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希望这篇文章您能喜欢
明英宗8岁即位,他的父亲宣德皇帝给他留了五位辅政大臣,有战功赫赫的张辅,五朝元老胡濙,还有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和杨溥,正是后面的“三杨”在明英宗即位之初,“凡朝廷大事皆自三公处分。数年间,政治清明,为本朝之极盛。”
如果明英宗能沿着“三杨”铺设的道路走下去,或许可以延续父亲的“中兴之治”,但是一个太监王振的出现,让这一切毁于一旦。
一、太监王振的崛起
明英宗常常游戏于太监群众中,王振安排的校阅骑射,巡幸西苑都有趣的很,小皇帝越发对王振产生依赖。最开始的时候,王振对“三杨”毕恭毕敬,时常在他们面前劝小皇帝不要只顾玩乐,着实让这些辅政大臣感动不已。
王振时常巴结英宗的祖母,也就是张太皇太后,这个朝中最有话语权的女人。太皇太后信奉佛教,常带英宗去紫禁城外的功德寺烧香拜佛,有时竟三四日不归,朝臣都颇有争议。王振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了,他向太皇太后提出在宫中设立佛堂,这样就可以方便太皇太后做佛事,又免去了朝臣的非议,这个建议深得太皇太后的心。
就这样,张太皇太后和“三杨”都没有看出这个大太监的狼子野心,使得他渐渐积累了自己的势力。正统七年,太皇太后撒手归西,“三杨”也垂垂老矣,王振终于把持大权,甚至推倒了朱元璋立下的铁碑,“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朝太监专权的畸形时代终于来了。
二、不是每个皇帝都可以御驾亲征
正统十四年,瓦剌部也先派大军入侵,势头之猛令群臣忧虑不已,但是王振却很是兴奋,他得到了滔天权势,又做起了名垂青史的美梦了。
王振劝明英宗御驾亲征,想那明太祖朱元璋久经沙场,南征北战;永乐皇帝五次亲征漠北,取得盖世奇功。祖辈们如此,明英宗也跃跃欲试。王振下令三天内集结五十万大军,出征瓦剌。照理说,瓦剌大军不过几万人,明英宗带着五十万大军,踩也能把敌军踩死了。
但是五十万大军的统领是王振,他应该是熟读韩信的兵书,相信韩信那句话:“兵也,多多益善”。三天之内,仓促凑出了五十万大军,根本没有时间编组训练,兵不认将,将不识兵,大军稀里糊涂的就出发了。
王振又稀里糊涂的提出了几个歪点子,害的明英宗在土木堡被掳,他自己也被愤怒的将军樊忠一锤砸死,这次儿戏一般的御驾亲征使得一个富有四海的一朝天子沦为阶下囚。明英宗与宋徽宗、宋钦宗不同,“靖康之难”时北宋已经垂垂危已,当时的大明王朝正是好时候。
三、阶下囚过得还挺好
明英宗被掳之后被当成一个钱袋子,多次向大明朝索要钱财,在大明朝立了新帝之后又把明英宗给放了。这也是第一个很奇特的事情,虽然明英宗身陷绝地,却靠着一朝天子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瓦剌的君臣。
永宗作为一个人质,竟然和瓦剌部也先的弟弟伯颜砧木儿交上了朋友,伯颜砧木儿经常带着妻子去看望明英宗,由此可见,明英宗在瓦剌过得还挺好,至少没有缺衣少食的情况出现。这对一个阶下囚来说实在是很难得的。
最后瓦剌竟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之后就把明英宗放走了,甚至没有再行索要钱财。等明英宗复辟之后,认为是瓦剌也先太师放他回来,为也先太师修建了“当街庙”。不知在土木堡阵亡的数十万将士该作何感想。
四、做了7年太上皇,又复辟当了7年皇帝
明英宗的一生实在太过跌宕起伏,回到了故国的他不得不当了7年的阶下囚,皇位已经到了弟弟的手里,断然没有再交出来的可能,甚至,弟弟又谋划着废掉自己的儿子。
被囚禁的7年甚至没有在瓦剌过得好,自己的妻子钱皇后甚至要做女工给自己换取食物。景泰八年,明代宗病危,明英宗趁机爆发了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明英宗复辟之后下令为太监王振平反,处死了在他被抓之后保卫京城的于谦,这一系列的举动让人无法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作为一个君王从来不会考虑自己的过失。
明英宗的人生也是有亮点的,他在垂死之际知道自己冤枉了于谦,让自己的儿子为于谦平反。另一件事就是他废除了宫女殉葬的制度,被后世认为是一件仁善之举。
明英宗跌宕起伏的一生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作为明朝唯一复辟的皇帝,他一度为帝,一度被俘,实在是传奇人生。
感谢您的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