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什么是“经筵”?为什么明朝很多皇帝都厌恶它?

0
分享至

明朝的不少皇帝在史籍中的评价都不高,虽然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缺点,但在论及他们的问题时,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普遍都不喜欢参加朝会和经筵。朝会好理解,是皇帝召集大臣们讨论处理朝政。那么经筵又具体是做什么呢?

经筵最初形态只是帝王们为了学习某些内容或知识而设立的御前讲席。最初它只是皇帝们为了学习特定知识的一种临时性方法,例如汉昭帝任命蔡义为光禄大夫,专门为自己解读《韩诗》。

描绘古代御前讲习的画作


从汉朝开始诸皇朝在进入稳定期后均大力提倡文治并将儒学提升为“国教”,所以也在整个皇朝组织和号召臣民们学习儒学。这也给皇帝的御前讲习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皇帝除了自己的需要之外,为了向皇朝的臣民阐述文治儒学的重要性,他也需要规律性地学习儒学起到表率作用。这就让御前讲习越来越偏向于儒学,为了彰显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注重整个过程的仪式性。

到宋朝,宋仁宗对这种讲习的场地、时间、过程、科目、人员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经筵正式从御前讲习中脱离出来,演变为一种制度。

说明:皇帝的御前讲习并没有因为经筵的诞生而消失。皇帝们日常补充学习仍然通过御前讲习,例如学习字画、音乐、诗词等等。

通过经筵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经筵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学习教育,演变为类似于祭祀天地、亲耕的仪式化表演。

皇帝亲耕,仪式远重于犁地


明朝的经筵,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它不是太祖朱元璋确立推行的。太祖起身底层确实很清楚知识的重要性,也很重视学习和教育。但是他更喜欢更加实用的御前讲习,而不怎么喜欢各种仪式化的表演(实际后嗣皇帝们也是一样)。

洪武十五年,桂彦良向朱元璋上奏,提出“今当大兴文教之日,宜择老成名儒,于朔望(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视朝之际,进讲经书一篇”,但朱元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明朝的经筵正式开始于正统时期。英宗登基的时候只有八岁,作为皇帝还无法理政。为此杨士奇上《请开经筵疏》,请求重启经筵制度。

原因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让皇帝学习。因为皇帝虽然年幼无法理政,但是他的地位决定了,他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是整个皇朝的表率。所以八岁的英宗学习就完全不同于民间的小孩学习。

让英宗率领群臣参加经筵,一则可以让幼年皇帝系统学习儒家理学,二则可以向天下强调儒家理学的重要,以及皇帝和朝廷要在这些经典中寻求治国方法的决心。那么天下的臣民们能不重视儒家理学么?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英宗之后的皇帝们,普遍都厌恶经筵呢?所有的原因都在明朝的经筵制度之中。

因为经筵是为英宗量身打造的,所以制度上也有了很多变化。类似现在的学生一年分两个学期有寒暑假,经筵也避开寒暑每年也分为两期,分别称为“春讲”、“秋讲”,每期3个月左右。春讲2月开始,5月结束;秋讲8月开始,10月结束。

英宗是个小孩,这么高频率地经筵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其后的皇帝们,是要理政的。他们日常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这也是太祖不同意重开经筵的主要原因)?而且经筵制度本身在这个问题上就极其的不公平,让皇帝们很难不厌恶。

明朝的经筵实际是分为经筵和日讲两种形式。

经筵每月三次,在初二、十二、二十二日进行, 其余各天进行日讲。这两者的区别主要是规模不同,经筵参与人员多,规模大;日讲参与人员少,规模小。

说明:古人特别在意等级,因为规模不同所以经筵和日讲的具体地方也不同。经筵在文华殿正殿举办,日讲在正殿和后殿(主敬殿)之间的穿殿举行。穿殿实际是连接文华殿和主敬殿的走廊。

《徐显卿宦迹图》中的日讲场景 可以看出位置是在廊道中


这么分的主要原因是臣子们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天天参加,他们日常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但是皇帝日常没有工作么?他不需要娱乐休息么?不用去后宫陪伴自己的儿女、妻妾么?过于密集的安排使得皇帝们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一一应对,这导致他们逐渐厌恶经筵。

一场经筵的主要参与人员如下(不含负责护卫、依仗和随侍的锦衣卫、宦官等):

这里面人数最庞杂的是侍经筵官,除开被任命其它经筵职务外,一般情况下经筵开讲时,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在朝的勋贵都会以侍经筵官的身份参加。

所以经筵时人很多,一般情况下都有几十人参加。日讲相对而言人就少了很多,但也有讲官、展书、书写、执事官等十来人参加。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有那么多人在边上看着,这本身就难以让人提起学习的兴趣。

经筵的讲解内容为,以四书五经为主,有时也会从《大学衍义》、《贞观政要》、《通鉴纲目》等书抽取内容讲解(万历年间张居正加入了自己编撰的《帝鉴图说》)。一般由皇帝或者内阁大学士提前点题,讲官依题提前写好讲章,并呈交皇帝和内阁,审定后即可按时开讲。

明朝在永乐时期就颁布了《四书五经大全》,统一了对儒学经典的解释。虽然没有强迫天下必须依照规定的内容去理解四书五经,但是不依照《大全》的理论解释,科举就不要妄想金榜题名了。

所以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士人们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基本已经被《大全》固化了。即便是有少数勇于创新的人,他们要么入不了朝堂,要么被排除在朝廷核心之外,根本接触不到皇帝(例如王守仁和李贽)。

所以经筵讲官们也讲不出什么新意,他们针对四书五经的讲授内容,皇帝们实际在做太子、皇子的时候已经学完了。这种情况下皇帝们怎么会有学习的热情?

说明:经筵是专门为皇帝举办的,皇子们还没资格参加。他们日常跟着各自的老师在书房学习。

最后经筵有一整套复杂的流程仪式,在《礼部志稿》里有详细记载,很复杂,连桌椅书籍怎么摆放都有详细的规定。经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人员到齐互相礼节性问候之后就开始讲课。

徐显卿宦迹图中的经筵场景,位置和人员规模跟上一幅日讲的画面完全不同


从开始到结束有严格的程序流程,所有人都不能妄言妄动。整个过程由经筵执事官里的鸿胪寺官员主持,他通过高声唱和,来告知谁应该做什么,用现代的话说仪式感特别地强。

我们用“展书官”这个职务来说明一下这种仪式感。这个职务的职责是在经筵时为皇帝打开相关讲章,并在过程中对应地翻挪讲章,以便皇帝观看。

设置这个职务的目的不是因为天子尊贵,不屑于自己动手做这些小事儿。而是天子为了保持威仪,在经筵过程中需保持正襟危坐的姿态,不能乱动。

连伸手翻书或是翻讲章都不允许,其余活动四肢、变换坐姿、闭目养神、甚至于挠痒那就更不可能被允许了。皇帝如果有什么小动作或者走神,讲官就会停止讲授开始反复朗诵:

直到皇帝意识到自己的不当举止,并恢复回原本的仪态之后,讲官才会继续讲授。除此之外皇帝在听课中时常还必须忍受讲官们的非难,因为很多讲官会在讲圣贤之道时,用“暗示性”的言辞,对皇帝进行规劝和“谏言”,甚至于责难。

但是在经筵中皇帝是不能反驳、责问或者指斥讲官的,这都是很严重的失礼行为,会引来更多大臣的“谏言”。

所以皇帝们怎么会喜欢经筵。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么被骂懒惰的皇帝们,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他们年少以及做皇帝亲政前都挺勤奋的。比如正德、嘉靖、万历三帝,幼年和青年时学习都很刻苦,每日修学不休。只是成为皇帝后不喜欢经筵罢了。

那么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既然经筵对于皇帝们来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煎熬,他们为什么不取消这个制度呢?因为他们都清楚经筵的实际作用 – “表演”。

不少外国人初涉中国历史都会有一个疑问,在那么低的生产力之下,古代中国面对庞大的疆域、繁多的人口,靠什么维系长久的统一?

古代各皇朝治理天下,除了依靠朝廷官僚,更多的是靠千年来的儒学经典、礼仪、伦理观念,是靠孝道、“君君臣臣”等价值观。当天下人都认可这些价值观时,彼此不就互视对方为同类了么?天下不也自然而然地凝聚在一起么?同时也是这些传统观念赋予并让天下接受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以经筵虽然是个只有象征意义的仪式表演,但它却可以告诉天下臣民,皇帝和大臣们坚信实现大同之治的方法就在这些经典和史籍中,天下安宁的基础就是这些儒学经典。这种表演可以更近一步地固化传统在人们思想里的地位。

这也是明朝诸皇帝虽然各种方式逃避经筵日讲,但是直到明朝灭亡也未取消经筵的根本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究竟有多少美国人为了养生暴晒下体?

究竟有多少美国人为了养生暴晒下体?

今日养生之道
2024-06-16 07:05:08
敛财4.5亿的正部级痛骂自己:要钱干什么,埋自己啊!被判死缓

敛财4.5亿的正部级痛骂自己:要钱干什么,埋自己啊!被判死缓

天闻地知
2024-06-15 14:11:55
服了啊!姐这是谁红和谁谈啊!

服了啊!姐这是谁红和谁谈啊!

煮娱星球
2024-06-15 11:42:35
女生会接受一个性能力不好的男朋友吗?评论区的回答惊呆上万读者

女生会接受一个性能力不好的男朋友吗?评论区的回答惊呆上万读者

社会潜伏者
2024-05-13 01:15:15
一场“泳装戏”,扯下了刘亦菲最后的“遮羞布”

一场“泳装戏”,扯下了刘亦菲最后的“遮羞布”

木子爱娱乐大号
2024-06-14 17:08:34
身体被掏空!王思聪东京商场潇洒,四个美女作伴,各个是性感肉弹

身体被掏空!王思聪东京商场潇洒,四个美女作伴,各个是性感肉弹

八卦王者
2024-06-15 15:41:34
国足避开日韩伊!18强赛有玄机,抽签分组全是鱼腩?

国足避开日韩伊!18强赛有玄机,抽签分组全是鱼腩?

体坛狗哥
2024-06-15 10:40:36
严管!6月17日起!天津全市执行!

严管!6月17日起!天津全市执行!

天津族
2024-06-16 07:35:48
不交吃亏!7月1日起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缴费要多交670元

不交吃亏!7月1日起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缴费要多交670元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4-06-15 12:49:19
不出10年,我国最贵的不再是房子车子,而是这三样东西!

不出10年,我国最贵的不再是房子车子,而是这三样东西!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4-06-16 09:54:36
“税务倒查30年”孰是孰非,看一下法律依据是什么,不妨讨论一下

“税务倒查30年”孰是孰非,看一下法律依据是什么,不妨讨论一下

涛涛生活搞笑
2024-06-15 17:56:11
“结婚33天俩人都不愿做饭”冲上热搜,全靠下馆子,家里碗筷落灰

“结婚33天俩人都不愿做饭”冲上热搜,全靠下馆子,家里碗筷落灰

番茄说史聊
2024-06-14 18:14:59
中国官方镇守的寺庙,全中国只有这一家!

中国官方镇守的寺庙,全中国只有这一家!

中国艺术家
2024-06-15 06:23:21
8名以军士兵在加沙南部拉法发生的爆炸中死亡

8名以军士兵在加沙南部拉法发生的爆炸中死亡

财联社
2024-06-15 23:30:23
大瓜!黄一鸣再曝猛料:不只生一个孩子,称生孩子王思聪都知道

大瓜!黄一鸣再曝猛料:不只生一个孩子,称生孩子王思聪都知道

娱记掌门
2024-06-14 18:50:25
《庆余年》明家人结局:明老太君下场极惨,夏栖飞执掌三大坊

《庆余年》明家人结局:明老太君下场极惨,夏栖飞执掌三大坊

娱记掌门
2024-06-16 12:37:02
福建多地持续暴雨已达7天 多条江河超警戒水位

福建多地持续暴雨已达7天 多条江河超警戒水位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4-06-16 12:01:03
上海最短的三条马路,一条只有33米,正宗的上海人也未必知道全部

上海最短的三条马路,一条只有33米,正宗的上海人也未必知道全部

苗苗情感说
2024-06-16 07:15:02
华人姑娘打动退休矿主,拿下睡美人绿松唯一继承权,搅动国内市场

华人姑娘打动退休矿主,拿下睡美人绿松唯一继承权,搅动国内市场

电商在线
2024-06-13 16:46:14
头发从哪白,病从哪里来!3处白发最危险,别以为只是年纪到了

头发从哪白,病从哪里来!3处白发最危险,别以为只是年纪到了

祖医堂
2024-06-15 08:40:36
2024-06-16 16:14:44
旺旺探秘史
旺旺探秘史
爱阅读,爱生活!
1469文章数 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地铁上被诬陷偷拍"男子将直播带货:需面对现实问题

头条要闻

"地铁上被诬陷偷拍"男子将直播带货:需面对现实问题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房产
游戏
艺术
旅游
公开课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120喜提欧皇,浪漫晋级德国线下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旅游要闻

@毕业生,江苏这些景区可享免票或优惠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