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安徽未来10年能否“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10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郑栅洁称:“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他特别提到:“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此后,#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也登上热搜。
安徽高技术产业企业
营收十年间进步很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高技术产业是指研发投入大、产品附加值高、国际市场前景良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具备智力性、创新性、战略性和资源消耗少等特点。
“在统计上,高技术产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相关人士告诉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此前,国家统计局曾在2002年颁布实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并先后于2013年和2017年对《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进行了两次修订;在2018年制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产业包括六大类: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为65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速快于全部规上企业3.1个百分点,是增速最快的产业领域。从2020年到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占全部规上企业R&D(研发)经费比重从25.3%提高到了27.6%。
目前安徽的高技术产业规模如何?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24》中看到:2023年安徽高技术产业共有企业2372家,营收6753亿元,利润总额105亿元。如果按照高技术产业企业营收排序,安徽排名全国第十三位,排名前十二位的分别为广东、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福建、上海、河南、北京、江西、重庆和湖北。
安徽省统计局曾在2014年发布《当前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2013年全省高技术产业企业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共有企业837家,主营业务收入1799.3亿元(总产值1850.6亿元)。
两相对比,安徽在十年间进步很大。
安徽与长三角诸省份在总量上差距仍然明显:上海2023年高技术产业营收8594亿元(利润417亿元);江苏营收36553亿元(利润2265亿元);浙江营收15358亿元(利润1183亿元)。
全省未来产业规模
2030年力争达到5000亿元
按照郑栅洁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思路,未来十年,中国将通过提振“三新”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未来产业,多维度催生新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10年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的目标。
这也表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是安徽“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的必经之路。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列为“十大新兴产业”。
去年发布的《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将安徽未来产业归纳为“7+N”,其中,“7”为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先进材料和未来网络。“N”表示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领域。
安徽能否在未来十年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根据《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到2030年全省未来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2024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已占规上工业产值的43.6%(编者注:2024年安徽规上工业企业营收约5.5万亿元,非规上工业产值)。
目前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10%的汽车、11%的新能源汽车、15%的家电、20%的光伏组件、30%的光伏逆变器、50%的光伏玻璃在安徽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期间,安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占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的比值正在不断提高(已经提高到16.1%)。安徽要想“10年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将不仅是简单规模扩张,而是一场从思维到模式、从技术到产业的全面重构。
记者 梁巍 实习生 陈嫣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