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魏炜:AI驱动的组织管理范式革命|中国管理·全球论坛)
2025年10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首届中国企业管理最佳实践榜发布盛典”在青岛圆满落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管理・全球论坛组委会与中国管理模式50人+论坛(以下简称C50+)主办,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携手承办,汇聚了全球管理领域的核心力量。
论坛现场菁英荟萃,数百位来自海内外的顶尖管理学者与知名企业掌舵人齐聚一堂,围绕中国管理模式的演进路径、实践经验与未来方向展开深度交流。不同视角的洞察与实践案例在此交融碰撞,激荡出关于新时代管理创新的智慧火花。现场,北大汇丰商学院教授、C50+2026年度轮值主席魏炜围绕“AI驱动的组织管理范式革命”,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重构企业分工逻辑,为在场嘉宾带来了一场关于管理范式跃迁的深度思考。
![]()
智慧体突破管理能力边界
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深刻掀起一场席卷各行各业的变革。AI智能体不但能够整合多领域知识,还具备处理海量信息、实时决策等能力,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全新的优化路径与效率引擎。
基于当前AI智能体的发展情况,魏炜在分享中指出,目前的AI智能体还没有智慧,只达到了图灵智能。但拥有智慧的人类与具备智能的AI智能体结合形成“智慧体”后,能力边界是非常大的,对传统基于分工的管理需求也会大幅度降低,催生出新的智能企业管理模式。
魏炜指出,如今的智能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端到端型智能体,它能在单个大模型内完成复杂任务的所有决策与执行。另一类是工作流型智能体,这类智能体依托于预设流程和规则。这两类智能体可实现随时切换,工作流型智能体在完成充分任务后,会积累起最佳实践成为语料,可以实时在线微调到底层大模型,进而让大模型变成能够完成端到端任务的智能体。而端到端型智能体遇到没见过事情时,也可通过手动或自动把智慧体设计成工作流型智能体。魏炜强调,以后企业完成任务,会是这两种智能体协同配合的模式。
基于AI智能体技术的应用,魏炜表示:“今年我们的调研中,已经发现有非常优秀的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出了超出想象的成绩。比如酷开科技,就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所以我们把它评为AI原生先锋。”据魏炜介绍,两年前,酷开科技便借助大模型技术,构建了智能制造海报的智能体系统。传统海报制作流程涉及运营、设计、审核等多环节协作,尽管已实现数字化,但仍依赖大量人工。而新的智能体系统能直接基于终端用户需求与公司知识库数据,实时匹配内容片源并自动生成符合审核要求的个性化海报,大幅提升效率。
AI技术引领管理范式变革
随着AI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正从传统分工管理向端到端范式迈进。在传统分工模式下,企业的工作主体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在如今的端到端范式下,企业工作主体正转变为“人+智能体”。
魏炜指出,传统能力来源是来源于人,人是需要经过培训、招聘、选择获取,从而提升组织能力。现在通过部署AI应用或人机融合,可以快速获取这个能力。而且智能体的自主学习,持续进化也非常强。
如此一来,决策来源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决策基于专业和信息,通过审批流程、岗位分级分配来进行。现在则是内置决策执行,实时沉浸感知。相应的传统分工管理通过分工环节之间流转协调推进任务,管理活动是用于协调控制业务。而端到端范式下传统业务和管理流程两个模块组合成为自适应工作流的任务。
魏炜进一步解释,自适应工作流实际上是工作流里面有很多环节,这些环节既不预先确认开始结束,也不提前界定环节之间的关系,其结构更像是神经网络,根据神经网络的规划实时决定环节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智能化时代组织对人才的需求也已经发生了显著转变。魏炜提出,智能企业尤其需要三类核心人才:第一类是设计师型CEO,为企业选择相应战略,与智能体、智慧体协同工作,为组织设定底层“游戏规则”;第二类是架构师,构建相应知识和业务架构、系统架构,把握智能体管理与编排设计;第三类是各类工程师,包括智能企业建设工程师、智能企业运营工程师、维护工程师,他们需要定期训练各类智能体,保障企业整体智能系统的正常运作。
魏炜认为,2026年有望成为智能体进入企业开始成熟的元年。基于这一判断,魏炜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研究中国管理模式,不应再像过去17年那样,仅聚焦于对群体实践的总结提炼,而应转向主动创造创新理论。因此,我呼吁学者和企业家一起共创共建‘管理理论研究实验室’。在企业的真实土壤上做管理研究,在理论研究和管理实验中迭代创建智能时代能够引领世界的中国管理的模式。”
