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来自新疆伊犁的种植户陈友军先生在农管家发布了哈密瓜的病害图片(如下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下面是农管家老师们给出的答复:
吕兰华(山东省阳谷县农业局,从事农技推广)
蔓枯病危害。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4000—6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氟嘧菌酯乳油2000—4000倍液等喷施防治。
卢芃源(西南林业大学,擅长植保技术,果树种植)
考虑蔓枯病,可用戊唑醇,氢霜唑,己睉醇,氟硅睉,氟环睉,苯醚甲环唑,肟菌酯戊唑醇,露娜森,苯甲丙环唑,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防治。
夏英三(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沭县青云镇农技站,擅长植保技术)
蔓枯病,用丁香菌酯,咪鲜胺,嘧菌酯,氟硅唑,多菌灵,苯醚·嘧菌酯喷雾防治。
冯涛(安徽六安市寿县农技站,植保经验丰富)
蔓枯病,建议使用肟菌戊唑醇或氟硅唑或苯甲丙环唑防治。
农管家病害详解——哈密瓜蔓枯病
一、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茎蔓基部、茎节处以及叶柄。一、茎蔓。病蔓开始在近节部呈淡黄色。油浸状斑,稍凹陷,病斑椭圆形至梭形,病部龟裂,并分泌黄褐色胶状物,干燥后呈红褐色或黑色块状。生产后期病部逐渐干枯,凹陷,呈灰白色,表面散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二、叶片。叶片上病斑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上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叶缘病斑上有小黑点,病叶干枯呈星状破裂。三、果实。果实上初期生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中央变褐枯死,呈星状开裂,引起瓜腐烂。
二、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种子也能带菌。第二年春暖后,产生分生孢子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引起发病,或由种子带菌引起发病形成中心病株,以后在病斑处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进行田间再侵染。
三、防治方法
一、选用抗病品种。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的轮作,或进行水旱轮作。三、选育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min,冷却后催芽播种。四、田间清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集中烧毁。五、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生长中后期注意适时追肥,避免脱肥。
防治药剂参考:
47% 烯酰·百菌清 悬浮剂(微毒) 使用100-120毫升/亩 喷雾
36% 霜脲·百菌清 悬浮剂(低毒) 使用63-80毫升/亩 喷雾
70% 锰锌·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150克/亩 喷雾
81% 甲霜·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120克/亩 喷雾
70% 代锰·戊唑醇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喷雾
85% 代森锰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73-198克/亩 喷雾
250克/升 苯醚甲环唑 乳油(低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喷雾
400克/升 氟硅唑 乳油(低毒) 使用10000-8000倍液 喷雾
206.7克/升 噁酮·氟硅唑 乳油(低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喷雾
70% 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80-120克/亩 喷雾
27% 氟唑·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60-80克/亩 喷雾
54.5% 噁霉·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3.7-4.6克/立方米 苗床浇洒
250克/升 嘧菌酯 悬浮剂(低毒) 使用60-90毫升/亩 喷雾
560克/升 嘧菌·百菌清 悬浮剂(低毒) 使用75-120毫升/亩 喷雾
35% 氟菌·戊唑醇 悬浮剂(低毒) 使用25-30毫升/亩 喷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