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西南边陲到国际旅游名城 丽江交通“主动脉”的十年嬗变)
交通,曾是制约丽江发展的瓶颈,如今已成为牵引这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主动脉”和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先行官”。
近年来,丽江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紧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推动综合交通实现从“瓶颈制约”到“区域枢纽”的历史性跨越。一个“东进四川入内地、南下大理通南亚、西出怒江到境外、北上迪庆进西藏”的综合交通网络已初具雏形。
“县县通高速”重塑区域经济地理
丽江全力推进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与“互联互通”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个高速公路项目在建或拟建,总里程达975公里,投资规模1852.39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12年的8.5公里跃升至451公里,数量从1条增至7条,“县县通高速”目标圆满实现。
“现在开车去各县区太方便了。”一位经常往返各县的司机感慨。高速公路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促进了区域经济融合。当前,丽江正加速构建“三纵两横三联两环”高速公路网,推进古城至宁蒗、宁蒗至香格里拉等项目建设,谋划红宁支线、宁蒗至华坪等新项目,持续完善路网结构。
在农村,丽江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邮、通客车,自然村(组)100%通达。2024年全市农村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较2020年增加2398公里。平坦宽阔的乡村路上,客车、货车、小轿车川流不息,不仅改善了出行条件,更激活了农村经济。
铁路“补网提速”融入国家战略
铁路是丽江连接内外的“桥梁”。2019年大丽铁路完成提速改造,丽江迈入“动车时代”;2023年滇藏铁路丽香段通车,铁路运营里程达93.4公里,较十年前翻番。
目前,丽江火车站日开行列车最多达29.5对,通达大理、香格里拉、昆明等多座城市。2024年铁路旅客运输量达939.25万人次,货运量达129.23万吨。观光火车一期工程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了新体验。
丽江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全力争取大丽攀铁路早日开工,持续推进铁路“补网提速”,推动丽江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航空枢纽崛起剑指“千万级机场”
航空在丽江交通版图中举足轻重。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200余条,通航城市101个,成为西南第六大、云南第二大航空港。2024年保障航班超6万架次,旅客吞吐量80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1.58万吨。宁蒗泸沽湖机场通航城市也增至8个。
正在推进的三期改扩建工程将飞行区等级从4D提升为4E,新建T3航站楼和停车楼。建成后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100万人次,预计2028年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千万级州市机场”目标。
金沙江航运焕发新生
丽江水运发展迅猛。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顺利推进,已建成16座码头及百余个停靠点。通航条件大幅改善,从十年前通航64公里六级航道,发展到如今通航432公里四级航道,总等级航道里程达496公里。
当前,丽江正实施水运“提级延伸”工程,恢复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设施,建设旅游文化航道,加快推进便民码头项目,持续提升航运能力。
运输转型助力便捷出行
运输市场加快转型升级。全市现有18家包车客运企业、1892辆营运车,高等级车辆占比达81%。2019年以来新增8家旅游包车企业、1025辆车,实现运力市场化调节。
公交服务向农村延伸,全市7家公交企业开通76条线路,城乡公交一体化成效显著。网约车稳步发展,现有10家企业、2025辆车。行业绿色转型加快,共推广应用2132辆新能源车。
邮政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设立289个快递分支机构和末端网点,乡镇快递网点153个、村级站点349个,建制村通邮率和快递服务进村覆盖率均达100%,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立足新起点,丽江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补短板与高质量发展并重,传统基建与新业态发展并重,着力打造云南省进藏入川综合交通枢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和大滇西旅游环线集散中心、滇西北地区现代物流中心“一枢纽、两中心”,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建成“通道更完善、覆盖更广泛、衔接更顺畅、服务更优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云南网记者 彭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