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技不如人?为何我国航天员出舱站不起来,美国40年前就能直接走路

0
分享至

宇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非常遥远的词汇,谈起宇宙、星际、太空可能想到的就是未知、危险,但危与机并存,为了搜寻、利用更多的资源,我们对于宇宙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



1967年美国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月,到现在各国都开启探索太空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太空新知识也终于得以科普。



探索宇宙奥秘,追寻科学真理

上世纪末,我国正式确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计划。

所谓“三步走”战略简单来说就是先后完成三大项与载人航天有关的任务。在“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下,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势头一片向好。



1999年11月,万千国民的注视下,神州一号飞船发射成功,以此为良好的开端,此后几年间,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神州四号……都相继成功发射并圆满完成了航空任务。

4月28号,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神州十八号顺利完成交接任务,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三人也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4月30日下午16时56分,三人的返回舱成功着陆,搜救小队也及时发现目标并立即对三人开展健康监测。



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10月26日发射成功,2024年4月30日才返回,三名宇航员在太空足足待了187天。

随着汤洪波三人的顺利返航,网上也是一片祥和景象,众多网友纷纷感叹国家实力强盛、宇航员们无私伟大,但也有一些“唱反调”的声音夹杂其中,引起了众人的讨论。



“为何国内宇航员都是被抬着出来,而美国早在四十多年前宇航员就已经做到了自己走出舱门,是不是因为我国航天技术水平不如国外?”

而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透过表面看问题,眼见不一定为实

要想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就要了解太空生活和地表生活最大的不同究竟在何处。

当然,答案也是十分简单,那便是地心引力。



太空中没有重力,宇航员在太空中会处于长时间的漂浮状态,就连睡觉都需要外力将自己固定到墙面上才能得以实现。

而在这种环境中,人体的血液流速、骨骼的密度、身体的反应力、肌肉状态等等都会受到程度不一的影响。



就像国外某位宇航员说过的那样,他在太空生活了三个星期,回到地面后会发现自己长高了两厘米,而这两厘米过段时间又会缩回去。

这就是因为受到了不同重力的影响。



我们可以类比一下落差比较大的过山车,当短时间内从较高点落到低处时,大多人都会有种身体跟不上脑子的感觉,就如网友所说“身体在前面飞、魂在后面追”,宇航员从外空返回地球也会有这种类似感觉,只不过要比我们坐过山车严重的多罢了。



宇航员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在太空这种孤立无援且陌生的环境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致命的危险。



而且就算是宇航员们都成功顺利返航,其身体内部也可能患有一些后遗症。

在众多可能的后遗症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骨质疏松症。



人体长时间处于失重的环境中时,会自发的调整内在去适应环境,这也就直接使成骨细胞的活性受到了影响,最终导致骨质疏松。



因此将宇航员们从返回舱中抬出来并不是我们技术不如人的原因,而是因为出于对宇航员的尊重和保护。



每一位成功的宇航员都离不开国家耗费的大量心血、个人付出的万般努力,为了以示尊重、更为了保护他们的健康,在执行完太空任务后将其从返回舱内抬出来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除此外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需要考虑在内,那就是时间

美国当年的宇航员不过在太空待了1天,而我们的宇航员是在太空待了187天,他们的身体习惯度、损害度都是无法比较的。



为什么一定要探索太空?

自从美国进入航天时代起,我国对航天的探索步伐就没有停止过,也有人疑惑我们为何一定要执着于虚无的苍穹之外,但其实,我们有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

事实上,探索外空是与其他国家进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争。



我们看似展现的是航空航天的技术,实际上更是我们的综合国力,是我们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

1998年时,以美国、俄罗斯、日本为首的16个国家联合起来建造了一个国际空间站,是当时全球航天领域中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水平最高的合作项目。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我国自然也想加入,却被美国以沃尔夫条款为由拒绝了我们的申请。

这种明晃晃排斥的行为并没有打消我们攻克航天难题的决心,反而激起了我们的雄心壮志!



既然没人领路,那就自己单干;既然没有空间站,那就自己建造。

此后十几年里,我们一直苦心钻研,直到2022年,独属于中国的空间站全面建成!



从短期来看,安全、军事等与探索太空都密不可分,通信的应用、导航的使用、新兴武器的开发等相关技术都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生物学、气象学、天体运行、物理等相关领域也都能太空这个全新环境摩擦出科学的火花。



从长期来看,资源枯竭、世界末日、陨石撞地球等看似荒谬的问题也都需要通过探索太空来实现未雨绸缪。

总之,探索太空是必然之行。

结语



目前,我国的空间站的大小还远不如国际空间站,我们的空间站仅能容纳三人,而国际空间站已经能够容纳六人,其内里的设备配置也难以比肩。

但我国空间站建设方兴未艾,空间站的扩建、新技术的研发等也都在日程之上,相信假以时日,我们的水平必将超过国际空间站,成为空间站建设的又一个“第一”。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韩国瑜保证“绝不访问大陆”说明了什么?

韩国瑜保证“绝不访问大陆”说明了什么?

雪中风车
2024-06-16 19:28:41
东契奇:我很高兴成为一名父亲,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事

东契奇:我很高兴成为一名父亲,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事

懂球帝
2024-06-17 10:05:11
乌兹别克斯坦夫人给韩国夫人上了一堂出访课,这次遇到了强对手!

乌兹别克斯坦夫人给韩国夫人上了一堂出访课,这次遇到了强对手!

小毅讲历史
2024-06-15 19:11:33
乌克兰和平峰会联合公报草案全文

乌克兰和平峰会联合公报草案全文

头条爆料007
2024-06-16 14:14:06
俄罗斯国家副议长:若基辅不接纳普京的条件,乌克兰整体将被解放

俄罗斯国家副议长:若基辅不接纳普京的条件,乌克兰整体将被解放

橘色数码
2024-06-16 20:22:55
曝林俊贤29岁女儿爱上6旬富商,频繁前往男方豪宅,一脸疲态离开

曝林俊贤29岁女儿爱上6旬富商,频繁前往男方豪宅,一脸疲态离开

开开森森
2024-06-17 07:56:59
过分!龚翔宇哭泣的原因找到了,被观众大喊滚下去,还被扔东西

过分!龚翔宇哭泣的原因找到了,被观众大喊滚下去,还被扔东西

邹维体育
2024-06-16 22:31:14
五大名医集体总结:增强身体健康的10大铁律,值得参考~

五大名医集体总结:增强身体健康的10大铁律,值得参考~

华人星光
2024-06-15 16:49:27
松绑后的乌克兰能不能一举打垮俄罗斯?

松绑后的乌克兰能不能一举打垮俄罗斯?

不死好鸟
2024-06-15 23:57:24
理想汽车车友汕头活动多车追尾 组织者:突遭大雨,车距较近,致5车追尾

理想汽车车友汕头活动多车追尾 组织者:突遭大雨,车距较近,致5车追尾

红星新闻
2024-06-16 19:16:10
克莱汤普森加入魔术队等官宣,关注魔术领袖账号,拒绝被勇士羞辱

克莱汤普森加入魔术队等官宣,关注魔术领袖账号,拒绝被勇士羞辱

阿雄侃篮球
2024-06-16 23:10:08
瑞士和平峰会上波兰总统杜达提议:将俄罗斯分割为两百个独立国家

瑞士和平峰会上波兰总统杜达提议:将俄罗斯分割为两百个独立国家

橘色数码
2024-06-16 20:18:16
1-1!欧洲杯首场冷门:世界第57逆袭,创造24年纪录,英格兰获利

1-1!欧洲杯首场冷门:世界第57逆袭,创造24年纪录,英格兰获利

侃球熊弟
2024-06-17 03:29:46
王思聪新女友曝光!年仅21岁高颜值网红,符合他的一贯审美

王思聪新女友曝光!年仅21岁高颜值网红,符合他的一贯审美

甜小娱儿
2024-06-16 10:53:48
完蛋了,国民党再无重新执政的机会

完蛋了,国民党再无重新执政的机会

雪中风车
2024-06-13 05:04:09
队记:鹈鹕不愿意为英格拉姆提供年薪5200万续约合同

队记:鹈鹕不愿意为英格拉姆提供年薪5200万续约合同

直播吧
2024-06-17 06:10:09
中国M1增速创1979年有记录以来新低,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M1增速创1979年有记录以来新低,这意味着什么?

小马哥谈体育
2024-06-17 06:33:25
瑞士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上:拒绝签署联合声明的国家被点名

瑞士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上:拒绝签署联合声明的国家被点名

探索星空
2024-06-16 22:29:49
家长和考生别再傻傻的等着出分了,一文给你讲清高考提前批次志愿

家长和考生别再傻傻的等着出分了,一文给你讲清高考提前批次志愿

万民说
2024-06-16 06:01:54
印度首富之子大婚在即,婚前派对只有一个字:壕!

印度首富之子大婚在即,婚前派对只有一个字:壕!

新民周刊
2024-06-16 15:44:36
2024-06-17 10:12:49
历史看老疴
历史看老疴
优质历史解读
37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OpenAI可能会迎来重大变化

头条要闻

牛弹琴:乌和平峰会结束后 泽连斯基谈及中国改口了

头条要闻

牛弹琴:乌和平峰会结束后 泽连斯基谈及中国改口了

体育要闻

欧洲杯15亿豪阵险翻车:半场梦游 王牌打废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枝江酒业的补税单,张道红的下马威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艺术
手机
房产
游戏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手机要闻

博主:iPhone 16系列新增按键 苹果想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陶德:《星空》玩家量已破1400万 对DLC很兴奋

军事要闻

以军宣布在加沙南部实行"战术暂停"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