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滴滴被罚之后,那些被盗的个人隐私让我后背发凉。

0
分享至

“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

滴滴,你玩的可真大。

今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该事件背后,是滴滴对国家安全用户隐私的漠视。作为新传考研人,我们需要尽快平复愤怒的情绪,现在,让我们一起梳理滴滴的“八宗罪”,探究考研真题里的“平台隐私”与“用户隐私”文末附带有相关拓展论文包,请自取】

本期目录

1.滴滴平台侵犯了哪些隐私?

2.关于用户隐私的真题及案例积累

3.互联网时代的平台用户隐私现状

4.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自己不“裸奔”?

01 滴滴品台侵犯了哪些隐私?

2012年北京的那个冬夜,下着鹅毛大雪,我的外套根本挡不住寒风。我和好多人一起站在长长的队伍里等出租车,浑身冻透,瑟瑟发抖,大家都越来越焦虑。”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在回忆创办滴滴时这样说到。

一路攀爬9年后。2021年6月30日,滴滴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为“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担任承销商。滴滴这次IPO的承销商名单中还有多家中资机构,其中包括中金、中银国际、交银国际、建银国际、招银国际、工银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等。滴滴创造了2021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募资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中国公司在美规模最大的一次IPO。

可就在2天后,2021年7月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对滴滴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同时暂停新用户注册。为此,2021年7月3号,滴滴副总裁在微博上辟谣。(如图)7月4号,滴滴出行APP被国家网信办通知下架整改。

真相到底如他所辟谣的那样吗?悬而未决的审查,终于在一年后,靴子落地了。2022年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罚款的数额,说实话太大了,大到我们每个普通的互联网个体都觉得跟我们关系不大。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了“滴滴平台的16项违法事实”,真的让人后背发凉,每一个滴滴出行的用户此刻才发现,原来我一直在滴滴面前“裸奔”。

  •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196.39万条;
  •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83.23亿条;
  •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1.07亿条、年龄段信息5350.92万条、职业信息1633.56万条、亲情关系信息138.29万条、“家”和“公司”打车地址信息1.53亿条;
  •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1.67亿条;
  •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14.29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5780.26万条;
  •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539.76亿条、常驻城市信息15.38亿条、异地商务/异地旅游信息3.04亿条;
  •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
  •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19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看到这些红色的字了吗?从你的手机相册、剪贴板到人脸识别、年龄、职业甚至是亲情关系、家庭住址和身份证号……实在忍不住破口大骂:滴滴也太TM无耻了!

除此之外,从网信办发布的信息,还透露了滴滴平台进行违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安全隐患,并且对执法人员的调查工作拒不配合。滴滴既不尊重消费者和员工,视国家法律为无物,让公共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大家感受一下这个措辞)

从监管部门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可以看到,滴滴被处罚的主要依据是2017年6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年9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2021年11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和《行政处罚法》(注意这几部法律,要有所了解,只要涉及互联网管理,都会用到)等有关规定。出台三部互联网+,迎来了个人信息保护及企业数据合规的新纪元。

《网络安全法》侧重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法》主要是宏观地确立数据保护的相关制度,并对数据处理者提出相关的义务要求,它的范围更广,包括个人信息与非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则仅侧重于保护个人信息,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更多具体的场景,例如对个人信息、敏感信息应当基于全生命周期进行保护,对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个人信息处理者面对信息主体提出的权利请求如何应对、应对不当相应的责任等都做出了规范。【正是由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出台,现在下载app后,消费者拥有了是否允许追踪的权利】

滴滴,你保护网络安全了吗?你作为数据处理者,尽到应尽的义务吗?保护了我们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吗?啊,原来都没!

02 关于用户隐私的真题及案例积累

隐私权是众多院校考察的重点,铎子为大家整理了部分真题及案例

22真题节选

1.清华大学专硕 (334)

名词解释:数据隐私

2.北京师范大学学硕 (723)

简答题:平台性经济企业如何保护用户隐私

3.南开大学 (334)

论述题:论述互联网精准营销下,如何保护用户隐私权

4.湖南大学 (334)

材料分析题:灾难新闻如何尊重受访者、保护隐私

5.华东师范大学学硕 (848)

分析题:用户隐私保护和计算广告未来发展关系

6.西南交通大学 专硕 (440)

论述题:结合社会热点谈谈你对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保护的看法

7.西安交通大学专硕 (334)

评论:Please state your view on media's disclosure of privacy matters of public figures.(媒体对公众人物隐私泄漏)

全网最全!120所院校,480套真题,2022新传考研「初试真题」免费领!

1.创业邦APP遭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下架处理

2022年3月爱奇清科(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创业邦(应用版本:6.5.17)APP涉及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和APP强制、频繁、过渡索取权限以及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问题,已被要求下架。

2.WPS涉嫌自动删除用户文件

2022年7月,办公软件WPS陷入隐私争议,多名用户称自己的云端和本地文稿均被WPS无端封锁,无法打开使用,系统显示“可能包含违禁内容已停止访问”。怀疑WPS软件存在某种敏感词和谐机制,在检测到相应敏感词后可能会锁死本地文件,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权。WPS公司回应称,实际是用户分享的在线文档链接涉嫌违规,WPS依法禁止了他人访问该链接。但WPS仍因扫描用户数据受到了很多批评。

3.微信主动读取用户相册

2021年10月8日,微博数码博主Hackl0us爆料称微信存在主动读取用户相册行为。该博主表示,使用iOS15的最新功能“记录App活动”后,“发现微信在用户未主动激活App的情况下,在后台数次读取用户相册,每次读取时间长达40秒至1分钟不等。”对此,微信官方回应称,该功能系为方便用户快速发图做准备,仅在手机本地完成,并承诺在最新版本中取消该功能。

4.ZAO软件AI换脸惹争议

2019年,一款面向大众的AI换脸软件“ZAO”爆红网络:通过这款换脸神器,使用者可以在10秒跟王俊凯、杨幂实现“换脸”。而就在软件走红之际,“ZAO”也被指涉嫌过度攫取用户授权、侵犯隐私、盗用版权以及引发公众对刷脸支付安全的担忧。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问题,工信部网络安全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5.苹果语音助手涉嫌泄露用户隐私

2019年7月26日,英国《卫报》发表了名为“苹果承包商在Siri对话中听到秘密信息”的报道。该报道称苹果将一小部分Siri对话记录送至承包商处进行内容听取,承包商们通过Siri激活的方式、回答的内容是否有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后苹果对录音事件发表了道歉声明,称将不再保留Siri互动的录音。

6.TikTok侵犯用户隐私事件

2020年4月,四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青少年通过父母将TikTok和字节跳动告上法庭,称TikTok的一些滤镜和互动游戏需要通过面部扫描完成,TikTok由此获得了用户面部几何特征数据。次年2月25日,字节跳动在提交给美国伊利诺伊州地方法院的文件中称,愿支付9200万美元,就非法收集青少年隐私信息的官司达成和解

7.Facebook侵犯用户隐私事件

2015年,由于Facebook在其照片标记功能中使用了面部识别技术,这项功能允许用户在他们在上传到Facebook的照片中标记好友,创建指向好友个人资料的链接,而平台却未经同意扫描用户上传的面部图像,此举违反了伊利诺伊州的《生物识别信息隐私法》。由此,160万名受影响用户的代表向法院提起了集体诉讼。2021年6月,Facebook被判向160万用户赔偿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亿)

8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争议发言

2018年3月26日,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就个人信息利用问题发表观点:“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

03 互联网时代的平台用户隐私现状

互联网以及大数据自身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决定了不可避免的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因为它进一步打破了隐私权屏蔽的空间和时间的界限,从而对用户隐私产生了不仅限于传统个人隐私范畴的安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可以轻松实现任何人之间的连接。

只要你拥有一台上网的电脑或手机等终端,拥有接入因特网的条件,注册一个微博或人人网等社会化媒体工具的账号,网络就将带你进入全新的社交世界。你或许可以在网路上找到失联已久的小学同窗,也可以探访你崇拜或暗恋了很久的人的内心世界,也许还会根据你的个人信息(学校、单位、兴趣、爱好等)和关注好友的关系图,时不时地鼓励你是否应该关注一些你可能认识或感兴趣的用户。

二是可以轻松实现任何时间的连接。

也许你是一个正在美国的家中观看一部无聊肥皂剧的家庭主妇,也许你正和一帮朋友在日本的街头胡吃海喝,或者正在上海苦逼地为明天客户的要稿而独自加班,当然,你也有可能正开着车其乐融融地带着全家去丽江春游远足。无论你在哪里,是静静思考人生还是在高速移动中消磨时光,社会化媒体实现了连接最广的覆盖面。

那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

隐私这一概念又有了什么新的变化呢?

第一,隐私侵犯的主体和客体发生了变化,从“权利与侵犯”到“自讨苦吃”。

“隐私权”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针对新闻传播业的。其实这不难理解,新闻要“扩散”,而隐私要“遮蔽”,这是天然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媒体通过非正常手段偷拍、监听等等。也就是说,那时候的隐私侵权表现为“权利与侵犯”的结构。而在社会化媒体中,情况就大相径庭了,用户的信息不再被动被揭露,而是主动地提供,并自认为这种提供是有益的,环境是安全的。而旦这样的信息遭到泄露并传播,又会被认为是自找苦头。这时,大众传播时期的“权利与侵犯”模式显然无法套用。

第二,隐私主体范围发生变化,从公众人物扩展到每一一个普通人。

在过去的机构化大众传播时代,只有明星、名人的隐私大众才有兴趣,才是新闻传播机构竞相追逐的对象。因此隐私的主体仅限于公众人物;而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使得每一位普通用户都拥有了一一定的话语权力和空间,“人人皆是媒体”,人人又都可能被“媒体”所追逐和曝光;同时,社会化媒体营销蔚然成风,每一位用户都极有可能被视为企业品牌的潜在消费人群,普通人的信息同样值千金。

第三,隐私涵盖内容发生变化,从个人基本背景信息扩展到个,人即时信息。

过去的互联网个人隐私,无外乎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职业收入、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等个人基本信息、财产信息或社会关系信息等。但媒体平台的打造趋势使得这一平台具有即时捕捉用户行为与信息的功能,并鼓励即时上传分享。在社交方面,跟“粉丝”或“朋友”的每一次谈话都有可能成为网络营销机构关键词搜索的目标,进而可能被各类并不需要的产品信息所打扰;在基于位置的本地化战略上,社会化媒体平台在提供给用户所在地附近实时信息的同时,也可能被任何人定位,或根据在这一地区的“签到”情况来判断用户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在移动化方面,人手一部手机,或是智能手机的日子已不是梦想,无论你在哪里,社会化媒体监测机构和你在平台的“粉丝”将有可能对你的行踪了如指掌。总而言之,用户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每一次不经意的“碎片化”交流档案都有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导火索。

04 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自己不“裸奔”?

一、个人层面:

隐私的自我保护用户对隐私的自我保护是第一重要环节,相比于行业自律和法律规制对网民的被动保护,主动的安全意识能够帮助用户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因此,网民应建立起自我控制、自我选择和自我防卫的综合体系。自我控制即主动加强用户个人信息的控制,如考虑使用虚假信息进行注册和浏览,及时清除其他上网痕迹,提升自身的网络安全素养,主动消弭“隐私悖论”带来的问题,减少在社交平台上的真实信息披露等; 自我选择,即主动了解网站经营方的隐私保护条款政策,明晰其信息收集的方式范围、使用用途和使用时间、隐私泄露的补救赔偿措施等情况,在此基础上作出自主选择; 自我防卫,即采取措施主动保护个人信息隐私,具体方法有很多,如通过安装安全软件保障设备数据安全,通过媒体手段曝光隐私侵权现象,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权益等。

二、公司层面:

隐私的技术屏障保护移动互联网公司应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手段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技术保护主要在数据的加工、保存和共享3个阶段发挥作用: 在数据的加工上,一定要进行脱敏处理,避免用户的隐私可被第三方识别、定位; 在数据的保存上,要注意内部隔离,不同的数据片段分开存储,避免存储载体丢失导致用户隐私的意外泄漏; 在数据的共享上,要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权衡数据商业价值和侵权可能性之间的风险,并从制度上保证用户隐私不被侵害,建立相关应急处理机制。对于公司而言,保证数据合规和保护用户隐私,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获得用户信任,避免行政处罚与法律惩戒的长久之计。

三、行业层面:

隐私的自律监察保护我国有关移动互联网用户隐私的行业保护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移动互联网行业整体和从业者个体的自律,二是媒体行业等对移动互联网行业实施的第三方监察。自律即自我约束,移动互联网行业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自律,是保护用户隐私的主要措施。

诸如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等行业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主动向美国、欧盟等行业自律相对成熟的国家地区学习,制定专门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更为完备和有效的公约协议。同时,成立专门的网络隐私权保护行业组织,承担起向全行业宣传网络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移动互联网公司应加强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避免因出现员工恶意盗取或无意之举等情况而导致的用户数据泄露,同时在企业内部也可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处理用户隐私相关事宜。此外,互联网公司也应加强与媒体行业之间的合作,发动媒体、大众一同监督自身是否对用户的网络隐私进行了严苛的保护,对于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侵权问题及时处理,提升自身公信力。切实保护好网络隐私权,不仅仅是在保护网络用户,整个互联网行业也将是最终受益者。

四、国家层面:

隐私的法律规制保护随着移动互联网各种新生业务的快速发展,网民网络安全环境日趋复杂,网民隐私侵害现象时有发生,逐步完善、出台网络安全相关政策、法律,对于加强用户隐私保护、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尽管当前我国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和诉讼法等许多法律已涉及对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但仍存在不足,依靠《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是远远不够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刚访问中国后就捅刀子,中方非常不悦:“立即取消”!

刚访问中国后就捅刀子,中方非常不悦:“立即取消”!

占豪
2024-06-15 03:31:31
重磅!广西北海宣布:综合行政执法局撤销,职责回归主管部门

重磅!广西北海宣布:综合行政执法局撤销,职责回归主管部门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5 18:22:06
1981年以来,美元和人民币,分别贬值多少倍?

1981年以来,美元和人民币,分别贬值多少倍?

安安小小姐姐
2024-06-16 09:12:52
新娘婚礼上播放AI复原已故婆婆影像:当晚爱人反复看视频 仿佛母亲“看到”他结婚了

新娘婚礼上播放AI复原已故婆婆影像:当晚爱人反复看视频 仿佛母亲“看到”他结婚了

极目新闻
2024-06-16 13:41:50
桑尼来中国了!博主:新加坡门将桑尼已经来到上海

桑尼来中国了!博主:新加坡门将桑尼已经来到上海

直播吧
2024-06-16 12:59:04
苏格兰男球迷裙下没穿内裤直接漏出私处,西班牙记者被雷到

苏格兰男球迷裙下没穿内裤直接漏出私处,西班牙记者被雷到

直播吧
2024-06-15 18:41:04
凯特王妃有两副面孔,故意跟威廉保持距离,离开镜头后恢复冰山脸

凯特王妃有两副面孔,故意跟威廉保持距离,离开镜头后恢复冰山脸

红袖说事
2024-06-16 09:09:46
中纪委周末再打“虎”:正部级吴英杰被查

中纪委周末再打“虎”:正部级吴英杰被查

澎湃新闻
2024-06-16 11:26:26
姜萍考上高中但选择了中专,亲戚说两姐妹太懂事:读职高是想学点技术,姐姐目前在奶茶店打工

姜萍考上高中但选择了中专,亲戚说两姐妹太懂事:读职高是想学点技术,姐姐目前在奶茶店打工

纵相新闻
2024-06-16 15:43:35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中国基金报
2024-06-16 00:09:20
大消息,沙特终止与美石油美元协议!国际油价创4月以来最大周涨幅

大消息,沙特终止与美石油美元协议!国际油价创4月以来最大周涨幅

金融界
2024-06-16 08:00:08
倒查30年!各地税务局纷纷展开竞赛追缴欠税。之前为何不征?

倒查30年!各地税务局纷纷展开竞赛追缴欠税。之前为何不征?

十三级台阶
2024-06-16 09:28:38
网传南方医科大学老师因救人导致上课迟到,被留学生举报后,遭学校罚款+通报批评

网传南方医科大学老师因救人导致上课迟到,被留学生举报后,遭学校罚款+通报批评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16 10:28:07
中央开始新一轮严查!这五类人“好日子”到头了,老百姓拍手叫好

中央开始新一轮严查!这五类人“好日子”到头了,老百姓拍手叫好

天下纵览
2024-06-16 13:30:20
凯特王妃携3宝亮相,对话被唇语专家破译,没有一句跟威廉有关

凯特王妃携3宝亮相,对话被唇语专家破译,没有一句跟威廉有关

红袖说事
2024-06-16 09:52:11
菲律宾海警:中国扣1人,我们就绑10名中国人,这里有大量中国人

菲律宾海警:中国扣1人,我们就绑10名中国人,这里有大量中国人

橘色数码
2024-06-16 12:35:02
沙利文:俄罗斯教唆中方不参加和平峰会,中方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案

沙利文:俄罗斯教唆中方不参加和平峰会,中方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案

大风文字
2024-06-16 12:13:45
我是刘奔,第13名:愿她在服装设计和数学方面都可以继续保持这份热爱

我是刘奔,第13名:愿她在服装设计和数学方面都可以继续保持这份热爱

新民周刊
2024-06-16 13:03:32
姜萍妈妈发与女儿合照,父亲做保洁一个月900元,姐姐打工赚学费

姜萍妈妈发与女儿合照,父亲做保洁一个月900元,姐姐打工赚学费

华庭讲美食
2024-06-16 10:58:39
周海媚从小就有阴阳眼,离世前曾有诡异预兆?靠撞鬼走红是真的吗

周海媚从小就有阴阳眼,离世前曾有诡异预兆?靠撞鬼走红是真的吗

洞鉴历史
2024-06-11 14:23:53
2024-06-16 17:34:44
木铎考研
木铎考研
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704文章数 6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头条要闻

G7峰会意总理向马克龙投去"死亡凝视" 视频在外网疯传

头条要闻

G7峰会意总理向马克龙投去"死亡凝视" 视频在外网疯传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房产
健康
家居

40岁女人的“优雅范”穿搭,夏天学会这么搭,也能美得很轻松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