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央定调!楼市,大变局来了

0
分享至

作者:余飞

01

楼市进入新时代

大招如约而至,5月17日,必定是载入中国楼市史册的一天。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超历史力度的救市。

昨天一天四箭齐发,降首付、降利率、降公积金利率、收储。

1、取消全国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2、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3、首套、二套的首付比例分别下调至不低于15%、25%

4、地方政府收购及商品房用作保障房,回收回购房企闲置的住宅用地

其中,首套房首付降至15%,二套房降至25%,这两个比例都是房地产商业化以来的最低比例。

此外,收储一事,也是历史性的举动。尽管昨天公布的收储细则和之前传出的小作文存在力度上的大落差,但举动的意义非凡。

第二,对待楼市全新的态度与表态。

今年3月份的国常会上对楼市有过一次新表述,“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当时本号就说过,这句表述是中央对待楼市态度的大转变,是将楼市的地位再次扶正。

这一次,表述更加新颖。

昨天上午的“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强调:

深刻认识房地产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继续坚持因城施策,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扎实推进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点工作。

这意味着,稳定楼市变成了一项政治任务。

02

一切为了去库存

下面来看看具体措施。

央行直接三箭齐发,降首付、取消首套房与二套房商业贷款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利率。


三箭其实就是两箭,因为公积金和商业贷款的不同,才各自强调,其实就是两个大招,降首付、降利率。

这是一套组合拳,一句话概括就是鼓励加杠杆的同时,给你减轻按揭负担。

降首付,让你上车门槛更低。在经历了去年那轮降首付之后,大部分城市的首套房首付都降至20%,二套房降到了30%。

现在进一步下调,两个首付都下调了5个百分点。

门槛变低了。以300万一套的房子来说,之前以首套房资格购买,首付得60万,以二套房资格购买,首付得90万。

降首付后,以首套房资格购买首付只需45万,以二套房资格购买首付只需75万。

然而降首付或者说加杠杆的同时,也增加了贷款额度。之前若是首套房,贷款最多80%,也即240万,现在可以最多贷款255万。

如果只是降首付,根本调不动民众去买房,因为这是喊你去加杠杆,门槛虽低,成本反倒在增加。


所以,在降低首付的同时,配合着降利率。取消了首套房和二套房的商业贷款利率下限。

具体下调多少,各城市自己看着办。

所以,能否调动购房积极性,关键看利率降幅。如果利率降幅最终的结果减轻了购房总成本,对推动民众入场购房有积极意义。反之,则效果则会没有。

市场专家预测,政策落地后,大多数城市房贷利率可能下降0.3个至0.4个百分点;按照100万贷款、30年期限、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总利息支出可减少7万余元;改善性需求住房的利息支出会减少更多。

去库存的另一个大招,是收储。

昨天的会议上,官方强调:

相关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酌情以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已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帮助资金困难房企解困。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定语是“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按照克而瑞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

武汉4月份商品住宅狭义库存1865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去化周期42个月。库存量前十城市还有成都、青岛、天津、广州、北京、西安、长春、佛山、深圳。

前九的城市,库存量都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


这些城市接下来必然会有动作,但动作都不会太大。

因为文件表述中,用了两个关键词“酌情”、“部分”。这就大大化解了这个大招的力度,尤其是对回购商品房。

之前市场传出的小作文,是鼓励地方政府回购尚未卖出的存量商品房,而且是大规模回购。

然而从现在的表态来看,显然动作不会太大,仍是小规模。

之后发布的细则,也佐证了力度不会太大的事实。

央行昨天宣布:

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银行。银行按照自主决策、风险自担原则发放贷款。人民银行按照贷款本金的60%发放再贷款,可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这点钱对于几万亿市值的商品房库存,杯水车薪,根本撬不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45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4.5%。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之所以不会大规模回购,主要还是财力不足。

过去三年里,有部分城市在尝试利用自身的财政兜底,回购商品房,但也仅仅是尝试而已,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动作。

房地产下行之下,大多数城市的财政都捉襟见肘。

更为重要的是,不少地方政府已经陷入了债务泥淖。

去年年末被点名的12个地区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 ,更是被重要直接要求化债,除基本民生工程外, 2024年不得出现新开工项目。

所以,我们看到,当下地方政府都不怎么敢举债。反映在数据上,便是4月份的社融负增长了。

央行前两天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四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4万亿元。更重要的是,4月单月新增社融-1987亿元,去年同期为1.22万亿元。上一次单月社融为负,还要追溯到2005年10月。


4月份社融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 政府债券融资大规模减少。


03

会否引起房价新一轮上涨

大家最关键的问题,应该还是这些大招会否引起房价新一轮上涨。

本号的观点很明确,不含糊:不会。

一方面,根本没有那个动力。人口在下降、需求在下降、低收入与高房价的天堑鸿沟仍在,供大于求的现状也没有改变,一切都在现实,没有上涨的基础。

另一方面,从官方的动作和态度中也能看出,没有那个意思。

新一轮大招救市的目的,并没有改变,仍是保卫战,而非刺激,是在保卫中国金融体系的老式底层资产。

在保卫老式底层资产的同时,建立中国金融体系新的底层资产。

众所周知,中国金融体系的底层资产,过去一直都是土地和房子。

土地和房地产是信贷的底层资产,而信贷又派生了大量的存款,是广义货币和流动性的基石,是金融资产(利率)的定价之锚,也是整个经济体系的信用基础。

然而随着三年大调整,房地产量价齐跌,底层资产在晃动。

公众号“智本社”给出的观点是:

一是作为金融系统的定价之锚,土地和房地产价格下跌,导致金融资产价格下跌,金融系统出现不稳定;二是作为商业银行系统的抵押资产,土地和房地产价格下跌,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扩张能力下降,触发反向乘数效应,广义货币和市场流动性加速萎缩,甚至出现流动性风险。

所以,保卫老式资产,其实就是打响了中国的金融体系保卫战。

那么,从什么地方看出了国家在重构金融体系的底层资产?难道不是在继续支持土地与房产作为金融体系的底层资产吗?

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到答案:

第一,从发债角度可以看到。

去年增加一万亿特别国债,今年增加一万亿超长期国债,说明中国试图重塑金融体系的底层资产,通过发行国债,投放无风险资产,来替代房地产,以稳定金融系统。

这种底层资产的模式,也是国际通用的,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底层资产,都是国债。

简单理解就是,过去我们的发展模式,是以房地产驱动经济发展,推动民众购房促进经济、消费。

然而,未来则是国家来加杠杆,以国家信用背书的方式发行国债,这些钱将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第二,先立后破的总基调。

去年两场重要会议对房地产进行了定调,先立后破。

也即,在没有立起来之前,不能破。这既体现了保卫金融体系老式底层资产的决心,同时也表明了放弃原本的地产经济依赖度的意图。

所谓“立”,就是建立起新的经济驱动引擎,建立起新的房地产模式,建立起新的财政制度。

所谓“破”,主要是破除三点:1、破除房地产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2、破除中央和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3、破除高房价的隐忧。

所以,从顶层战略来看,官方释放的信号,似乎在表示,保证不出现系统性危机即可,让房价持续慢速下跌。

然后在房地产持续下跌的过程中,调整经济结构,让更多的资金投向科技产业、投向新兴产业、投向工业,升级我们制造业产业链条。

这一思路,正好契合“先立后破”的精髓。立新是目的,破旧也是目的,先立后破是方法,是战术。

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转载、广告投放、加入读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备注来意,否则不通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开门就是马路,上海武康大楼的居民去哪儿给电动车充电?

开门就是马路,上海武康大楼的居民去哪儿给电动车充电?

澎湃新闻
2024-06-09 10:04:32
网友:比亚迪员工内部信流出网上直接炸锅了,这应该就是梦想吧!

网友:比亚迪员工内部信流出网上直接炸锅了,这应该就是梦想吧!

火山诗话
2024-06-08 05:07:19
郭碧婷携爸爸在大理被偶遇,试戴路边廉价首饰,吃路边摊好接地气

郭碧婷携爸爸在大理被偶遇,试戴路边廉价首饰,吃路边摊好接地气

只聊综艺
2024-06-08 23:09:16
中方派兵锁台军演结束,美军司令突然意识到,被中方骗了这么多年

中方派兵锁台军演结束,美军司令突然意识到,被中方骗了这么多年

博文聊世界
2024-06-06 08:04:11
台湾问题根本不是武统与和统的问题了,而是以下这两方面问题

台湾问题根本不是武统与和统的问题了,而是以下这两方面问题

星辰故事屋
2024-05-24 20:01:38
最新战报!国羽3胜1负,混双摘金,陈雨菲绝杀,凡晨21-10冲决赛

最新战报!国羽3胜1负,混双摘金,陈雨菲绝杀,凡晨21-10冲决赛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4-06-08 17:54:16
重庆谈判时,蒋介石提出让毛泽东当省长,毛主席问:去哪个省

重庆谈判时,蒋介石提出让毛泽东当省长,毛主席问:去哪个省

李律讲法
2024-06-06 20:15:02
安徽画家关玉梅被执行死刑前,拒绝吃断头饭,行刑时已四肢瘫软

安徽画家关玉梅被执行死刑前,拒绝吃断头饭,行刑时已四肢瘫软

一个人讲故事
2024-05-05 21:46:11
患上前列腺炎,的确要多喝水,但需躲过这3个误区,否则等于白喝

患上前列腺炎,的确要多喝水,但需躲过这3个误区,否则等于白喝

医生胡侃
2024-06-04 09:51:58
6月7日,张学友冲上热搜!自曝感染了罕见病毒RSV十分歉疚

6月7日,张学友冲上热搜!自曝感染了罕见病毒RSV十分歉疚

山野下
2024-06-07 21:07:13
买300多万元新房返十余万元佣金?付首付款后被告知佣金没了!专家称返佣有诱导销售嫌疑

买300多万元新房返十余万元佣金?付首付款后被告知佣金没了!专家称返佣有诱导销售嫌疑

红星新闻
2024-06-08 00:00:17
男子婚后发现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症,要求撤销婚姻获法院支持

男子婚后发现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症,要求撤销婚姻获法院支持

澎湃新闻
2024-06-08 10:18:27
今年的高考为何显得如此寂寥?热度竟跌至47年来的最低谷。

今年的高考为何显得如此寂寥?热度竟跌至47年来的最低谷。

请叫我教育君
2024-06-09 08:34:56
谷俊山威胁领导廖锡龙:我让你离开你就得离开,廖是如何回应?

谷俊山威胁领导廖锡龙:我让你离开你就得离开,廖是如何回应?

历史龙元阁
2024-05-28 00:56:55
一个院士能够撬动多大的资源?网友分享让我大开眼界,太炸裂了

一个院士能够撬动多大的资源?网友分享让我大开眼界,太炸裂了

有趣的羊驼
2024-06-08 20:54:21
俄罗斯核潜艇将罕见访问古巴,古方强调“未携带核武器”

俄罗斯核潜艇将罕见访问古巴,古方强调“未携带核武器”

澎湃新闻
2024-06-07 11:22:31
为什么一定要“封杀”郭有才?

为什么一定要“封杀”郭有才?

落纸生花创意手工
2024-06-02 12:07:34
记者扮男客潜入采耳店,偷拍服务全过程:女技师、柔式按摩别有洞天

记者扮男客潜入采耳店,偷拍服务全过程:女技师、柔式按摩别有洞天

古今档案
2024-05-07 13:04:58
续航超1200公里,固态电池要造“工业奇迹”,现在的电车将成废铁?

续航超1200公里,固态电池要造“工业奇迹”,现在的电车将成废铁?

能源车视界
2024-06-08 22:22:31
高大控卫配三分射手?火箭队短板迎刃而解,斯通苦追神射原因在此

高大控卫配三分射手?火箭队短板迎刃而解,斯通苦追神射原因在此

熊哥爱篮球
2024-06-09 11:08:06
2024-06-09 11:30:44
城市财经
城市财经
城市、楼市专业分析
2118文章数 271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顶流地段+顶级户型!香港半山豪宅,已成为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压舱石!

头条要闻

"金价大跌"话题冲上热搜 有金店1克黄金便宜了70元

头条要闻

"金价大跌"话题冲上热搜 有金店1克黄金便宜了70元

体育要闻

魔笛点射 C罗缺阵葡萄牙1-2克罗地亚

娱乐要闻

汤唯抵达巴黎将担任奥运火炬手

财经要闻

疯狂抄底,中东土豪横扫中国资产!

科技要闻

王传福隔空回应余承东!半个车圈大佬发声

汽车要闻

上汽大通大家9售26.99万起 综合续航1300km+

态度原创

家居
健康
手机
教育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柔和婉转 让阳光洒满空间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手机要闻

鸿蒙NEXT版+盘古大模型!华为开发者大会已清晰,你期待吗?

教育要闻

全国多地公布2024年高考查分时间

军事要闻

胡塞武装逮捕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