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河调沙会让渤海消失吗?入海泥沙32.5亿吨,有望告别地上悬河!

0
分享至

黄河调水调沙初显成效,终于有望告别“地上悬河”的称号了!然而,更多的担忧却出现了:黄河调沙本质是调入渤海,而渤海近年来也有一些不好的传闻,诸如面积缩小、深度变浅、最浅的地方甚至只有18米。

假如黄河地上悬河解决了,那么取而代之的会是渤海的消亡吗?“调沙”这事是好事两难全,还是另有解决办法?

地上河是如何形成的?

黄河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奔腾的河水会裹挟大量的黄沙泥土,甚至有“一碗水半碗沙”的说法。上游水位落差大,水流湍急,可以带动泥沙一起冲到下游。而到下游之后水流速减缓,其中的泥沙也就慢慢沉积在河底,使得下游河床被抬高。

在黄河下游分界点桃花峪到入海口这段长达700多公里的流程中,上游每年输送来的16亿吨泥沙中,至少有四分之一都会在这个区域淤积。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世界上最壮观的800里“地上悬河”

黄河下游的河床已经比河南的地面平均高出3至5米。在河南郑州东到开封段,其河床底部比地面高约7米左右。这个高度已经超过了常见的建筑物,相当于两层楼那么高。

想象一下,当你站在黄河两岸时,会发现黄河河水最低的地方都在头顶5米以上,甚至可能比自家房顶还要高。如果黄河水深达到10米,那么最高水面将高出地面17米,相当于六层楼的高度。

这么一来,为了防止黄河水外溢,就只能修建堤坝,但是由于泥沙不断沉积,河床不断抬高,两岸的河堤也必须随之加高,否则一到汛期,就会有决堤的风险,而且还容易使下游出现断流。

筑坝治标不治本

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河堤建造技术还不够成熟,无法抵挡不断增高的黄河水,所以有记载的黄河决堤引发的洪灾就高达1500次,并且有较大的改道26次,给沿岸地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

早从大禹治水的传说中我们就知道,治理水患,光靠堵是不可行的,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疏通。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仅在下游两岸建造庞大的黄河大堤,还对黄河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治理工程。

比如我们熟悉的三门峡水电站、青铜峡水电站等等,这些水利工程有效的改善了黄河水患的问题,70年间,黄河再未决口或是改道。但是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是要从降低黄河下游的河床高度上入手。

调水调沙有望彻底解决地上河

于是,我国水利专家提出了调水调沙的办法。

所谓调水调沙,就是通过“人造洪水”不断的对下游泥沙淤积处,形成连续的泄流冲击力类似于马桶冲水时的强力虹吸作用,这样就能将淤积在河床上的泥沙尽可能的冲入大海。

起初,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提出了三种调水调沙的模式,并分别进行了实地试验。

第一种是单库调度实验,由于小浪底水库在黄河干流的最后一个峡谷出口处,相当于泥沙入海的最后一道大门,控制着整个黄河91%的流量和几乎全部的泥沙,所以是首选实验对象。在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确保安全和可行性后,于2002年7月4日开始了为期11天的实际调度。这次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第二种是针对上游发生洪水、下游伊洛河和沁河也发生洪水的情况。这次采用了不同源头水沙对接调度的实验,主要利用的是小浪底水库、陆浑水库和故县水库,历时12天。这次调度同样没让人失望,成功地排出了小浪底水库的泥沙,同时保持了小浪底至花园口的水位稳定,还确保了黄河下游河道不淤积。

第三次实验是利用万家寨、三门峡和小浪底三座骨干水库共同进行调水调沙,历时24天。这次实验也取得了成功,令人兴奋的是,它证明了在没有自然洪水冲力帮助下,调水调沙仍然可行。

基于这三次调水调沙实验的成功经验和对一定调度规律的把握,相关部门将这些实验成果融入到调水调沙实践中,使其成为水库调度的常态。从2005年开始,每年一到汛期就开始实施调水调沙,每一次都取得了成功。

到2022年,已经累计输沙入海32.5亿吨,下游河道主河槽也平均降低了3.1米。如此喜人的成效,让人们看见了黄河告别“地上悬河”的希望。

渤海有没有可能被填平?

但也有人因此担心,如果一直输沙入海,黄河倒是安全了,渤海会不会受到影响,甚至被填埋?

这个担忧其实不无道理,因为就目前情况来看,莱州湾面积是6000平方公里,渤海面积是7.7万平方公里,黄河入海口淤泥堆积形成新土地的速度大概是每年30平方公里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来算,黄河输送的沙200年内就能填平莱州湾,2500年就能填平整个渤海。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来说,现实却几乎不可能。有资料显示,渤海底部的地壳一直处于缓慢下沉中,也就是说,渤海其实一直在变深。这么一来,黄河带来的很大一部分泥沙恰好能抵消渤海地壳下沉的这一部分。

我国的水利专家也曾明确表示,渤海的海流对泥沙也有一定引排的作用。海洋底部的强流区自然就会将泥沙排出渤海,因此不用太担心渤海淤积的问题。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在成千上万年以后,黄河泥沙真的将渤海填平,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要知道,根据科学家研究,华北平原如今的规模与黄河泥沙沉积脱不开关系,尤其是在江苏一带,大约一半的土地都是由黄河的冲积所形成的。

除了华北平原之外,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形成也与黄河的冲积作用有关。而如今的这几个平原也都是百姓安居乐业之地。

对于那些在渤海西海岸和黄海海岸生活了多年的老人来说,他们一定还记得很久以前,自己居住的地方就在大海边。沧州有一只著名的铁狮子,名叫镇海吼,重达32吨,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当初当地的老百姓为了抵御海啸而建造的。我们也能够推断出,在过去,这个地方常常受到海啸的袭击,离渤海很近,但如今,这个地方已经远离渤海50多公里了,上面生活的百姓也早已没有当年的忧虑。

上面的这两个例子都说明,如果黄河泥沙沉积出新的陆地,或许这片土地会成为更多人安定生活的居所,到那时,可利用土地变多了,房价是不是也会变得更低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看谁还敢动中国!解放军在南海上演震撼一幕,美西方根本拦不住

看谁还敢动中国!解放军在南海上演震撼一幕,美西方根本拦不住

星辰故事屋
2024-06-14 18:33:28
国足刚进18强赛,西甲球队就跟中国男足门神官宣签约,伊万乐开花

国足刚进18强赛,西甲球队就跟中国男足门神官宣签约,伊万乐开花

评球论事
2024-06-14 20:04:26
“优选一等座”票价出炉:比一等座贵超三成,多趟京沪高铁车次已售罄

“优选一等座”票价出炉:比一等座贵超三成,多趟京沪高铁车次已售罄

澎湃新闻
2024-06-14 07:30:42
姜萍爆冷夺数学竞赛全球12名,江苏大学率先抢人,浙大评论区沦陷

姜萍爆冷夺数学竞赛全球12名,江苏大学率先抢人,浙大评论区沦陷

180°视角
2024-06-14 15:30:57
G7峰会:多国有“心事”,分歧难遮掩

G7峰会:多国有“心事”,分歧难遮掩

新民晚报
2024-06-13 18:22:55
2局才2分!朱婷李盈莹打疯了,女排巨星却崩盘,蔡斌固执拒绝换人

2局才2分!朱婷李盈莹打疯了,女排巨星却崩盘,蔡斌固执拒绝换人

嘴炮体坛
2024-06-14 21:32:30
倒计时最后两天,22国临时退峰会,中乌还是没谈拢,普京表示感谢

倒计时最后两天,22国临时退峰会,中乌还是没谈拢,普京表示感谢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06-14 20:54:36
土地卖不动以后,城投又找到了一条新财路,利润比房地产还高

土地卖不动以后,城投又找到了一条新财路,利润比房地产还高

庞明说财经
2024-06-13 08:45:38
创业板IPO|新恒汇过会逾一年仍未提交注册,对“紫光系”企业毛利率偏高遭问询

创业板IPO|新恒汇过会逾一年仍未提交注册,对“紫光系”企业毛利率偏高遭问询

时代商学院
2024-06-14 10:26:11
郎平卸任3年后首次观战女排!宠溺望向爱徒,与2位前队长同框催泪

郎平卸任3年后首次观战女排!宠溺望向爱徒,与2位前队长同框催泪

我爱英超
2024-06-14 22:29:46
17岁中专女生数学竞赛全球12名!我试着做了这套题,给跪了...

17岁中专女生数学竞赛全球12名!我试着做了这套题,给跪了...

毕导
2024-06-14 17:15:49
4换1!逆天交易方案!杜兰特和威金斯互换,勇士重振旗鼓再冲冠

4换1!逆天交易方案!杜兰特和威金斯互换,勇士重振旗鼓再冲冠

鬼魅突破上篮
2024-06-15 01:14:41
尴尬!颜宁现身武大演讲,学生叫院士遭打断并纠正,网友炸锅了

尴尬!颜宁现身武大演讲,学生叫院士遭打断并纠正,网友炸锅了

凯旋学长
2024-06-14 18:12:49
都扛不住了…

都扛不住了…

子木聊房啊
2024-06-14 18:35:29
女游客在泰国遭假摩的师傅侵犯,司机:也就两个小时...

女游客在泰国遭假摩的师傅侵犯,司机:也就两个小时...

拾点先生
2024-06-14 19:00:03
知名舞蹈工作室5KM多家门店关闭,学员遭遇退费难,上海警方介入

知名舞蹈工作室5KM多家门店关闭,学员遭遇退费难,上海警方介入

极目新闻
2024-06-14 19:34:38
你还买电动车吗?国际能源署警告:到2030年末,全球石油市场将面临严重过剩【附全球石油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你还买电动车吗?国际能源署警告:到2030年末,全球石油市场将面临严重过剩【附全球石油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前瞻网
2024-06-13 17:08:14
佛山市公安局原副局长被查,曾被称“马路局长”,每月配枪巡逻至少5次

佛山市公安局原副局长被查,曾被称“马路局长”,每月配枪巡逻至少5次

鲁中晨报
2024-06-14 15:11:05
黄一鸣女儿酷似爷爷王健林,王思聪不要女儿,王健林还要孙女呢

黄一鸣女儿酷似爷爷王健林,王思聪不要女儿,王健林还要孙女呢

小万聊科普
2024-06-12 23:32:50
6月14日俄乌:33年来最强有力的协议签署,乌克兰艰难时期已过

6月14日俄乌:33年来最强有力的协议签署,乌克兰艰难时期已过

山河路口
2024-06-14 14:05:47
2024-06-15 03:52:49
Hi科普啦
Hi科普啦
传播有益的生活知识及科学文化
1257文章数 336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欧盟对华抡贸易大棒后 中方"报复"来得又快又猛

头条要闻

媒体:欧盟对华抡贸易大棒后 中方"报复"来得又快又猛

体育要闻

我们为什么还爱欧洲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石油美元”协议走向终结 影响几何?

科技要闻

马斯克重获信任 豪言特斯拉市值超10个苹果

汽车要闻

提供100/240kW双电机版本车型 乐道L60实车曝光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家居
手机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海关在旅客内衣内发现 350 张卡带 / 宫崎英高不反对《血源》移植 PC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手机要闻

全球第一!OPPO Find X7 Ultra DXO电池成绩160分:充电5分钟续航10小时

军事要闻

美国与乌克兰签署双边安全协议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