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抢抓机遇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本报评论员
在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关键时期,我省召开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要求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要“锚定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加快发展深海科技和深海产业,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的战略目标”。这是海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自觉行动,反映出对海洋强省建设的高度重视。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海南,作为我国受权管辖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具有特殊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护海洋和发展海洋经济,对海南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推进“智慧海洋”建设,把海南打造成海洋强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指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正是更好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政治任务、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必然要求、发挥自由贸易港先手棋作用的战略选择、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力抓手,具有多重意义。
宏伟的目标源于坚实的根基。一方面,海南发展海洋经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资源上,海南拥有广袤的海域,且全国绝大部分深海在海南;区位上,海南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水系的海上交通要道,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政策上,全岛封关在即,“零关税、低税率”等系列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另一方面,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吸引一大批顶尖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再到海洋旅游业态日渐丰富……海南“向海图强”的坚实步伐,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奠定了扎实基础。
如今,在全岛封关前夕,海南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门召开全省性大会,足以看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的紧迫感、责任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全省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锚定目标不放松,抢抓机遇善作为,全力以赴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海洋经济。
再造一个“海上海南”,需明确思路,瞄准重点发力。海洋经济涵盖面广、纷繁复杂,需立足特色、优势,厘清思路,找准发力点。要坚持陆海统筹,在通盘考虑中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同时,大会明确强调,“以科技创新和应用牵引‘双轮’驱动发展深海产业”,为我们明确了发力方向。其一,我们要以更大决心和魄力向深海挺进;其二,海洋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正是科技创新和应用,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双轮”驱动中,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再造一个“海上海南”,需突出优势,构筑发展高地。大会提出,要打造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地、海洋国际合作高地。这“三地”目标,是海南凭借独特深海区位优势,以及自贸港开放政策优势,选择的一条“高难度”却“高价值”的发展之路。我们要聚焦这三大方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多层次深海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加快海洋产业集聚,推动海洋经济迈向价值链高端;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借力国际智慧的同时创新突破,努力提升海南在海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再造一个“海上海南”,需守牢底线,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着力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进一步规范治理海水养殖业,推动绿色发展,确保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
碧海潮涌,风帆正举。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系统性强、任务艰巨,让我们锚定目标、保持定力,坚持“全省一盘棋”,打好政策组合拳,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和要素保障,担当实干、拼搏进取,以“向海图强”的丰硕成果加快推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责编:林叶
二审:严兰青
三审:罗清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