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视说新语丨“大湾鸡”成全运会顶流,是生活肌理与文化内核的同频)
近日,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因可爱的形象和魔性的表演爆红网络,成为赛事首个 “顶流”。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出圈却是以“大湾鸡”这个民间昵称。
据了解,“喜洋洋”“乐融融”原型为中华白海豚,头顶的三朵水花分别象征着粤港澳的木棉红、紫荆紫、莲花绿,由于其运动时血管充血,皮肤会从白色变为粉色,于是设计了白色和粉色两个形象。全运会吉祥物一经发布,广东人强大的“干饭基因”瞬间被激活。“有脚有鸡冠,有白色和酱色,这分明就是白切鸡和豉油鸡!”于是,一场“指豚为鸡”的趣味解读,让“喜洋洋”“乐融融”收获了来自民间的“大湾鸡”称号。而设计团队也乐见网友以朴实化、大众化的语言解读吉祥物,希望能借此将吉祥物承载的意义传播得更远、更广。
同时,由于扮演者们是12-15岁的武校学生,导演组允许孩子们自由发挥,于是在武术功底加持下,他们贡献了蹦跳旋转、倒立互动、撞栏“卖萌”等名场面,被网友封为“史上最癫吉祥物”。
在社交媒体上,“大湾鸡”相关话题持续霸屏,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5.6亿次,小红书浏览量也逼近8000万。“大湾鸡”的顶流效应不仅限于话题热度,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力。2800 多款特许商品、700 多家零售店仍供不应求,热门周边“一鸡难求”,甚至带动二手市场溢价。
“大湾鸡”的爆红,是民间智慧与官方设计的温柔共振。专业设计承载着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联结,而网友“白切鸡、豉油鸡”的生活叙事赋予其烟火气,官方的包容态度与民间自由的解读热情形成了奇妙的双向奔赴。而武校少年们不受束缚的非程式化表演,让吉祥物跳出了静态的符号框架,成为有生命力、有情绪张力的文化载体。这种“专业设计打底、民间创意赋能、青春活力加分”的出圈模式,为大型赛事IP的传播提供了生动范本,也印证了文化传播的本质是多向互动的情感共鸣,而非单向输出。当体育赛事的文化表达,从宏大叙事落地到烟火日常,“大湾鸡”的走红就绝非偶然,而是生活肌理与文化内核同频的必然结果。(朱肖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