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咱们的队伍吗?(120)
主 编:崔晓汉
总撰稿:徐焰
顾 问:毛新宇
辽沈战役胜利后,国民党军认为东北野战军需要休整,因而决定采取暂时固守平、津、张地区,确保塘沽海口,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不料,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随即发动平津战役。为什么平津战役中的国民党军大都不战而降或接受改编呢?
“抑留傅作义于华北地区,就地歼灭”
东北解放后,华北的傅作义集团成了惊弓之鸟。平津是固守还是放弃?是西撤绥远还是南撤江南?蒋介石、傅作义各有打算,一时举棋不定。当时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从战略全局考虑,认为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就地歼灭最有利。此时傅作义将蒋系部队摆在天津、塘沽、唐山、滦县一线,随时准备从海路撤返江南,将傅系部队摆在北平以西张北、张家口、宣化、怀来一线,准备从陆路西撤绥远。对此,军委决定东北野战军立即停止休整,以最快速度隐蔽入关,协同华北解放军进行平津战役。
为了稳住傅作义,解放军华北军区第1兵团停攻太原,第3兵团撤围归绥,主力位于归绥、集宁之间阻止傅军向绥远逃跑,第2兵团在阜平待命。为了麻痹傅作义,新华社和广播电台连续发布东北野战军在东北祝捷庆功的消息,造成东北野战军正在休整的假象。
为进行平津战役,中央军委投入了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部队共100万人。中央军委规定,在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入关之前,战役由军委直接指挥;林、罗、刘入关后,由林、罗、刘指挥。此时平、津、张一线的国民党军有傅系的17个师(旅)和蒋系的25个师,总兵力60万人,无论从兵力、装备上都处于劣势,且多数部队军无斗志,解放军在战役中考虑的关键问题是不让敌跑掉。
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发起。按照中央军委关于抓住傅系、拖住蒋系的计划,华北解放军第3兵团首先围攻张家口,开始了战役第一阶段。傅作义令驻北平附近丰台的第35军率两个师和驻怀来的一个师,分乘汽车、火车驰援张家口。华北第2兵团和东北先遣兵团乘机向涿鹿、怀来急进,切断绥路。此时,傅作义才发现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入关,急令刚到张家口的第35军返回北平,途中被华北第2兵团包围在新保安。接着,华北第3兵团再围张家口,东北先遣兵团攻占密云、康庄、怀来,分割了平绥路上的国民党军。
12月上旬,东北野战军主力从喜峰口、冷口、山海关入关,进至丰润、玉田、蓟县地区。由于距平津铁路和津塘公路还有数天行程,尚未切断敌人从海上逃跑的退路,中央军委决定在两星期内,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围而不打,对平津、通县之敌隔而不围,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灭。
为使蒋介石一时不下决心撤走平津的部队,毛泽东在其他战场也做了相应部署。他要求淮海前线解放军留下杜聿明集团,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的部署;山东军区集中若干兵力,控制黄河的济南段,并在胶济路上预作准备,防止傅作义部向青岛逃跑。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解放军华北第3、第2兵团对张家口、新保安实行严密包围,东北野战军则不惜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加速向平津铁路和津塘公路挺进。至12月20日,隔断平津间、津塘间的联系,将傅作义集团包围分割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5个地区,为尔后逐次歼灭创造了极有利条件。
天津攻坚:解放军参战特种兵最多的一次协同作战
从12月21日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按照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华北第2兵团于12月22日攻克新保安,全歼傅作义的嫡系精锐第35军。华北第3兵团和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于24日解放张家口,歼灭突围的傅系第11兵团孙兰峰部,只有孙兰峰率少数骑兵逃窜回到绥远。
陷入包围的傅作义,自12月中旬起同解放军就改编问题开始进行谈判,却仍讨价还价迟迟拖延。在天津守军拒绝放下武器后,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在炮兵、工兵、装甲兵的支援配合下,于1949年1月14日发动总攻。经过29小时激战便攻克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塘沽国民党守军于1月17日乘船南逃,塘沽随即被解放。
天津之战,是东北野战军首次在水网低洼地形条件下实施的大规模城市攻坚战,也是人民解放军参战的炮兵、装甲兵和工兵等特种兵最多的一次协同作战,为解放战争后来攻克大城市,提供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这种以战斗解决敌军的方式,被毛泽东称为“天津方式”。
天津解放后,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北平国民党守军25万人陷于解放军百万大军的层层包围之中,既逃不脱,又无力再战。北平是华北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为保护这座城市不受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尽力争取和平接管北平,同时命令解放军做好充分准备,以便谈判不成时以战斗手段解放北平。经中共中央大力争取、中共北平地下组织和爱国民主人士努力促进,傅作义接受了和平条件。1月21日,双方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协议》。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毛泽东对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进而保护了北平的做法十分赞赏,曾说要发给他一块“天坛那么大的奖章”,并将迫使国民党军用和平的方法,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的方法,称之为“北平方式”。在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谈判中,双方就如何解决绥远问题达成协议,决定让那里的国民党军暂时原封不动,在政治上站在人民方面,以后再去按照解放军的制度改编,毛泽东称其为“绥远方式”。
平津战役创造了“三大模式”
平津战役是在辽沈战役结束和淮海战役已开始,解放军的总兵力和平津战场兵力均超过国民党军,但华北国民党军尚有一定防御能力情况下进行的大规模歼灭战,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所部52万余人,华北地区除少数几个国民党军占领的太原、大同等孤立据点外,其余均获解放。
平津战役的胜利,为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创造了条件,战役中使用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是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实行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原则的重大发展,对尔后解决残余国民党军,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最后完成的一个战役,此役胜利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归于消灭,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已从根本上动摇,为解放军向全国进军、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