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又被风刮跑了。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 , 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
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 , 沉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
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这段话是柏拉图说的。好消息是还没有到第四阶段,坏消息是正在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
两天没更文,今天手有点痒,聊聊房地产吧。
1
通知
10月8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财预〔2022〕126号)。
划重点:
1、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
2、规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控,建立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禁止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切实防范事业单位债务风险。
3、要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持续整治违规收费行为,坚决防止收过头税,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增加市场主体负担。
这个通知并未引起媒体重视,因为大部分内容都是以前三令五申强调过的,这次不过是例行喊话而已。
但这个通知有了一个新内容:
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
这个就是今天要说的重点,这个国企购地就是指地方城投公司买地,而城投公司是地方政府的亲儿子,靠地方政府输血而活,这种左手倒右手,就是虚增土地收入了。
城投拿地,是今年的一个“亮点”。
2
城投拿地
广州,一线城市。
10月10日,广州今年第三批土地集中供应落下帷幕,拍卖情况十分尴尬。
一共18宗地块,13宗底价成交、2宗溢价、3宗流拍。
可谓把一线的脸都丢尽了。
更让人绝望的是,15宗成交的土地,有11宗都是广州的城投公司买掉了。
以前土地拍卖,民企是主力,广州这次是民企全军覆没;
今年开始,民企不拿地了,国企开始扮演主力;
到了现在,连国企的参与热情都没了,地方政府不得已亲自下场扫货。
提醒一下,城投公司是没有造血能力的僵尸企业,它的作用是依靠地方政府的信用加持,融资给地方政府用,当它自己需要钱还债和发工资时,只能找地方政府。
所以说,城投公司与地方政府是一体两面,穿一条裤子的。
土地是地方政府的,现在没人来买地,城投公司来买。城投公司没钱,买地的钱是地方政府给的,那么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卖地的钱还能是卖地收入吗?
这不就是过个账而已吗?
这就是财政部“126号”文所说的“虚增土地财政收入”。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在2022年1-9月拿地金额TOP100中,城投公司数量占比49%。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城投公司的拿地占比越来越高。
一线城市的广州尚且如此,何况是其他城市呢?
3
弊端
城投公司拿地,看起来是暂时稳住了土拍和楼市,但实则后患无穷。
一方面,城投拿地的开工率很低。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城投公司的专业是融资,而不是搞房地产。城投拿到地之后,需要寻找开发商进行合作,通过把土地变成房子,才能收回成本和利润。
所以,城投拿地,首要任务是找到合作开发商。
但如果开发商愿意跟城投公司合作,那它为什么不自己去拿地呢?
所以,城投公司拿地,本身就说明开发不愿意造房子了。你现在还想着找开发商合作,这本身就是悖论。
事实也确实如此。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截至今年8月末,在22个重点城市中,2021年成交的土地出让项目取得预售证进入市场供应的比例为32.3%,其中,由城投公司主导的项目入市率仅9%。
根据克而瑞统计,在2021年第一批成交地块中,开发商拿地开工率高达61%,而城投公司拿地开工率23%。
另一方面,城投拿地会导致新增隐性债务。
城投拿地的开工率很低,那么闲置的土地怎么处理呢?
最常规的操作就是抵押融资。
找个评估机构做个市值评估,比如价值1亿,按照五折抵押率,也能获得5000万融资呢。
这5000万就属于空手套白狼了!
因为拿地的钱不是城投公司的自有资金,地方政府给它过个账而已。
这5000万就很可能是隐性债务。
而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现在就是个大地雷,中央三令五申一直强调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但地方政府现在确实没钱,穷得叮当响,有着一股强大的融资冲动,这就很容易搞出新增隐性债务的篓子。
这就是一场中央与地方的拉锯战。
所以,财政部“126号”文就出来了,必须控制城投拿地,不能让地方政府这么瞒天过海地玩。
4
未来
从城投拿地到叫停,我的一个直观看法是:
商品房市场在未来两三年内,会发生质变,新房市场会极度萎缩,市场以二手房交易为主。
这是供需决定的。
现在土拍不景气,2022年前八月全国卖地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28.5%,卖出去的地一半还是城投公司。也就是说,建房子的地少了,而且开工率还低,以后入市的新房肯定是锐减啊。
但是按照官方说话,中国还有3亿“新市民”,他们在城市工作生活,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解决办法也想好了,那就是《》提到的,60%的人买房,40%的人租房。
这些数据本身也反映出一个事实:房子已经建得够多了,而且分配很不均衡。
无论是经济规律,还是政府思路,未来的商品房格局已经定下来了:
房叔们不断挂牌甩卖自己的多余房子。
现在已经有这样的明显趋势了,以至于挂牌房子太多,有些地方政府担心影响房价,自己亲自下场收购存量房源,托底楼市。
目前所知,已经有济南、郑州、苏州这三个大城市通过城投公司收购滞销商品房,其中苏州金九楼市销售因此环比大涨126%。
城投公司,从拿地开发到终端销售,开始楼市的一条龙服务(兜底)了。
当然,城投公司这么大包大揽,只是为了暖场子,归根结底,还要取决于老百姓有没有钱来买房。
国庆节前,国家四部门一口气甩出“三连炸”!降息+减税+下调公积金利率!这种罕见的重磅举措,就是为了吸引老百姓来买房。
这次的不同在于,以前的政策多是为了鼓励买新房,这次更多是针对二手房。
随着新房越来越少和二手房越来越多,现在真正该担心的,
不是无房者买不买房的问题,而是房叔们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
你想啊,连上海的二手房都不好卖啦。
灵魂之问就来了:为什么就是不降价促销呢?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