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为什么我们是谢拉皮翁兄弟

0
分享至

中国读者对于“谢拉皮翁兄弟”这一文学团体并非一无所知。个别作家的某些作品已有过中文译本(如费定的《城与年》、伊万诺夫的《铁甲列车》等)。其中,康斯坦丁·费定伏谢·伊万诺夫、尼古拉·吉洪诺夫米哈伊尔·斯洛尼姆斯基被认为是苏联经典文学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最佳代表,同时他们也是苏联作家联盟委员会的成员。而维尼阿明·卡维林米哈伊尔·左琴科等则继承了俄罗斯经典文学传统。同时,他们的创作命运与20年代文学语境紧密相连。当时,他们视自己为一个整体,为“兄弟”,为“谢拉皮翁”。就这一关系,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该团体毋庸置疑的领袖及其代表列夫·隆茨在自己宣言式的文章《为什么我们是谢拉皮翁兄弟》中的观点:“我们不是一个学派,不是一种潮流,也不是霍夫曼的训练班。我们不是某个俱乐部的票友,不是同事,不是同志,而是兄弟!”米哈伊尔·斯洛尼姆斯基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道:“我们自愿聚集在一起,没有规章和制度,我们只通过直觉来挑选新的成员。”

文学团体“谢拉皮翁兄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的夏天。当时《世界文学》出版社开设了一个工作室,目的是培养有才华的年轻人成为翻译人员。该工作室位于彼得格勒艺术之家(简称ДИСК),在马克西姆·高尔基的领导下,这些年轻人在艺术上产生了自己的见解。但他们很快发现,自己渴望掌握的语言艺术与文学技巧不仅仅局限于翻译领域,还逐渐转向了文学领域。该工作室是为那些由著名的作家、诗人、语文学家领导的一系列关于体裁的研讨会而成立。例如,由尼古拉·古米廖夫主持的研讨会。正是在古米廖夫的课堂上出现了未来的团体成员,波兹涅尔叶莉扎韦达·波隆斯卡娅

叶甫盖尼·扎米亚京在“谢拉皮翁兄弟”的文学道路上起到了无可置疑的关键作用。1919年至1921年间,扎米亚京开始为年轻作家们讲授艺术小说技法课程,他在课堂上表达了自己对于综合理论、创造心理学、情节与故事之间关系的理解,在语言技法方面对作家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们说的话越少,这些话所表达的内容就越多,作用就越大,艺术效果也就越强烈。”米哈伊尔·左琴科尼古拉·尼基京列夫·隆茨伊利亚·格鲁兹杰夫均出席了扎米亚京关于“谢拉皮翁兄弟”小说未来创作研讨会,他们都来跟老师学习文学的简洁艺术。

叶甫盖尼·扎米亚京,代表作《我们》

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一段时间曾主持过研讨会。尼古拉·楚科夫斯基在回忆其中一次会议时说,会上有关文学事宜他只字未提,取而代之的是,他转述了一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什克洛夫斯基本人在土耳其和波斯发生的非常有趣的冒险经历(后来成为他的小说《感伤的旅行》中情节的一部分)。

1920年,米哈伊尔·斯洛尼姆斯基搬进了艺术之家。正是在那个时候,研讨会的参与者被划分为两个文学团体:一个是“诗人行会”,另一个就是“谢拉皮翁兄弟”。前者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要依靠古米廖夫的审美标准,并拒绝撰写现代生活;而后者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书写现代生活才是十分必要的。理念不同导致的结果是:社会上出现了两类和睦相处的伙伴,他们各自过着独立的生活。

1921年,大家一同在艺术之家庆祝了新年。这也成为该文学团体形成的前兆。第二个文学团体的代表们——未来的“谢拉皮翁兄弟”们聚集在那里,其中包括阿隆季娜、加茨凯维奇、萨佐诺娃、哈里通和卡普兰,他们成为后来的“谢拉皮翁姐妹”。就这样,未来文学团体的成员之间开始建立起友好的联系。

并非所有的“谢拉皮翁兄弟”都是在艺术之家开启自己的创作之路。正如斯洛尼姆斯基所言,费定是在1920年首次访问高尔基之后才来到艺术之家的。什克洛夫斯基带来了卡维林,在介绍他的时候并没有介绍他的名字,而是介绍了他参加比赛的小说名字——《第十一条定律》。比赛是于1920年冬季在艺术之家举行的。正如楚科夫斯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所写的那样,得益于这事件,费定和卡维林才走进了“谢拉皮翁兄弟”的文学圈(卡维林这个姓氏是作家济利别尔从1922年开始使用的笔名,这件事从9月24日他写给高尔基的信中可以得到证实)。获得小说竞赛一等奖的作品是费定的《果园》,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是尼基京的《地下室》,获得三等奖的作品是卡维林的《第十一条定律》。此外,被提名的作品还有隆茨的《天堂之门》和吉洪诺夫的《力量》。比赛结果于1921年5月,也就是在文学团体成立之后才公布。

“谢拉皮翁兄弟”文学团体的第一次会议是在艺术之家斯洛尼姆斯基的房间里举行的。这件事在楚科夫斯基的回忆录中得到了记载。此次会议正式宣布了“兄弟”团体成员的名单:格鲁兹杰夫、左琴科、隆茨、尼基京、费定、卡维林、斯洛尼姆斯基、波隆斯卡娅、什克洛夫斯基和波兹涅尔。斯洛尼姆斯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了关于团体成立时的情景。他写道:1921年2月1日,一群年轻的作家在高尔基的带领下,在他的房间里相互朗读着自己的小说。从那时起,他们每周都聚会一次。费定在《高尔基在我们中间》一书中也提到了这件事:“每个星期六,我们所有人都会在斯洛尼姆斯基的房间里一直坐到深夜,我们相互阅读某篇新的小说或者诗歌,然后开始讨论它们的优点或缺点。我们风格迥异,我们的作品在友好的氛围中不断得到改进。”

在所有的公开演讲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艺术之家举行的两场广为人知的文学晚会。第一场在1921年10月19日,普希金“贵族学校”周年纪念日举行。在晚会上,费定、斯洛尼姆斯基、伊万诺夫和卡维林分别朗读了自己的作品。第二场在1921年10月26日举行,波隆斯卡娅、楚科夫斯基、左琴科、尼基京和隆茨朗读了自己的作品。这两场晚会开幕式的致辞人均为什克洛夫斯基。

什克洛夫斯基、楚科夫斯基和斯洛尼姆斯基均提供过一些关于该文学团体名字由来的信息。什克洛夫斯基写道:“谢拉皮翁兄弟”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卡维林所取。楚科夫斯基回忆道:在1921年2月1日,该团体的第一次会议上,当时德国浪漫主义者霍夫曼的推崇者卡维林提出了“谢拉皮翁兄弟”这个名字。隆茨和格鲁兹杰夫对此想法表示赞同,但是其他人却反应冷淡。这是由于包括楚科夫斯基本人在内的许多人都不熟悉霍夫曼的那本同名小说。后来隆茨在解释的时候还提到了僧侣会议——在这样的聚会上,每个人都要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而该文学团体的成员们同样是聚集在一起,然后相互阅读自己的作品。因为这种相似性的存在,所以这个名字是十分恰当的。

但波隆斯卡娅却坚持认为隆茨是团体名称的发起者:“当列夫·隆茨建议称我们的团体为‘谢拉皮翁兄弟’时,我们所有人都被‘兄弟’一词吸引了,甚至都没有想到隐士谢拉皮翁。”波隆斯卡娅很可能是根据隆茨那篇著名的关于“谢拉皮翁兄弟”的文章而做此判断。斯洛尼姆斯基的版本则略有不同:这个名字是在一次会议上被选出来的,然而理由却是有其偶然性。据斯洛尼姆斯基回忆说:“在我的桌子上,放着一本不知道谁带来的书,破烂的亮绿色封皮上写着:霍夫曼的《谢拉皮翁兄弟》,革命前由《外国文学学报》出版。”不知是谁(完全没人记得)拿着书高喊道:“就是这个!‘谢拉皮翁兄弟’!他们也聚集在一起互相阅读自己的作品!”因此,彼得格勒的“谢拉皮翁兄弟”与霍夫曼笔下主人公们的相似性也是该团体名字由来的原因之一。

E.T.A.霍夫曼

(1776—1822)

第一版《谢拉皮翁兄弟》

尽管后来这个名字一直保留了下来,但是在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名字只是临时的选择。还有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小组成员会议期间,这本书会出现在桌子上,这件事又与什么有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回顾一下,在20世纪20年代的苏维埃,俄罗斯霍夫曼的作品都经历了哪些事件

1920年11月,也就是该团体第一次会议前几个月,在莫斯科著名的塔伊罗夫剧院,举行了根据霍夫曼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本《布拉姆比尔拉公主》的首映式。此次演出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受到了知识界的热烈讨论;第二个同样重要的事情是:至1921年《谢拉皮翁兄弟》最后一卷已经出版一百年了。我们相信,这也是该书在团体会议期间出现在会议室的原因之一;最后一点,1922年是霍夫曼逝世一百周年。越接近那一天,大家对这位德国作家的作品就越感兴趣。1922年由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布拉乌多创作的献给霍夫曼的一篇特写在苏联出版。由此可见,“偶然”出现在桌子上的书正是当时国内文化生活中各个事件的结果。

回到彼得格勒“谢拉皮翁兄弟”话题。该团体成员的构成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它在1921年发生变化。在1921年4月中旬,波兹涅尔移民。虽然是他父母的决定,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也一同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楚科夫斯基在回忆录中记述了他们和隆茨在华沙站为他送行的场景。

伏谢·伊万诺夫是在团体形成之后才加入“谢拉皮翁兄弟”的。据楚科夫斯基回忆,在“谢拉皮翁兄弟”们与高尔基的第一次联合会面期间,在高尔基的介绍下,他们认识了伏谢·伊万诺夫及其作品。随后伏谢·伊万诺夫就加入了兄弟团。这件事也在伏谢·伊万诺夫本人的回忆录中得到了证实。他写道,高尔基介绍他与年轻的“谢拉皮翁兄弟”们认识。随后伏谢·伊万诺夫也成为“谢拉皮翁兄弟”的一员。据楚科夫斯基回忆,吉洪诺夫加入团体是在1921年11月之后。

经过多番考量,最后我们确定了该文学团体成员的名单:伏谢·伊万诺夫、斯洛尼姆斯基、左琴科、卡维林、尼基京、费定、隆茨、吉洪诺夫、波隆斯卡娅、格鲁兹杰夫。该名单在《简明文学百科全书》、第三版《大苏联百科全书》和斯洛尼姆斯基的回忆录中均有体现。

兄弟团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滑稽的绰号。这些绰号可能与霍夫曼小说中的讲述者有关。正是在这些绰号中产生了最原始的游戏元素。作家阿列克谢·列米佐夫也参与其中,为兄弟团成员提供了一些私人绰号。弗列津斯基对彼得格勒“谢拉皮翁兄弟”的创作颇有研究,他认为这些绰号并非随机选择,它们是有据可依的,是符合作家们的行事风格的。

伊利亚·格鲁兹杰夫——大司祭

列夫·隆茨——百戏艺人

维尼阿明·卡维林——炼金术士

米哈伊尔·斯洛尼姆斯基——司酒官

尼古拉·尼基京——演说家/编年史专家

康斯坦丁·费定——看门人/掌匙者(据列米佐夫所说)

伏谢沃洛德·伊万诺夫——阿留申

米哈伊尔·左琴科——没有绰号/持剑武士(据列米佐夫所说)

尼古拉·吉洪诺夫——波洛伏茨人(只有列米佐夫这么说)

弗拉基米尔·波兹涅尔——爱吵架的人(列米佐夫也提出过绰号装甲兵,并解释说意味着“勇往直前”)

“谢拉皮翁兄弟”中唯一的“谢拉皮翁姐妹”是叶莉扎韦达·波隆斯卡娅。

兄弟团队拥有自己选举成员的方式,该方式显然是出自霍夫曼的《谢拉皮翁兄弟》一书。兄弟团队的会议和纪念日都是对外公开的,客人们可以随时来参加。客人中不乏兄弟们的导师们:高尔基、扎米亚京、楚科夫斯基。还有一些是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霍达谢维奇、福尔什、沙吉尼扬施瓦茨、特尼扬诺夫、列米佐夫、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克柳耶夫。画家有霍达谢维奇和安年科夫。文学家有埃亨巴乌姆和维戈茨基。经常来参加会议的女客人们有阿隆基娜、加茨凯维奇、萨佐诺娃、哈里通和加普兰,她们成为后来的“谢拉皮翁姐妹”。斯洛尼姆斯基在回忆“谢拉皮翁兄弟”们在会议上讨论的场景时这样说道:“兄弟们毫不留情地相互责骂着,这种相互谴责不但没有伤害兄弟间的友情,相反,还促进了兄弟们的成长。”

伏谢·伊万诺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详细地描绘了该团体在进行文学批评时的场景:“霍夫曼笔下有些‘谢拉皮翁兄弟’对同伴的作品是十分宽容的,但我们不同,我们是无情的……(进行文学批评时)在作者的脸上看不到恐惧,在其他‘谢拉皮翁兄弟’的脸上也看不到同情。身为首要发言人,‘演说家’尼基京非常尽责,他详尽地分析、称赞或者批评作家所朗读的作品。在现场可以听到费定的男中音,列夫·隆茨不太稳定的男高音和什克洛夫斯基恳求般的呼吸声。尽管什克洛夫斯基并没有加入‘谢拉皮翁兄弟’,但却是兄弟们最亲密的监护人和保卫者……我们会残酷地指出彼此的缺点,也会为彼此的成就而热血沸腾。”

什克洛夫斯基在团体中扮演的角色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地研究。什克洛夫斯基本人曾提到,他可能会成为“谢拉皮翁兄弟”,但却永远都不会成为小说家。尽管如此,隆茨在其1922年的文章《关于意识形态与政论体裁》中指出,什克洛夫斯基确为“谢拉皮翁兄弟”的一员。楚科夫斯基也证明他确实加入了该文学团体。卡维林则认为,什克洛夫斯基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客人,但同时他也指出,有一段时间,“谢拉皮翁兄弟”们都将他视为团体成员之一。

显然,什克洛夫斯基在该文学团体成立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远不止于此。他在1921年的文章《谢拉皮翁兄弟》中首次以书面形式提到“谢拉皮翁们”,用波隆斯卡娅的话讲,这也就成为他们的“诞生证明”。什克洛夫斯基在文章中描述了这些青年文学家的真实状况:“尽管他们具有写作的技能,但却没有出版的能力。”

也正是在这篇文章中,什克洛夫斯基提到了某些文学流派的起源,以及它们对“谢拉皮翁兄弟”创作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是“从列斯科夫到列米佐夫,从安德烈·别雷到叶甫盖尼·扎米亚京的文学路线;另一方面则是西方冒险小说。”

什克洛夫斯基指出,团体内部分化出东方派和西方派。后来,在同时期的一封私人信件中,什克洛夫斯基还更加确切地表明:该文学团体的成员划分为“日常派”和“情节派”。得益于什克洛夫斯基的积极干预,《谢拉皮翁兄弟(第一本文集)》于1922年出版。这也是“谢拉皮翁兄弟”唯一一本文集。随后于1922年在柏林问世的《谢拉皮翁兄弟(海外版文集)》只是俄文版的扩展本。该文集使世人开始关注作者的风格特点,以及他们在作品形式方面所付诸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值得一提的是已成为传统的“谢拉皮翁式”的问候:“你好,兄弟!写作十分艰难。”这句话出自费定与高尔基的通信。当时,费定提到了文学创作的复杂性:“每个人都曾接触过某种未经规范的学科,这门学科就是:写作十分艰难。”高尔基曾就该问题欣然回应道:“写作十分艰难——这正是一个极好的口号。”后来,卡维林还以此为书名撰写了一本回忆录。

“写作十分艰难”这句话成为“谢拉皮翁兄弟”的共同口号,它反映出该团体从文学学徒到逐渐形成个人风格及职业化的转变。扎米亚京在1922年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都是从培训班中学习到的……对文学作品中冗余成分的摒弃,也许要比写作更加困难。”

马克西姆·高尔基支持“谢拉皮翁兄弟”的文学实验并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一点从高尔基与费定的通信,以及费定的《高尔基在我们中间》一书中都可以得到证明。得益于高尔基的努力,该文学团体不但正式成立,而且实实在在地生存下来。在高尔基的申请下,“谢拉皮翁兄弟”还获得了衣食供给和经济援助。最重要的是,高尔基还在国外大力宣传“谢拉皮翁兄弟”的创作,商定外文译本的修订并监督维护作家权益。除此之外,高尔基在苏联也极力保护“谢拉皮翁兄弟”,使其免受批评责难。

斯洛尼姆斯基在1922年8月给高尔基的信中这样写道:“于我而言,在当代俄罗斯,该文学团体的存在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令人愉快的事情。在我看来,不夸张地讲,您开启了俄罗斯文学发展的某个新阶段。”

文学团体“谢拉皮翁兄弟”存在的时间并不长。1924年5月9日,23岁的作家列夫·隆茨英年早逝,该文学团体的辉煌时期也随之终结。对于隆茨的离世,费定在给高尔基的信中这样写道:“当然,我们每个人都遭受了不同的损失。但现在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从前的亲密友谊,而不再是为了某种能够支撑团体创作的保障。我们并没有解散,因为‘谢拉皮翁’超出了我们自身之外而存在。这个名字拥有自己的生命,它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对于一些人来说,甚至是强制性地团结在一起……团体内部逐渐分化,兄弟们开始成长,他们收获了一些技能,个性也日益变得突出。我们常常聚在一起,我们也喜欢聚在一起。我们的聚会是以习惯、友情及必要性为前提,而非强制性的要求。团体的工作和生活需求随着挨饿的彼得堡浪漫主义者一同消失了。但团体并没有正式解散,直到1929年‘谢拉皮翁兄弟’还在照常庆祝他们的周年纪念日。”团体这个概念本身已经成为过去式,文学团体的生存状况并没有随着时间而得到改善。随着统一作家联盟的出现,它们被迫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本文作者为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师范大学语文系教授、俄语语文学博士加丽娜·罗曼诺夫娜·罗曼诺娃。赵晓彬译)

BOOK

“金色俄罗斯”丛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策划出版,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汪剑钊担任主编,汇聚国内一流俄罗斯文学译者,从2017—2022年,历时六年出版40个品种,是目前国内最大套系俄罗斯文学丛书,80%书目为国内首次翻译引进,两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其中,第四辑即包含著名文学团体“谢拉皮翁兄弟”5部作品(36—40)。这是“谢拉皮翁兄弟”作品在中国的首次集体亮相。

《秘中之秘》

[苏] 伏·伊万诺夫 著

王丽欣 于婷婷 译

《秘中之秘》为俄罗斯作家伏·伊万诺夫中短篇小说选,本书中收录的12个短篇,每篇都具有不同的色彩与风格,故事在画面感极强的背景之下展开。在这块巨大的西伯利亚幕布之下,工人、农民、士兵、手工业者们的生活被伊万诺夫的妙笔生出无数精彩的故事。伊万诺夫擅长心理与细节描写,比如《冰窟》中的波格丹,《夜》中的阿方卡,《彩色的风》中的谢苗,伊万诺夫通过对他们心理活动的把握和对神态、动作等的细描,让这几个人物形象顿时清晰,跃然纸上。读者通过这些描写熟悉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对他们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抱持深刻的同情和理解。

《第五个漫游者》

[苏] 卡维林 著

杨玉波 译

本书收入文学团体“谢拉皮翁兄弟”成员,有“炼金术士”之称的卡维林早期七篇和晚年一篇风格相对一致的中短篇小说,文体丰富,风格独特。《18××年莱比锡城纪事》是卡维林于1922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第五个漫游者》《紫红色的隐迹纸本》《酒桶》《大游戏》《钦差大臣》《蓝色的太阳》是卡维林1928年之前的作品,《素描画像》是作家1980年的晚年作品,写作风格与早期作品十分相似,颇有不忘初心的意味。从这些作品中,可以一窥天才作家卡维林奋笔耕耘的身影,也可以走近作家构建的独属他自己的文学王国。

《爱吵架的人》

[苏] 卡维林 著

赵晓彬 王时玉 译

维尼阿明·卡维林在长篇小说《爱吵架的人,或瓦西里耶夫岛上的晚会》中,以文学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为原型,塑造了维克多·涅克雷洛夫这个角色。小说以列宁格勒老一代学院派教授洛日金返回列宁格勒,莫斯科年轻一代形式学派代表涅克雷洛夫前往列宁格勒参加文艺晚会并受到冷遇为主线,描写了新老两代语文学者的明争暗斗,勾勒出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语文学者或作家们的众生相。

《伯特兰·德·伯恩》

[苏] 隆茨 著

赵晓彬 译

本书收录了隆茨一生创作的元戏剧《猿猴来了!》、反乌托邦悲剧《真理城》、历史性悲剧《伯特兰•德•波恩》和反亚里士多德悲剧《超越法律》。隆茨戏剧具有浓重的历史感、时代感。在隆茨的作品中,人物性格总是充满变化的,比如在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格的戏剧《超越法律》中,一方面,主人公阿隆索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强盗,是以推翻暴政、实现人民自治为人生目标的英雄;另一方面,他又以自己超越法律为由来摆脱与未婚妻伊莎贝拉的婚约。在隆茨的笔下,没有绝对的正邪、善恶之分,人物是动态的,多样复杂的,从而让剧情充满了精彩的跌宕起伏。

《拉甫罗夫一家》

[苏]斯洛尼姆斯基 著

穆馨 译

小说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但这并不是一部历史小说,它更像纪实散文和日记。主人公鲍里斯·拉甫罗夫被卷入战争时,并没有自己的明确想法,只是随波逐流,后来却在母亲的推动下真正走向革命。不过,作者并未详细展示他思维和感情的混乱,描述他内心的波澜。我们看到的是行动和表现,就像一个旁观者在观察和记录,或者像新闻片的一个个镜头。这部以真实坦诚、简洁鲜明的笔触叙述帝国主义战争、俄国革命最初年代以及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道路的小说,再版约20次,永远屹立在苏联精选文学作品的行列中。

我们拥有同样的音频和心跳

扫二维码关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

初审:王 雪

复审:王其进

终审:黄立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0-3!全运会新争议:国乒名将输球摔拍泄愤,对手大度帮他捡起来

0-3!全运会新争议:国乒名将输球摔拍泄愤,对手大度帮他捡起来

篮球看比赛
2025-11-17 11:41:44
失去信任!快船最后时刻战术:范甘迪险助哈登超神,泰伦卢旁观

失去信任!快船最后时刻战术:范甘迪险助哈登超神,泰伦卢旁观

体坛小李
2025-11-17 08:54:41
清朝“大辫子”到底多脏?满头油光,虱子满头,十步之内不能站人

清朝“大辫子”到底多脏?满头油光,虱子满头,十步之内不能站人

小豫讲故事
2025-11-05 06:00:03
王学兵满头白发去看张一山演话剧,身体发福,54岁的他老的认不出

王学兵满头白发去看张一山演话剧,身体发福,54岁的他老的认不出

小徐讲八卦
2025-11-17 16:28:59
安德玛为何宁愿多花9500万,也要终止与库里12年的合作?

安德玛为何宁愿多花9500万,也要终止与库里12年的合作?

体育产业独立评论
2025-11-14 22:24:08
混音队主教练:杨瀚森是一个无私的球员,他让队友变得更好

混音队主教练:杨瀚森是一个无私的球员,他让队友变得更好

懂球帝
2025-11-17 13:52:06
佘智江引渡回国后,做灰色产业的表哥黄有龙,能否全身而退?

佘智江引渡回国后,做灰色产业的表哥黄有龙,能否全身而退?

公子麦少
2025-11-16 17:57:55
11秒10,破亚洲青年纪录!16岁浙江选手陈妤颉,成全运会女子百米飞人“新后”

11秒10,破亚洲青年纪录!16岁浙江选手陈妤颉,成全运会女子百米飞人“新后”

极目新闻
2025-11-17 22:30:52
赵雅芝名利心太强了!举办完50周年派对后,回宾馆睡到第2天下午

赵雅芝名利心太强了!举办完50周年派对后,回宾馆睡到第2天下午

乐悠悠娱乐
2025-11-17 10:21:08
央媒:“迎头痛击”有多痛?日本该睁眼看清楚了!

央媒:“迎头痛击”有多痛?日本该睁眼看清楚了!

澎湃新闻
2025-11-16 17:01:02
最后大狂欢!超级宠粉的「新有菜」引退作情报即将揭晓!

最后大狂欢!超级宠粉的「新有菜」引退作情报即将揭晓!

素然追光
2025-11-17 00:43:54
80岁老太感染上艾滋,女儿查看监控后瞠目结舌,连捅男保姆43刀

80岁老太感染上艾滋,女儿查看监控后瞠目结舌,连捅男保姆43刀

民间精选故事汇
2025-05-12 08:01:12
时隔近两年半,巴萨本周末重回诺坎普

时隔近两年半,巴萨本周末重回诺坎普

体坛周报
2025-11-17 22:54:16
美上将曾问100岁的基辛格:如何战胜中国,基辛格的回答十分中肯

美上将曾问100岁的基辛格:如何战胜中国,基辛格的回答十分中肯

通文知史
2025-11-17 22:35:03
“快来逮捕我”,沈伯洋窜德发挑衅,不到24小时,大陆对其出重拳

“快来逮捕我”,沈伯洋窜德发挑衅,不到24小时,大陆对其出重拳

凡知
2025-11-17 14:53:14
今日,央行大动作!降准降息,将至?

今日,央行大动作!降准降息,将至?

中国商界杂志社
2025-11-17 14:00:49
乌方将从法国采购100架“阵风”战斗机

乌方将从法国采购100架“阵风”战斗机

新京报
2025-11-17 22:33:34
中产信仰崩塌,山姆的这颗雷,早在半年前已埋下

中产信仰崩塌,山姆的这颗雷,早在半年前已埋下

大鱼简科
2025-11-14 19:58:14
美军前最高将领,说了和东大开战后果的大实话,全场寂然无声

美军前最高将领,说了和东大开战后果的大实话,全场寂然无声

大国观察眼
2025-11-08 06:35:06
他履新深圳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曾在街道任职

他履新深圳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曾在街道任职

南方都市报
2025-11-17 21:12:10
2025-11-17 23:27:00
鲸歌
鲸歌
我们拥有同样的音频和心跳
395文章数 4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这雪景,太美了!

头条要闻

媒体:美国核武器进驻日本意味着什么 高市可要想好了

头条要闻

媒体:美国核武器进驻日本意味着什么 高市可要想好了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科技要闻

有了通义和夸克,阿里为何再推千问App?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房产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汉语桥”选手们接力演唱周深《小美满》, 一起倾听中文之美 #世界中文大会

数码要闻

小米Poco Pad M1平板参数曝光,有望近期开售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韩国提议举行朝韩军事会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