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人类最害怕的动物,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老虎、狮子这种大型动物,反而是没手没脚、光溜溜一长条的蛇,或是像蜘蛛、蝎子这种好多条腿的毒虫。
好笑的是,人们并不怕猛禽猛兽,反而怕这种看似没有杀伤力、一人就能解决掉的动物。为什么人类如此怕蛇?这种对蛇恐惧感是天生就有的吗?
人类天生就怕蛇?看儿童实验就知道
成年人怕蛇是因为他们在后天学习后,知道了蛇有多危险,这是他们从身边的书本、身边的人得到的知识理论,对蛇了解得越多,他们也会更加远离蛇。
那么,像婴儿这种连说话都不会、对外界没多少认知的群体,在不认识“蛇”这种生物的前提下,还会对它们感到害怕吗?
曾经国外有科学家,将一个仅有7个月大的婴儿与无毒的蛇放在一个空间让他们共处一室。在他们看来,这名婴儿之前没有接触过蛇,也不知道“蛇”为何物,按理来说应该没有害怕这一种概念。
但是令他们惊讶的是,纵然刚生的小孩多少带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在见到这样一个浑身滑溜溜、还不停吐舌头的生物后还是惊呆了。
尽管在后面婴儿和蛇的接触中,发现蛇对他并没有伤害的意图,也不存在危险性。但是科学家还是注意到,当婴儿在接触蛇的时候,还是会有瞳孔放大,表现出无意识远离的动作。
在后来的几小时内,尽管婴儿已经慢慢习惯了有蛇的存在,但他的精神一直处在一个紧绷的状态,难以放松下来。可见,就算是不知道这是什么生物的婴儿,也在潜意识里对这种生物充满了恐惧与警惕心。
通过这个实验结果可以知道,原来人类对蛇的恐惧感就是天生的。就算是刚生出来的,涉世不深的婴儿,也懂得要离这种生物远一点。
人类为什么如此怕蛇?
后来,再次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终于发现人类如此怕蛇的基因是天生就有的,是从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
俗话说得好“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开始科学家们怀疑,是因为蛇的外观让人感到不适,或是亲身有过被攻击的经历,才会让人感到害怕。
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明表示,人对蛇的恐惧其实是由祖先遗传给我们的。可能是在非洲起源时期受到蛇的伤害后,这份恐惧才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一直延续固定下去。
科学家们将这个现象称为“记忆遗传”。随着人类年龄的上增,所了解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也会更加害怕蛇了。
这个“记忆遗传”不只是体现在蛇的身上,如果你的直系血亲或是其他家属有害怕某一样东西,如:黑暗、蜘蛛、雷声等等,那么你多少也会受到他们的一点影响。
更好玩的是,“记忆遗传”并不只是会体现在人身上,就是身边的狗也会有这样的反应。
有科学家在熟睡的狗身边放了一个老虎样子的毛绒玩具,可能造型有点逼真。这条狗在睡醒后看到身边的老虎玩具后,竟表现惊恐的样子,并不断对其进行狂吠。
明明这条狗没有见到老虎的真实样子,却对着老虎状的毛绒玩具抱有警惕心,可见这份恐惧原本就是刻在基因里的。
史前中的蛇有多可怕?
在这场实验中,值得玩味的是,如果“记忆遗传”成立的话,为什么人类现在不怎么恐惧老虎、狮子、棕熊等大型猛兽,而是看见一条小蛇都起鸡皮疙瘩?
有科学家对此猜测说,可能是因为人类祖先与这些动物共存的时间较短,进化还来不及建立直接的恐惧反应,导致他们并没有害怕的感觉。
再就是,人类祖先懂得要合作,根据记载以及祖先留下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每次外出狩猎,他们都是团队合作。
面对老虎、狮子这种大型凶猛的动物,人类能靠着人多力量大,以及足够的计谋就可以将它们制服。
再加上人类有着特殊的体力,不论是从耐力、还是智力方面都要比老虎、狮子、棕熊等这些大型动物高出一筹。
也有一些科学结果表明,人类祖先早已经将牛、马这样的大型动物驯服,因此它们对当时的人类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威胁性了,对大型动物的恐惧也早就消失在祖先的基因中了。
反而是像蛇、蜘蛛、小型昆虫这样的小动物,对祖先人类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当时大部分的人都活在室外,很容易受到昆虫的干扰。
试想一下,当你在岩洞里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忽然有一条蛇爬上了毫无准备的你身上,把你当作了“晚餐”准备进行攻击,而你仍然在香甜的睡梦中,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样的灾难......
这些动物无时不刻都在我们身边,不管你是否准备好,它们就在你的身边静静观察你。
这还不是最头疼的,最麻烦的是当时几乎没有什么医疗技术,也没有什么草药可以治疗。如果是无毒的还好,若是碰上有毒的蛇,或是蝎子蜘蛛这种毒虫,那基本等于告别人世了。
比起狮子老虎这种可见的危险性,蛇、蝎子、蜘蛛等这种充满未知的毒物让人难以把控,才是最危险的。
不只是人类,猴子也会害怕
对充满未知的毒物感到恐惧的,不只是人类,就是我们的近亲猴子,也会为其感到害怕。
有科学家对猴子进行试验,发现猕猴大脑中的特异神经细胞会对蛇的图像做出反应。
平时猕猴见到蛇也会远远躲起来,似乎知道这种玩意不能碰,一旦碰了就会有生命危险。
之后,科学家切除了实验室中一只猕猴大脑中的颞叶,发现它再也没有害怕的感觉了。即使将它与蛇共处一室,它也不会表现出慌乱的样子。
经过科学家坚持不懈的调研,发现控制恐惧情绪的结构其实就是颞叶中的杏仁状核团,不只是猴子,连人类的恐惧都是从这结构中提供的。
之后一个关于人类的实验再次验证了他们的猜测。有一名实验人员因隐性遗传疾病造成杏仁核功能缺失。科学家们便对她进行观察,想要验证这份恐惧是否来自于脑中的杏仁核。
这个实验对象曾放在蛇和蝎子的猎奇宠物店,以及鬼屋进行观察。但这名实验对象竟没有表现出害怕,反而玩得十分开心,情绪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波动起伏。
这一实验结果再次证实了恐惧感就是从大脑中的杏仁核里发出来的这一猜测。不只是动物,人类的恐惧也是一样的运作道理。
可能这名实验对象的勇敢让不少人羡慕,感觉她可以去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但没有恐惧感这一特点真的一定就是好事吗?
恐惧感,人类的保护机制
不只是人类,就算是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恐惧感对它们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转模式,也是能让它们赖以生存的提示。
可以说,恐惧感关系到世间万物的生死。如果没有恐惧感的保护,很有可能人们就会去尝试各种各样伤害他们自身的行为,不断在“作死”的边缘进行尝试,最后能活下来的人估计也将会少之又少。
不同人的恐惧点也不一样,比如有些人怕黑,这是因为在祖先时代没有电,只有火炬,但小小的火炬无法了解黑暗中的事物,很有可能在黑暗中还隐藏着其他的未知事物。
有些人怕高,这是他的身体在告诉他离那个地方远一点,不然会没命。
有些人害怕刮黑板时发出的沙沙声音,这可能是因为在祖先时期那种声音听起来就像野兽的爪子在刮石头发出来的声音......
正是这些恐惧感的存在,让我们远离未知的危险事物。从本质上说,这也是一种趋利避害,让生命得以延续的一种方式。
所以不只是蛇,还有不少事物能让人提前就开始害怕,这是一种自然界的保护机制。如果没有这些天生的恐惧感,想必能活下来的生物恐怕是少之又少吧。
所以,如果有些人嘲笑你是一个“胆小鬼”,可不要过分放在心上,也不需要对其感到愤怒。
毕竟,这是你的身体在发出信号,保护你免受伤害。有什么能够比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活下去更让人感到满足的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