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有一些东西,我们不能主动放弃

0
分享至

点击蓝字“听三哥说”关注我吧~

前几天河北某地发生了一次爆燃事故,事发后央视记者去了现场采访和报道,结果被当地的几个黑衣男子以安全为由迅速“劝离”了现场。

有意思的是在劝离行为刚一开始,黑衣男子就非常娴熟的挡住了摄像机的镜头,直播就此中断。

1

有人说记者采访时的站位太危险,劝离是为了记者安全着想,对此不管是从劝离的时间,还是挡住直播镜头的敏捷身法,这个说法都多少值得商榷。

我仅仅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劝离行为的初衷在我看来,安全当然是一方面的考虑,更多的也许是出于一种对信息发布流程的“纠正”。

对于地方来说,信息的发布或者说,一些信息什么时候通告,以怎么样的方式通告,这个工作流程和具体的步骤得让地方专门的部门来负责。

这是地方上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种,舆论工作的“正确方式”。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蓝底白字的公告,就是地方这种方式的一种具象化表现。

但显然央视的记者不是很懂事非要“掺和”一下,在镜头前不适时宜的进行着所谓的现场报道,这就让地方有些尴尬了。

说大一点,央视记者“唐突”的现场报道行为,在地方上看来已经属于一定程度上的“逾越”了。

而这不仅是对地方上“信息发布工作流程”的无视,更是对未来地方上“通告”制造出了一些未知的麻烦。

定调的蓝底白字公告还没出来,你就搞个现场直播报道,将来信息出了偏差算谁的”?

在考虑到社会舆论的前提下,对于央视记者这样“追求速度和现场”的新闻报道方式,地方上恐怕还是有一些看法的。

而当看法诉诸与现实时,就是劝离行为的发生。

简单讲,哪些信息可以马上报道,哪些信息需要“暂缓”报道,哪些信息可能得“讨论”后再报道,你们央视记者分得清吗?

地方上恐怕也知道,一个合格的记者或者新闻机构,在报道的新闻时一定是考虑到观众的知情权,而一旦考虑到这个,那其他一些该考虑的“因素”就要靠边站了。

一个专业且具有职业素养的记者或者媒体机构,采访任何事件的本身,其动力的来源或者说赋予其正当性的即是大众的知情权,而这恰恰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大众来说知情权是本该享有的权L中的一种,而对出现类似这次河北某地事故的地方来讲,大众知情权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给舆论增加“干扰素”的可能。

合格的媒体,例如央视认为大众需要的是第一时间现场直接且清晰的报道,是不加修饰最接近真实的事件现状,而地方则需要的是一切妥当稳定后或者阶段性的官方通告。

矛盾就此产生。

不过以上这些并不包含所有人,在大众这个广义的词汇下,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不需要甚至是讨厌记者和媒体搞的采访的。


唐建光是个传统媒体人,1994年就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曾在《成都商报》、《中国新闻周刊》、《看历史》等报刊杂志任职。

不得不说相当一部分个体的想象力还是很厉害的,总是可以“登高望远”的看出指出一些别人看不到,甚至央视这种官媒都没察觉的问题。

我猜想类似于河北某地这样的地方上,在看到有一群这样的个体时,心情大概率是比较“感动”的。

这种拥超高的国际政Z觉悟,对境外S力极强的警惕心,还有超大的格局观的部分“群体”,毕竟对地方的舆论工作还是有些许帮助的嘛。

2

从这些人的态度中,我甚至觉得有时候地方还是多虑了,地方上以为央视的现场报道会带来一些“嘈杂”的舆论出现,结果没想到知情权的享有者们,先跳出来一堆人反对所谓的采访了。

根本犯不着去挡镜头,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类似于截图这样的其实大有人在,他们除了有以上这些诸如高觉悟的共同点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对知情权的排斥或者说发自内心的厌恶。

当然,这群人自己的解释是,他们只需要看到蓝底白字的公告就可以,什么记者什么央视在他们眼里不过都是带节奏吃流量捣乱群体。

记者和媒体最好就不要存在。


因此当我看到网上一些人在苦口婆心的给这些人解释的时候,本能的觉得这必然是一次徒劳的无用功。

因为他们毕竟是连央视记者都厌恶的存在。

怎么说呢,现在的情况是,即便是央视这个官媒中最“识大体懂分寸”,知道什么可以说什么要暂缓说的媒体出来采访,结果也令这群人一样的讨厌。

连这种“最安全最懂事”的媒体都无法接受,再多的解释又能有什么用呢?

央视在这个群体眼里是这样,其他市场化的媒体机构怕是基本可以和汉奸划等号了,毕竟报道这些负面新闻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极有可能给境外媒体递刀子的。

不难理解这些人的行为,因为在我看来这群人需要的是地方上“通告”所带来的安全感。

而与这份安全感所对立的恰恰是央视记者这种现场采访所带来的“不确定感”。

新闻的报道尤其是现场的,大多数时候是不断变化的,有更多的信息出现,更多的情况发生,这些也许恰恰是这群人讨厌的。

他们讨厌新的变化,讨厌不断变化的状况,这些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反之地方上“通告”的稳定和一锤定音,会让他们有一种对一切信息和情况都了然于胸的“心理安全感”。

这是他们需要的。

不过特例同样存在,当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当负面新闻中的主角和当事人是自己的时候。

这些并不在意知情权的人,又会突然变的异常支持这个平时被他们嗤之以鼻号称不能当饭吃的权L。

还是主打的一个灵活,当悲剧发生在别人身上,所谓大众知情权就是捣乱是给地方上添堵的卑劣行为。

而一旦悲剧的阴云笼罩到了自己,他们就会突然“开窍”的明白,对大众知情权的支持,是拯救自己唯一的稻草。

这群人知道,自己的发声能否在舆论的中央泛起一点点涟漪,全靠大众知情权的支撑。

你的声音首先得让大家能听到,如果当报道你的负面新闻时,突然来了一群莫名其妙穿着统一的人挡住了镜头,那么在大众知情权“暂时”消失的同时,你的声音也同时泯灭了。

所以可以说支持大众拥有知情权,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自己发声的权L。

一个声音无法传递的环境,如同一个没有空气的密闭空间,信息的声音在这里根本无法传递,而身处当中任何人的悲鸣都只会一出滑稽而又可悲的默剧。

3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当下的媒体和所谓的记者,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一群眼里只有利益的流量“创造商”。

张雪峰那句“学新闻学的”成了一些人嘴里的口头禅,同样也成了打在相当一部分媒体脸上一记响亮的耳光。

没错很多媒体是很烂,但无论怎么说,媒体依然是一双不能代替的耳朵和眼睛。

可能这双眼睛的视力有些浑浊,可能这对耳朵的听力有些下降,但这不是他们就该消失的理由。

眼睛浑浊了可以滴眼药水,耳朵听力不好了可以看医生,可以改进可以治疗,但绝对不能放弃。

即使再退一步,即便对其他媒体选择无视,但如果央视这样“本分懂事”的媒体的正常采访权我们都不支持的话,那么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自己正在放弃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就这样。

感谢大家阅读,如果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冷藏车致8死后续!幸存者发声:因年纪大坐前排,心里很内疚!

冷藏车致8死后续!幸存者发声:因年纪大坐前排,心里很内疚!

椰青美食分享
2024-06-17 18:31:20
武契奇26岁长子欲跟英格兰球迷对峙,被仨保镖按住,事后8人被捕

武契奇26岁长子欲跟英格兰球迷对峙,被仨保镖按住,事后8人被捕

译言
2024-06-18 09:38:43
凯尔特人奖金分配,波神30万,塔图姆第2,小白第4,第1没有意外

凯尔特人奖金分配,波神30万,塔图姆第2,小白第4,第1没有意外

九霄云者
2024-06-18 11:59:47
姜萍被北科大教授“挖走”辅导备战决赛?校方辟谣

姜萍被北科大教授“挖走”辅导备战决赛?校方辟谣

极目新闻
2024-06-18 18:37:31
关于死亡,这可能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文章!

关于死亡,这可能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文章!

尚曦读史
2024-04-05 10:52:47
39分钟砍52分6板!男篮25岁后卫打嗨了:国家队该有他一席?

39分钟砍52分6板!男篮25岁后卫打嗨了:国家队该有他一席?

篮球快餐车
2024-06-18 00:39:55
周海媚从小就有阴阳眼,离世前曾有诡异预兆?靠撞鬼走红是真的吗

周海媚从小就有阴阳眼,离世前曾有诡异预兆?靠撞鬼走红是真的吗

洞鉴历史
2024-06-11 14:23:53
一老牌房企几乎全员“原地解散”,监管已介入

一老牌房企几乎全员“原地解散”,监管已介入

南方都市报
2024-06-18 07:00:45
受贿超2000万元,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原党组书记、厅长袁延文一审获刑13年

受贿超2000万元,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原党组书记、厅长袁延文一审获刑13年

鲁中晨报
2024-06-18 16:31:03
为什么所有军旅剧中,营长和排长基本没有出现?网友:怪不得!

为什么所有军旅剧中,营长和排长基本没有出现?网友:怪不得!

文雅笔墨
2024-06-18 11:36:08
2024年养老金调整通知公布,纠正两个错误看法,一起看看

2024年养老金调整通知公布,纠正两个错误看法,一起看看

小强财艺
2024-06-18 18:42:41
女县长被18岁男技师杀死,背后真相龌龊不堪,30名老干部因此落马

女县长被18岁男技师杀死,背后真相龌龊不堪,30名老干部因此落马

摇扇公子聊天下
2024-02-03 14:00:09
2024年上海养老金调整细则预测:定额增加大幅下降、工龄价值不变

2024年上海养老金调整细则预测:定额增加大幅下降、工龄价值不变

王五说说看
2024-06-18 06:45:54
22岁卡车司机,带45岁女人跑长途,两人最喜欢经过百里无人区

22岁卡车司机,带45岁女人跑长途,两人最喜欢经过百里无人区

牛城王小帅
2024-06-14 11:45:37
张维为被殴打?是夜郎自大还是不懂“国情”?

张维为被殴打?是夜郎自大还是不懂“国情”?

兵叔评说
2024-06-13 13:02:56
复旦数院教授谈姜萍:答案超越95%的数学专业学生!引来更多高校的橄榄枝:同济大学祝贺

复旦数院教授谈姜萍:答案超越95%的数学专业学生!引来更多高校的橄榄枝:同济大学祝贺

和讯网
2024-06-17 14:30:57
沪上新开大商场:3000㎡大草坪、1000㎡遛娃宝地、室内超酷滑板场、闲鱼上海首店…根本耍不完

沪上新开大商场:3000㎡大草坪、1000㎡遛娃宝地、室内超酷滑板场、闲鱼上海首店…根本耍不完

新民晚报
2024-06-18 19:36:47
绿军2万球迷选择塔图姆,FMVP却给布朗!塔图姆懵了,布朗也愣了

绿军2万球迷选择塔图姆,FMVP却给布朗!塔图姆懵了,布朗也愣了

嘴炮体坛
2024-06-18 11:26:27
养老金上调3%:给你公式算算你能涨多少,呼声:给企业老人多涨点

养老金上调3%:给你公式算算你能涨多少,呼声:给企业老人多涨点

大风文字
2024-06-17 18:46:14
证监会:从助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稳定社会心理预期等角度来谋划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证监会:从助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稳定社会心理预期等角度来谋划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财联社
2024-06-18 17:12:05
2024-06-18 23:28:49
听三哥说
听三哥说
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解读楼市
291文章数 166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自称因"怕事"曾承认吸毒 记录被撤销后求职仍受阻

头条要闻

男子自称因"怕事"曾承认吸毒 记录被撤销后求职仍受阻

体育要闻

对于凯尔特人来说 谁是MVP根本不重要

娱乐要闻

被曝新恋情,张碧晨王琳凯发声辟谣

财经要闻

官方:税务部门没有倒查30年的安排

科技要闻

第一批小米车主,已经开始卖车了

汽车要闻

全球最低价 现代IONIQ 5N预售价39.88万

态度原创

亲子
房产
艺术
数码
公开课

亲子要闻

5岁小孩急性肺炎险丧命,只因这个小动作!脸部这个部位,别再乱抠了!

房产要闻

净吸纳量连续两年TOP3!这座海口顶级写字楼,用实力上大分!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数码要闻

真无线耳机能多轻巧?Beats Solo Buds的答案是“半个鸡蛋”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