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塞罕坝咏叹(上)55年,塞罕坝蓄木成海

0
分享至

塞罕坝茫茫林海

早期植树造林场景

青春热血染绿荒原

塞罕坝的历史是用绿色和黄色写就的。

清代末期之前,这里因为草木丰茂成为清王朝木兰秋狝的皇家猎场。随着清王朝的衰弱,清末开始,塞罕坝开围放垦,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之后又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掠夺性采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原始森林、成片的草场已荡然无存,美丽的高岭变成了塞外荒原。

由于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漠南缘,这片绿色一旦消逝,不断移动的沙丘就可能如猛虎般自坝上地区南下,防风固沙、植树披绿就成了遏制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

彼时的塞罕坝,黄沙肆虐,全年无霜期仅有60多天。在这样一个地方植树造林,在不少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随着一个人的到来并苦苦探寻,塞罕坝植树造林的“天方夜谭”找到了可以实现的依据。

1961年10月,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副局长的刘琨带领技术人员,冒着-40℃的高寒,在人迹罕至的塞罕坝搜寻着林木生存的痕迹。在北曼甸上,他们见到了一棵迎风而立的落叶松,找到了高寒坝上可以造林的科学例证。

1962年,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工人,满怀着青春激情,在誓将荒原变绿洲的使命的召唤下,来到了这片陌生的荒漠上。

如今年已76岁的赵振宇老人,就是第一批上坝的毕业生。

1962年9月,赵振宇刚刚从承德农校毕业,就马不停蹄地来到塞罕坝。尽管是承德本地人,但当时的塞罕坝对他来说,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当时感觉这里和承德完全不一样,上坝的第一印象是满目荒凉:一没树,二没人。”赵振宇老人回忆说。

“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塞罕坝最初的建设者们并无固定住所,他们住在自己动手搭建的牛顶架窝棚、马架子里,有的人甚至在沼泽地挖草坯盖“干打垒”,或随山就势挖地窨子住。

冬天,早上起来,被子四周和头发上会结一层白霜。一日三餐啃窝头、喝雪水,甚至吃盐水泡炒黄豆。春天,坝上雨水少,风沙多,由于劳动强度大,汗水顺着脸往下淌,一天下来都成了泥人。最难的就是冰天雪地的严冬,最低气温零下四十多摄氏度,滴水成冰,寒风刺骨,每天巡山几十公里,晚上归来棉衣变成了冰甲,棉鞋冻成了冰鞋,走起路来哗哗响。

赵振宇对当年的日子至今记忆犹新。

早期造林工具


 

世界最大的人工林

据塞罕坝林场的老职工介绍,当时塞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桦、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建场之初,当时的国家林业部要求在20年左右把150万亩的土地全部绿化,其中要造林100多万亩,这就意味着20年里每年要造林5万亩左右。

而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坝上,最初只能在每年“五一”前后的半个月时间内造林,每天指标是造林2000亩,大家被分为10个作业组,每组10多人。

春季用机械造林时,白天气温在七八摄氏度左右,夜间会降到零下一二摄氏度,植苗机两个人负责,先把树苗逐棵过一遍泥浆,然后再放到植苗机上,让机器自动投放;后面两个人,用脚把栽下的树苗根部周围踩实。每台机械配两个机组,昼夜轮流作业,人歇机械不歇。

相比机械造林,人工植树要辛苦很多。5月的天气,大家经常要冒着风雪作业,挖树坑时,往往地表层刚刚解冻,下面的土层还冻得结结实实,一锹下去如同铲到石头上,每个人的手都磨出血泡。

“啃窝头、喝冷水、住马架子、睡窝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林场老职工这样总结那段岁月。林场第一任副场长王福明曾写过一首打油诗:“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雨雪来查铺,鸟兽绕我眠。劲风扬飞沙,严霜镶被边……”

如今,在塞罕坝纪念馆,陈列着当年林场职工穿过的“毡疙瘩”。在寒冷的天气里,工人们在野外作业时,脚上先穿上一双鞋,外面再套上“毡疙瘩”以防脚被冻伤。夏天,穿的是用生牛皮做的鞋子,防雨防潮,便于在泥泞中干活。人工栽树用的工具更简单,一个普通的小水桶,一把植树小铁锹。

由于条件艰苦,许多创业者们都落下了胃病、关节炎、类风湿等疾病。但每当他们看到自己当年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那份自豪和欣慰就成为缓解病痛的良药。

据统计,经过三代造林人55年的努力,昔日荒凉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增加到目前的80%,已经出现面积达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林木总蓄积量1012万立方米,以占河北2%的林地面积,培育了全省10%的森林蓄积,每年为京津地区净化输送清洁淡水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如果将塞罕坝112万亩树木排成行,可绕地球赤道12圈。

创业者穿过的鞋

绿色梦在延续

面对茫茫林海,不少人认为,塞罕坝林场如今足可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八方游客,坐享植树造林带来的“生态红利”。但只要你走近林场就会发现,造林人的绿色梦想从未止步。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场长刘海莹表示,老一辈造林人给社会留下了宝贵的资源,作为新一代造林人,他们一定会倍加珍惜,资源培育和管护仍是林场的头等任务。

近些年,塞罕坝开始在砾石阳坡、沙化地块等作业难度大的地块开展攻坚造林,每亩地造林投资要上千元,而国家项目投入只有300元,资金缺口巨大。塞罕坝人没有“等、靠、要”,而是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靠自我发展解决资金难题。2016年,林场共完成造林3.82万亩,其中,石质荒山攻坚造林1.24万亩。按照规划,力争用一两年时间,塞罕坝机械林场将全面完成场内石质荒山的绿化任务,使森林覆盖率达到86%的饱和水平。

据介绍,林场依托坝上风力资源,利用石质荒山等场地为发展风电提供场所;以建设绿化苗木基地为重点,培育多品种、多梯度的绿化苗木;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通过职工出资、林场出让森林景观经营权,成立生态旅游股份制公司,把森林旅游产业做精、做强。这几项的收入如今已突破亿元大关,占林场营林总收入的60%。

同时,从201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还大幅压缩木材砍伐量,每年的正常木材砍伐量从15万立方米调减至9.4万立方米,将木材产业收入占营林收入的比重从66.3%降到40%。一系列的“加减法”,让塞罕坝在产业上完成了转型升级。

凭借三代造林人的激情、坚守、奉献和传承,昔日荒凉的塞罕坝出现了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奇迹。近年来,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考察团到塞罕坝参观学习,交流植树造林的经验。从某种意义说,塞罕坝造林的奇迹与影响,早已超出那片“美丽的高岭”,早已传播到世界各地。

来源:燕赵都市报

相关阅读推荐

【探寻塞罕坝精神之一】忠于使命 从一项任务到55年的坚守

【探寻塞罕坝精神之二】艰苦创业 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

【探寻塞罕坝精神之三】科学求实 从一项选苗标准到60项科研课题

【探寻塞罕坝精神之四】绿色发展 从风沙源到每年120亿元生态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海口房价跌回四年前,海口楼市有的海景房房价跌至13000多元

海口房价跌回四年前,海口楼市有的海景房房价跌至13000多元

有事问彭叔
2024-06-16 17:20:16
发酵!浙江学生举报学校食堂后续:家长遭威胁,学生受到班级处分

发酵!浙江学生举报学校食堂后续:家长遭威胁,学生受到班级处分

小淇言说
2024-06-14 11:33:21
自己宣!梅西退役决定

自己宣!梅西退役决定

元爸体育
2024-06-16 08:53:27
瑞士和平峰会上波兰总统杜达提议:将俄罗斯分割为两百个独立国家

瑞士和平峰会上波兰总统杜达提议:将俄罗斯分割为两百个独立国家

橘色数码
2024-06-16 20:18:16
前曼联门将:耐克有个秘密网站,球员可以上去随便买东西

前曼联门将:耐克有个秘密网站,球员可以上去随便买东西

直播吧
2024-06-16 12:26:08
欧洲杯逆转英雄:后卫变核心,1抢2传,0-1变2-1!感谢瓜帅

欧洲杯逆转英雄:后卫变核心,1抢2传,0-1变2-1!感谢瓜帅

叶青足球世界
2024-06-16 23:35:44
“我错了,但我不能改”:中国足协,不行咱就查查马宁

“我错了,但我不能改”:中国足协,不行咱就查查马宁

中场阴谋家
2024-06-16 22:52:29
艾薇十年传奇谁最耀眼?君岛美绪、波多野结衣等巨星引领风潮

艾薇十年传奇谁最耀眼?君岛美绪、波多野结衣等巨星引领风潮

北风咧
2024-03-07 15:36:09
世界杯危!2.53亿身价尼日利亚平世界第149输第97,4轮3分小组倒2

世界杯危!2.53亿身价尼日利亚平世界第149输第97,4轮3分小组倒2

直播吧
2024-06-16 19:21:20
北约高官透露:北约30天内可派出超30万大军

北约高官透露:北约30天内可派出超30万大军

参考消息
2024-06-14 15:18:08
上海一家三口出动,去香港过周末!刚刚,首趟列车到站:夕发朝至,还供应港式美食

上海一家三口出动,去香港过周末!刚刚,首趟列车到站:夕发朝至,还供应港式美食

上观新闻
2024-06-16 12:11:22
美国邻居出书,曝刘亦菲及母亲,在美国二婚的生活细节!

美国邻居出书,曝刘亦菲及母亲,在美国二婚的生活细节!

蜉蝣说
2024-06-16 23:59:07
河南大旱与“千亿水利工程”引深思:专家们为何集体失声?

河南大旱与“千亿水利工程”引深思:专家们为何集体失声?

三农老历
2024-06-16 17:22:55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宝马女:结婚1年被家暴7次,细节流出~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宝马女:结婚1年被家暴7次,细节流出~

拾点先生
2024-06-16 19:29:13
韦东奕做2024年高考数学,能不能考满分?答案出乎意料

韦东奕做2024年高考数学,能不能考满分?答案出乎意料

科技讲者66
2024-06-16 22:39:17
宋仲基一家四口遛弯,妻子打扮一下赛过明星,儿子皮肤白净好壮实

宋仲基一家四口遛弯,妻子打扮一下赛过明星,儿子皮肤白净好壮实

综艺拼盘汇
2024-06-16 20:07:28
难怪58岁张居正死后全家暴毙,你看他生前都干了啥?连皇帝也得罪

难怪58岁张居正死后全家暴毙,你看他生前都干了啥?连皇帝也得罪

史笔似尘钩
2024-06-13 16:37:58
颜宁院士连续在武汉高校做讲座,回应为何不签名

颜宁院士连续在武汉高校做讲座,回应为何不签名

澎湃新闻
2024-06-14 22:36:37
微博电影之夜男星怼脸生图:58岁郭富城显年轻,王一博无精打采

微博电影之夜男星怼脸生图:58岁郭富城显年轻,王一博无精打采

八卦先生
2024-06-16 22:16:44
千里马姜萍改变伯乐王闰秋命运,这里隐藏着一个神奇密码?

千里马姜萍改变伯乐王闰秋命运,这里隐藏着一个神奇密码?

解筱文
2024-06-16 00:06:54
2024-06-17 04:22:44
国家林草局政府网
国家林草局政府网
国家林草局信息中心
10867文章数 230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后遇难 河南叶县通报

头条要闻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后遇难 河南叶县通报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房产
本地
公开课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亲子要闻

玩这个游戏的都是勇士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