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民国的时候,贵州农村有种“谜”一样的工具,一般人不知道怎么用

0
分享至

在民国时代的贵州的偏远农村,当地农民会利用一种特殊的工具打稻子,而它的存在,看似十分简单,但是很少会有人知道怎么用?这件神秘的物件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其省会是贵阳,地处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全省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贵州省下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6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50个县,11个自治县,1个特区,堪称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更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梵净山、织金洞等,也都成为了全世界最著名的旅游名胜之地。


贵州的历史较为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贵州便是中原人口中的“荆楚之地”,也是广泛意义上的南蛮之地。贵州因为地处云贵高原,故此其地理环境十分特殊,整体架构呈倾斜状,平均海拔约在1100米左右。作为一处高原山地居多的省份,贵州素来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从地理学角度来看,贵州地貌整体可以分为高原、山地、丘陵以及盆地四种,其境内山脉众多且蜿蜒纵横,几乎成为了该省地理环境最重要的标志。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属于冬暖夏凉的福地,气候十分宜人。当然,因为山区本身的特殊环境构造,故此也会出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观。尤其是身处大山深处的农村偏远地区,生活在里面的村民,也必须要忍受诸如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自然灾害,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农业生产。


贵州农村的农民们,在山里生活的同时,也要忍受艰辛的体力劳动,在山多地少的环境中,耕种是一件极其辛苦且麻烦的活计。因为气候环境的原因,故此,贵州农村山区的农民,还是主要以种植水稻为谋生手段,不过碍于山区地理环境的复杂,大型收割器械难以进入山地进行收割,故此,多数农村山民仍然会采用最原始的收割方式,用以收割地里成片的稻田。
作为一种粮食作物,水稻的收割方式极为特别,不仅需要采割,而且还要对生长在稻穗上稻粒实施脱粒。不过因为水稻本身的稻粒较小,故此而言,人们也不可能对其进行精细化的处理,于是,聪明智慧的劳动人民,便逐渐发明出了一种特殊的脱粒方式。


一般来说,贵州地区的农民们,在进行水稻脱粒的时候,往往都会在地头放置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木箱子,木箱子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状,当地人将其称作是“斛”。斛是古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盛装粮食的工具,其自身容积较大,且本身是木质物品,可以防潮防霉,对粮食的保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此时可能不少读者都会感到好奇,如此一个巨大的木箱子,究竟是如何实现脱粒的呢?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步骤还是需要付出不小的人力活动。贵州地区的农民,在收割水稻的时候,往往会将斛放置于一个恰当的位置,并开始逐步收割水稻。

将割下来的水稻全部扎成小捆,并用双手掐住其尾部,使得稻穗与斛壁进行充分的撞击。如此一来,稻穗内的稻壳便可以与稻粒脱粒,全部进入到斛之内,被完整的收割下来。不过此类收割方式存在极大的弊端,就是在脱粒的过程中,会相当浪费人力,效率也十分低下,更重要的是,由于在撞击过程的大力挥动,会造成粮食颗粒被挥舞到斛外,造成了粮食浪费。


时至今日,虽然不少山区内的农民仍然在沿用木斛收割脱粒的方式,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在搬离山区之后,便已经学会了利用机械化进行收割,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还令粮食的回收率上升到了顶点。不得不说,在现代大型机械的普及和应用之下,农民们的双手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类似于斛的老物件已经被淘汰,但是它们还是被收藏进了博物馆之内,毕竟,它们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象征,值得我们去纪念。
参考资料:《古董故事》李伟峰著河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若中美全面开打,中国在制裁封锁下,究竟能撑多久?

若中美全面开打,中国在制裁封锁下,究竟能撑多久?

兵国大事
2024-06-04 10:14:25
陈沂加入SWAG接到陪玩邀约 开价44.5万

陈沂加入SWAG接到陪玩邀约 开价44.5万

楚门记
2024-06-19 09:23:32
周海琦被查!一周前还公开出席活动

周海琦被查!一周前还公开出席活动

鲁中晨报
2024-06-19 12:23:04
世界排协为何不处罚中国排协?

世界排协为何不处罚中国排协?

小鬼头体育
2024-06-19 12:52:06
姆巴佩向网友征集面具 淘宝:试试绿头鱼面具 丑东西大赛第一名

姆巴佩向网友征集面具 淘宝:试试绿头鱼面具 丑东西大赛第一名

快科技
2024-06-18 23:36:09
中国未来五大工程!每一个都将震惊世界,你知道几个呢?

中国未来五大工程!每一个都将震惊世界,你知道几个呢?

105度的世界
2024-06-19 14:46:43
“夏天吃3草,不把医生找”,“3草”指的是什么?现在大量上市

“夏天吃3草,不把医生找”,“3草”指的是什么?现在大量上市

椰青美食分享
2024-06-18 22:28:46
足球报赞蒋圣龙:世预赛打遍前中后三个位置,心脏强大没有慌乱感

足球报赞蒋圣龙:世预赛打遍前中后三个位置,心脏强大没有慌乱感

直播吧
2024-06-19 13:28:11
罗斯人开始抛弃卢布,乌克兰愈战愈勇

罗斯人开始抛弃卢布,乌克兰愈战愈勇

非虚构故事
2024-06-13 13:28:47
欧盟“背刺”中国,欧洲汽车人先不干了|钛度车库

欧盟“背刺”中国,欧洲汽车人先不干了|钛度车库

钛媒体APP
2024-06-19 13:28:08
中国海警疑似持枪登船,缴了菲军的械,菲士兵负隅顽抗断了手指

中国海警疑似持枪登船,缴了菲军的械,菲士兵负隅顽抗断了手指

评论员童童
2024-06-18 18:00:37
提着巨款的深圳买房人要疯了……

提着巨款的深圳买房人要疯了……

楼市诸葛
2024-06-19 15:52:03
欧文&东契奇季后赛共得到1122分,创NBA历史后场双人组纪录

欧文&东契奇季后赛共得到1122分,创NBA历史后场双人组纪录

懂球帝
2024-06-19 12:25:15
黄圣依回娘家探望父亲!父女同框长相相似,家住徐家汇顶楼风景好

黄圣依回娘家探望父亲!父女同框长相相似,家住徐家汇顶楼风景好

快乐娱文
2024-06-19 09:53:28
8000万人吃掉40%财政收入!上班拿5千退休拿1万的现状,必须改变

8000万人吃掉40%财政收入!上班拿5千退休拿1万的现状,必须改变

人物娱记
2023-11-28 13:00:03
闹大了!人民日报评“数学天才”姜萍冲上热搜,评论神评笑不活了

闹大了!人民日报评“数学天才”姜萍冲上热搜,评论神评笑不活了

起喜电影
2024-06-18 17:04:05
太敢说了上海海港2-1梅州客家,黄健翔犀利点评“一针见血”

太敢说了上海海港2-1梅州客家,黄健翔犀利点评“一针见血”

百里无心
2024-06-19 08:13:14
黑龙江一男子血洗工作单位,暗暗下定决心:没报完仇不能死

黑龙江一男子血洗工作单位,暗暗下定决心:没报完仇不能死

一度历史观
2024-05-13 13:05:13
近期在与老公过性生活时,我察觉到他和过去这十几年有着不太一样

近期在与老公过性生活时,我察觉到他和过去这十几年有着不太一样

第7情感
2024-06-18 12:23:00
洪荒70成功放电!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落地

洪荒70成功放电!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落地

中新经纬
2024-06-18 21:10:10
2024-06-19 18:02:44
历史大解密
历史大解密
历史增加智慧,智慧改变生命
5718文章数 254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外交部:在中国不存在所谓"脱北者"一说

头条要闻

外交部:在中国不存在所谓"脱北者"一说

体育要闻

欧洲杯最大的混子,非他莫属

娱乐要闻

黄一鸣“杀疯了” 直播间卖大葱养孩子

财经要闻

深化科创板改革 证监会发布八条措施

科技要闻

英伟达超越苹果、微软登顶全球新股王

汽车要闻

双肾格栅变化大/内饰焕新 新一代宝马X3官图发布

态度原创

房产
旅游
本地
时尚
公开课

房产要闻

17.9亿!终于,有民企在三亚大手笔拿地了!周边房价10万+!

旅游要闻

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导致希腊多名游客死亡

本地新闻

中式沙拉宇宙的天花板,它必须有姓名

50岁女人为什么不能乱穿衣?看了她们的造型就懂了,会穿才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