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是最好的酒——不振兴黄酒,我死不瞑目!
著名酿酒大师辛海庭在一次黄酒讲座中血脉贲张,感慨万千!
辛老建议、提倡如下四个方面,以供业界参考。
(1)原料走出非糯不成的范畴;
(2)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加深认识及培养喜好;
(3)扭转当前酒消费上的、对清凉饮料型的、高低度过酒瘾的爱好现象,要振兴起此酒是一种享受生活的内容,提倡适度饮用,酝酿出充分体现酒文化的酒道。
(4)政策上倾斜,使生产、销售黄酒上有利可图,千万不要因使用粮食原料不同,不分酒度、不分耗粮与白酒政策等同。
“我小的时候……”说到黄酒,辛老陷入了美好往事的追忆之中——
“我小的时候,也就十岁左右吧,那时的北京城酒店星罗棋布,什么绍兴酒、江苏出的叫仿绍酒,还有什么“山东黄”、“山西黄”……卖酒的多如牛毛,可以说,到处酒香四溢、酒旗飘飘。
那时候,饮黄酒之风甚盛,黄酒大多在知识阶层流行,是知识分子餐桌上的常客,是他们叙旧、话当年的忠实使者和媒介。
黄酒佐茴香豆、佐豆腐干,佐各种风味小菜,几乎餐餐都离不了黄酒;饮用黄酒的人群,除了认识到其营养价值之外,更多的是对黄酒代表一定身份和地位的认同。
农民大多是不喝黄酒的;他们喝白酒。京城酒店的格局极似鲁迅笔下的鲁镇风格:当街一个曲尺柜台,站着喝酒(当然,站着喝的主要是白酒了)。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紧接着解放战争又在全国打响。一时间,狼烟四起……战祸连绵的十多年里,交通断了,黄酒运不出来,自此就渐渐消失至却无。
战争结束后,交通恢复了,可是农民进城了,他们喝白酒。这样,黄酒就再也未能登陆京城——它被白酒堂而皇之地取代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酒一下子风靡全国,做了京城酒业中的老大。其实白酒没有营养,适量饮用,开胃,只能间接获得营养。
喝得过多很容易导致肝硬化等多种并发症,甚至致命。大家都知道,《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个个嗜酒如命,他们喝的是黄酒;若是白酒,恐怕酒精中毒也得死大半了,剩下寥寥无几的几个,别说上战场杀敌了,能爬起来走路已是很不错的了。在三碗不过岗的酒家,武松一口气喝了二十多碗,喝的当然是黄酒。
辛老认为,喝酒的氛围很重要,他建议品饮黄酒最好和酒道结合起来,和饮酒环境结合起来。
他提议用管、弦、丝、竹等营造一个美丽温情的氛围,把本已多情的黄酒再赋予它音乐的空灵秀美——听着音乐,喝着美酒,追忆往事,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的确,美的事物往往让人难以忘怀!如此,很轻易地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他要品饮没准儿下次还到你这儿来,而且会把在这儿的美妙感受感染给他周边的人群,这样,人们逐渐地就会认识黄酒,喜欢黄酒,直到经常饮用,便培育出了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这样,就好办了。
其次,黄酒行业方面,要力争创新,要在改变产品结构,改变长期以来变化不大的老产品、老面孔、老价格的状况上下功夫;在主动引导消费,研究市场、分析市场上下功夫;在消费者的口味、层次、嗜好和习惯上下功夫。
要运用新科技,开发新产品,去满足各种市场、种种消费者和各种季节的需求。要挖掘古代历史名酒的内涵,做到继承发扬和推陈出新,使黄酒产品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既是历史的,又是今天的。
通过一段时间扎实、仔细、有效的工作,做到不管天南地北、春夏秋冬、男女老少、国内国外,凡是有酒的地方,就有中国黄酒,有供人们享用的各种风味和品牌的黄酒,形成一个完整的黄酒市场、品牌、信息、销售网络,这样才有可能推进黄酒业的发展。
诚如辛老所言,目前的黄酒业只有给以当头棒喝,方能促其猛醒!也唯有这样,黄酒——我国所特有的古老酒种与饮酒文明才能存在,才能持续并发扬光大!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厚德方能载物——让我们把这东方圣语作为对黄酒业的祝福吧。
黄酒背景资料
黄酒的营养丰富,富含21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内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糖类、蛋白质、高级醇和无机盐等,特别是一些低聚糖和硒等元素的存在,对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十分有利;黄酒酒度低,适饮有益健康。
黄酒药用价值,是任何酒种所无法比拟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详述了69种黄酒泡制药材治疗百病的秘方。《汉书·食货志下》:“酒,百药之长”,说的就是黄酒。《神农本草经》:“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即使在科学已相当发达的今天,许多中药材仍须以黄酒泡制方可助其功效。
黄酒还是泡制各种中成药(丸散膏丹)的重要辅助制剂。在中医处方中,常用黄酒来浸泡、炒煮、蒸炙各种药材,借以提高药效。如黄酒浸黑枣、胡桃仁,不仅可以补血活血,且能健脾健胃,是老幼皆宜的冬令补品。黄酒浸泡龙眼肉、荔枝肉,于心血不足,夜寝不安者甚有功效。酒冲鸡蛋是一种实惠的大众食补吃法。浸鲫鱼,清汤炖服,可以促进哺乳妇女的乳汁量。《左氏春秋·国语》中的《越语》篇中有越王为增加国家人口,补充兵力和劳力,曾采用过一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内中有“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在此故不论其“重女轻男”的原故,当时把黄酒作为生儿育女的奖品,其重要作用之一无怪乎黄酒有利于产妇催奶和恢复产妇的体能,是作为一种保健饮品赐予的荣宠,有利于人口的增加。产后恶露未尽,用红糖冲老酒温服不但补血,且能祛恶血。阿胶用老酒调蒸服用,专治女子寒、贫之症,等等。
黄酒在饮法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即可以温饮、冷次,又可以常温饮。
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即为温饮。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一般在冬天,盛行温饮。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一首《问刘十九》,为我们道出了饮黄酒的一种极致。可以想象:灰蒙蒙的天空,将要下雪了,气候当然是清冷不禁。这时候,有友人相邀烫一壶绵软、润泽的黄酒,来两碟可口的家乡小菜,围炉取暖,温酒话当年,好不惬意!喝下暖烘烘的黄酒,喝下的又岂止是黄酒,是其乐融融的诚挚友情呵!外面有风冷冷的吹过,小室里却别有一番情趣。
冷饮: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的黄酒,最后加水稀释饮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入酒,甜中带酸,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炎炎夏季,酷暑难耐,来一杯在冰箱中冻好的、一般温度在3℃左右的黄酒,一饮而尽,谁能说饮下的不是清凉、爽口的世界呢?富有情调的女士往往在黄酒中加些碎冰块,再放些许鲜柠檬片或鲜樱桃数枚,轻轻啜一口,含在口中的酒汁犹如清泉般沁人心脾。细细品饮,如陶醉在花香、果香醉人的山谷中,夏的郁闷便一扫而光了。
常温饮:就是在常温下饮用。春暖花开时候,或在秋蝉缠绵季节,呼朋引伴,赏花看景,登高望远,在花丛、湖畔、亭角,置上几碟小菜,携数壶黄酒,渴了,累了,饿了。打开酒壶,品着黄酒,佐着风味小菜,慢慢享用,更觉惬意万千!正所谓“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黄酒的分类:
1、按工艺可分为:新工艺黄酒和传统工艺黄酒。
2、按原料分可分为:稻米黄酒和非稻米黄酒(玉米、黍米)。
3、按含糖量多少可分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四大类,代表品种是绍兴的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不同类别的黄酒适用于不同的下酒菜,这也是其他酒种无法与其相比的。
(一)元红酒:干型黄酒。总糖含量小于或等于15. 0 g %L,酒度8度以上;口味清爽,甘甜鲜美。一般与鸡、鸭、蛋类同佐,风味最浓。
(二)加饭酒:半干型黄酒。总糖含量15.1 g %L—40. 0g %L,酒度10度以上;酒质丰美,风味醇厚,是黄酒中的代表作。佐以冷盘最佳。“秋深菊秀蟹肥,把盏持螯时候。”加饭酒配蟹同佐,诚为饮者一大快事。
(三)善酿酒:半甜型黄酒。总糖含量40.1 g %L—100.0 g %L,酒度8度以上,酒质特厚,风味芳馥。善酿酒配以甜味菜肴或糕点最为适宜。
(四)香雪酒:甜型黄酒。总糖含量100.0 g %L;甜而不腻,有水果香味。香雪酒比较特殊,一般不用佐菜肴,特别适合饭前饭后适度饮用。
黄酒在烹调上的身价和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有祛腥、去膻、增香、添味的效果。在烹饪菜肴时,加入适量的黄酒,更觉香鲜异常,风味别致。在闻名世界的“中国菜谱”中,很多菜都是用黄酒作调料,它是餐馆、酒楼、家庭必备的不可或缺的调料。江南地区有一味名菜“酒煮肉”,全以元红酒代水炖煮,出锅后,香飘十里,汁浓味厚,深受大众喜爱。
看完本文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