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秦平:协作促就业,匠心树品牌)
11月16日,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重点支持培育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近200个。通过劳务品牌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工资水平普遍高于普通务工群众,有的技能岗位务工收入实现翻倍。
在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特色劳务品牌的培育已成为促进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引擎。“品牌效应”充分彰显了劳务品牌在带动就业增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显著成效。
特色劳务品牌筑牢返贫防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劳务品牌通过建立健全稳就业长效机制,为脱贫群众构建了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坚实屏障。依托“需求摸排—定向培训—技能认定—就业服务”全链条工作体系,帮助脱贫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收入稳定性与职业成长性的双重提升。迪庆“维西药农”劳务品牌乘着中药材产业发展东风茁壮成长,通过政府补贴性技能培训与“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双绑”机制,使3.2万户农户通过中药材种植实现了稳定增收。库伦旗“荞乡月嫂”品牌深度融合“荞麦之乡”的独特地域文化底蕴,通过京蒙协作机制构建起“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精准对接”全链条保障体系,为脱贫家庭劳动力提供了可持续的就业路径。劳务品牌通过标准化培训、组织化输出和全程化服务,确保了脱贫群众能就业、稳就业,从根本上阻断了返贫风险。
特色劳务品牌拓展就业渠道,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劳务品牌以其专业化培训和市场化运作,显著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和工资收入水平。据统计,特色劳务品牌已带动36.5万脱贫地区农村群众务工就业,通过技能提升实现收入大幅增长。“京嫂”品牌瞄准高端母婴护理领域,首创“客户零风险”服务模式,自2024年9月试运行以来,月嫂平均月收入超2万元,品牌年营收超过6000万元,成为区域家政从业者的“增收标杆”。香格里拉市“尼西黑陶匠人”劳务品牌让非遗技艺成为致富良方,将122户村民纳入产业发展体系,带动农户年均增收约3万元。劳务品牌通过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实现了从“体力务工”到“技能增收”的根本性转变。
特色劳务品牌带动产业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特色劳务品牌不仅是促进就业的有效载体,更是推动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各地劳务品牌深度融合当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形成了“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的良性循环。林芝“墨脱采茶人”劳务品牌依托茶产业发展,自2015年实现第一批茶青采摘以来,累计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6700.9万元。2025年茶青采摘量突破101万斤,群众直接增收1022万元,为边疆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重庆“万州烤鱼师傅”劳务品牌,已经带动了超过30万人的就业,年产值超过120亿元。该品牌通过统一的技能标准和制作工艺,确保了品牌的公信力和市场影响力,立足三峡、辐射全国、走向全球,成为高质量就业新渠道、行业规范发展助推器。
协作促就业,匠心树品牌。近年来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着力培育劳务品牌,推动劳务品牌从自发性向组织化、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简单劳务向产业融合转变,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国劳务品牌超过了2300个,带动就业近6000万人。特色劳务品牌作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力抓手,为促进就业、助推发展、改善民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