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热闹不嫌事大,是全人类共同的爱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以阿越家乡的土话来讲,那就是“阿婆拉屋里火烧,只要姆妈有起屋里就好!” 甚至某些人为让这场热闹变得更精彩一些,或者从中达成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还会在旁边一个劲地拱火。比如时下全球的大热点,对世界经济造成不小冲击的俄乌冲突,就是在白头鹰不断地拱火下才烧起来的。但是围观有风险,没那个实力,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被殃及的池鱼。比如和白头鹰联手强势围观俄乌冲突的那一票欧洲国家,就被大毛隔空一巴掌,扇得晕头转向。
明英宗御驾亲征剧照
明朝初年,岷庄王朱楩诸子围绕继承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时间绵延数十载,所用手段之阴狠,花样之翻新,不说空前绝后吧,也是世所少有,将朝中衮衮诸公及几代皇帝都绕晕了过去。正统十三年(1448年),被搞得烦不胜烦的明英宗,不仅下旨将不作为的曾叔祖朱楩,及参与其中的几位叔祖狠狠地训斥了一番,还将全程都置身事外,充当看客的小透明——江川王朱徽煝臭骂了一顿。
出生在南京的穷郡王
朱徽煝(音mei),生于永乐十年(1412年),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岷王朱楩的庶三子,生母岷王夫人赵氏。宣德四年(1429年)十月初二,以行在尚宝司卿葛真、户科左给事中许侃为正副使,持节朱徽煝册封为江川王。次年十月,册封靖州卫千户张胜之女为江川王妃。
永乐初年以前,或因制度草创,或因情况特殊,有多位皇孙在京师出生,明太祖为了培养孙辈,甚至一度将几个年长的孙子留在京师,一同读书学习。永乐六年以后,随着明朝宗室制度更新与完善,皇子一成年就之国成为惯例,绝少再有皇孙咱京城出生的案例出现。岷王朱楩早在洪武年间就之国云南,因此几乎所有史料都认为永乐年间出生的朱徽煝降生于云南。
昆明五华山
在阿越看来,朱徽煝应当出生于南京,而非云南。为方便论证计,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简单回顾一下岷王朱楩的经历。
1、岷王朱楩的经历
朱楩,生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是明太祖的庶十八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被封为岷王,藩地陕西岷州(今甘肃岷县)。以初封地观之,最初也属于塞王序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薨逝。奉命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英向来与朱标亲厚,获悉其死讯,不禁悲痛欲绝,因此染病,不久死于任上。当年,其长子沐春袭封西平侯,接替父亲镇守云南,沐家世镇云南的格局初现。
明太祖很信任沐英这个养子,可对其后代却有所疏离,遂将朱楩改封云南府(今云南昆明),进行制衡。沐春虽忠于朝廷,但已有将云南视为自留地的意思,自然极其不欢迎朱楩的到来,岷王府在他的抵制下停建。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朱楩之国云南,与沐家的冲突更为频繁。
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刚取代大哥沐春上位的沐家三代领军人物沐晟,觑准时机上疏控告朱楩在云南多行不法。朱楩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被废为庶人,全家发配漳州。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六月,明成祖在南京称帝,随即朱楩的爵位,让其马不停蹄地奔赴云南,继续未竟的事业。当年八月,明成祖就听到了朱楩与沐晟爆发冲突的消息,为此连下两道敕书,劝二人以和为贵,可从内容上看明显在拉偏架,将罪责都按在了沐晟头上。
黔国公府,俗称沐王府
只可惜朱楩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即便获得了四哥的支援,依然干不过沐晟。在对手“所为卤莽,间信小人,干犯岷王”的攻势下,很快再次败下阵来,令明成祖失望透顶。加上在云南多有不法、“激变夷人”、“受命不朝”等事,于永乐元年(1403年)九月,被削去三护卫。
洪熙元年(1424年)四月,明仁宗以“武冈州民淳俗厚,盖善地也”,将自家这十八叔丢到了偏僻的湖广武冈州(今湖南武冈市)。大多数史学家认为朱楩这个迁藩,是直接由云南府迁往武冈州。因为永乐年间并无废岷王,或将岷藩迁出云南的相应史料。
2、永乐年间朱楩暂居南京的证据
果真如此吗?阿越并不这么认为,自永乐元年被削去三护卫后,朱楩的身影几乎消失了,直到洪熙元年才重新活跃起来。这期间只有永乐六年(1408年),有一条因朱楩“慢侮无礼,屡训不悛”,被再次削去所剩无几的护卫的记录。
以朱楩惹事的能力,这种现象相当不正常。唯一的解释便是,被削去三护卫后,朱楩已经失去制衡沐家的能力,再留在云南除却让局势变得更遭之外,再无其他意义。于是明成祖随即就将他调出了云南,暂时安置于南京,一住就是20来年,虽然没有失去王爵,却也变成了闲散人员。这一做法,与他强调的恢复祖制相去甚远,出于为尊者讳的需求,史官将这段历史给隐去了。不过也留下几处证明此事的曲笔。
正在复建的武冈岷王府
其一、永乐四年(1406年)二月,唐府长史程济和韩府长史司典簿魏居敬,违反京师的宵禁,被兵马司押送到法司衙门治罪。明成祖看在两位弟弟的份上,下令对他们进行了特赦。事后,吏部上疏称在京诸王的王府官“坐食俸禄,闲暇无事,致多纵肆”,要求对他们另行任用。明成祖从善如流,让大部分王府官回乡待岗,等亲王之国,再重新上岗。
韩、沈、安、伊、鲁、唐,指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伊王朱㰘,鲁王朱肇煇和唐王朱桱。六王因年龄关系,都还留在南京,尚未之国。既然岷王与他们并列,自然也应当闲居在南京,“待王之国召之”更是点明了这一点。
其二,永乐五年四月,岷王妃袁氏去世。这位袁王妃的墓地不在云南府,而在南京太平门外的蒋山,也即现在的紫金山(又称钟山)之下。若永乐年间朱楩一直待在云南,岂有将王妃千里迢迢地运到南京安葬之礼?
南京紫金山
是以,最晚在永乐四年,朱楩已经迁出云南,暂居南京等待下一步安排了。出生于永乐十年的朱徽煝自然也就出生在南京。
3、穷则思变的穷郡王
朱楩的岁禄,在有明一代藩王中垫底的存在,仅高于其十四哥肃王朱楧(这位爷最初仅有五百石,加俸后也才一千石),初始岁禄仅为六百石,经过永乐、正统两次加俸,也才仅仅一千二百石。老爹没钱,当儿子的自然也好不了,岷藩郡王岁禄仅有区区五百石,是各家郡王中最低的(肃藩郡王都有一千石),且还是按照本色、折色中开来颁给。
这点俸禄对一家郡王来说实在是寒酸,为此朱徽煝于景泰四年(1453年)四月上疏称府中人口渐多,已经无以为继,乞求提升本色比例。明代宗看得也是怜悯不已,下令将比例调整为七分本色三分折钞。
奇葩的是上层宗室岁禄并克扣了一大半,可中下层宗室却不受影响。朱徽煝的两个庶子朱音坄(音yi)、朱音垫受封镇国将军后,岁禄为正常的一千石,本色、折色中开。
武冈州的地理位置
成化五年(1469年)四月,朱徽煝突然上疏称武冈地处边境,“钞阁不行”,乞求将两个儿子的岁禄全部改成本色。别家将军只给五百石米,日子都过得好好的就你家得不行?其中肯定有他的小算计在。没办法,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总得想点办法搞钱。以宗法制论之,儿子的自然是老子的,身为恨不得一分钱扳开当两分钱花的穷郡王,让儿子们支援点不寒碜。
对此朝廷也表示理解,经过一番讨论,将比例调整为6:4,给他的两个儿子各增加了一百石米的本色。
兄弟大乱斗
朱楩于政斗一事上,就是个战五渣,与西平侯沐家屡战屡败不说,更是被建文帝这个侄子,明成祖这个四哥全程吃得死死地,不过他生了一个“好”儿子——岷恭王朱徽煣(音rou)。
朱楩共有五子,分别为:长子岷世子朱徽焲(音yi),次子镇南王朱徽煣,三子江川王朱徽煝,四子广通王朱徽煠(音ye),五子阳宗王朱徽焟(音xi)。其中长子朱徽焲和次子朱徽煣是嫡子,两人相差三岁左右(注:朱徽煣的生卒年实录没记载)。
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8岁的朱徽焲与弟弟朱徽煣一道受封。按照明太祖的设计,藩王的嫡长子封世子,袭封亲王爵位,嫡次子及庶子封郡王,大家各安其位,不得逾越,否则会受到重处。可朱徽煣对此很是不服,大家都是打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只不过比我先出生几年罢了,凭什么你能继承亲王爵位,而我却只能当个要受你管理的郡王?夺嫡之争就此落下,待到朱楩之国武冈州后,变得更为激烈。
1、老大与老二之争
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岷世子朱徽焲未得召命突然擅自赴京,目的吗是要告御状,对象则是自家二弟朱徽煣。宗室未经允许擅离藩地,在明代属于重罪。刚继位的明宣宗对这位堂叔还算客气,没对他做任何处罚,只是派人让其立刻返回武冈州,有事可以通过书面渠道合理合法的与朝廷进行沟通。
等到明宣宗收到朱徽焲通过正常途径递交上来的奏疏,不禁脸色铁青,因为所书的内容竟然是控告朱徽煣“诬毁仁庙,诽谤朝廷”。 “仁庙”之庙是指庙号,是以“仁庙”就是明仁宗朱高炽。这属于大不敬之罪,何况被诬毁的还是当今天子的老爹,这下问题就更大了。怒气勃发的明宣宗立即下旨,让朱徽焲、朱徽煣兄弟,及相关人员赴京对质。
明仁宗剧照
这件事最终的调查结果为,朱徽焲欲置弟弟于死地,而伙同内使陈荣一起对其进行诬陷。明宣宗将其废为庶人,发回武冈州由其父岷王朱楩管治。至于陈荣,则直接在京城处以斩刑。
阿越相信朱徽焲诬陷弟弟应当确有其事,但以堂堂世子之尊,相对于朱徽煣这个郡王在法理上占据着优势,时间站在他这一边,即便是与弟弟的斗争中稍稍处于下风,可等他袭封亲王之后有的是机会收拾对方。如今却要出此下策,唯一的可能便是已经被弟弟逼得走投无路,被迫铤而走险,甚至很有可能有朱徽煣有意引导的因素在。
离开北京时,明宣宗给予了朱徽煣厚赐,以安慰他受伤的心灵,这一战可谓是大获全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干掉大哥后一直没能晋封世子,这不禁让他有一种莫名的紧迫感,看着几个弟弟,觉得谁都对自己抱有取而代之的想法,特别是不太安分的老四跟老五。既然如此,当然要想方设法将危机扼杀在源头,于是跟斗完老大,跟老四、老五接着斗。
2、老二与老四老五之争
正统十三年(1448年)九月,明英宗接到湖广方面急报,称阳宗王朱徽焟擅离藩地,意图上京控告镇南王朱徽煣逼死其母苏氏,现已抵达长沙府。明英宗依样画葫芦,先让有司将朱徽焟遣送回武冈州,而后派姑父驸马都尉井源前去彻查。
很快真相大白,苏氏死于自尽,至于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穷”字闹得。岷藩郡王岁禄都只有五百石,且实际到手的仅有一半,日子过得紧巴巴。苏氏心疼儿子,便时常从府中偷盗一些金银出来,给儿子贴补家用。此时,朱楩年老,王府事务基本由朱徽煣打理,发现此事后,开始借机对朱徽焟发难。为保护儿子,苏氏自缢而死。苏氏之死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说被朱徽煣逼死也不为过。
明英宗画像
事后,朱徽煣继续对朱徽焟这个弟弟穷追猛打。朱徽焟为求自保,才有了擅离藩地,上京告状的戏码。
查访过程中拔出萝卜带出泥,三兄弟的矛盾早已种下,为对抗二哥,朱徽焟与年龄相仿的四个朱徽煠早已联手。朱徽煣关闭王府大门,不许二人进入,于是两人一起动手“拆墙开门”。与朱徽煣相遇更是直接将其当作空气,根本就不与行礼。真相大白后,明英宗对朱徽煠、朱徽焟进行了训斥,对朱徽煣也给予了婉转的批评。
次年四月,朱徽煠、朱徽焟强行闯入岷王府,抢走了大量府中的金银、罗叚乃至文卷,被朱徽煣通过官方等途径报复。当年八月震惊朝野的“土木堡之变”爆发,朝廷自顾不暇,占据优势的朱徽煣趁机大肆打击报复两个弟弟。当年十月,忍无可忍的朱徽煠弟兄俩,再次试图赴京喊冤,遭明代宗朱祁钰劝返。
告状无门,斗又斗不过,那远远地避开总行了吧。景泰元年(1450年)十月,广通王朱徽煠上疏朝廷请求准许自己迁居零陵县(永州府府城,今湖南永州市)。正被“大明第一留学生”、太上皇朱祁镇搞得头大不已的明代宗,哪有心思搭理远在千里之外的小郡王,直接以“不允”就将其打发了。
此时老爹朱楩已死,全面掌控王府的二哥步步紧逼,远在北京的皇帝又不许迁国,既然求生无门,那就反了吧。遂打造银质印信,派家人叚友洪等深入苗疆,引诱附近的苗人起兵。结果叚友洪前脚刚走,后脚银印就到了朱徽煣手中,并在武冈城门口恭候他多时。
苗寨
这下广通王朱徽煠谋反确凿,并牵连到阳宗王朱徽焟。宗室造反属于禁忌,明代宗再也不留手,直接将两人废为庶人,发凤阳高墙凤阳看守祖陵。
中立也是一种罪
这场绵延数十年的兄弟阋墙,江川王朱徽煝是朱楩诸子中唯一没有参与其中的。他比年龄相仿的朱徽煠、朱徽焟俩人要谨慎的多,清楚自己想要继承亲王爵位除非天上掉馅饼,否则还是洗洗睡吧。是故面对二哥朱徽煣的压迫,选择了委曲求全,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以此让自己全程置身事外,充当一个小透明般的看客。
然而围观有风险。正统十三年(1448年)十二月,明英宗派驸马井源,查清阳宗王朱徽焟控告二哥逼死生母苏氏之事后,下敕对教子无方的曾叔祖岷王朱楩,及涉事的镇南王朱徽煣、广通王朱徽煠、阳宗王朱徽焟三位叔祖等人训斥的同时,也没忘了朱徽煝这个局外人。直斥他躲在一边坐观兄弟内斗,而不发一言,实在是有失亲亲之义,本当予以纠治,考虑到曾叔祖衰迈,不忍令其悲伤,暂且放他一马。
朱徽煝看到这份敕书,估计完全是一副懵逼的黑人问号脸我。以自家二哥那惊人的战斗力,我躲还怕来不及。何况现在父亲老迈,王府几乎已经被二哥掌控,自己小胳膊细腿的,是嫌命太长了,才会想不开主动送上门去让他大卸八块。惹不起,躲还有错了?要不咱们互换一下位置,你行你上?
当然这只能在心里想想,毕竟人家是皇帝,金口玉开,说什么都是对的,即便不对,那也得点头说对,还要领旨谢恩。真敢说出口那就是大不敬,要吃挂落的。
朱徽煝躲了,可朱徽煣并不想这么轻易的放过他。
武冈文庙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收拾掉两个弟弟之后,朱徽煝终于迎来的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以魏国公徐承宗、工科左给事中国盛为正副使,持节册封他为岷王,镇南王妃李氏为岷王妃。
景泰六年(1455年)四月,朝廷收到一封来自岷王朱徽煣的奏疏,内容为咨询一个礼仪班次的问题。
朱徽煣的嫡长子朱音垽(音yin)于上年五月被册封为岷世子,按照朝廷班列,世子居郡王之上;可以亲属关系论,朱徽煝是叔,朱音垽是侄,朱音垽应当向朱徽煝行礼。是故世子与江川王,在节令时节,及平常家庭相见时,就会出现尴尬的境况,身份到底孰高孰低,应当谁向谁行礼?
明英宗将这个难题推给了礼部。对此,已经历仕五朝,浸淫礼制数十年的礼部尚书胡濙,很快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在公开场合应以世子为尊,平常家庭相会以江川王为尊。这一意见照顾了双方颜面,为明英宗所采纳。
朱徽煣此次上疏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此时明朝开国已近百年,宗室繁衍日盛,很多王府已经传承数代,多的是岷藩这种情况,连侄子为亲王、叔父为郡王,乃至侄孙为世子,叔祖为郡王的情况都为数不少。为何别人家没这个问题,就你家事情多?感情你朱徽煣就是个事儿妈是吧?
所以归根结底,这就不是个礼法问题,而是朱徽煣想要恶心自家弟弟才故意为之。
阿越说
成化五年(1469年)八月十三,江川王朱徽煝薨逝,享年58岁,在位41年,朝廷赐谥曰恭惠。
武冈凌云塔
朱徽煝遇到朱徽煣这条大鳄算是家门不幸,为了亲王之位不顾亲亲之谊,兄弟五人中有三人被他择机而噬,沦落为庶人,对他这个一早就放弃抵抗的弟弟也虎视眈眈。好在这位江川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忍,与荣华富贵及自由呼吸相比,受点委屈,闹点尴尬,又算什么。
正是凭着这点,朱徽煝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郡王之位。弘治元年(1488年),他故去二十年之后,在其儿子第三代江川王朱音垫的努力下,终于将江川王府迁出武冈州,定居宝庆府,实现了多年前广通王朱徽煠欲求而不可得的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