什么,应该追求什么?越来越引发更多思考。

生命意义的答案,在于创新和传承

哲学问题的答案,有各自不同的解读,但这本书很明确提出新的答案,生命的意义在于创新和传承,创新和传承不光是经济上的核心活动,而且可以上升到一种价值观,这是本书的核心观点和视角。


创新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定义,它不仅包括基础的科学理论、产品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文学艺术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做一个新的游戏或者是一个短视频内容,一部新的小说,都是创新。消费者写了一则新的游记,给其他人的消费体验带来某种借鉴和参考,也是一个创新,所以内容方面的创新其实更加广泛。还有基因方面的创新,比如生孩子也是创新,因为孩子的基因是独一无二的。

创新的方式通常是很多研发人员直接参与创新,这部分人员的增长很快,研发的投入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就增长得很快。创新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像作为医生、保姆,他们实际上是让其他人能够更健康地,有更多的时间去创新,也是为创新做贡献。就像人工智能,其实是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创新,一方面它提供的工具让很多非专业的人士能够变得很专业;另外人工智能会自动总结数据。

创新和传承是一体两面,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人生哲学

传承表面上听起来是跟创新矛盾,但传承和创新实际上是同一事件的两面,因为传承首先是创新的一个结果,创新要有影响力,要成功,肯定是要传承,我们知道的学术创新成果,有很多人引用;你拍了一个电影或者视频,很多人看,这其实就是传承,是创新的一个结果。

传承跟创新是互相成为条件和补充的,创新要成功要有很多的传承,传承的同时,必然有一定的创新,只是简单的复制,没有乐趣,就像是抄老祖宗的东西,没有任何的改进。

生孩子是一种基因的创新,生育是两性繁殖,必然是一个传承加上一个创新,每个新生儿的基因组合都是非常独特的,把创新、传承定义清楚,通过创新和传承来追求人类文明的长期繁荣,这是人类文明的长期追求目的。


我们(地球)现在有几十亿人,这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多少年积累下来的,如果说用人工智能算法来做类比的话,我们既要有软件算法,又要有算力,算力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基因,如果人口减少的话,我们其实承载不了这么大的一个知识库的。

我们今天是得益于过去的祖先知识和基因的积累,我们这一代人就需要把我们的接力棒传下去,继续接力赛,来实现人类文明的长期繁荣,它时间长、空间广,可能去到其他星球;人口数量要多,而且还要很有趣。

有趣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如果不考虑有趣的话,可能细菌(繁衍)也挺繁荣的,但这不够有趣。创新和传承,代表了一种比较正能量的人生哲学,更加进取,更有探索欲望,更加理性,更加平等、宽松和协作,这样的一种价值观。

当代年轻人的迷茫,创新和传承是解法之一?

确实当代年轻人有这样的一种迷茫,就是说躺平、绝后等问题,这些我觉得是中国特定环境下的复杂问题,为什么说在中国,更需要这样的讨论?讲讲我们创新主义的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创新是财富创造的一个核心,如果看世界上最有钱的或者价值最高的这些公司的话,近几年的数据都可以得出,最有价值的公司,几乎从原来的各种类型的公司变成是高科技公司了,中国如此全球也是如此。


对个人来讲,学历和能力的差异会被放大,因为创新是赢家通吃的,只要它不断地创新,它(财富)还是有流动性的,下一个公司来颠覆上一个公司的话,它可能创造了新的一批的财富,新一批的企业家,流动性增加;如果没有这样一种造富的机制,不断有新的公司涌现,这个社会就容易固化。那有钱人永远是有钱人,这样的话反而使年轻人更加迷茫,更加没有机会,也更容易躺平。所以创新是一个很好的解决社会流动性的问题。‘

还有创新跟利润的关系,创新是利润的源泉。我们知道利润,从经典经济学的观点出发,肯定是要来自于垄断,那垄断是资源垄断,行政垄断或者是技术垄断,可能只有国有企业某些特定的企业有资源垄断或者行政垄断,一般的公司都是靠技术垄断,技术垄断就是要靠创新技术,比如说是有专利或者别人一时做不出来,所以他就得到了这个利润。利润从创新角度去考虑这个事情,它实际上是一个投票的机制,就是我们整个社会这么多研发人员,我们到底投在创新的哪个方向?到底是量子计算还是新能源还是其他?每个细分领域到底投资哪个方向,这个都是有不确定性的。整个社会怎样去分配最宝贵的研发的、创新的资源,其实就是让过去成功的企业,过去创新成功的企业、企业家、科学家,他们去决定未来怎么样去分配资源。那过去成功的以什么来衡量?肯定就是利润,所以其实利润、资本主义应该叫市场经济,创新经济,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是市场经济的利润机制是最好的,虽然不是完美的,但是可以享受到最佳的资源分配的机制,就通过利润去投票,过去成功的企业,继续以他为主导,除此以外,我也想不到还有更好的方式。

中国未来的创新力取决于人口

怎么样去培养创新能力,可能是所有经济学家都希望去解答的一个问题,以前一个国家,从一个贫穷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缺的东西很多,比如基础设施或者是一些基础的教育,都是要做的。但到了中等收入国家以后,条件基本上有了,未来能不能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就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是没有答案的,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个问题。书里就是把创新力用这样一种公式,以一个框架来思考,创新力如果类比我们说的人工智能或者大脑,它是希望有很多很聪明的大脑,有大脑的数量、大脑的能力,跟其他大脑的或者神经元的数量,神经元能力跟其他神经元的交流;用这样的模型来看一个群体的创新力,人口是基础性的要素,所以人口很重要。人口过去一直是中国的优势,内部交流也是中国的一个优势,因为中国统一的文化,基础设施现在也很不错,统一的法律,所以内部交流很好,相对于欧洲来说,作为一个整体的话,内部交流就比较差。外部交流,中国对外开放以后,外部交流提升很多。所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从这个(创新力)模型来看,过去最大的优势是人口方面的优势,现在确实人口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创新力可能会未来随着人口的下降而下降。


有人说人工智能出现以后,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人了。这个观点是似是而非的。实际上人工智能出现以后,它会放大创新的一个财富创造能力。为什么?因为当很多工作都被人工智能取代以后,剩下的工作可能是大部分是创新性的工作,所以创新工作会是在整个社会劳动力市场里面,占据更大的比例。还有很多工作是使用或者维护创新工具的。这个社会就变成两种工作了,一种仅仅是使用、维护这样的一个机器人或者是人工智能的工具;另一些人是创新型的,去研发去创造这些工具的人,从财富分配的角度来说,仅仅使用工具的人,就分到(财富)蛋糕的很小一部分,而创造工具的人分到(财富)蛋糕很大的一部分,所以贫富差距会加大。

在一个国家里面肯定是通过税收来保障,低收入的人群没有问题,但是在国际竞争当中,肯定是创新型国家的收入,远远大于非创新型的国家。现在中国的很多产业转移,制造业的用人现在越来越少了,工厂用人越来越少,以前是1个研发人员可能有5个、10个工人,这样一个比例,现在可能是几千上万个研发人员,对应的工人几千个,而且还在减少。就看最核心的,创新的活动在哪,研发人员在哪。未来这个世界,有些国家是研发的中心,它就是创新型的国家,占据巨大的财富,有些仅仅是使用(工具)做边缘性的工作,收入差距会很远。但国家跟国家之间不太可能有什么税收跟财务的收入再分配,所以有钱的创新型的国家和一些穷国中等收入国家,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中国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乐观的,就是因为人口规模的一个优势,创新人才非常多,市场也非常大,能够形成它的重心,就会成为高收入的国家,如果一代两代人以后,人口减少得很厉害,可能在整个创新的链条里,就会下一个台阶,可能就不会有这么高的收入了,所以为什么说人口在创新这个时代,它的重要性反而增加了。

人口规模之于创新,为何如此重要?

我们再简单花些时间讲讲国家政策方面的。人口规模,刚才也讲了它对于创新为什么这么重要?规模效应大家都很容易理解,无论是过去的制造业、服务业都有规模效应,但我要强调的是,就是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包括现在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平台,未来的自动驾驶机器人这些产业,它的规模效应比原来更强,为什么?因为用户参与了创新,用户越多,算法越好,数据越多,流程就会越来越好,产品越丰富,所以用户在这样的行业里面是参与了创新,所以它的规模效应比以前更强。

举个例子,像发达国家里面,以前是日本跟欧洲的制造业也不错,到了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在美国就超强,因为美国的公司市场就比他们大一个数量级。他做出来的东西,能够更早地把它的算法做成熟,它就可以基于美国市场,去占领全球的市场。第二,它在自己本土市场获得成功以后,也可以到其他国家。

中国也开始有很多出海的公司,所以人口规模在未来的产业里面,基本的逻辑就是用户参与了创新以后,使得大国的优势会变得更大。

企业也是要把创新作为一个核心的战略,当然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说,创新不是企业的目的,企业的目的应该是追求利润,前面讲了利润跟创新其实是一回事,尤其长期的利润。而企业从战略角度上,根本上是怎样去分配最宝贵的也是核心的资源,就是研发的资源,就是研发资源到底去投到创新的哪个方向,企业会有它的战略核心竞争力?另外一个就是长期在客户的心智里面形成一个品牌,自我强化,用户也觉得你是最好,就形成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不能神化所谓的企业的战略,因为企业的战略要抓住创新的机会,也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出现什么样的颠覆性技术?每个企业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创新和传承是人类更高级的精神需求,为何不属于其他动物?

我们说要追求创新作为生命的意义,它到底有什么不同?首先我觉得创新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一个根本差别。有人说人会制造工具,社交更发达,那人类是怎样走上了一条创新的道路,制造出越来越先进的工具的,这个才是根本的差别。

我觉得比较独特的观点,当然不一定是主流的观点,语言的作用是肯定的,大家都知道语言它就是一个创新传承的工具,因为它可以把东西记录下来传给后代,但其实也不光人类掌握很多语言,很多动物比如鹦鹉它也能发声,所以我觉得直立行走是先于语言的关键。直立行走的产生是很偶然的,正好在东非的草原上,本来是树上的一个猴子,突然因为干旱,就不得不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对创新和传承有什么好处?很简单就是它可以把工具带着走。人类需要迁徙,需要不同的地方,可以把创新的成果保存下来,跟着他一起迁徙,传给后代。想象一下,其实鸟类那时候的能力比人类要强很多,它可以飞,但是它因为太重了,它带不走工具。海洋里的海豚也是,为什么没有进化成智能生命?因为海水腐蚀性太强,所以直立行走,把手腾出来,不光是可以制造工具,而可以带着工具去迁徙,还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工具,不断地传下去,是人类更加本源的一个特性。

所以基于人类和动物的差别,就是人类具有好奇心,人类喜欢新的东西,为什么旅游会蓬勃的发展,因为它确实是带来新奇的体验,再一个是跟本能是有关的,很多心理学社会学是讲好奇心跟多巴胺的关系,人类本身是具有好奇心跟探索欲。


看马斯洛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为什么说创新是人类最高级的一种精神追求。大家都知道,(马斯洛需求理论)原来是分为5层,下面这几个层都是基础的,下一层满足了以后,他到上一层,再满足了就再到再上一层更高的需求,比如说基础的需求,包括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这些东西,它上一层最高那一层叫自我实现或者成就感,包括学习,认知上的提升,这是一个高级的精神需求。还有包括美,追求美,或者是欣赏美这样的精神需求;还有就是完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最后是超越。创新是哪个?创新我觉得几乎是涵盖了这4个层次的所有,尤其在高级的成和超越方面,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知道学习是很高的精神需求,创新不仅仅是需要学习,而且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更进一步,比如要做独特的贡献,学习新的东西有感悟,有新的见解。所以一代人超越一代人的想法,创新是人类最高的精神追求,也是最难的一个追求。

未来,最有趣和最有满足感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比如说我们要贡献社会,究竟什么是贡献社会?到底是我们要发展经济还是环保,怎么样平衡,到底更注重这一代人的消费还是要注重后代?还有很多人说要及时享乐,所有的美食都吃遍、所有的游戏玩一遍、所有的山去爬一遍。世界几大高峰爬一遍,你一辈子也爬不完,这个已经不是最高意义的追求了,我们应该是从对创新和传承是否有帮助的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如果仅是一些重复性的游戏,每次玩都很爽,但其实对你的认知提升并不一定有好处。对下一代来说也是这样,为什么说游戏不是一个很好的享乐,并不是说游戏会影响成绩考试,而是确实不利于你自己去提升创新能力。

而未来最有趣的事情最有满足感的事情,是你能不能从事一个创新型的工作。注重亲情和爱情也很重要。创新其实是代表一种更正能量的、更加科学理性的人生观,因为创新确实是要去影响其他人,要其他人能够验证你创新的结果。


而且创新是很好地提升协作和包容的事情,我们说它是一个正和游戏,不是一个零和游戏。比如说考上清华北大就是一个零和游戏,但是在创新型社会,追求创新是一个正合游戏,因为你的创新会给其他后来的创新者带来启发带来好处。所以创新是更讲究协作的。

就无神论者的话,我觉得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上帝,我们人类发展到这个阶段简直是奇迹中的奇迹。世界上有这么多星球,我们却没有看到外星人,经过多少年的发展,产生了人类智能生命,我们一定要保持下去,而且应该让它长期繁荣下去,长期繁荣最好的手段就是创新和传承,跟中华文明有一些关联,因为过去的这些哲学的流派,包括希腊,包括德国的这些近代的哲学,包括中国的这些哲学,都没有把创新作为一个核心的命题,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创新太慢了,他一个几十年他也看不到什么创新,而且很多哲学者希望社会稳定的,比如儒家文化也是说,尽量跟祖先一样就可以了,所以值得去拓展或者改良我们原来的一些传统文化。

ChatGPT会让不少实习岗位消失,未来教育的时间或进一步加长

总的来说,创新也好,未来生活在智能社会也好,它需要学更多的东西,对知识的能力要求是更大的,以前我们知道古代还有说像达·芬奇一样的,是一个全才,未来是不太可能的,未来如果要做一方面的研究,已经是非常累了,不太可能有全才。同时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一些专业的技术,都由机器完成的,那人要比机器做得好,就是要提出一些问题,提问变得很重要,提问就是要融会贯通很多不同的领域。所以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者,需要更广泛的支持,还有跟人的情感,跟人的伦理,包括哲学方面的思考,也需要有更深的理解。因为一方面,机器可能永远无法取代人类,或者人工智能是达不到人类对情感跟伦理的理解,只有人自己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以要求很高,既要有广泛的知识,又要会人工智能工具,又要对人的情感、交流这些能力也要加强,所以其实是要学更多东西,现在的教育体制肯定是不适合的。尤其就为了提高几分的成绩,去浪费很大的时间是不适合的,所以未来的教育,必然是要更快地去学习更多的东西。所以大学可能要成为一个通识化(教育),就像以前高中成为普及化和通识化,大学可能也要成为通识化,研究生可能是涉及一些专业的领域,当然这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人工智能,它跟以前的互联网技术对技能的要求,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人工智能以前的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是让20岁的人去颠覆50岁的人。比如我那个时候29岁去颠覆传统旅行社(指创办携程),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技术,是让50岁的人不需要20岁的助理了。

现在不光是中国的大学生,全球的大学生起步的工作的需求都下降了。未来怎么办?未来没办法,这些人原来可以在实习生的岗位,或者是工作去积累的经验,他现在不得不到学校去积累了,所以未来的话更多的人肯定是去念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教育的时间进一步加长,但是我们教育体制就没有变化,他还是18岁学的那些东西要考试,可能28岁才做第一份工作,哪有时间去结婚生子,又要去创业,所以这个(创新的)时间被压缩得很紧,尤其对于职业女性来讲。

未来要考虑的困境解决办法,就是要利用现在的工具,有很多东西不用学精细了,很多东西其实开始就不用学了,因为有智能工具了,所以可以加速自学或者更多的实践,可以去加速我们学习的进程,就是缩短学制,把它做成智能的课程,让更多的人更快地去学习。在企业里面找不到工作去实习,可能就是要模拟实习的环境。对于学校而言,大学通识化或者(更多)研究生都是好消息。

假如AI替代人类创新,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创新主义跟科学伦理,为什么要提创新主义的价值观?牵涉到怎样来思考技术的发展跟技术的风险。首先新能源技术现在的成本已经比传统能源的成本低了,因为全世界都在减排。但问题是,要切换到这些技术需要巨大的投入,这个巨大的投入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其实并没有获益,我到八九十岁可能也不一定(获益)。但对于现在年轻人尤其后代来说,是必须去做的,所以一定要是超越本代人的利益角度去考虑,才可能说整个社会有这样的共识,去投入巨大的资源去切换这些技术,否则是不行的。

人工智能就比较有意思了,它是一个哲学上的震撼,他现在的能力其实离人的能力还是差得很远,但是他忽然把一些神经元连接起来,经过训练以后,就产生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智能,不可解释的、不确定的、出人意料的智能。这样证明了人工智能长期来说,确实可以模拟和训练人脑的一切活动,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震撼。但是有些东西我觉得它不会跟人一样,比如说人的情感,人的这么多激素和情感,是自我意识,是经过亿万年的生存繁衍为目标的进化,就是我们说想生怕死,来作为的目标函数,来不断进化和训练。但是如果要同样的目标函数来训练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不太可能的,你要训练他去想生吗?到底怎么样叫生死,你要拔掉多少次电源?才能说他要拒绝拔电源了,是不是病毒在(就可以)?我们不会去训练人工智能朝这个方向发展,所以人工智能不会模拟人类情感和自我意识,但是他在解决问题方面,我们说人类可以做的东西,人工智能肯定可以做的。


为什么说人类不会让AI去创新,因为首先人工智能跟人类是不一样的,至少是在情感和自我意识是不一样的。第二,AI是不确定的,不可解释的,这次虽然很震撼,但同时我们看到了智能带来的必然是不确定、不可解释的。现在的人工智能其实还挺弱的,但我们已经解释不了,它几十亿的参数到底是怎么出来的,他本身是不确定性,创新本身又是不确定的,所以两个不确定的东西放在一起,这个风险就太大了,人类不应该把创新的主导权给 AI。

当然另外是哲学方面的考虑,人类如果把创新都给了 AI去做的话,人类究竟去干什么?刚才讲,人类最高级的乐趣是创新和传承,人类不可能把最高级的乐趣给机器去做,人类还是会自己去做这个事情。

还有一种观点,我们如果真的让 AI去替代人类创新,那AI不就是相当于人类的创造的后代吗,就跟孩子一样,后来真的取代人类,他其实是传承了人类的文明,但我觉得也可能不成立,因为人类繁衍到现在是经过几亿年考验的。AI如果不经过考验就取代人类,它能持久地传承下去吗?他能理解创新主义这本书的意义吗?虽然它更聪明,它怎么繁殖?它是由女的AI跟男的AI两性繁殖吗?还是单性繁殖,我们知道单性繁殖肯定是远远弱于两性繁殖;两性繁殖是很好,但它到底会不会死?如果AI不死的话,不死新的也不出来,没有代际更替,人类生命能长期繁荣吗?这又是一个科幻的话题。

所以很难说,现在的AI跟人类不一样,虽然在某些方面AI更聪明,但创新和传承是人类自己应该掌握的,一个根本的、最高的乐趣,所以应该不会让AI创新,就不会把AI朝着人类越来越像的方面去演化,就会朝着跟人类互补的方向去演化,成为人类很好的工具。人类去主导创新,需要掌握这个工具,需要更广泛的知识。

旅行和创新强相关,马斯克远远低估了太空旅行技术的难度

最后讲旅行的意义,我觉得旅行跟创新是强相关的东西。历史上人类发现一个新大陆,或者是迁徙到一个新的地方,它往往是伴随着创新巨大的提升,而且也伴随着传承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它可以分散灭绝的风险。我们人类从非洲走出来,到世界各个地方,很多部落都灭绝了,但实际上因为分散在各地,有些部落就成功了,未来也是,比如说我们如果走出地球以后,确实带来巨大的牺牲,但还可以创新,也意味着巨大的希望。


当然,走出地球以后可以分散灭绝的风险,一个地球搞砸了,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地球在,但旅行技术的话是非常难的,所以我说马斯克远远低估了旅行技术的难度,他说了多少年去火星,我觉得跟其他技术领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难度。我们60多年前,已经去过月球, 60多年的飞机是什么样的,现在的飞机基本上还是什么样,它是非常难,因为(太空)旅行跟其他不一样,它根本上是受到光速的限制,它成本很高,还有生命危险,它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而且需要巨大的投入。

这跟生孩子很像,生孩子不是说像放个卫星,首先需要非常高的投入,但你得到的回报,就是(孩子)时常发一些消息回来,要更多的钱。人口(提升),生孩子既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而且这个回报是这一代人可能看不到的,要后代才能看到。所以人类如果要真的在旅行技术上有所突破,或者保持人口的繁衍,就必须全社会有这个共识,要真正把它当作超越,自己超越这一代人,长期的追求才可以。

小 结

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提出了创新和传承作为生命意义的追求,一种新的哲学概念。创新和传承,其实是代表了人类更高级的追求,更加充实的追求,也是更包容的追求,也是更可持续的、长久的追求。它对指导我们个人的学习、企业的战略、企业的文化和国家政策都有一定意义。


尤其在中国,我们说创新主义的追求不会躺赢,因为躺平很容易也很快乐,但是高级的追求更有满足感,更有意义感,但确实也是很难的。所以创新主义不会自动成为主流,需要大家去思考,去探讨。尤其国家政策方面,要向某一类的创新去倾斜,比如我们刚才说的太空的探索,比如说对生孩子要有资源和政策方面的倾斜。因为这些创新都非常辛苦非常难,更严格地说,长期的人类文明会因此受益,所以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能够促进社会共识,拿出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创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幸亏当年没答应爱因斯坦,否则云南省,可能就成了现在的巴勒斯坦

幸亏当年没答应爱因斯坦,否则云南省,可能就成了现在的巴勒斯坦

赢梯
2024-06-13 09:43:08
中国观众认定的烂片,北美观众当成宝,票房破12亿夺全球冠军

中国观众认定的烂片,北美观众当成宝,票房破12亿夺全球冠军

靠谱电影君
2024-06-15 23:05:02
莫斯科外汇交易所停止美元交易后,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翻天覆地

莫斯科外汇交易所停止美元交易后,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翻天覆地

火星宏观
2024-06-16 06:00:03
G7峰会:喧嚣过后,困局依旧

G7峰会:喧嚣过后,困局依旧

齐鲁壹点
2024-06-16 07:43:09
欧洲杯被中文广告包围?破案了:均为虚拟广告牌,与现场不一样!

欧洲杯被中文广告包围?破案了:均为虚拟广告牌,与现场不一样!

风过乡
2024-06-15 16:53:50
缅北女魔头魏榕怪癖,活剥“肉灵芝”是小事,最恐怖的是“驴耳”

缅北女魔头魏榕怪癖,活剥“肉灵芝”是小事,最恐怖的是“驴耳”

马尔科故事会
2024-06-15 11:10:21
92个国家参加瑞士和平峰会,其中57个国家领导人出席,亚洲有5个

92个国家参加瑞士和平峰会,其中57个国家领导人出席,亚洲有5个

飞狼
2024-06-16 00:00:07
刚向美国否认完“强迫劳动”,宁德时代就被曝要求员工896,奋斗100天

刚向美国否认完“强迫劳动”,宁德时代就被曝要求员工896,奋斗100天

小萝卜丝
2024-06-16 08:32:04
上海这种事也越来越多了!

上海这种事也越来越多了!

吴女士
2024-06-15 14:02:29
网传南方医科大学老师为抢救患儿迟到29分钟,被举报扣款2000元?

网传南方医科大学老师为抢救患儿迟到29分钟,被举报扣款2000元?

火山诗话
2024-06-16 06:51:58
中专女生进全球数学赛12强,网友质疑开卷可能作弊:若下周决赛闭卷也获奖我愿道歉

中专女生进全球数学赛12强,网友质疑开卷可能作弊:若下周决赛闭卷也获奖我愿道歉

爆角追踪
2024-06-15 13:52:00
再次爆料!美国媒体:3名中国游泳选手呈阳性,2人是东京奥运冠军

再次爆料!美国媒体:3名中国游泳选手呈阳性,2人是东京奥运冠军

体坛知识分子
2024-06-16 06:20:02
漫天狂嘘!欧洲杯第1场催眠大战:2-1领先不攻了,球迷愤怒

漫天狂嘘!欧洲杯第1场催眠大战:2-1领先不攻了,球迷愤怒

叶青足球世界
2024-06-16 04:58:35
刘和平:开出俄乌停火谈判的条件后, 普京手中还剩几张牌?

刘和平:开出俄乌停火谈判的条件后, 普京手中还剩几张牌?

直新闻
2024-06-15 23:13:39
总决赛G5票价出炉!均价2213美元创纪录 38分惨败后大赚一笔

总决赛G5票价出炉!均价2213美元创纪录 38分惨败后大赚一笔

罗说NBA
2024-06-16 05:56:09
人民日报:忙起来,就没那么多迷茫了,只要不懈怠,日子就有奔头

人民日报:忙起来,就没那么多迷茫了,只要不懈怠,日子就有奔头

十三级台阶
2024-06-15 19:29:05
大S的干爹王伟忠罕发声,3句话表明立场,网友:听文明人说话舒服

大S的干爹王伟忠罕发声,3句话表明立场,网友:听文明人说话舒服

综艺拼盘汇
2024-06-16 07:35:08
22岁卡车司机,带45岁女人跑长途,两人最喜欢经过百里无人区

22岁卡车司机,带45岁女人跑长途,两人最喜欢经过百里无人区

牛城王小帅
2024-06-14 11:45:37
苏格兰男球迷裙下没穿内裤直接漏出私处,西班牙记者被雷到

苏格兰男球迷裙下没穿内裤直接漏出私处,西班牙记者被雷到

直播吧
2024-06-15 18:41:04
倪妮上海国际电影节,高定首穿,这衣服真心没话说

倪妮上海国际电影节,高定首穿,这衣服真心没话说

娱记掌门
2024-06-16 07:39:06
2024-06-16 10:58:44
梁建章
梁建章
携程董事局主席 人口经济学家
67文章数 49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40余套房屋涉嫌"一房多卖" 有购房者内心积郁因病去世

头条要闻

40余套房屋涉嫌"一房多卖" 有购房者内心积郁因病去世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东风奕派eπ008售21.66万元 冰箱彩电都配齐

态度原创

亲子
家居
房产
健康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家庭教育争议:青春期孩子该如何管教?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