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扎根黄土地,汗水铸辉煌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寄情沃野育良种侧记

0
分享至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战斗着一群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人,他们就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者。市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48年, 74年来,一代又一代农业科研人员筚路蓝缕,靠着质朴的初心和超然的境界,无私付出,守正创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颗赤心事三农

辛勤耕耘结硕果

夏季,阳光炙烈,在市农科院大豆良种试验田内,大豆研究所所长王秋玲每天都会带着她的团队在田里劳作。“大豆最关键的时间段是在出苗期,如果出苗期没有问题,一年的收成就装在兜里一多半了……”把35年青春献给大豆事业的王秋玲不顾浑身汗水,对年轻工作者说道。

我市大豆研究始于1950年,内容涉及遗传育种、生理栽培、植物保护等领域。大豆育种犹如“十年磨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该团队先后培育跃进系列、鲁豆系列和菏豆系列等大豆品种30余个,为黄淮海夏大豆区的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和大豆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种子是最好的见证。” 王秋玲说,在每个优良的新品种身上,都能看到前一代的影子。一脉相承,接续接力。在开展大豆研究的过程中,市农科院先后培养了40余位大豆专业研究人才,其中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6人被评为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名山东省突贡专家,1名菏泽市突贡专家,成为该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

“今年选育、实验的小麦种子已经全部颗粒归仓了,‘三夏’时节,办公室里基本看不见人。”在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郭凤芝正带着工作人员查看仓库内小麦种子的存储情况。

小麦研究所共有10人,每年“三夏”时节,他们时常以田间地头为家,一待就是一整天。他们头戴草帽、手握镰刀、脚穿陈旧布鞋,不管男女均被烈日晒得皮肤黝黑,只有他们身上穿的实验服、肩挎的科研记录工具才显露出他们不仅是“农民”,更是一群十余年埋头黄土地,秉承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踏实、严谨、执着精神,为我国粮食安全默默奉献的小麦育种人。

该育种团队历经13年,专门为菏泽区域量身打造小麦新品种“菏麦29”,以812.14公斤、815.76公斤的亩产量连续两年刷新菏泽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一粒好种子,不光要长在试验田里,更要走向田间地头,装在老百姓的饭碗里。现如今,“菏麦”系列小麦新品种在黄淮麦区广泛种植。一代代育种人薪火相传,把科学研究做在田间地头,把科技成果送进千家万户。

一粒种子千滴汗

“天涯海角”育良种

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空中弥漫着滚滚热浪,让人喘不过气来。

中午12时许,市农业科学院玉米良种试验田,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突然钻出几个浑身裹得严严实实的人影,他们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渗透了全身的衣衫。

“这些玉米叶就像一条条锯齿,在里面干活必须包裹得严严实实,否则会被割伤!”52岁的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曹凤格研究玉米已经23年。

“6月份开始,春播玉米育种材料开始授粉。上午9时到下午14时是玉米授粉最佳时间,所以天气越热,我们越要往玉米育种材料地里钻。”曹凤格说,现在正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期,每天早上5时到试验田里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是他们的“必修课”。

育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成功培育一个满意的玉米品种,需要千挑万选,反复试验。“这个过程经常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很多研究是踩着农科院老前辈的脚步,才一步步走到今天,他们的精神直到现在还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曹凤格说。

玉米的生长离不开阳光,育种人也是一年四季向着太阳跑。为了打破气候条件限制,市农科院在海南建设了加代繁育基地。自2015年开始,玉米研究所农艺师徐书举便开始了南繁北育。

春节期间,是海南玉米授粉的关键时期。每到那时,身在海南的徐书举都会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持留在海南试验田中。7年间,他有近一半的时间呆在海南偏远的农田里,肩挑背扛、亲力亲为,时常忙至深夜。在别的家庭灯火可亲、团聚一堂之时,他却只能通过视频与家人联络。

多年灌溉,一朝花开。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积累,玉米研究所成功培育出了很多优良品种,深受农民认可。其中,在鄄城的菏玉138玉米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918.21公斤,创全市单产新高。

一代代育种人俯身大地,脸庞晒得黢黑,内心却愈发火热。他们在漫长而艰辛的育种过程中以身作则,甘作田野的守望者。 “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市农科院都有新品种诞生、新的学科带头人出现。”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杨涌说,“农业专家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代接着一代干,在世代交替中赓续为农情怀,这就是市农科院育种人的精神风骨。”

“十三五”以来,市农科院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4项,审定(登记)作物新品种35个,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52项,发明(实用新型、软著)专利36项,发表学术论文117篇。目前,小麦、玉米育种研究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整体科研水平处于全省中上游。

在科研方面,市农科院每年承担上级科学试验任务60余项,提供参加试验新品系50多个,引进参试品种(系)3000多个,通过试验进行评价鉴定,为新品种审定及新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去年,我们成功立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区域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生态种植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实现了特色农业研究的良好开局。”杨涌告诉记者。

党建引领红旗展

守正创新得始终

只有不断创新,饭碗才能端得更牢。

多年来,市农科院勇立潮头,守正创新,在新品种的产量水平、适应性、抗病性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各项发展硕果累累。

市农科院每年开展科技培训、科技服务活动100余次,培训科技人员、科技带头人、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4000余人次,服务指导群众20000余人次,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星火计划工作先进集体,被山东省科技厅授予“山东省星火科技先进集体”“山东省星火培训先进集体”等称号。

“目前,我院安排示范网点100多个、示范基地2万余亩,展示新品种新技术60多个,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500余万亩,增加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杨涌说,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农民素质,推动了产业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

市农科院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党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为规范管理、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先后出台规章制度30多项,逐步形成了务实清廉、规范有序、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深耕不辍结硕果。市农科院先后荣获“菏泽市五一劳动奖章”“菏泽市干事创业先进集体”“菏泽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组织实施先进单位”“菏泽市学习强国工作先进集体”“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

悠悠沃土,培养出一代代吃苦耐劳的农科人,他们履行着身为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以土地为家,用双手为农民朋友送去高产丰收的种子,用双脚踏出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新路径,用一颗赤子之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科技支撑。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仝志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孙杨拒绝退役!而他却放弃中国国籍,转身替澳大利亚参赛!

孙杨拒绝退役!而他却放弃中国国籍,转身替澳大利亚参赛!

番茄说史聊
2024-05-14 23:16:11
老俞和宇辉山西双播时状态异常落寞 评论区充满心疼,网友:绝对托

老俞和宇辉山西双播时状态异常落寞 评论区充满心疼,网友:绝对托

综艺拼盘汇
2024-06-14 07:11:15
红领巾事件持续升温,真相曝光!内幕揭秘!

红领巾事件持续升温,真相曝光!内幕揭秘!

趣说世界哈
2024-06-13 11:30:23
雷雨+大风+小冰雹预计这时来!天津这里可能出现龙卷风!市防办最新通知

雷雨+大风+小冰雹预计这时来!天津这里可能出现龙卷风!市防办最新通知

鲁中晨报
2024-06-13 17:59:12
“吃吐”外卖预制菜的深圳人,开始自制预制菜:做一次,吃一周

“吃吐”外卖预制菜的深圳人,开始自制预制菜:做一次,吃一周

深圳微时光
2024-06-13 23:09:23
网友:广州地产底裤都快脱光了!最后只有全面放开,买房送户口…

网友:广州地产底裤都快脱光了!最后只有全面放开,买房送户口…

火山诗话
2024-06-12 10:55:58
闹大了!律师:王思聪若拒养孩子或涉遗弃罪?

闹大了!律师:王思聪若拒养孩子或涉遗弃罪?

皖声微言
2024-06-13 11:56:58
正在公示!北京拟在经开区新增一所大学

正在公示!北京拟在经开区新增一所大学

新京报北京知道
2024-06-13 22:07:46
我拒绝下课!女排国家队主教练蔡斌回应:我有我自己的独特战术

我拒绝下课!女排国家队主教练蔡斌回应:我有我自己的独特战术

林子说事
2024-06-13 22:39:31
张怡宁回国乒帮忙!穿上队服跟孙颖莎比赛,刘国梁合影让她站C位

张怡宁回国乒帮忙!穿上队服跟孙颖莎比赛,刘国梁合影让她站C位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4-06-13 19:26:12
德国队发布欧洲杯全家福:诺伊尔坐前排C位,克罗斯站后排

德国队发布欧洲杯全家福:诺伊尔坐前排C位,克罗斯站后排

懂球帝
2024-06-13 20:28:24
山东蒙阴县“久旱逢冰雹”,果农经历“从惊喜到惊吓”:桃子被砸烂了

山东蒙阴县“久旱逢冰雹”,果农经历“从惊喜到惊吓”:桃子被砸烂了

红星新闻
2024-06-13 18:02:29
黄循财访问马来西亚:对重启新马高铁持开放态度

黄循财访问马来西亚:对重启新马高铁持开放态度

澎湃新闻
2024-06-13 12:44:30
德国反对无效,欧盟7月起对中国加征25%关税,挪威第一个拒绝参与

德国反对无效,欧盟7月起对中国加征25%关税,挪威第一个拒绝参与

书房点兵
2024-06-13 18:44:01
乔妹参加快乐向前冲发生意外,落水角度很尴尬,被网友恶意截图

乔妹参加快乐向前冲发生意外,落水角度很尴尬,被网友恶意截图

新游戏大妹子
2024-06-13 11:53:56
董军当众摊牌,蒋万安一语引爆全台,“中国台湾省”响彻两岸

董军当众摊牌,蒋万安一语引爆全台,“中国台湾省”响彻两岸

星辰故事屋
2024-06-13 17:08:12
“拯救”国足的新加坡门将:家中摊位售卖食品被中国人买空

“拯救”国足的新加坡门将:家中摊位售卖食品被中国人买空

封面新闻
2024-06-12 16:57:06
俄杜马制定“普京法”,无论战胜或战败,俄罗斯人将永远记住普京

俄杜马制定“普京法”,无论战胜或战败,俄罗斯人将永远记住普京

特特农村生活
2024-06-13 15:57:49
温网宣布2024年奖金分配,突破5000万英镑大关

温网宣布2024年奖金分配,突破5000万英镑大关

全网球APP
2024-06-14 06:40:30
安倍昭恵:丈夫死后回乡开店,别墅和钱都给了婆家,常去坟前祭拜

安倍昭恵:丈夫死后回乡开店,别墅和钱都给了婆家,常去坟前祭拜

照见古今
2024-06-13 20:39:11
2024-06-14 09:28:49
菏泽日报
菏泽日报
菏泽日报
9110文章数 98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马斯克:明年千台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上班

头条要闻

亲绿网红在大陆旅游称"真的很喜欢这里" 气得绿营跳脚

头条要闻

亲绿网红在大陆旅游称"真的很喜欢这里" 气得绿营跳脚

体育要闻

乔丹最想单挑的男人走了

娱乐要闻

森林北报案,称和汪峰的感情遭受压力

财经要闻

私募大佬孙强:中国为什么缺少耐心资本

汽车要闻

升级8155芯片 新款卡罗拉锐放售12.98-18.48万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艺术
旅游
手机

亲子要闻

人类幼崽的迷惑行为,非要和爷爷奶奶转圈圈,爷奶一脸的生无可恋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旅游要闻

山西文旅厅厅长与董宇辉拉家常:中午回家吃了饭

手机要闻

三星Galaxy S22推送6月安全补丁 修复59个安全漏洞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